藝術教育成人之「美」

2020-08-25 人民網

圖片從上至下分別為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畢業演出,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表演專業畢業作品《梅花三弄》,河北秦皇島市青少年宮小朋友表演。 製圖:蔡華偉

今年,高考報名人數創下1071萬的歷史新高,藝考人數也創造最高紀錄,達到117萬。面對新媒體發展和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藝術教育呈現哪些新趨勢、新變化,積累了哪些有益經驗?未來,藝術教育怎樣改革?中華美育傳統為藝術教育帶來哪些啟示?怎樣傳承、發揚?圍繞大家關心的話題,本期邀請三位教育界和藝術界專家進行探討。

——編者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

如何擁有「藝術的眼光」

學校和家長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據統計,近87%的學生在中小學接受了藝術教育,65%的學生參與了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一項調查顯示,小學3年級以下的學生第一培訓科目是藝術,多數家長更青睞給孩子選擇藝術科目作為基礎培養。

中高考改革推出綜合素質評價,藝術評測明確進入考核範圍。教育部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明確為五項: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與社會實踐。

可以說,藝術人才培養已經實現了全過程覆蓋,藝術教育呈現繁榮發展勢頭。

藝術專業教育不斷強調基礎文化水平,加強通識教育。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疫情下的藝考新政策。這一政策是藝考政策的延續。去年12月,教育部就對藝考政策進行了大幅調整,主導思想是,大幅壓縮需要進行專業測試的藝術專業,全面提高文化課要求,同時大幅壓縮有資格獨立舉辦專業測試的學校。目前除藝術類專門高校外,僅有30餘所綜合院校具有舉辦獨立校考進行專業測試的資格。

這一政策的調整,一方面是為了最大程度保障高考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則是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提高藝術人才的文化知識水平。藝術類院校要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創造能力的藝術人才。紮實的文化功底,是藝術人才走得更遠的基礎。

藝術教育正全面走向通識化。近年來,很多藝術類院校在大學一年級不開設專業課,而是將藝術基礎和人文素養等通識教育課程作為基礎課,計算機與編程也成為一些學校音樂、設計等專業的基礎課。事實上,很多藝術人才都有著紮實的文化素養,甚至是跨學科、非科班出身的學歷背景。比如電影《大魚海棠》導演是清華大學熱能動力專業學生,《流浪地球》導演曾就讀法學專業,曾獲雨果獎的作家郝景芳有著物理、經濟跨學科背景。

普通高等教育增加藝術類課程,藝術教育走向大眾。藝術在對創新思維的教育與開啟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和特殊意義。伴隨學科的交叉融合,社會對複合人才的需求日趨增強。

今年,經教育部批准,全國共新增藝術類招生本科專業191個,分布在152所高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非藝術類高校。非藝術類高校越來越重視藝術素養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廣泛開設藝術專業與交叉學科,並在此基礎上大規模開設了藝術類選修課。

清華大學新雅書院設置交叉專業,如創意設計與智能工程專業,培養跨學科創意人才,畢業生授予工程和設計雙學位;中國科學院大學專門設立李政道科學與藝術中心,促進科學與藝術的碰撞與交融;北京工業大學開設藝術設計學院,力圖使學生「睜開自己純真的設計之眼」,學會「用藝術設計的眼光看世界」……

藝術教育對人的塑造非常重要。腦科學研究表明,相比數理化等科學訓練,藝術對大腦訓練的區位與功能不同。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在藝術方面造詣很深。愛因斯坦的小提琴可達到專業水平,地質學家李四光曾創作我國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深耕農田的袁隆平院士將拉小提琴視為終生愛好……

藝術為人的畢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創造力。美學家朱光潛認為,無論學哪一科專門學問,幹哪一行職業,每個人都應該會聽音樂,不斷地讀文學作品,偶爾有欣賞圖畫雕刻的機會。從這個角度看,我更願意強調藝術教育的基礎性。正如美術教育家吳冠中所言,「科學探索宇宙之奧秘,藝術探索感情之奧秘,奧秘與奧秘間隱有通途」。把握好藝術教育的「專業」與「通識」,就是不斷探索藝術教育的「通途」,既要培養有紮實文化基礎的藝術專業人才,也要引領更多人以藝術的眼光,欣賞和創造世間的美好。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關玲——

實踐教學要站在前沿

選拔藝術人才,需要一定才藝,而不僅限於才藝。近年來,藝考出題不斷突破「套路」,摒棄匠氣,發掘靈氣,側重考察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感悟能力和綜合素養。從生源階段選擇對音樂舞蹈、聲臺形表等藝術語言有敏感度和審美力的學生,再通過教學,培養藝術創造力。

實踐教學,是藝術教育的重要方法和載體,是藝術認知、技藝習得、思維養成的最好途徑。目前,藝術類本、碩專業的培養計劃中,除社會實踐外,還有以實踐為主的課程教學和特色項目教學。它和藝術人才培養目標密切相關、與培養內容環環相扣。

比如,編劇專業的觀察實踐練習。有年秋天,我們乘車前往香山,一學生寫道:柿子紅了。一周的香山之旅後,他改為:柿子叮叮噹噹地紅了。「叮叮噹噹」,不僅說明柿子次第變紅,有時間歷程,同時為畫面增添了聲音元素。這是從觀察實踐中生發的藝術修辭。去年,為創作脫貧攻堅題材微電影,編劇專業組成小分隊去雲南省的一個寨子採風。回來後,有同學將一開始不願吃苦勞動、後來在村支書幫助下致富的小夥子寫得活靈活現。村支書讓他種一畝地,他說:「一畝不成,我種一分。」村支書說:「那六分?」他笑眯眯擺擺手,「不不不,就一分」……為一分地討價還價的場景讓人忍俊不禁。如果沒有採風,同學們不知道「一分地」的概念,無法體會一個人從不願勞動到自願勞動的思想轉變,也就沒有生動的藝術表達。

實踐出真知。藝術教育如果缺乏實踐,無疑是紙上談兵。實踐教學是通過藝術行動完成的思想、情感表達的階段性訓練,要有層次、科學地展開。

實踐教學要注重專業交叉、團隊協作,提高綜合性、互動性。為培養跨專業、複合型人才搭建平臺,不少高校都進行了有益探索。如北京電影學院組織學生聯合拍攝創作、中央戲劇學院推出畢業大戲、中央音樂學院推出畢業音樂會。

中國傳媒大學每年組織大四學生進行「聯合實習」,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合作完成一個藝術項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需要完成項目策劃,建立不同團隊,籌集分配資金,分析創意實現途徑,制定可行方案。在實踐課程和項目中,教學相長、課堂「翻轉」。集中進行創意討論、答疑討論、任務分解與驗收,由學生直接推動進度和方向。

實踐教學要站在藝術的專業和技術前沿,調動學生的創造性。藝術教育要和與時俱進的創作理念、設備技術並肩而行,實踐教學模式並非一成不變。在創作中強化前沿思考、攻克細節難關,實踐教學才行之有效。

2018年,我們帶領學生創作了沉浸式晚會《52赫茲的鯨》。在舞美和音響構建的「大海」中,場景環繞帶來了全新的敘事模式和視角。美術系師生創造性地綜合歷史資料和影視作品中的典型場景,運用新技術完成了以四合院為原型的微型雕塑《記憶》。巧思在細節中:冬儲大白菜的菜葉用宣紙染色而成,以輕質黏土做白菜心,再將一片片菜葉按真實生長貼上去。這個作品參加了「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偉大曆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並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實踐教學要觀照現實、服務社會,建立更宏闊的視角。文化傳承、藝術創新、現實觀照,是藝術教育的應有之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傳媒大學2020春季在線課程《電視文藝晚會創作》通過8周的課程指導,製作完成「青春記疫——大學生在行動」主題雲晚會,全國20餘萬學生在線觀看。學生們經過66個日夜的努力,將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的感人事跡用音樂劇、歌曲、舞蹈等藝術形式呈現了出來。對於他們,這次實踐不僅僅是藝術創作技能的提高,更是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全面提升。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劉成紀——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手段。基於藝術的審美教育,讓人於藝術境界中得到精神的洗禮與超越。從美育和美學角度,可為藝術教育實踐帶來些許啟示。

中國具有深厚的美育傳統,在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中起著重要作用。自古以來,人們便認為,教育能給人心靈深處帶來改變,即「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自西周周公制禮作樂始,以「尚文」為標誌的禮樂傳統得以延續,相關的文化被稱為禮樂文化,早期主要指禮教和樂教。所謂禮,包括禮儀、典禮、禮器等層面,是行為的雅化或藝術化;所謂樂,包括詩、樂、舞,本身就屬於美和藝術。春秋時期詩從樂中分離出來,分化為詩教、禮教和樂教三種形式。這種教育被統稱為「文教」。中華文明延綿數千年並長期保持優勢地位,依靠的正是這種以美和藝術為本位的人文教育。

中國歷史上的審美教育,是貫穿於個體和家國天下的整體「教學方案」。它隨著時間推移有所變化,但重視人格教育、教養內化的方法一直被保留下來。「潛移默化」「陶冶性情」「怡情養性」都是具體體現。它立足於個體的人格養成,向培養家國情懷的方向延伸。比如,在個體層面,崇尚「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將「文質彬彬」作為君子的應有風儀和人格表徵;在家庭層面,崇尚詩禮傳家,認為詩與禮的教育可以培養良好家風;崇尚「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將對世界的願景以美來象徵。借古鑑今,從中華5000年文明史留下的美學遺產中汲取養分,這意味著當代藝術教育除了培養技藝、陶冶性情,更要在價值引領層面指向家國天下這些更宏闊、深遠的目標。

美學是綜合學科,具有人文性、開放性、包容性和跨學科的特點。藝術教育、自然美育、社會美育都屬美育範疇,這從另一個側面凸顯了藝術教育需要重點關注的三個維度。教育者應意識到課堂藝術鑑賞、教學的局限,讓學生真切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真,有必要讓學生既「讀萬卷書」,又「行萬裡路」。

同時,按照現代學科建制,要補齊藝術教育的哲學和文學短板。在我國現行的學科分類中,美學是哲學的二級學科,但它同時也存在於大學的文學和藝術專業,三者分別被稱為哲學美學、文藝美學和藝術美學。鑑於我國目前的審美教育主要指藝術教育,這項教育所應具有的理論高度和人文深度,因哲學和文學的缺席還存在一定缺失。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打破美學內部的專業壁壘,形成相對完整的美育體系,將是考驗我國未來藝術教育能否發揮更大效能的關鍵。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0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成人之美,一種教育的指向|TR24(附英文有聲電子書)
    我這樣理解:成,即成就。人,是他人,主要指學生。美,是他人合情合理的美好願望、他人個性品質的優點閃光之處、他人獨特的才華等美好的品質和才智。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成人之美需要我在實踐中放下身段,聆聽他人,換位思考,發現學生的優點特質,因勢利導,助其成長。為什麼老師會累?多半是沒有找到契機和點撥的支點。
  • 專家解讀:藝術教育的「成」人之美
    從這個角度看,我更願意強調藝術教育的基礎性。正如美術教育家吳冠中所言,「科學探索宇宙之奧秘,藝術探索感情之奧秘,奧秘與奧秘間隱有通途」。把握好藝術教育的「專業」與「通識」,就是不斷探索藝術教育的「通途」,既要培養有紮實文化基礎的藝術專業人才,也要引領更多人以藝術的眼光,欣賞和創造世間的美好。
  • 成人之美,續藝未來——中央美院繼續教育學院2020專升本招生
    學院致力於建設造型、設計、建築、人文等學科群相互支撐、相互影響的現代形態美術教育學科結構,在構建新世紀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中發揮引領作用,在國際一流的美術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中央美術學院成人教育秉承百年央美的學術品質,充分發揮「雙一流」院校的師資優勢,致力於培養具備跨學科思維的複合型人才。
  • 【國學】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此章語句淺顯明白,但其實尚需推敲。「君子成人之美」,一可理解為君子消極地、間接地成全他人好事;二可理解為君子主動地、直接地幫助他人實現美好願望,或完成好事。如《大戴禮·曾子立事》說「君子不說人之過,成人之美」,即屬於第一種成全。
  • 重水美術館成人藝術教育中心2017年招生簡報【一】
    重水美術館成人
  • 楊振寧:科學之美與藝術之美
    美在科學與藝術中有何異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先生應邀到中國美術館為聽眾作了一場主題演講。他深入淺出、視野開闊,頗具「跨界」色彩。特別是在與聽眾交流的過程中,楊振寧先生的許多觀點,如對少年兒童教育的看法很有啟發性。楊振寧 1922出生,清華大學教授。
  • STEAM教育創造科學和藝術之美
    提起科學,大家自然會想起理工科男生,提起藝術,大家自然會想到藝術館裡束之高閣的藏品,對理工科的刻板印象是理性、嚴謹、不苟言笑,沒有藝術細胞,還不懂浪漫。顯然很難把這兩者聯想到一起,格物斯坦小坦克覺得或許是我們不懂理工科男生的藝術和浪漫呢?
  • 成人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兒童藝術教育》複習題
    成人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兒童藝術教育》複習題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兒童藝術教育》《兒童藝術教育》複習資料(一)一、簡答題(1)把美術教育等同於技藝教育,把對兒童美術技能技巧的培養作為幼兒美術教育的主要任務;(2)把美術教育作為實施德育、智育的手段,而忽略了美術教育本身是一個獨立的領域,它在提高兒童審美、藝術修養上的獨特作用;(3)強調對自然的模仿和再現,而忽視兒童創造性和想像力的培養;
  • 深圳市福田區天健小學:「大藝術」教育,讓每個孩子暢享藝術之美...
    可能是一段旋律,然而比音準更重要的是擁有一顆熱愛歌唱的心;可能是一首小詩,然而相比文採,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更為可貴……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領導在對外講話時這樣描述未來的學校美育:應該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要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
  • 「成人之美」,辦一所精緻村小
    近年來,學校取「霞城書院」之「城」的諧音,著力於紅霞學校「成」文化建設,以「成人之美,明德惟馨」為辦學理念,以「中華成語」為教育媒介,努力辦一所精緻的農村小學,追求著「成」文化教育理想:行為習慣在養成,教師團隊能組成,教育教學有收成,校園氣質漸生成。以景為美,促校園氣質漸生成。
  •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藝術概論》強化練習及答案三
    成人高考是全國統考,一年只有一次考試機會,而成考的報讀對象大多是離開學校在社會上工作的在職人員,不僅要上班,而且還要抽出時間來複習。為了提高複習效率,中國教育在線成考頻道收集整理了2020年《藝術概論》強化練習試題及答案,方便廣大考生對複習結果進行檢測,對教材中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查漏補缺。
  • 藝術教育為什麼很重要
    藝術教育,成人之美——新教育第14屆年會主報告文摘
  • 論藝術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孩子在相互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即使再好的成績也有不足之處,讓孩子知道自己不足之處,知道自己優秀的地方,不足的要改進,不要幫助孩子找藉口,優秀的一面要讓孩子保持,逐步完善,缺點要及時改正,以此教育孩子戒驕戒躁、永無止境的事物規律。
  • 成人之美,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說過: 「君子成人之美」,意思是說道德高尚的人都懂得如何去成全他人的好事,想盡辦法幫助他人。在職場中,如果你精通成人之美的門道,那麼你的好人緣也就會隨之而來。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別人一定會感激不盡,牢記於心的。
  • 南京藝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_成考招生簡章_南京藝術學院成考報名...
    南京藝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2016年本科招生簡章南京藝術學院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長江之濱、秦淮河畔,是江蘇省唯一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也是我國創辦最早的獨立建制的藝術院校。如今已發展成為藝術教育學科齊全,博士、碩士、學士、中專各層次教學體系完整,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集專業教學、創作、設計、表演及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於一體,在國內外卓有影響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南京藝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屬南藝二級院建制,其教學、行政、學生學籍管理均由南京藝術學院統轄。招生計劃由江蘇省教育廳統一下達,面向江蘇省招生。
  • 「李保佳講論語10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李保佳講論語10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翻譯:孔子說:君子會成全別人的美事,不會促成別人的惡事。小人則是反過來。這句話很簡單,不用翻譯就能聽明白。我們在看這句話的時候,往往就會聯想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帶入到君子的角色中,覺得自己就是個成人之美的人。但如果仔細想的話,也許我們並沒有做到成人之美。論語中有很多君子和小人對比的句子,我們學習的時候建議把自己帶入到小人的角色中,這樣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問題。
  • 成人之美,既成全別人也成就自己
    看完材料和要求,我的第一反應是想到一個成語——成人之美,如果我是考生,定會圍繞「管鮑之交」這一主題來寫,重點寫三人中的鮑叔牙(鮑叔)。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都是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特別是前面兩位可謂鳳毛麟角、千古流芳,對於他們我也曾寫過文章讚頌。但是,今天為何我偏偏要寫鮑叔牙呢?
  • 3—6歲兒童發展指南之藝術
    教師需要利用身邊的一切美好事物對幼兒進行美的教育,讓幼兒充分體會並能夠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使其美的感受得以深化。有些時候,孩子在埋頭於一件事情,但在大人們看來這件事情是不足為道的。比如,孩子們會花費兩個小時的時間做一個泥人,而我們看到的結果只是毫無規則可言的小泥塊而已,孩子們把太陽塗上綠色,把海水塗成紅色,喜歡敲擊桌子、碗、盤子,並樂此不疲,大人們對這些遊戲卻並不在意。
  • 福,莫大於成人之美;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福,莫大於成人之美;禍,莫大於言人之非!君子成人之美《論語》中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意思是說,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力所能及地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成人之美,與人為善。一個君子不會幫助別人實現邪惡的目的,更不會為別人的邪惡行為提供遮掩和方便。而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我們所說的行善。
  • 教育的本質(六):教育藝術的本質是什麼?求真求善求美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柯領的這個教育發現一定會引起巨大的轟動和一場真正的世界性革命,有可能的話將徹底改變人類的三個領域:人學、心理學和教育學。在這裡,柯領發現了第一學科領域的教育本質,離教育藝術的真正本質只差一步之遙,實在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