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數學界猜想(難題)

2020-08-27 知識站

數學[英語:mathematics,源自古希臘語μθημα(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或maths],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於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範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我們從世界十大數學猜想及其證明情況來認識一下數學的魅力。

世界十大數學猜想: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龐加萊猜想、黎曼假設、楊-米爾斯理論、納維爾-斯託克方程、BSD猜想,費爾馬大定、四色問題、哥德巴赫猜想。

其中,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1、費爾馬大定理,2、哥德巴赫猜想,3、四色問題。世界七大數學難題:1、P(多項式時間)問題對NP(nondeterministicpolynomial time,非確定多項式時間)問題,2、霍奇(Hodge)猜想,3、龐加萊(Poincare)猜想,4、黎曼(Riemann)假設,5、楊-米爾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質量缺口,6、納維耶-斯託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7、貝赫(Birch)和斯維訥通-戴爾(Swinnerton-Dyer)猜想。這十大數學猜想只證明了兩個,龐加萊猜想和四色問題已被解決。

1、費馬猜想

又稱「費馬大定理」或「費馬問題」,1637年由法國數學家費馬提出,若用不定方程來表示,費馬大定理即當整數n>2時,關於x,y,z的方程x+y=z沒有正整數解。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就是:形如x n+y n=z n的方程,當n大於2時沒有正整數解。劍橋大學 懷爾斯在1995年徹底解決了這一大難題。

費馬

該研究源自費馬在閱讀丟番圖(Diophatus)《算術》拉丁文譯本時,曾在第11卷第8命題旁寫道:「將一個立方數分成兩個立方數之和,或一個四次冪分成兩個四次冪之和,或者一般地將一個高於二次的冪分成兩個同次冪之和,這是不可能的。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拉丁文原文&34;)。

2. 四色猜想

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 弗南西斯·格思裡,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看來,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這個結論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他和在大學讀書的弟弟格裡斯決心試一試。兄弟二人為證明這一問題而使用的稿紙已經堆了一大疊,可是研究工作沒有進展。1976年,美國數學家阿佩爾與哈肯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兩臺不同的電子計算機上,用了1200個小時,做了100億次判斷,終於完成了四色猜想的證明。

四色定理

3. 哥德巴赫猜想

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提出了以下想法:任何一個大於等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任何一個大於等於9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沒人能證明,最接近成功的是陳景潤的證明。

陳景潤

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生於1690年,1725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學中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之和,如6=3+3, 12=5+7等等。

「a + b」問題的推進

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

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 7」。

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 6」。

1937年,義大利的蕾西先後證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

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稍後證明了 「3 + 3」和「2 + 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證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 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1965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及義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3 」。

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 「1 + 2 」。

1、P(多項式時間)問題對NP(nondeterministicpolynomial time,非確定多項式時間)問題

P類問題:所有可以在多項式時間內求解的判定問題構成P類問題。判定問題:判斷是否有一種能夠解決某一類問題的能行算法的研究課題。

NP類問題:所有的非確定性多項式時間可解的判定問題構成NP類問題。非確定性算法:非確定性算法將問題分解成猜測和驗證兩個階段。算法的猜測階段是非確定性的,算法的驗證階段是確定性的,它驗證猜測階段給出解的正確性。設算法A是解一個判定問題Q的非確定性算法,如果A的驗證階段能在多項式時間內完成,則稱A是一個多項式時間非確定性算法。有些計算問題是確定性的,例如加減乘除,只要按照公式推導,按部就班一步步來,就可以得到結果。但是,有些問題是無法按部就班直接地計算出來。比如,找大質數的問題。有沒有一個公式能推出下一個質數是多少呢?這種問題的答案,是無法直接計算得到的,只能通過間接的「猜算」來得到結果。這也就是非確定性問題。而這些問題的通常有個算法,它不能直接告訴你答案是什麼,但可以告訴你,某個可能的結果是正確的答案還是錯誤的。這個可以告訴你「猜算」的答案正確與否的算法,假如可以在多項式(polynomial)時間內算出來,就叫做多項式非確定性問題。


2、霍奇(Hodge)猜想

霍奇猜想是代數幾何的一個重大的懸而未決的問題。由威廉·瓦倫斯·道格拉斯·霍奇提出,它是關於非奇異復代數簇的代數拓撲和它由定義子簇的多項式方程所表述的幾何的關聯的猜想。

對於(1,1)類的霍奇猜想已經在霍奇本人提出本猜想前的1924年由 Lefschetz證明。換句話說,霍奇猜想對於H^2成立。實際上,這是霍奇提出其猜想的動機之一。

除此以外,還成立以下定理:如果霍奇猜想對於度數p的霍奇類成立,其中p<n,n是上述射影代數簇的維數,那麼對於度數為2n-p的霍奇類,霍奇猜想也成立。

3、龐加萊(Poincare)猜想

龐加萊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是法國數學家龐加萊提出的一個猜想,是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七個千禧年大獎難題。其中三維的情形被俄羅斯數學家格裡戈裡·佩雷爾曼於2003年左右證明。2006年,數學界最終確認佩雷爾曼的證明解決了龐加萊猜想。龐加萊猜想是一個拓撲學中帶有基本意義的命題,將有助於人類更好地研究三維空間,其帶來的結果將會加深人們對流形性質的認識。

龐加萊猜想

4、黎曼(Riemann)假設

黎曼猜想(或稱黎曼假設)是關於黎曼ζ函數ζ(s)的零點分布的猜想,由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於1859年提出。德國數學家戴維·希爾伯特在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20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設。現今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中也包括黎曼假設。

雖然在知名度上,黎曼猜想不及費爾馬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但是它在數學上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後兩者,是當今數學界最重要的數學難題,當今數學文獻中已有超過一千條數學命題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廣形式)的成立為前提。2018年9月,麥可·阿蒂亞聲明證明黎曼猜想,於9月24日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宣講。 9月24日,麥可·阿蒂亞貼出了他證明黎曼假設(猜想)的預印本,但是這一證明並不成立 。

黎曼猜想與費馬大定理已經成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融合的m理論幾何拓撲載體。黎曼猜想屬於二階邏輯問題 。

5、楊-米爾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質量缺口

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楊-米爾斯理論,是現代規範場理論的基礎,20世紀下半葉重要的物理突破,旨在使用非阿貝爾李群描述基本粒子的行為,是由物理學家楊振寧和米爾斯在1954年首先提出來的。這個當時沒有被物理學界看重的理論,通過後來許多學者於1960到1970年代引入的對稱性自發破缺與漸進自由的觀念,發展成今天的標準模型。

6、納維耶-斯託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隨著我們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氣流跟隨著我們的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深信,無論是微風還是湍流,都可以通過理解納維葉-斯託克斯方程的解,來對它們進行解釋和預言。雖然這些方程是19世紀寫下的,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仍然極少。挑戰在於對數學理論作出實質性的進展,使我們能解開隱藏在納維葉-斯託克斯方程中的奧秘。

7、貝赫(Birch)和斯維訥通-戴爾(Swinnerton-Dyer)猜想

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Conjecture)稱為「千古難題」之七,指的是對有理數域上的任一橢圓曲線, 其L函數在1的化零階等於此曲線上有理點構成的Abel群的秩。

數學家總是被諸如x²+Y²=Z²那樣的代數方程的所有整數解的刻畫問題著迷。歐幾裡德曾經對這一方程給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對於更為複雜的方程,這就變得極為困難。事實上,正如馬蒂雅謝維奇(Yu. V. Matiyasevich)指出,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程來確定這樣的方法是否有一個整數解。當解是一個阿貝爾簇的點時,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認為,有理點的群的大小與一個有關的蔡塔函數z(s)在點s=1附近的性態。特別是,這個有趣的猜想認為,如果z(1)等於0,那麼存在無限多個有理點(解),相反,如果z(1)不等於0,那麼只存在有限多個這樣的點。

相關焦點

  • 數學界傳出重大消息,黎曼猜想或將被證明,最重要的難題被攻破?
    相信大家會有不同的答案,對於大傢伙,感覺不會的就是難的,要說最難的數學難題,莫過於數學猜想了。目前在數學界有七大數學難題,期待著人們的解答。這七個"世界難題分別是是: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龐加萊猜想、黎曼假設(又叫黎曼猜想)、楊·米爾斯理論、納衛爾-斯託可方程和BSD猜想,這七個問題都被懸賞一百萬美元。
  • 大四學生聲稱解決世界數學難題 受到數學界質疑
    大四學生聲稱解決世界數學難題 受到數學界質疑 11月6日,廣州一家媒體以《60年未解的世界數學難題,「90後」的他破解了》為題,刊發了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破解「世界數學難題」的報導。
  • 數學界地震!七大世界難題之一號稱被攻破
    近日,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麥可· 阿提亞爵士宣稱自己證明了黎曼猜想,他將在9月24日的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進行宣講,屆時或將給出黎曼猜想的全部證明過程。如果為真,這世界上最難最偉大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如果為假,則阿提亞可以說是晚節不保。
  • 數學界將出大事,黎曼猜想已被證明,9月24日見分曉
    數學中最重要的猜想黎曼猜想一直以來都是數學界最為重要的猜想之一,其重要地位也是世界各國科學家所公認的。1900年的夏天,法國巴黎召開了國際數學家大會(就是那個頒布菲爾茲獎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做了一個關於「數學難題」的演講,列舉了他所認為最為重要的數學難題,而在這一系列的難題中,「黎曼猜想」赫然在列。時隔100年,在2000年,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也在巴黎發起了一個數學會議,參與會議的數學家們都列出自己認為最為重要的數學難題,經過大量數學家的討論後,最終確定了最為重要的7個數學難題。
  • 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我國數學家有建樹。
    哥德巴赫猜想是近代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它的魅力在於徵服了世界所有的數學家,很多數學家一生都在致力於破解這個難題。1742年,哥德巴赫給著名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哥德巴赫在信中提出了這樣一個猜想:任意一個大於2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 世界最迷人數學難題 哥德巴赫猜想居首
    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評選調查採用的是國際通行的聯機調查方式。在問卷中「最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一欄,網民可填寫一到五個最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重複填寫同一數學難題只作一個計算,而且根據排名得票分一、二、三等。答卷的統計,採用經專家論證的統計程序計算。統計程序的執行,通過相應的技術保證使任何人都不可能修改統計結果。
  • 黎曼猜想仍未被證實?德國人在數學界究竟是怎樣恐怖的存在
    9月24日,「黎曼猜想」將被驗證的消息,引起數學界的大地震。拿過菲爾茲獎、科普利獎章、阿貝爾獎,在數學界擁有至上榮光的麥可·阿蒂亞爵士,在德國海德堡發表演講,驗證「黎曼猜想」。然而,離「奇蹟」的發生貌似還有一段距離。
  • 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 "哥德巴赫猜想"居首
    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評選調查採用的是國際通行的聯機調查方式。在問卷中「最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一欄,網民可填寫一到五個最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重複填寫同一數學難題只作一個計算,而且根據排名得票分一、二、三等。  答卷的統計,採用經專家論證的統計程序計算。統計程序的執行,通過相應的技術保證使任何人都不可能修改統計結果。
  • 俄數學家獲世界數學最高獎-破解七大難題之一—龐加萊猜想
    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的數學家格裡戈裡•斐裡曼,將在8月22日於西班牙馬德裡舉行的第25屆世界數學家大會上,獲得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據稱,國際數學聯盟一致認為,斐裡曼成功破解了「世界數學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英國《衛報》甚至驚嘆,斐裡曼可能是本星球最聰明的人。斐裡曼就職於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多年來一直從事對「龐加萊猜想」的研究。1992年11月,他的研究報告首次公開就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關注,多位世界知名數學大師曾與其探討過。
  • 世界7大數學難題之1被解?數學家稱能證明黎曼猜想
    在這之後的159年裡,數學界一直沒有停止對它的探索,但迄今並未獲得顯著進展。德國數學家戴維·希爾伯特在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20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設。現今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中也包括黎曼假設。
  • 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從今天開始講講數學界的幾個未解難題,首先從哥德巴赫猜想開始。哥德巴赫猜想首先我要強調一下,哥德巴赫猜想想證明的,不是1+1=2。哥德巴赫猜想是一個叫哥德巴赫的18世紀的中學老師發現的,他當時給歐拉寫信,提出了這麼個猜想,幾百年過去了,一直沒有被證明,但是驗證下來,都是正確的。
  • 這個被譽為「千禧年七大難題」的猜想解開了?
    黎曼猜想——一個來自159年前的數學「腦洞」。 提到「黎曼猜想」,不得不提的還有Zeta函數。
  • 不止有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理,數學界還隱藏著哪些風雲故事?
    近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數學百年風雲》,引起了不少「數學粉」「邏輯控」的關注——挑戰數學難題、經典邏輯之前,近現代數學的概貌不能不曉得,其中的「八卦」和「花絮」更是趣味盎然。古怪數學家也是不拘一格的天才雖然今天的許多科學研究需要大團隊合作,但數學家通常獨自工作。
  • 數學界將出大事!159 年沒有得到解決的黎曼猜想,24 日或將被證明
    IT之家9月20日消息 近日,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麥可· 阿提亞爵士宣稱自己證明了黎曼猜想,他將在9月24日的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進行宣講,屆時或將給出黎曼猜想的全部證明過程。黎曼猜想的內容無法用完全初等的數學來描述。
  • 黎曼猜想or Coin猜想 哪個更牛X
    很難想像,這幾天的社交媒體,一條數學界知名難題「黎曼猜想被證實「被吃瓜群眾群起熱議刷屏!事情是這樣開始的。9月20日下午,關於黎曼猜想可能被證明的文章開始出現在網絡上,緣起是因為,89歲高齡的著名數學家 很難想像,這幾天的社交媒體,一條數學界知名難題「黎曼猜想被證實「被吃瓜群眾群起熱議刷屏!
  • 一張PPT 搞定數學界最大難題?當世最偉大數學家似乎玩砸了
    就在昨天 2018 年 9 月 24 日,德國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阿蒂亞在演講時表示,自己已證明了黎曼猜想這一數學世界最大的難題。當然,一切還沒有定論,老爺子的報告還需要面對數學界內權威專家對其證明過程的嚴苛審稿
  • 【學術風暴】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
    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上一期學術君帶大家了解了世界級數學難題黎曼猜想以及阿蒂亞爵士證明黎曼猜想的事件始末。今天,繼續和學術君一起來透過黎曼猜想,看一看歷史上那些名聲斐然的數學猜想吧!黎曼猜想是與質數有關的猜想,其實史上和質數有關的數學猜想中還有「哥德巴赫猜想」。
  • 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 中國科學家破解龐加萊猜想
    據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國際數學界關註上百年的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丘成桐3日在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國科學家的工作基礎上,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已經徹底證明了這一猜想。
  • 黎曼猜想證明預印本公布
    近日,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麥可· 阿提亞爵士宣稱,自己證明了數學界的世界性難題黎曼猜想。現在,阿提亞已經公布了他證明黎曼猜想的預印本,不過具體細節數學界還在研究之中,是否真的證明了黎曼猜想還有待證實。
  • 數學界大地震?英國89歲數學家阿蒂亞公開黎曼猜想證明過程
    此前,這位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的雙料得主宣布,已證明世紀難題黎曼猜想。就在演講前,網傳一份證明黎曼假設(猜想)的的5頁預印本被人貼出。 DeepTech深科技刊文稱,從這次會議來看,阿蒂亞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給出黎曼猜想的證明,他的工作似乎集中在試圖推導出精細結構常數上,而證明黎曼猜想只是個意外的驚喜。無論結果如何,阿蒂亞的演講引發了一次空前的科普盛世,推動分支學科進行更深入的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