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我國數學家有建樹。

2020-12-11 百家號

哥德巴赫猜想是近代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它的魅力在於徵服了世界所有的數學家,很多數學家一生都在致力於破解這個難題。

1742年,哥德巴赫給著名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哥德巴赫在信中提出了這樣一個猜想:任意一個大於2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比如:1+1=2,3+3=6,3+5=8……因為現今的數學界已經不使用「1也是質數(也叫素數)」這個規定,原來的猜想現在應該表述為:任意一個大於5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歐拉看了哥德巴赫的信後,經過一番思考提出了另一種命題: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如今這一命題被數學家整理為:任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這一命題也成了數學界最著名的數學問題之一。

由於這個問題是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的,所以被稱作哥德巴赫猜想。然而,今天我們常見的有關哥德巴赫猜想的陳述為歐拉的版本,即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這個版本被人們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

數學家們經過研究論證後發現,從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可以推出「任意一個大於7的奇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這個猜想,這個猜想被人們稱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奇數的哥德巴赫猜想「。1937年,前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經過證明,確定了」充分大的奇質數都能寫成三個質數的和「這一猜想的正確性,這一猜想也被稱為」哥德巴赫-維諾格拉多夫定理「或」三素數定理」。 

得出這一結論後,數學家們認為弱哥德巴赫猜想已經基本解決了,然而強哥德巴赫猜想卻始終困擾著數學家們。為了證明強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確性,人們對偶數進行了大量的運算,甚至一直運算了33000萬個數。在這些運算的數中,沒有一個數字能夠駁斥哥德巴赫的猜想,也就是說並沒有人能夠證明強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題是錯誤的。

然而,自然數終究是無限的,是否所有的自然數都符合強哥德巴赫猜想這一命題根本無法從理論上檢驗,因而哥德巴赫提出的這一問題只能被稱作猜想而不是一個規律,人類現有的數學知識無法證明強哥德巴赫猜想是錯的,但這也無法證明強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確的。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同樣也對強哥德巴赫猜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進行大量的論證。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例如3×3+3=12.

陳景潤的這一成果得到了國際數學界的一致認可,被國際上稱為「陳氏定理」,而「陳氏定理」也是證明強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結果!

相關焦點

  • 世界最迷人數學難題 哥德巴赫猜想居首
    環球在線消息:隨著我國數學科研事業在近幾年一直持續迅猛發展,數學愛好者規模日益壯大。都說明數學正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之所以稱之為「迷人」,是因為無數數學家看見她們比看見漂亮美眉還痴迷,就想練武之人見到了武功秘籍。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評選調查採用的是國際通行的聯機調查方式。
  • 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從今天開始講講數學界的幾個未解難題,首先從哥德巴赫猜想開始。你以後千萬別出去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的,這實在是太雷人了。我還記得我小時候,有老師教育我說,數學很難啊,很嚴謹啊,你看1+1=2證明起來都那麼費勁,以此鼓勵我嚴肅對待數學,這種雞湯一定要避免啊,笑死個人了。1+1=2是定義,2就定義為1與1之和。
  • 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 "哥德巴赫猜想"居首
    隨著我國數學科研事業在近幾年一直持續迅猛發展,數學愛好者規模日益壯大。都說明數學正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之所以稱之為「迷人」,是因為無數數學家看見她們比看見漂亮美眉還痴迷,就想練武之人見到了武功秘籍。  世界最迷人的數學難題評選調查採用的是國際通行的聯機調查方式。
  • 科技日曆丨277年前的今天,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提出
    科技日曆丨277年前的今天,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提出  Emma Chou • 2019-06-07 17:51
  • 高中生怒證世紀數學難題,「民科」為何偏愛哥德巴赫猜想?
    世界級的數學難題有很多。 但相對於其他數學難題,就數哥德巴赫猜想最受民間科學家的青睞。 而這一批民間科學家,甚至還有了一個獨特的稱號「哥猜家」或「哥迷」。
  • 哥德巴赫猜想似乎沒什麼用,為何那麼多數學家窮盡一生去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是一道數學難題,被稱為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它首先是在1742年,由哥德巴赫提出來的。他提出來後,自己沒辦法證明。於是便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請歐拉證明。但是歐拉至死都沒能證明,這道難題就留了下來。
  • 網友問:數學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有可能是錯的嗎?
    哥德巴赫猜想的對和錯或許沒那麼重要,數學家更在意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對錯是否可證,又該如何證明或者證偽?在1742年,數學家哥德巴赫寫信給大數學家歐拉,提到了「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不過歐拉也無法證明這個猜想。
  • 世界十大數學界猜想(難題)
    其中,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1、費爾馬大定理,2、哥德巴赫猜想,3、四色問題。四色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 弗南西斯·格思裡,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看來,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這個結論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他和在大學讀書的弟弟格裡斯決心試一試。
  • 分析:為什麼龐加萊猜想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
    破解龐加萊猜想:為什麼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  新華網北京6月4日電 「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關於百年數學難題的四問  新華社記者李斌  「七大世紀數學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而且是中國科學家完成「最後封頂」
  • 中國民間數學家」聲稱已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中安網8月16日訊 幾天之後將在北京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不僅是全球職業數學家的盛會,也將成為「民間數學家」的節日。這些天已有不少聲稱已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這類世界難題的「民間數學家」趕到北京,準備在這個全球盛會上露露臉。   兩年前,國外兩家出版社為了推銷自己的書,曾出資100萬美元,向全球懸賞能夠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人。
  • 文學的啟蒙:由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說起
    自此,我了解了作家徐遲,數學家陳景潤,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報告文學,從此與報告文學有了不解之緣。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一位數學家一夜之間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曾經的「臭老九」、「白專典型」成了全國全民的偶像。那時,只要走在街上問起孩子們「長大後做什麼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要當科學家!」。
  • 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是陳景潤生平最大的成就之一
    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是陳景潤生平最大的成就之一。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一位來自清華大學的數學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道數學難題。大約200多年前,哥德巴赫提出了「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的理論。
  • 方舟子: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由於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陳景潤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也讓哥德巴赫猜想成了在中國最著名的數學難題,激發了無數民間人士夢想成為陳景潤第二
  • 【學術風暴】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
    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上一期學術君帶大家了解了世界級數學難題黎曼猜想以及阿蒂亞爵士證明黎曼猜想的事件始末。今天,繼續和學術君一起來透過黎曼猜想,看一看歷史上那些名聲斐然的數學猜想吧!黎曼猜想是與質數有關的猜想,其實史上和質數有關的數學猜想中還有「哥德巴赫猜想」。
  • 知否|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解?
    但他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卻成為了世界三大數學猜想其一,另外兩個則是費馬大定理(整數n >2時,關於x, y, z的方程x^n + y^n = z^n沒有正整數解)和四色猜想(每個無外飛地的地圖都可以用不多於四種顏色來染色,而且不會有兩個鄰接的區域顏色相同),並且這兩個猜想已經被數學家證明完成。「哥德巴赫猜想」卻仍是世界級未解之謎。
  •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自1742年提出至今,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已經困擾數學界長達三個世紀之久。作為數論領域存在時間最久的未解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儼然成為一面旗幟,激勵著無數數學家向著真理的彼岸前行。對不少人來說,知道哥德巴赫猜想,離不開兩個人,陳景潤和徐遲。
  • 龐加萊猜想有多重要? 丘成桐解讀百年數學難題
    據新華社電「七大世紀數學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曹懷東以一篇長達300多頁的論文,給出了龐加萊猜想的完全證明(本報昨日曾作報導)。這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為什麼說這一工作「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中國科學家究竟做出了多大貢獻?
  •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究竟是什麼?
    介紹之前,小編要事先說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證明1+1=2,大夥平時討論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瞎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這樣說真的是太無知太雷人了,現在就連一些中小學的數學老師都會有這種錯誤認知,這真的是誤人子弟。
  • 王元院士漫談哥德巴赫猜想
    王元是我國早期從事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數學家之一,1952年從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經陳建功與蘇步青推薦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在華羅庚的指導下研究數論和哥德巴赫猜想。 據王元介紹,華羅庚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並得到了相當好的結果;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有關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最好成果。
  • 科學網—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對弱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取得突破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王冠上的明珠,而它還有一個被稱作「弱哥德巴赫猜想」的姐妹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