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兩種人,一種比較衝動,做事憑感覺,經常一拍腦門就做了某個決定;還有一種人呢,就比較喜歡理性分析,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覺得,做事應該三思而後行。不過,有時候直覺還真比理性靠譜。
咱們先說說直覺是什麼,直覺源自我們大腦中的潛意識,就是負責瞬間決斷的那部分。我們大腦裡的意識和潛意識是交替發揮作用的,為了節省資源,我們會習慣性地把高端複雜的工作交給潛意識。就像一架先進的無人駕駛飛機一樣,沒有意識的指令,也能自動飛行。但是,理性分析有時也會妨礙到人們的洞察力,想的過多反而變得不準確了。有時候,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出的判斷,完全可以和慎重的理性決策媲美。為了證實這個觀點,心理學家還特意做過實驗。
有份知名的美食雜誌召集了一個食品專家組,讓這些專家通過品鑑,為44種高中低端品牌的果醬打分。然後再把這些果醬交給一組大學生品嘗,結果這些大學生單單靠品嘗給出的答案和專家非常近。甚至排名前三的果醬都和專家的選擇完全一樣。也就是說,即使不是果醬方面的專家,也能在品嘗時分出果醬的優劣。後來這個雜誌又做了第二輪試驗,召集了另外一組學生,給每人一張調查問卷,讓他們在上面一一列舉偏愛某種果醬的原因,然後再對44種果醬進行排序,結果這一輪的排序完全錯亂,學生組和專家組幾乎沒達成什麼一致意見。你看,一經過理性分析,他們反而嘗不出果醬的優劣了。
如此說來,難道是讓我們放棄理性全憑自覺嗎?當然不是這個意思,這個要看情況而定。
如果我們在某一方面非常專業,修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我們對於自己潛意識裡的相關活動會很清楚。比如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一對夫婦進行15分鐘的對話,然後把對話錄下來,讓心理學家僅僅根據錄像上的說話語氣,手勢和表情,來判斷這些夫婦未來的婚姻走向,結果最終的準確率竟然高達90% 。心理學家經過多年專業訓練,實驗中對心理學家做的測試也算在他們日常工作的範疇,所以這種情況下,直覺會特別的準。還有,「二戰」期間英軍的信號偵聽員,在聽德軍部隊的無線信號時,即使弄不清楚信號的含義,也能靠聽取信號的節奏,吃透每個德軍報務員的「筆跡」,了解發送電碼的人是誰。也是這個原因。
另外,如果局勢瞬息萬變,或者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這個時候就要啟動直覺模式。比如在2002年,美國國防部策劃了一次叫千年挑戰的軍事演習,分為藍軍和紅軍兩個陣營。藍軍擁有史上任何軍隊都無法匹敵的戰略資源,什麼戰略系統、實時地圖、資料庫、信息網絡等等,藍軍通過這些先進武器甚至能夠系統的了解紅軍的作戰意圖,還能對「紅軍」的各種因素進行徹底分析,推測出紅軍的下一步行動。在大家看來,這幾乎都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可最後表面上看來毫無競爭優勢的「反派」紅軍,卻讓軍事力量非常強大的藍軍輸得一敗塗地,令所有人大跌眼鏡。
其實,紅軍的指揮官只做了一件事情,他只告訴士兵戰略目標,並不給他們具體的行動指示,他鼓勵士兵運用自己的直覺來判斷,儘可能採取出乎敵人意料的行動。於是,當藍軍在戰場上理性的分析局勢、評估範圍的時候,紅軍卻萌發出各式各樣的新點子,從各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對敵軍進行了攻擊。
你看,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在我們輕車熟路的領域,我們就完全可以用直覺來做緊急的判斷了,這時候的直覺就很可能比理性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