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思考存在的思維,是思維存在的學問,是處理思維與存在關係的大綜合。
在哲學中,理性不可缺,而直覺同樣不可或缺。直覺是本我,理性是超我,理性和理性思維讓我們形成知識,認識真實的客觀世界,知識雖然不能改變命運,但是可以塑造世界的面貌。
一切存在都是知識的對象,在所有的知識中,直覺知識是最先出現的,直覺導致的精神元素就是先天和先驗的那些無需證明的真理。
在認識的過程,直覺形成印象,印象形成觀念,而人的觀念逐漸形成知識,而知識促成世界的變革與進步。
直覺源於人的心靈印象,雖然表現時五花八門,不易理解,但對認識主體來說,都是必須的意識求索過程。直覺強大時,可以讓我們反思理性,為理性糾錯。人有直覺,同時也有理性,但人的理性並不是不會犯錯,人的理性通過自身來反思存在,反思自身的局限,如果不能,就容易出現自大和自負。
當理性邏輯強大時,人的大腦就會主動形成知識或初步的知道。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形成科學,程度再增加就形成科學體系。
科學代表著理性,處處彰顯著理性,但科學並不萬能,並不能解決人的精神問題和精神現象,人的理性同樣如此,都帶有一定的局限。
人的直覺與感性形成宗教,也就是意識的綜合。隨著哲學、宗教和科學的不斷進步,現實世界的規律被一個個地揭示出來。
在科學中,我們相信的是看到的,驗證到的。在宗教中,我們相信的是自己的直覺,以及那些看不見的事物。
當科學與宗教分離後,科學第一次取得了自由,宗教也跟著解脫了自己。雙方不再被彼此所捆綁和迷惑。把看得見的現實歸於科學,把看不見的心靈意識歸到宗教。塵歸塵,土歸土。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人類第一次區別了科學與宗教,給二者劃清了界限。由此,我們在探索世界本原的道路上變得更穩健,更智慧,也更賦予各種可能。
科學與宗教不應是對立的,而應該是相互融合貫通的,彼此互助的,最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現代社會前,科學正是在宗教的烈火中不斷淬鍊而成的,而未來科學依然離不開宗教的支撐,畢竟人類還有很多未知之謎沒有解開。
在已知和可知世界中,科學的地位不可動搖,通過已知和可知的理性認識,我們去除迷信和錯誤。在未知和不可知的世界,宗教的地位不能撼動,通過對看不見的事物的執著信仰,人類走向精神的自覺與完善。
宇宙當中的事物,有些能被科學證明,有些不能,或者說憑目前人類的認識水平無法做到。那些目前不能證明的,只能歸於宗教和信仰,但從人類的精神現象看,那些看不見的事物才是最終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神秘之力量,這就好比人的思想,儘管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左右著我們的一切。
如果科學停滯不前,宗教就應該迎頭而上。從歷史的脈絡中我們看出,那些重視宗教的年代往往是誕生偉大人物導致創新的天空群星璀璨的時代。
正是看到了這些,康德從一開始就給宗教和科學界定了範圍,他把那些不可知的事物交給了上帝(在東方是道家的無和佛家的空),把那些可以知道和認識的事物交給了科學。這樣做有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我們不會憑空拒絕科學,同時也不會過度盲目地陷入宗教。理性與直覺完成了幾近完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