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專業知識+外語技能+文化素養」一體化的複合型人才

2021-01-08 封面新聞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提速,所涉及的貿易、運輸、基建、金融、電商、能源、旅遊、法律、科技、文化等合作領域,培養「專業知識+外語技能+文化素養」一體化的複合型人才,是外語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為全國外語名校,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的國際教育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開設多種語種為第一外語已有14年歷史,教學業績突出。為了服務於「一帶一路」的人才需求,同時考慮到外語學習開始越早、效率越高的教育規律,2020年初,學校改變以前的單語人才培養模式,開設雙語班,選拔優秀學生,以英語為主,學生可在法語、德語或日語三門語種中任選其一進行專業系統的學習。

學生不僅能夠具備夯實的英語基礎,同時還能掌握較高的復語能力,提前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在今年學校的年會展示課上,由英法班19人,英德班4人,英日班4人所組成的復語班級,呈現了實外西區優秀學子成績斐然的一面。

雙語班特色

英法雙語班

目前,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共有法語專業教師4名,外籍教師1名。法國高等教育署以及法語聯盟全程跟蹤教學進度,每年定期開展教師培訓和學生交流活動。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法語教師均持有對外法語教學文憑和DELF終身文憑考官資格證,輔導學生過級率高(全班一次性B1過級率為100%,B2過級率為90%),所培養的學生外語成績突出,綜合能力強硬,不但在各類賽事中成績優異,在每年的法語高考中成績也始終位居全國首列。

英法雙語班教學以法國名優大學申請標準為指導,遵循歐洲語言標準,進行小班授課,採用法語原版教材為主,國內教材為輔的模式,從聽、說、讀、寫、譯、辯多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除了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中摘取榮譽,英法雙語班的學生們更是在國際、國內上也屢獲大獎。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英法雙語班尹斯懿同學英法雙語繪本獲「國際銀獎」

英法雙語班尹斯懿同學斬獲西南地區一等獎

雙語班同學獲得第三屆外語嘉年華法語配音比賽一等獎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學生參加全國多語種技能大賽(法語)榮獲全國季軍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學生榮獲西南地區中學生法語知識競賽第二名

英法雙語班學生在年會展示課上的精彩表現

英德雙語班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現有德語專業教師3名,德國國外學校教育司特派外籍教師1名,使用德語原版教材,以歐標語言體系為標準開展全德語授課,以在兩年半內培養學生達到德語B1/B2水平為目標,為學生日後憑藉德語語言證書成績和高考成績申請德國大學或就讀國內大學奠定基礎。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近5年德語復語畢業生德語一級(B1)考試通過率100%,二級(B2)通過率85%,在全國德國國外教育司所轄學校中排名前列。高三德語畢業生大多就讀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德國名校和國內知名學府,如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

德語學習期間,學生有諸多機會與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德語學子交流,如「國際中學生德語辯論賽」,西區學子獲中國賽區三等獎,並因表現突出獲全額獎學金赴德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夏令營文化活動;參加「全國中學生德語能力展演大賽」獲冠軍;參加「全國中學生德語奧林匹克決賽」獲全國三等獎;「全國外研社杯多語種微視頻大賽」獲德語演講組一等獎;以及「西南地區德語風採大賽」獲團體二等獎等。此外每年德國友好學校互訪活動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國交流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多有利機會。

英德雙語班學生在年會展示課上的精彩表現

英日雙語班

英日雙語班日語課程使用《標準日本語》為主教材,主要圍繞日語等級考試及高考日語展開教學;執教老師精通日語教學並熟悉各類日語教材,在課堂上,除了達成基本的語言考試目標,老師還著重培訓學生的語言實用能力,在課堂也會展開日語演講、中日文化分組主題展示以及日本民俗文化活動,寓教於樂,不僅能有效鍛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也能引起學生對日語及日本文化的濃厚興趣,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截至目前,2020級英日雙語班日語N5等級考試通過率100%。

相關焦點

  • 於敬:探索外語+ 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2016招辦主任面對面 專訪天津外國語大學於敬  主持人:2016年學校進行了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學校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於敬:我們的辦學特色是提高學生的外語自主學習能力,和跨文化的交際能力,為了這樣的培養模式,學校全面推進外語教學和專業教學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學生「外語+」與「專業+」這樣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圍繞這個學校下大力氣,在2016年進行了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體現了學校辦學培養模式的特色。
  • 【藝考面對面】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突出「專業+外語...
    藝術學院注重「專業+外語」 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在專業培養上始終以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傳承為立足點、以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教學為專業基礎,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國際化複合型藝術人才。藝術學院注重「專業+外語」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在國際環境中的競爭力。藝術學院學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較好的勢頭,進幾年均在90%以上。
  • 【專業解讀】外國語學院: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醫學特色人才
    :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紮實的英漢雙語基本功、較系統的醫學理論知識,能夠勝任政府機關、醫療衛生部門、涉外機構、新聞媒體等領域的文化交流和醫療衛生翻譯的「英語+醫學」的複合型、應用型醫學英語人才。
  • 「一帶一路」大背景下 複合型外語人才緊缺
    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合作中的語言服務,應該是集語言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市場營銷技術為一體的知識密集型行業,因此外語人才的培養要面向市場、面向技術、面向國際、面向未來。未來需要更多的跨界語言服務人才,需要具有戰略性思維、跨界能力強、跨界視野寬闊的複合型外語人才。
  • 培養複合型外語人才
    培養複合型外語人才 2019年12月11日 08: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曾江 華夏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職業教育要加快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意見》明確,要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規範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 「專業解讀」外國語學院: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醫學特色人才
    :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紮實的英漢雙語基本功、較系統的醫學理論知識,能夠勝任政府機關、醫療衛生部門、涉外機構、新聞媒體等領域的文化交流和醫療衛生翻譯的「英語+醫學」的複合型、應用型醫學英語人才。
  • 西南政法大學首批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招生了
    本項目將充分發揮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學、法學學科優勢,開展新聞學+法學跨學科融合教育,培養既具有新聞學專業技能,又具有法學專業思維的複合型跨學科人才。  培養特色  本專業堅持國際化導向和人權專業特色,按照「法學+外語+人權」三疊加培養模式,旨在面向聯合國和國際組織、國家機關與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社會團體等單位,為培養掌握法學基本原理、具有紮實人權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從事人權外宣、人權國際交流、人權決策諮詢,協助有關部門開展人權事務工作的國際化、複合型、創新型高端人才奠定基礎。  1.
  • 外語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怎樣創新
    回顧過往40年高校外語教育發展歷程,我們欣喜地看到,高校外語教育走過的40年,是創新辦學理念,提高服務能力,不斷適應國內國際形勢發展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40年;是推進學科多元,促進協調發展,不斷推進由單一性學科向多學科融合發展的40年;是調整培養方向,優化課程內容,不斷推動由單一外語專業和基礎技能型人才培養向寬口徑、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培養轉型的40年;是致力文化傳承創新,深化國際人文交流,不斷推動中國走向世界的
  • 泛亞譯家人:專注複合型與專家型同傳人才培養
    然而,細觀之下不難發現,「複合型人才」和「專家型人才」和憑藉無可取代的優勢,不僅能穩住職位,同時成為各大企業熱捧的對象,待遇不降反升。所謂 「複合型人才」,應該熟練掌握兩個或多個有用技能,並嘗試「混合」使用這套技能組;而「專家型人才」,指的是專業技能掌握成為該領域的頂級高手。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英語成為硬核技能指標。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3.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急需的高端複合型外語人才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經濟和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知識創新水平和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的數量,缺乏相應專業知識背景的外語人才難以勝任工作。
  • RCEP背景下 急迫培養「外語+法律」人才
    廣西民族大學副校長崔曉麟介紹,培育複合型人才是RCEP背景下高水平開放格局和日益多元化的涉外法律服務需求人才儲備基礎。「外語+法律」正是一門外國語言和法律科學跨域聯動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據了解,目前「外語+法律」複合型人才培養在國內尚處於探索階段。與會專家表示,培養「語言+法律」複合型人才是高校語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科優勢互補的重要手段。
  • 商議創立新華「卓越班」,培養「專業+英語」高端複合型人才
    2018年6月1日下午,外國語學院「商議創立新華卓越班,培養『專業+英語』能力俱佳的高端複合型人才討論會」在我校東莞校區格物樓
  • 西南政法大學首批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開始招生
    本項目將充分發揮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學、法學學科優勢,開展「新聞學+法學」跨學科融合教育,培養既具有新聞學專業技能,又具有法學專業思維的複合型跨學科人才。培養特色本專業堅持國際化導向和人權專業特色,按照「法學+外語+人權」三疊加培養模式,旨在面向聯合國和國際組織、國家機關與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社會團體等單位,為培養掌握法學基本原理、具有紮實人權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從事人權外宣、人權國際交流、人權決策諮詢,協助有關部門開展人權事務工作的國際化、複合型、創新型高端人才奠定基礎。
  • 共生理論下高職院校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浦毅認為,複合型人才應具備「多接口」「一專多能」的特點,能夠精準了解每個崗位職業能力間的關係和規律,並能從多維度、多角度、多方面靈活分析和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1]。謝健指出,複合型人才是指專業遷徙能力較強的一專多能型,集知識、能力和技能於一體的人才[2]。
  • 北科大天津學院與中國複合型人才培養協會舉辦職業技能人才講座
    【本網訊】CCTA中國複合型人才培養協會同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達成共識,開創禮儀培訓師課程。2019年11月5日,應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邀請,CCTA中國複合型人才培養協會專家邢夢涵女士親臨授課,校方聯合管理學院承辦此次大學生職業技能國際禮儀培訓師講座。
  • 華東師大首開4個雙學士學位項目,涵蓋8個專業,培養更多複合型人才!
    該校2020年首開4個雙學士學位項目,涵蓋8個專業,旨在培養更多的複合型人才。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金融學(雙學位)金融學+統計學旨在培養跨學科、複合型、創新性、高質量的「金融學+統計學」的高層次人才,充分實現金融學與統計學的交叉與強強聯合。
  • 華東師大首開4個雙學士學位項目,涵蓋8個專業,培養更多複合型人才
    該校2020年首開4個雙學士學位項目,涵蓋8個專業,旨在培養更多的複合型人才。構建充分體現雙專業融合型核心素養及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體系。該專業的人才培養以金融學專業課程為核心,以統計學專業課程為特色,不僅有充足的服務於跨專業融合性理論課程與高水平師資,而且持續推動教師聯合教研,提升專業融合的意識與能力,適應大數據、金融科技和人工智慧背景下金融行業對複合型人才的新需求。
  • 查明建:外語教育的人文化與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所以外語專業就出現了危機,普遍表現在外語專業的學生反映知識面非常狹窄,人文修養不足,創新能力不強,人才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連續三年英語專業都成為就業最難,失業最快的紅牌專業。全國英語畢業生的現狀就是小才擁擠,大才難覓,就像中國人都會說中文一樣,並不是說能說中文就是中文專業人才。
  • 外語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怎樣創新-光明日報-光明網
    回顧過往40年高校外語教育發展歷程,我們欣喜地看到,高校外語教育走過的40年,是創新辦學理念,提高服務能力,不斷適應國內國際形勢發展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40年;是推進學科多元,促進協調發展,不斷推進由單一性學科向多學科融合發展的40年;是調整培養方向,優化課程內容,不斷推動由單一外語專業和基礎技能型人才培養向寬口徑、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培養轉型的40年;是致力文化傳承創新,深化國際人文交流,不斷推動中國走向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