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咖啡保質期未譯成中文顧客索要十倍賠償被駁回

2020-12-12 東方網

  過度維權也會敗訴!

  新華報業網訊 「知假買假」不影響維權,是否意味著職業打假人可以肆無忌憚「一展拳腳」了?看了市民王先生的維權經歷,你會知道並非如此。只有理性的適度的維權才能獲得法律支持。

  2012年10月29日,市民王先生花672.8元在建鄴區某超市購買了27瓶星巴克咖啡。這種咖啡是原裝進口的,瓶身上貼有中文標籤。購買前,王先生仔細看過中文標籤,發現上面只寫了保質期是6個月,沒寫生產日期和保質日期,瓶身上倒是有「FEB

  25 13」字樣,看起來像保質日期,但不懂什麼意思。詢問工作人員後他才知道,這是英文形式的保質日期,意思是2013年2月25日到期。

  謝過工作人員後,王先生拿了27瓶咖啡到收銀臺結帳。然而幾天後,他又來到超市,稱包裝上沒有中文保質日期,他不放心,要求退貨。經工商部門調解後,超市同意退貨,但王先生又提出其他賠償要求。超市認為難以接受,調解宣告失敗。

  今年年初,王先生起訴到建鄴區法院,要求超市給予十倍賠償。理由是《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食品外包裝上應有中文標示,被告超市銷售的進口咖啡瓶身上卻沒有中文保質日期,屬於問題食品。

  保質日期沒有翻譯成中文格式,到底是超市和代理商所說的「小瑕疵」,還是王先生認為的「大問題」?研究《食品安全法》中關於「進口食品」的相關規定後,主審法官支持了超市一方的觀點。《食品安全法》第66條規定,進口預包裝食品應有中文標籤和中文說明書。本案中,超市銷售的咖啡有中文標籤、說明書,上面標註了商品原產地境內代理商、食品原材料、主要配料等要素。法官說,這些要素基本符合法律對「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依據這項認定,法官作出了駁回起訴的判決。 揚子晚報記者陳珊珊

  -法官說法

  購買動機不影響維權,食品質量才是關鍵

  《食品安全法》出臺以來,關於「十倍賠償」條款的執行問題一直不斷。什麼情況下能夠獲得十倍賠償?為何兩起看上去差不多的十倍索賠案,判決截然相反?記者採訪了消費糾紛審判專家,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沈亞峰。

  沈亞峰首先解釋了法院為什麼支持知假買假行為。「我們在審判中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訴訟是否有利於規範保護市場,二是消費者行為有無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職業打假人雖然故意買假,但這個行為並不違反法律法規,而且客觀上有利於約束經營者、淨化市場,所以我們認為,可以將他們視為消費者進行保護。」

  沈亞峰介紹,能否獲得十倍賠償,購買動機什麼的都是次要的,最關鍵在於食品是不是真有質量問題,商家有沒有違反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只要商家製售的食品確實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無論是故意買假還是無意買假,索賠都能成功。相反,如果商家製售的食品沒有問題,消費者過度維權不會獲得支持。揚子晚報記者 陳珊珊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進口咖啡保質期未譯成中文 顧客十倍索賠被駁回
    進口咖啡保質期未譯成中文 顧客索要十倍賠償被駁回「知假買假」不影響維權,是否意味著職業打假人可以肆無忌憚「一展拳腳」了?看了市民王先生的維權經歷,你會知道並非如此。只有理性的適度的維權才能獲得法律支持。2012年10月29日,市民王先生花672.8元在建鄴區某超市購買了27瓶星巴克咖啡。這種咖啡是原裝進口的,瓶身上貼有中文標籤。
  • 進口紅酒不加貼中文標識,顧客索要十倍賠償被駁回
    顧客在高級酒店購買了一萬八千餘元的進口乾紅葡萄酒,發現瓶身沒有中文標貼,遂以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為由向法院起訴,要求判令酒店退還購買葡萄酒的費用,並支付十倍賠償費。酒店則提供了能夠證實案涉葡萄酒具有合法來源的證據,同意退費但不同意支付十倍賠償。那麼,法院最終是如何判決的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 以案釋法 | 進口商品未張貼中文標示,退還貨款並十倍賠償
    以案釋法 | 進口商品未張貼中文標示,退還貨款並十倍賠償 2020-04-17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倍賠償「驚世判決」再審判決!駁回食品無中文標籤的十倍賠償...
    只要是從境外進口到中國的食品,都需要加貼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要求的中文標籤。申請人出售的涉案兩箱紅酒均未粘貼中文標籤,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產品質量不合格。韓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依法判決A超市返還韓某某個人消費的購貨款20160元。2、A超市向韓某某支付該購貨款十倍賠償金201600元。
  • 駁回食品無中文標籤的十倍賠償請求
    只要是從境外進口到中國的食品,都需要加貼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要求的中文標籤。申請人出售的涉案兩箱紅酒均未粘貼中文標籤,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產品質量不合格。韓付坤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依法判決多美好超市返還韓付坤個人消費的購貨款20160元。2、多美好超市向韓付坤支付該購貨款十倍賠償金201600元。
  • 市民超市購買餅乾內含抗氧化劑 起訴超市獲得十倍賠償
    李珂 攝  因超市購買的「自然之顏」蘇打餅乾外包裝上的標籤註明成分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E),鄭某將北京華聯精品超市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款並索要十倍賠償。一審認定涉案商品屬於餅乾類,其添加維生素E屬於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形,故確認系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據此,支持了鄭某的訴訟請求。北京晨報記者昨天獲悉,公司提出上訴後,北京市二中院維持原判。
  • 生產內包裝未標註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法院判處商家十倍賠償
    3.一審判決結果:判決上海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退還貨款,重慶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支付十倍賠償金。 二審判決結果: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人重慶某電商公司向本院提出上訴請求:1.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2.本案案件受理費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1.上訴人未提供涉案食品造成被上訴人身體損傷的證據,2.被上訴人系職業打假人,不應獲得賠償,3.涉案產品外包裝上標註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內袋信息的缺失不會對消費者構成誤導,系標籤瑕疵。
  • 味多美蛋糕未標註保質期消費者訴十倍賠償共56萬
    原標題:味多美蛋糕未標註保質期 消費者訴十倍賠償共56萬去年8月,市民吳先生在位於昌平區的三家味多美的門店訂購了共一百多個生日蛋糕,總價值五萬餘元。隨後,吳先生以蛋糕包裝上沒有標明生產日期、淨含量等法定信息為由,將味多美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十倍賠償。近日,該案在西城法院開庭審理。
  • 味多美蛋糕未標註保質期 消費者訴十倍賠償共56萬
    2015-2-15 08:24:46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孔德婧 選稿:王昕晨原標題:味多美蛋糕未標註保質期消費者訴十倍賠償共56萬去年8月,市民吳先生在位於昌平區的三家味多美的門店訂購了共一百多個生日蛋糕,總價值五萬餘元。隨後,吳先生以蛋糕包裝上沒有標明生產日期、淨含量等法定信息為由,將味多美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十倍賠償。
  • 1478份判決告訴您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籤」是否應支持十倍懲罰賠償
    ,進口食品的數量與日俱增,因進口食品中文標籤問題提出請求適用食品安全懲罰性賠償的糾紛層出不窮,而中文標籤問題與食品安全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何種情況下可以判決適用《食品安全法》中十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開始引起關注。
  • 代購奶粉無中文標籤 法院判決被告十倍賠償
    代購奶粉無中文標籤被判十倍賠償王某在淘寶店花1000餘元海外代購6盒奶粉,在食用一盒後發現無中文標籤,故將某奶粉公司告上法庭,索要十倍賠償。被告公司表示,奶粉系公司工作人員從澳洲「人肉」帶回國,其已在網站店鋪上展示所售賣商品的中文說明。
  • 代購奶粉無中文標籤,消費者訴十倍賠償,法院這樣判……
    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內容無關   封面圖片來自網絡   微信公共號:shipinanquanwang   王某在淘寶店花1000餘元海外代購6盒奶粉,在食用一盒後發現無中文標籤,故將某奶粉公司告上法庭,索要十倍賠償
  • 【以案說法】購買無中文標籤進口奶粉,欲索取十倍賠償?法院:不支持!
    【以案說法】購買無中文標籤進口奶粉,欲索取十倍賠償?法院:不支持!於是一些人以打假為幌子,以索賠為目的,專門到商店購買無中文標識的進口食品,然後十倍索賠。這些人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案情回顧張某是一名無業人員,在聽說購買無中文標識的進口商品能夠獲得十倍賠償的消息後,立刻付諸行動。張某先後到南海、江門等地的商店購買了無中文標識的進口商品,要求退貨,同時要求商品銷售者返還商品價款,並按商品價款的十倍予以賠償。
  • 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識,退款並承擔十倍賠償
    半島記者 王洪智原告陳某在被告某店處餐飲消費4044元,其中包含2瓶單價880元/瓶的某品牌清酒和1瓶單價1680元/瓶的某品牌清酒,以上清酒均無中文標籤和中文說明書,也無國內經銷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內容。
  • 進口食品保質期內發黴 蘇州市民獲十倍賠償
    進口產品還在保質期內,但是已經變質,消費者能獲得賠償嗎?近日,市民陳女士買海苔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海苔是進口食品,生產日期還很新鮮,在保質期內卻發生黴變。陳女士花費122元買了12包海苔,要求超市賠償2000元,被超市拒絕。陳女士投訴到市消保委,尋求幫助。
  • 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須承擔十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
    餐廳銷售洋酒為何被判"十倍"賠償2017年11月,陳祥帶著幾位好友一同到贏海市上上閣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上閣公司)處就餐。就餐過程中,陳祥看到餐廳的酒柜上擺放著三瓶久保田酒,便詢問上上閣老闆汪清表示想要買下三瓶酒飲用。
  • 男子購買枸杞發現過期索要賠償 卻被法院駁回
    然而卻有一些黑心商家賣過期的枸杞,也有一些投機倒把的人故意購買過期枸杞,為了得到十倍賠償。2018年4月8日,李某在定邊縣家樂公司(家樂鼓樓店)購買了由寧夏綠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強記回鄉源特優級枸杞12盒,單價68.5元,共計消費822元,隨後發現該產品已過保質期。
  • 情況有變:預包裝食品無中文標籤,究竟能否獲十倍賠償?
    關於預包裝食品中文標籤的必要性問題已經不需要討論,因為依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的規定,預包裝食品是必須要有中文標籤的。問題的關鍵是,如果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籤,消費者在實施投訴時,能否有權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給予十倍懲罰性賠償。
  • 代購食品沒中文標籤能否十倍索賠?商家屢當被告並敗訴
    通過代購購買食品、保健品後,以其未提供中文標籤將商家訴至法院,並索要十倍賠償。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最近幾年隨著代購生意越來越好,隨之引發的糾紛也越來越多。不少代購商家都表示,自己曾被消費者以所售商品無中文標籤為由起訴,大部分情況下法院都會判對方勝訴,即使接受調解往往也要支付幾萬元的賠償費用。商家稱,自己這是遭遇了職業「碰瓷者」。
  • 職業打假人獲十倍賠償,走紅判決書引熱議
    隨後韓先生發現這些紅酒瓶身沒有粘貼中文標籤,他認為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這些紅酒屬於禁止進口的產品,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於是,韓先生將這家批發超市告上法庭,要求商家返還他花出去的20160元,並十倍賠償他20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