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語言作為工具,對於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最好的駿馬適合於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於最好的思想。」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化的國家,中國也同樣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家,尤其是時間進入現代化社會之後,我國就更加推崇包容開放,只有不斷的借鑑其他國家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保持一種開放共享的態度,國家才能夠發展得更好。這一點在古代也同樣如此,我們經常感慨於古人的智慧,關於開放與包容這個方面,古人做得並不比今天的人差多少。同樣,如果沒有開放與包容,沒有參考與借鑑,中華文化也無法得到更大的發展,更無法成為集大成者。
語言的發展與變革
中華民族的開放與包容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允許其他有特色的民族存在,同時對於其他民族的文化與傳統,向來都是尊重有加,而且還會學習其他民族的特色,運用到自己民族身上,進行一個交融。除卻民族文化與傳統的學習交流,在語言方面,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做得非常好的國家,從語言出現一直發展到今天,中國就一直走在開放與包容的道路上,通過不斷的融合與改進,才會有現在統一的普通話,同時還存在著許許多多各有特色的方言。
語言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如果沒有語言,那麼世界上的一系列的變革都不會出現,畢竟沒有語言人類也無法交流,那就更別提有什麼科技方面的進步了。所以,語言的出現對於人類以及整個世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自從有了語言之後,人們可以更好的溝通與交流,同樣人的意志也有了更好地提升。而在人類的發展過程當中,語言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劃分,不同地方的人講著同樣的或是相似的語言,同時每個國家也有了一個確定下來的規範性語言。
從方言到普通話
對於中國而言,那個規範性的語言就是普通話,而我們所寫的文字都是漢字。有了一個確定的規範性語言之後,對於不同的字也標註了拼音,通過這個讀音,人們才能夠認識越來越多的漢字。不過,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但可能你的讀法是錯的,而且說不定大多數人讀的都是錯的。這個神奇的字,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到,甚至可以說是圍繞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字就是「街」,我們的發音則是「jie」。
看到這個字,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有什麼神奇的地方,畢竟我們從小就能夠接觸它,就連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也經常會提到逛街,上街的。而且對於這個字,在新華字典當中也就只有這一個讀音罷了,既然如此,我們又怎麼可能會讀錯呢?談到這,就不得不說一下中國的語言發展了,我國是一個包容而又開放的國家,在語言方面也同樣如此。
由於我國地大物博,中國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方言,這些方言有些比較容易理解,有些聽起來就像是天書一樣。不過,方言最多只能算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用語,當用在官方的場合時,還是需要有一個規範的讀音,因此才有了之後的普通話。而普通話當中許多字的讀音,也通過借鑑了方言,才形成了最後一套方案。
「街」的不同發音
對於「街」這個字,我們基本上讀的都是「jie」,但是在許多的方言當中,卻讀作「gai」,甚至從我國歷史記載當中來看,最開始的發音也同樣是後者,而不是前者。這就讓人感到有些奇怪了,難道這麼多年來我們讀的字一直都是錯的?既然如此,那麼為何在新華字典上同樣也是前面這個發音呢?雖然現在的方言當中,例如廣東話裡面,「街」這個字讀的都是後面的發音。但在普通話當中,「街」確確實實是讀作「jie」的。
其實,這就離不開語言的融合與發展,或許在古代,「街」這個字的發音的確是後者,然而在千萬年來的歷史變遷當中,人們逐漸尋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方式,並且重新對此做了規劃和定義,也就擁有了這個我們如今一直非常熟知的發音。
這個字的發音不管是什麼,我們都能夠從中看到語言的融合與發展,同樣也能夠看到人類社會與人類文明的進步。世界的發展與變遷,其實就是在這樣的融合與借鑑當中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