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父母好好過日子,請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2020-09-23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在一個有愛的家庭裡成長更幸福的事情了。父母和睦、家庭溫馨,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的內心要比其他同齡人更加堅強,更加溫暖。

反之,如果孩子在一個父母感情不和,充滿暴力和爭吵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他的性格與三觀,一定會遭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心裡會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隱患會在孩子成年之後,變成擊潰孩子心房的武器,讓孩子因此而痛苦。

父母感情不和,讓孩子在破碎的家庭中成長

小王是一名初二的男孩,他是學校裡的問題少年,更是讓老師頭疼的差生。小王的名字在中學裡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他的名字常常會上到學校的批評通告欄中。

不是因為不遵守學校紀律,就是因為和同學打架鬥毆,總之,小王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更是讓一些學生避之不及的「壞孩子」。

但其實小王剛開始並不是這樣的。他也有過一段純善的時期,那個時候,他的父母還在恩恩愛愛,為了家庭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但是從某一天開始,爸爸開始徹夜未歸,而媽媽除了在家裡瘋狂掉眼淚之外,就是咒罵爸爸不是一個好男人,不是一個好爸爸。

有的時候,媽媽還會把對爸爸的怨氣撒到自己身上,只因為自己長著和爸爸十分相像的臉。

爸爸偶爾回家,夫妻倆也沒有共同語言,而且經常一言不合就吵架,甚至是大打出手。幼時的小王,只知道哭泣,大喊著:「爸爸媽媽別打了!」可是他的請求,父母卻充耳不聞。

等到小王漸漸長大,接觸了電腦遊戲。遊戲中的血腥畫面讓他在這痛苦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絲快慰,他開始沉迷於電腦遊戲,不務正業,不想學習,還認識了學校裡的一些壞學生。

一到放學就和這群人一起稱兄道弟地翻牆去網吧裡打遊戲。

總之,因為父母的影響,小王在壞學生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因為他心裡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再把自己放在心上,也不把這個家當做一回事。

在他的心裡,那個溫馨的家,已經成了心底最深的回憶。

在破碎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小王,心裡有著無法癒合的傷痕。這驅使著著他讓自己在放縱中沉淪。

雖然現在他才初二,卻已經對生活不再抱有希望了。

破碎的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不良影響呢?

①孩子的性格自卑、懦弱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父母對孩子的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在父母感情不和的破碎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遠遠沒有在溫馨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那麼樂觀自信。

貌合神離的父母,支離破碎的家庭擊碎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安全感,沒有了這股安全感,孩子就無法樹立自信。這會導致孩子性格自卑,懦弱,不願意與人交流。

②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心理學家講: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人對孩子的影響,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令父母擔憂的「壞孩子」。


如果孩子從小在破碎的家庭中長大,不斷爭吵、用尖叫和摔東西發洩自己情緒的父母,只會給孩子帶來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

這些痛苦的源泉,會化作長滿刺的藤蔓,把孩子緊緊纏繞。孩子心裡就會因此而產生問題,導致孩子出現抑鬱、自殘、墮落的心理和行為。

③孩子對生活不再抱有希望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且深遠的。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一個健康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愛裡成長,孩子很可能會因此而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孩子對生活失去希望的話,他很有可能會放棄自己,得過且過,不會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去努力奮鬥。

作為孩子的父母,請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

①凡事用言語溝通,絕不用暴力解決問題


美國著名黑人詩人瑪雅·安吉羅在談到語言的力量時曾經說到:「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


當父母學會用言語好好溝通,而不是用暴力解決問題時,大部分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反之,只會讓問題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終成為無法解決的無解之題。

都說溝通是打開心靈的鑰匙,家庭的成員只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才能讓別人更好的理解自己。這比用暴力解決問題要簡單得多。

②不在孩子面前展現夫妻的矛盾

作為一名合格的父母,要想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首先要保持和睦的夫妻關係。即使夫妻雙方產生了矛盾,也不要把這個矛盾展現在孩子面前,更不要用暴力和侮辱性的語言來對待對方。

大人的矛盾,請大人自己解決,不要讓孩子發覺甚至參與到這個矛盾當中來。

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深深的愛

想要可以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那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深深的愛是重中之重。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意呢?


美國作家蓋瑞·查普曼在《愛的五種語言》中說,人們基本上有五種愛的語言:肯定的言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


父母可以利用這五種愛的語言,用言語鼓勵孩子,每天告訴他「我愛你」;不缺席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時刻;贈與孩子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把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每天都抱抱孩子,或是摸摸孩子的頭。

和你說句貼心話


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一直覺得家庭教育好的小孩很幸運,他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擁有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確的方向跑。



而在湊合氛圍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就要花很多力氣去踢開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希望父母能夠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讓孩子在濃濃的愛裡成長,變成一個內心充滿安全感的,積極樂觀、充滿自信的孩子。

今日話題:作為孩子的父母,你們會把矛盾展現在孩子面前嗎?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對孩子的最壞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心理學大師榮格有句話說得很好:父母對孩子的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如果父母雙方都愛孩子,但是彼此卻很分裂,就會讓孩子陷入一個困境,因為選擇爸爸或者選擇媽媽的難題總會不經意就在家庭劇中上演。
  • 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她選擇搭夥過日子,孩子也跟著受累
    搭夥過日子,就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小雅跟老公結婚十年,孩子五歲。 其實父母的嚴重失和,孩子能夠清楚地感受到,即使父母勉強在一起,孩子也不會真的幸福。孩子渴望的是一個溫暖的家,而非「完整的家」。爸爸愛媽媽,才是幸福家庭的標配。
  •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很難嗎?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影響和決定著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和以後成長之路。教育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家庭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心智和才能才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態度如果比較熱情主動,而不是冷漠,獨裁,那麼孩子的情商可能就會比較高。在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中生長的孩子,就會帶給周圍人愛和溫暖的感覺。
  • 幸福的家庭裡,父母經常「孤立」孩子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父母經常「孤立」孩子。 對我而言,爸媽的恩愛,就像是我們家的「定海神針」,我樂於看到父母彼此疼惜,而不是看到父母為了我的事情而爭吵。如果父母恩愛,孩子就會有安全感,就會安心地去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 孩子最大的底氣,是父母的鼓勵
    北京師範大學高玉祥教授說過,在家庭生活中給予孩子無條件的鼓勵,讓他們感到家的溫暖,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她怯懦地說著,我聽得出她的不安與愧疚,「她辛苦了大半輩子就為了我,她就希望我好好過日子。我不能也不敢讓她傷心啊,她不會準我離婚的,這樣在農村是會被人戳脊梁骨的。」她是家裡的獨生女,這在農村是很丟人的事,所以從小到大她媽就要求她必須要事事比過男生。
  • 男人最大的成功,莫過於婚姻的成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家庭幸福
    再說,塗磊也說,自己這10年,給予老婆和 孩子的陪伴是很少的。我們會發現一個社會現象,每次成功男人回歸家庭,或者在家帶孩子,做家務,外界總是不斷吹捧,給對方不斷地打高光,但這一切換做是女人,結果卻完全不同。在世人心目中,女人顧家是天經地義,男人顧家就是對女人的恩賜。
  • 這世間上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人老了父母還健在
    幸福屬於情感世界,是一種感覺,即人的一種滿足感。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什麼?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有的人說身體健康是福、心中有愛是福,有的人說有錢、有汽車、洋房是福。我認為這世間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家庭和諧美滿,特別是人老了父母還健在。給大家說個真實的小故事,我母親有個長壽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太姥姥。我記事兒時太姥姥都快百歲了,耳不聾眼不花,腿腳利落,每天晚飯還喝二兩白酒,一直到去世都沒中斷過。
  •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是一個健康幸福的原生家庭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個健康幸福的原生家庭。在這個家庭裡面,父親不缺位,母親不錯位。父親的情商決定了家庭的幸福和甜蜜。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家庭的溫度,父親的情商越高,家庭越有溫暖。溫暖有愛的原生家庭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更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 人到中年,最幸福莫過於身體健康,妻賢子孝,父母安康,家和萬事興
    原本幸福的一家,一下子頹敗了,老婆女兒哭得像個淚人,父母目光呆滯,全家人一時半會兒無法從痛苦中走出來。 男人是一個頂好的男人,每天忙忙碌碌起早貪黑經營事業,拼命掙錢,就為了給媳婦和女兒一個舒服安逸富足的家,給父母一個安逸的晚年…… 他太忙了,太累了,以至於忽略了自己。
  • 父母相愛的孩子是幸福的
    父母的爭吵無疑是最可怕的恐怖片。年齡小的孩子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引起爸爸媽媽的矛盾,於是變得戰戰兢兢多愁善感;還會去討好父母,希望能夠拯救父母的痛苦,以便減少自己的內疚。大一些的孩子可能已經看慣了父母的爭吵,感到自己很無能為力,就會選擇遠遠的躲開,變得很冷漠。沒有親情沒有自信,很焦躁很叛逆。夫妻關係的不和睦有時會直接造成親子衝突。
  • 為了孩子而湊合過日子的婚姻,該不該離?
    文:向南先生最近發現一個特別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家庭夫妻之間都是在湊合的過日子。他們的婚姻已經沒有基礎的感情了,雙方湊在一起,只不過是為了孩子。其實這份婚姻雙方早已厭煩,但是為了孩子,只能湊合一天是一天。
  • 家長啊,為了孩子健康成長,請你們一定要好好過日子啊
    爸媽啊,不懂家庭教育沒關係,只要你倆好好過日子,安生一些,就是幫大忙了!據科學研究,婚姻關係是影響親子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這不僅僅是承諾一件事,在孩子面前吵架也是同樣的道理。首先,孩子會對這個家庭產生疏離感,對父母不再依戀,親子互動減少,親子關係不再健康,直接導致孩子對安全關係的懷疑,也讓孩子誤以為爭吵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大大不利。
  • 父母相愛的模樣,藏著孩子未來的幸福
    武藝經常在半夜睡夢中被父母吵架吵醒,他心裡非常害怕。武藝媽媽坦言:「由於家庭關係的緣故,武藝的性格變得內向,他在陌生人面前不說話。」在父母爭吵中長大的他,到現在都不敢好好談戀愛,因為害怕自己的婚姻會重蹈父母的悲劇。父母吵架帶來的傷害,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 這樣的父母才是最適合孩子的父母
    那一刻真的徹底溫暖了我這個一個旁觀者。從頭到尾,這位爸爸沒有做低頭族,他照顧到了孩子,照顧到妻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我們都知道,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尤其是孩子3歲之前,母親付出了全部的愛和精力,給予孩子心理上和生理上無微不至的照顧。父親對孩子的付出遠不及母親,但這並不代表著父親可以抽身而出,充當一個客串的角色。此時父親最大的責任就是好好照顧妻子,給予妻子最大的支持和幫助,讓妻子感受到來自丈夫的溫暖和體貼。
  • 《以家人之名》說透一個家幸福的關鍵:父母被理解,孩子被尊重
    擁有懂得尊重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凡事有選擇餘地,處處有愛的歸屬。要想孩子人格完整、健康成才,千萬別把家變成自己的「一言堂。」真正智慧的教育,是對待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己所願。擁有不懂尊重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場災難。他們即使再優秀,仍然心裡帶傷,總是不斷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莫過於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冠冕堂皇地代替孩子做所有決定。
  • 現實版《何以為家》上演,「請沒有撫養能力的父母,放過孩子吧」
    你是否曾想過現實版《何以為家》在你身邊上演?在刷手機時,看到了一個令人心酸的視頻,一個15歲的孩子體重不過百,但卻要背起100斤的重物,她沒有時間上學,因為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或許有很多人會說,山村的孩子要好好學習,將來走出大山,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但事實呢?
  • 最害人的事莫過於做一個大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最殘忍的事莫過於做一個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我用20幾年的時間去醒悟,卻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擺脫取悅性人格的小朋友最容易成為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形成這種性格的原因大多都是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更多的愛造成的。
  • 一個農村五口之家,一年能掙多少錢才可以好好過日子,你達標麼
    一個農村五口之家,一年能掙多少錢才可以好好過日子,你達標麼?近些年,我國農村早已經改變容貌,不再如同以往,路是泥巴,房子是瓦房,大多都是拮据著過日子。如今農村人們的生活方面其實與城裡差不多了,不過別的差距仍然也不下。
  • 以家人之名: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不要讓爭吵「侵蝕」孩子的童年
    ,受到委屈之後仍然覺得自己並沒有被拋棄,還有一個家在等著我們,只要家在,永遠都不會覺得自己是一無所有的。而孩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孩子降臨對於家庭而言是一件很幸福快樂的事情。有多少的家庭是因為孩子的到來才充滿了歡聲笑語。
  • 父母好好說話,孩子的人生才能開掛
    家庭教育裡,對孩子傷害最大的是語言暴力。父母好好說話,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口頭禪:「你怎麼笨的跟豬一樣。」「我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婚了。」「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我就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