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跟康熙有何關係,揭秘美食盛宴背後的故事

2020-12-18 夢回商周說歷史

導語:

大家應該都知道康熙皇帝是一位明君,他創立過許多制度,如"御門聽政",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創立的滿漢全席,滿漢全席這個詞經常出現在生活中,並且也被人們講述的多種多樣。那它到底是怎樣來的呢?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一、促進民族融合滿族人以前生活在寒冷的地方,所以生活非常隨意,當然用膳也並不例外,他們每次設宴的時候,都總能看見桌子上有絕大部分的肉類,當然他們吃的也就是這些肉類。不論大大小小的宴會,都是這樣的。甚至在祭祀的時候,他們就直接把肉類供奉在桌子上。

但是他們進入中原之後,在努爾哈赤頒布滿漢兩族人民互相學習的制度下,他們的生活習慣就漸漸的發生了變化,他們在生活各方面都是採取漢族人的長處,並且在他們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這個制度在康熙在位的時候,可謂是合二為一了,因為康熙為了讓兩族人民更加和睦相處,把漢族人的飲食與滿族人的飲食合併在了一起,之後每到設宴的時候,大臣們就會吃到滿族人做的菜與漢族人做的菜,當然他們當中有一些人也許會吃到自己的家鄉菜。

二、借美食的藉口來到江南是康熙皇帝在剷除鰲拜以後,雖然看到百姓都過得很快樂,但是他一點都不開心,他知道老百姓不在乎誰是皇帝,只要能給他們安居樂業的生活在他們的心中就是他們的君王,因此他為了讓老百姓更喜歡他,打算去江南微服出巡,去消除兩族人民之間的芥蒂。康熙在上朝的時候與文武大臣說了這個想法,此言一出,大臣們皆是一愣,然後迅速反應過來,朝堂上一片反駁之聲。但康熙皇帝並沒有聽進去,他找了個想吃美食的藉口,如願以償的來到了江南。

有一次,一個人撞到了康熙,撞到他的這個人切菜切得很好,而且他對食物非常的敏感,而且又非常的會說話,逗得康熙皇帝哈哈大笑。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張東官,康熙皇帝十分的喜歡他,覺得他是江南做菜做得最好的廚子,所以張東官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殊榮就是去御膳房做菜。因此,他特別開心,因為御膳房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那是天底下大廚所匯集之地。

但是,張東官進入宮中之後,沒有多久就出了皇宮,原因是他不知道皇宮是這天底下最危險的地方,也不知道如何生存。然而,在這個經歷中,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特長,憑藉自己的努力與方法和天賦,最後經過他手做出來的菜都非常美味,而且他會做各民族的菜。

因為這一特長,張東官又被康熙皇帝發現並請入了宮中,在"千叟宴"的宴會上,他表現得非常好,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天賦他寫成了一本匯集各民族美食的菜譜。在這次宴會結束後,他不接受康熙皇帝的賞賜,向康熙皇帝表明自己只想開一間酒樓,讓人們吃到自己做的菜。這個要求被康熙皇帝應允了,康熙皇帝為了表明對他的厚愛,親自寫了一塊匾額,並命人掛在他的酒樓裡面,匾額的名字就是"滿漢全席"。

三、"滿漢全席"名揚天下

人們常常去張東官在的這家酒樓,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根據這塊匾額慕名而來,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張東官做菜做的好吃而經常光顧,就這樣張東官開的這家酒樓慢慢的名氣大了,四海八荒的人們也慕名而來,這家酒樓變成天下第一樓。

結語

"滿漢全席"變為了天底下最重要的宴會。有了康熙皇帝做形象代言人,他的生意蒸蒸日上,而滿漢全席也成為了美食盛宴的代名詞。

參考文獻:《細說康乾盛世》

相關焦點

  • 康熙發明了滿漢全席,但同時又規定,每桌飯菜用銀不得超過八兩
    提到滿漢全席,便離不開奢華、鋪張這些關鍵詞。確實,在很多文學、影視作品中滿漢全席被神化為中國飲食的巔峰之作,皇家御用之筵席。按說,這麼奢華的飲食巨作應該出自乾隆之手才對,可為何會是康熙創立的呢?滿漢全席之所以出名,除了食材講究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政治意義。大清是滿族人建立的王朝,他們入關後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飲食特色,不論在菜品或是烹飪技法上都遠遠不及中原漢人。但是滿族的很多傳統飲食習慣在入關後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到了康熙時期,為了籠絡漢族士人,「滿漢一體」的政策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儘管還不能完全做到滿漢平等,可在很多情況下,滿漢官員的交流卻更加暢通了。
  • 清朝宮廷最高規格的「滿漢全席」,到底是個怎樣的宴席
    現今,一旦說起豪華宴席這種話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在傳說中,這是一種清代宮廷最高等級的宴會,菜式融匯滿漢兩系的精華,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 饕餮中國︱清宮御膳中真的有「滿漢全席」嗎
    「滿漢全席」被許多人認為是薈萃了我國各路菜系的精華,代表了中國烹飪的最高水平。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宴席,「滿漢全席」以國儀講究、菜餚精美,技藝精湛而馳譽中外。傳說它最初在清代宮廷產生,當時是作為權力象徵出現的,要體現出皇家氣派,而後在追求皇家飲食文化的體驗和誇富心理的驅使下流行於民間。
  • 從「滿漢全席」看滿清的沒落:慈禧一年的飲食開銷,便是一艘軍艦
    最能體現清朝奢侈現象的,就是聞名天下的「滿漢全席」了。滿漢全席源於「康乾盛世」,是一種極其隆重且奢靡的宴席。一說滿漢全席是揚州師傅創造的,另一種說法是滿漢全席是皇宮御廚的手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滿漢全席出現於乾隆南巡之後,在此之前民間並無此說法。雖然,滿漢全席中有一個「滿」字,但滿漢全席中的大多數菜餚都是經典的漢菜。
  • 奧斯卡奢華晚宴和皇宮滿漢全席,哪個更高大上?
    看來能與之並駕齊驅的中國筵席,只有名氣最大的滿漢全席了。滿漢全席源自清朝宮廷,皇上太后朝廷大員專享。各種佳餚美點多達182種,可以連吃三天不重樣。滿席用於帝後大殯之後的答謝招待會。標準為每桌白銀八兩。八兩是什麼概念呢?康熙到乾隆年間,1兩銀子足以買150斤最優質的大米。以現在每斤米4元人民幣計算,這一桌就值人民幣4800元。漢席主要用於科舉制時宴請主考官。雖沒說有明碼定價,但上菜則有規定,每桌內饌23碗,菜品不過魚、雞、鴨、豬等平常之物。至於那些燕窩魚翅什麼的?
  • 「滿漢全席」都有哪些菜?只聽過這四個字,其它菜名聽都沒聽過
    在看古書或者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擺幾天的宴席慶祝的場景,滿漢全席也是如此,六場宴席分成三天來吃完。滿漢全席至少要有108道菜餚,這些菜餚中南菜和北菜各有54道。復原滿漢全席滿漢全席的菜色主要以東北、華北和江浙地區的菜係為主,攘括了各種奇珍異獸。關於滿漢全席的起源,其實也有爭議,有一說滿漢全席並不是從宮廷宴席演變來的。
  • 東森《滿漢全席》試映會 張庭大秀美腿(組圖)
    東森戲劇臺大膽向《大長今》嗆聲,祭出中國美食經典《滿漢全席》一較高下!東森戲劇臺繼《雙龍會》、《神廚當官》、《李衛當官2》後,自明(22)日起20:00?21:30再度推出全新古裝美食喜劇《滿漢全席》,而當紅炸子雞張庭和徐崢在《滿漢全席》中詮飾一對歡喜冤家,21日張庭也特地現身臺灣,親自為《滿漢全席》站臺。
  • 歷史解密:著名宴席滿漢全席一共有多少個菜?
    這一場宮廷盛宴就像它名字一般即滿族佳餚也有漢族佳餚,這些菜品都是可以突出地方風味的,那麼滿漢全席究竟有多少到佳餚呢?跟小編去了解一下吧。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作者刪除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在康熙皇帝66歲的宴會上面,有滿漢全席300多道佳餚。
  • 康熙帝大力促進滿漢交流,後滿漢全席現世,流芳百世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點輕鬆點的話題,就是滿漢全席,也就是吃的這方面了。滿漢全席,相信各位看官都應該多少聽過或從電視上看過吧,那麼這滿漢全席是由誰創立的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下這滿漢全席的歷史了。滿漢全席,清朝時期宮廷盛宴。
  • 像盛宴一般的滿漢全席音樂團隊——Alex、倫桑,還有誰呢?
    滿漢全席-Ale'x仙兒最近真心是火的不要不要的,有好多小哥哥小姐姐喜歡他,小編今天不說別的,就說說仙兒的作品。滿漢全席-小yi小義呢,暱稱旗袍姐姐、義鍋、小義學長,是顛覆主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滴人,代表作:《是月流光》(ft慕寒)、《瀘酒》、《錯過》(ft銀臨)、《古墓緣》、《夢望斷》(ft
  • 俠之大者的滿漢全席--《金玉滿堂》
    片中的情感點也很搭這個道理,張國榮在片中沒有見過真實的山口百惠,所以不可能有他和袁詠儀在時間和經歷上產生的情感理性。袁詠儀對張國榮說:如果你真的心裡喜歡一個人,即使大火燒也燒不掉。所以最後張國榮喜歡的山口百惠,在照片裡就挺好。滿漢全席,講的都是食物,何嘗不是人?
  • 清朝宮廷最高標準的「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樣的宴席?
    中國也是如此,無論是到哪裡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吃排在第一位,地方美食、各類小吃、網紅餐廳成了人們打卡集散地。然而,大餐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列如最高檔的滿漢全席,就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 滿漢全席是正宗的宮廷菜,然而它的來歷卻並不那麼簡單,即使是宮廷中,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日日都能享用的。
  • 卜慶義-名師專訪-魯菜大師-中華名廚-新派滿漢全席美食
    本期做客新派滿漢全席美食的嘉賓是--魯菜大師--中國烹飪大師--新派滿漢全席藝術烹飪大師--卜慶義先生 擅長:微山湖全魚宴、微山炒雞、融合菜 所獲榮譽: 中式烹調師 微山湖全魚宴傳承人 中外星廚爭霸賽個人賽特金獎 新派滿漢全席第五屆廚王爭霸賽金勺獎
  • 盛唐「燒尾宴」:堪比「滿漢全席」,看看宴席都有哪些菜?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即在唐代初期,有一種「燒尾宴」,可以與「滿漢全席」相比。何謂「燒尾宴"?有兩種解釋:一、據《舊唐書·蘇瑰傳》說,大臣初上任時,為了感恩,向皇帝進獻美食盛宴,叫做「燒尾」,二、據《封氏聞見記》燒尾宴都是新官上任時的宴會,或大臣進獻皇帝,或新官宴請同僚,這裡所說的「燒尾宴」,則是專指前一種:大臣為了感恩而設立的宴席。
  • 如果能夠穿越,希望送我去清朝,嘗一嘗垂涎已久的滿漢全席!
    如果能穿越,我還是想去清朝看看,不是去做娘娘,不是去後宮搞什麼宮鬥,而是想去嘗嘗那流傳至今、聞名天下的「滿漢全席」,感受下清朝時期的民風民俗,以及那濃濃的煙火氣。其實在清朝初期的時候,席面分為滿席和漢席兩種,康熙皇帝之前,清朝宮廷還僅僅限於滿席的使用;旗人宴客用滿席,漢人宴客用漢席,滿菜多在於燒制,什麼烤乳豬、掛爐鴨等等,漢菜多在於湯羹,有燕窩、魚翅等等;直到康熙帝時,才兼具滿漢兩席。滿漢全席出現以後,隨著飲食市場的發展,很快就由官場步入市肆,有了滿漢大席之稱。
  • 中朵中心「滿漢全席宅家做」 載愛落幕 溫暖回顧!
    為了豐富疫情期間青城人民宅家生活,2月20日——3月31日,中朵中心開展了「滿漢全席宅家做」線上美食大賽,傳遞積極樂觀的「抗疫」精神!攜手呼和浩特樂居,與各位知名餐飲企業大廚以及美食愛好者,一起為廣大青城市民呈現了一道道精美的「滿漢全席」。
  • 粗糧怎麼做更好吃,滿漢全席也少不了的五穀雜糧
    粗糧怎麼做更好吃,滿漢全席也少不了的五穀雜糧。五穀雜糧是受很多朋友歡迎的食物,就是在滿漢全席中也少不了五穀雜糧。那麼除了這些做飯做粥,這些雜糧還有什麼新奇的做法?今天我們就做一種有很好的,補鈣的效果很好的一道壯骨雜糧羹,這個雜糧羹可以追溯到從滿漢全席的時候就已經有這種做法了,然後延續到現在咱們給他進行一個改良。
  • 日本拍滿漢全席,珍妃侄孫一看:假的,菜名不符御膳房命名規則
    日本電視臺曾經拍攝過一部介紹中國美食的影片,介紹「滿漢全席」,光酒席錢就花了兩萬美金,分為「玉堂宴」、「龍門宴」、「金花宴」、「鹿鳴宴」四道大宴,菜譜有「雁塔題名」、「御扇生香」、「王侯扣冠」、「滿堂吉慶」、「九如獻瑞」、「夢筆生花」等等,此外還有面點以及四京果、四生果、四水果、四蜜果
  • 在香港茶餐廳吃到張國榮電影「滿漢全席」中的水晶咕咾肉,完美!
    在這多年美食尋味之路上,經歷了諸多美味故事,願與諸君分享。您若同樣鍾情美食,愛聽故事,不妨關注在下,還有更多的美好在路上。獨自一人見識有限,期待諸位在評論中一同分享,眾樂樂豈不快哉!香港那部經典美食電影「滿漢全席」 中的水晶咕咾肉,沒想到現實中也有機會品嘗,這道美食絕非杜撰,的確好吃到令人慾罷不能!
  • 普通的蛋炒飯為何可以擠進當年的滿漢全席,原來傳統美食博大精深
    大家好,我是小羅家美食,一碗蛋炒飯,徵服了很多中國人的胃。說起做蛋炒飯,誰都會做,而且做出來的口感大多其實都不差。因為蛋炒飯真的是太簡單了。可是怎麼做出優質的蛋炒飯了?徐崢主演的滿漢全席,主要講的就是做蛋炒飯。為何普通的蛋炒飯又可以擠進當年的滿漢全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