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中西文明對話」系列講座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中西文明對話」系列講座 中新網3月8日電 據文化部網站消息,日前,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成功舉辦了「中西文明對話」系列講座第一講:「老子道德經中的語言哲學和現代西方的語言哲學」,在能容納160人的文化中心多功能廳裡座無虛席
-
徐光啟: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
對明代士大夫來說,徐光啟在中國和西方互相隔絕的時代,開創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局面,打開了明清士大夫的精神境界。 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字西泰,義大利馬切拉塔人,為400多年前來華的義大利籍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對義大利、歐洲和西方人來說,利瑪竇是「第二個馬可波羅」,他帶回了遙遠中國的大量信息,中國的文字、經典、思想開始為西方人了解。
-
張隆溪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並作「東西比較研究——挑戰與...
11月14日下午,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邀請,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瑞典皇家人文歷史及考古學院華裔院士張隆溪作了主題為「東西比較研究——挑戰與機遇」的講座。本次講座系視界人文講座第18期,由文學院副院長徐楠主持。騰訊視頻對本次講座進行了同步直播。張隆溪教授首先指出了比較研究的特殊性。
-
清華大學韓冬雪教授為我校MPA研究生作學術講座
清華大學韓冬雪教授為我校MPA研究生作學術講座本次論壇有幸邀請到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韓冬雪教授作題為《國家治理的核心問題》的學術報告。接著,韓老師闡述了提升社會治理的基本路徑:一是通過發展非政府組織等方式提升社會治理;二是通過完善稅收政策改善社會治理;三是通過改善貧富分化促進社會發展;四是提升文化凝聚力。韓老師強調,在國家治理過程中,政策、法律固然很重要,但人的觀念更為重要。最後,韓老師提出了社會發展的三個目標:一是建立橄欖型社會,二是建立發達的民主政治制度,三是實現公民社會基礎上的社會自治。
-
講座回顧 | 楊儒賓——絕地天通:人如何出現於歷史的
臺灣清華大學楊儒賓教授以《絕地天通:人如何出現於歷史的》為題,為中大師生作了精彩的講演。講座由馮達文教授主持,系主任張偉教授致辭。楊儒賓教授在這場講座裡,楊教授著重從神話的方面,探討中華文化的開端問題。由此轉入——第二、三部分,即「創世神話與絕地天通」和「絕地天通的結構」。首先,楊教授質疑過去認為中國缺乏神話的觀點,指出中國有極豐富的「開天闢地」的創世神話,只是它們往往被後世歷史化、哲學化了。
-
易中天成都開講座 大談中西文化差異
易中天批新《水滸》 改掉可愛的蕩婦沒意思點擊瀏覽更多娛樂新聞 / 點擊欣賞更多明星精美寫真昨日下午,央視《百家講壇》前主講人、著名學者、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易中天做客成都沙灣會展中心開講座,內容無關三國,也不談國學,而是大談中西文化差異、中西醫比較,甚至還談及他對新婚姻法及兩性關係的看法。
-
寧波大學劉恆武教授來我院作專題學術講座
寧波大學劉恆武教授來我院作專題學術講座 時間:2020年12月09日 編輯:外語學院 來源: 瀏覽次數:次 2020年12月7日下午,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劉恆武教授在我院SC106波蘭學術中心作「[隨園名家講壇46期]東亞海上石刻文化傳播研究」講座。講座由日語專業教研室主任鄧凌志老師主持。
-
吳迪龍教授來校作學術講座
9月11日上午,長沙理工大學國際交流處處長、碩士生導師吳迪龍教授應邀來校作學術講座,汽車工程學院、交通工程學院的領導和教師參加。講座由教師發展中心主任王海洲主持。因此要以提升工程技術能力為核心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以增強項目所在國交際能力為重點加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以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出發,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
顧沛教授作「感悟數學之美——從數學文化談起」主題講座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龔雪竹 攝影 沈明喆)5月15日,南開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顧沛教授應邀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圖書館為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感悟數學之美——從數學文化談起」的講座。講座由南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李紅鋼主持。顧沛教授在講座中對數學文化的起源、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梳理,並對數學之美進行舉例分析。
-
實習名師公益講座 | 董廣才教授談商法英語漢譯
前兩期,北外高翻學院的李長栓教授和姚斌教授為我們分享了《翻譯中的批判思維》與《口譯實戰中的挑戰和應對策略》,直播間裡超多乾貨,小夥伴們紛紛表示講座太精彩、沒學夠~這一期我們如約而至!譯國譯民為大家邀請了又一位翻譯大佬來做講座分享。他就是,董廣才教授!
-
從成語故事和俗語談中美文化的差異」講座舉行
5月29日,美國聖母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主任、中文部主任朱永平教授應邀為中文系師生作了題為「移山還是搬家?從成語故事和俗語談中美文化的差異」的學術講座,講座於主樓A座103室舉辦,由中文系系主任李慧教授主持。朱教授是參加人文學院「融匯與承繼:『絲綢之路』文化研究國際論壇」的特邀嘉賓。
-
北大英語新聞網系列講座開講 周黎明剖析國際傳播與中西文化碰撞
10月29日晚,著名專欄作家、文化評論人、中國日報網執行總編輯周黎明在北京大學第二教室樓主講「北大英語新聞網系列講座」第一講,題為「中西文化的撞擊」。周黎明認為,應當正視文化差異,同時,中國以及中國文化應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而在國際傳播中,最關鍵的是努力做到讓受眾有效理解。
-
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彭飛教授到外國語學院作講座
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彭飛教授到外國語學院作講座 8月28日,外國語學院特邀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彭飛教授,在文經樓資料室作了主題為「中國日語學習者的日語教育弱點」的講座。學院日語系教師及日語專業部分學生聆聽了講座。
-
「第三屆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在山東大學舉行
10月17日至18日,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商務印書館協辦的「第三屆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以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舉行。開幕式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何朝暉教授主持,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教授,商務印書館杜非編審,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杜澤遜教授先後致辭。王學典教授說:「文獻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比較文獻學,能發現以往中西文獻學各自習焉不察的問題,對於解決一些重大命題有重要作用。」
-
民國「第一法律學府」浮沉錄_檢察日報社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直到近些年,在孫國華及其弟子、現任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馮玉軍等人的努力下,才逐漸受到關注。「我們希望用今天的視角,透過先賢的法律思想,去回首百年前朝陽大學的真實面貌。」在談到出版朝陽大學法學先賢的著作時,馮玉軍告訴記者。 作為朝陽大學現任校友會會長,孫國華每次參加跟朝陽大學有關的聚會時,欣喜之餘心裡總有一絲莫名的感傷。
-
北京外國語大學李莉文教授受邀來肥作專題學術講座
與此同時,合肥市也正積極打造高層次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國際化文化科技融合創新平臺和全國一流的應用型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2020年10月29日上午,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務處處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莉文來肥作題為《口語課堂中培養文化交際能力的行動研究》的學術講座,北京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閆國華、北外合肥國際學院副院長陳貴龍參與講座。
-
講座—佛光大學謝大寧教授在西北大學作臺灣佛教主題講座
佛教在線陝西訊 2014年10月16日晚,應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邀請,佛光大學謝大寧教授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國際交流學院一樓會議室為西北大學宗教學及相關專業的部分師生圍繞臺灣佛教作了一場精彩的報告。講座開始,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李海波教授向聽眾介紹了謝大寧教授。
-
鉤沉丨從朝陽大學到人大法學院,民國「第一法律學府」的百年浮沉
直到近些年,在孫國華及其弟子、現任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馮玉軍等人的努力下,才逐漸受到關注。「我們希望用今天的視角,透過先賢的法律思想,去回首百年前朝陽大學的真實面貌。」在談到出版朝陽大學法學先賢的著作時,馮玉軍告訴記者。作為朝陽大學現任校友會會長,孫國華每次參加跟朝陽大學有關的聚會時,欣喜之餘心裡總有一絲莫名的感傷。隨著年華逝去,朝陽大學的校友們也在一個個地離開。
-
SISU ┆ 什麼是比較文學?查明建教授帶來上外新生學術引領計劃通識教育首場講座
【編者按】為實現我校「會語言、通國家、精領域」的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外語學科新生從一開始就對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研究領域有所了解,學校特邀請資深學者舉辦「外語學科新生學術引領計劃」通識教育系列講座,均以「什麼是……?」
-
張盛文教授作《上善若水與新時代青年》專題講座
為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方向引領、價值引領、知識傳遞、文化傳承功能,提高青年大學生的知識和文化素養,增加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7月1日上午,「上善若水」講壇在第一學術報告廳開講,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盛文教授以《上善若水與新時代青年》為題作專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