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數學之美——南開大學教授顧沛談數學文化
天津科技傳播發展基金委員會、天津市科協聯合主辦天津市教研室、天津科技館、天津日報《經濟周刊》承辦「科學傳播」系列講座之五 顧沛教授,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天津市數學會常務副理事長。1945年生人,1963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78年考入南開大學數學系攻讀研究生。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至今。
-
顧沛:數學之美,我講給你聽
數學文化之核心:數學之美顧沛認為,數學的魅力是需要感悟的。學習數學,將幫助一個人提高思維品質。「在數學學習中,不僅要學會數學知識,更要體會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文化。要掌握數學觀點,理解數學思維,學會數學方法,了解數學思想,提高數學素養,逐步學會感悟數學之美。」「數學文化課是一門文理交融的課程。
-
走進數學殿堂 感受數學魅力
……8月17日,記者在青海湟川中學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講座教授湯濤正在針對學生提出的有深度、有創新性的科學問題解疑釋惑。作為2018年數學與人工智慧文化傳播學術交流會的主要議程之一,湯濤作得《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專題講座吸引了湟川中學的500餘名師生。「成為科學家的路途是漫長且充滿艱辛的,首先要立志並堅持,人無志不立,事無恆不成。
-
張維忠做客新人文講座 闡述數學與文化之橋
張維忠做客新人文講座 闡述數學與文化之橋清華新聞網11月27日電 (學生通訊員 方圓)11月23日下午在六教,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張維忠做客新人文講座,以「數學與文化」為題,通過社會文化事件的剖析、歷史故事的敘說,揭示數學的社會文化內涵,縱論兼顧文化的數學教育改革方向
-
草根薦文顧沛:漫談數學文化(舉例讓你體會數學的魅力)
"十三年的數學學習後,那些數學公式、定理、解題方法也許都會被忘記,但是形成的數學素養卻終身受用。"由於數學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局限,儘管一個人經歷至少長達13年的數學學習,但對數學的精髓卻毫無概念,在宏觀上把握數學的能力較差,也就是所謂的數學素養較差。甚至誤以為學數學就是為了解題,考試,而不了解數學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談到數學素養的問題時,顧沛講到自己已經成功地在南開大學開設了數學文化課程,他說,之所以開設這門課程正是為了克服數學教學中忽視數學文化的這一弊病。
-
重讀經典,感悟數學文化與傳承
重讀經典,感悟數學文化與傳承作者:劉 興 華作品編號:043投稿時間:2020.7.272020年,居家辦公,居家學習,用自己的努力與行動來抗擊疫情這種精神,抗禦各種惡劣的環境,堅守數學探究之路。作者圍繞「數學的美,數學的持久性和數學的重要性」的中心,闡述什麼是數學。又從「數學與戰爭」的視角來闡述數學在人類精神世界裡的獨特魅力「當世界處於癲狂狀態時,數學家或許能在數學裡發現一種無與倫比的止痛劑。」體會作者生活的二戰初期的世界,為數學而堅守,這是何等的頑強,並以此呼喚人們創造力。正如作者所言「數學不是冥想術,它是一門創造性的科學。」
-
學以致用 打造精品課堂——數學教學專題講座學習心得集錦(三)
9月16日,我校全體教師聆聽了李教授的講座——《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使我對數學核心素養又有了新的認識。李教授不僅熟通教學理論,而且善舉教學實例、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也學到了該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現就我的學習情況談談我的個人收穫。
-
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顧 沛(南開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天津 300071)關鍵詞:數學美;數學思想;數學文化南開大學的數學文化課程,從2001年2月開設,至今已經10年了.數學文化課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取得了一些成績,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課程組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那麼,數學文化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呢?
-
「數學之美」講壇
Beurling-Wintner問題 12月1日下午,清華大學數學系2020年「數學之美」系列學術報告活動在理科樓
-
湘潭大學數學文化節開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5日訊(通訊員 嚴曼華)4月12日晚,以「方圓構築世界,數韻悠揚人生」為主題的數學文化節開幕式暨數學建模知識講座在圖書館報告廳拉開帷幕。副校長劉建平出席。 劉建平致開幕詞。他表示,數學學科是湘大的強勢學科之一,希望數學文化節能成為學生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展示數學的窗口,積極營造數學學習氛圍,努力提升大學生數學修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院長湯華中闡述了辦好數學文化節對於引領專業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豐富校園文化具有的重要意義,勉勵同學們夯實科學基礎,提高專業技能與素養,做一名優秀的湘大人。
-
聚焦數學文化,提升學科素養——特邀汪曉勤教授來校講學
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學科素養,聚焦小學數學教育專題研究,2020年8月21日下午,我校特邀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汪曉勤教授開展「數學文化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專題講座。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和松江區小學數學發展共同體的教師懷著激動與期待的心情共同聆聽和學習了汪教授的專題講座。
-
丘成桐:數學是追求美的過程
《妙解之慧》優質學習資源匯總(建議收藏)建議收藏:高中各科思維導圖匯總初中數學解題研究群:1164126943高中數學解題研究群:414652933全國各地2021命題研究講座文章,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已累計分享專題講座
-
東山中學開展數學主題研學活動
12月12日,廣東梅縣東山中學初一、初二近300位學生踏上了主題為「尋成桐足跡,感數學之美」的研學之行。 在這裡,學生參觀了蕉嶺人文牆、客韻圍屋、「生命之樹」互動體驗區,感受客家文化韻味;在「大宇之旅」專題展示空間、數理競賽活動空間展區,學生體驗了一系列數學互動裝置,近距離感受了數理奧妙。
-
談祥柏教授和他的趣味數學:數學文化寶庫中獨放異彩的一顆明珠
談祥柏教授特別鍾情於自然數研究。他說過:「我的主要興趣在研究數。」 談教授樂於和讀者、數學愛好者分享他所體驗的自然數之美,對此他往往不吝溢美之詞:「美到骨髓裡了!談祥柏教授學富五車,藏書雜多,涉獵文理百科,交融碰撞中,時有創見。往往談興來了,「思接千載,視通萬裡」,形成超級連結,讓人如墜知識之汪洋大海。以淵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基礎,談祥柏教授的科普創作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文理交融,妙趣橫生,散發出濃鬱的人文氣息,輻射出多彩的文化魅力。
-
南陽市十九中特邀南陽師院「大國良師」聶振弢教授作主題講座
大師引領傳承經典教育2月17日,南陽市第十九中教育集團特邀南陽師範學院「大國良師」聶振弢教授到校作了《中國教育十大經典——談談教師的理念、學養與精神》的主題講座。十九中校本部、茶庵校區、周廟校區的全體教師共享了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聶振弢教授從南陽的人文歷史說起,由經典之論、經典之問、經典之說、經典之教等幾個方面闡述了中國教育之經典,展現了中華教育的精髓。聶先生引經據典,通過現場講解經典、吟唱詩詞歌賦、戲曲等方式,深入淺出地詮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及重要性。
-
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感受數學之美,探尋數理之源
昨日,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在梅州蕉嶺舉行。大會期間,與會嘉賓參觀了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聆聽了由丘成桐院士領銜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所作的專題報告,共同感受數學之美,探尋數理之源,共話發展之道。小朋友們在大會上齊唱《幾何頌》。
-
財政金融學院舉辦「羅馬之路」數學建模專場講座
11月27日,由財政金融學院分團委學生會學術交流中心主辦的「羅馬之路」之數學建模專場講座在明德主樓舉行。此次活動邀請到2016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獲得者程曦、嶽天澤、劉玲初與2015年中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一等獎獲得者廖釗坡、李心冉、郭玟汐為同學們講述了參加數學建模大賽的經驗與感悟。
-
「現在用人單位都來要數學專業的學生」
這位72歲的老人說,他們系當年有70多個同學,畢業後研究數學的沒幾個,但做的事全都離不開數學。「如今數學研究方法早就變了,但當年學到的數學思維,到現在還有用。」 而對於數學等基礎學科的畢業生,擺在他們面前的是更為迫切的問題。有人擔心,在當前就業形勢下,基礎學科學生會更加困難。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顧沛卻不這麼看。
-
麗正講堂||數學之美——尚有林
尚教授分別從七個方面「數學和英語是大學生最基本課程」、「數學不僅是工具、方法,更是思維」、「數學不僅是科學,也是文化」、「數學不僅是知識,也是素質」、「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人工智慧、大數據科學均是數學」來說明處處是數學,數學在處處。尚教授在講解中結合生動的事例,讓同學們體會到了數學的重要性。尚教授提到危機是一種激化的、非解決不可的矛盾。
-
河師大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李學志教授到數學與統計學院講學
此次報告會以「數學的魅力」為主題。報告會上,李學志教授圍繞數學是什麼、數學的特點、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數學問題、數學中的美以及數學語言等六個方面向在坐學生展示了數學的魅力。在講座中,李學志教授首先引出了數學是一種思維模式的概念:這種思維模式具有抽象性、精確性、應用廣泛性的特點。在他看來,數學能把看起來複雜的事物變得簡明,看起來混亂的事物理出規律: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科學的促進與數學的發展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