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忠做客新人文講座 闡述數學與文化之橋

2020-12-16 清華大學新聞網

張維忠做客新人文講座 闡述數學與文化之橋


清華新聞網11月27日電 (學生通訊員 方圓)11月23日下午在六教,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張維忠做客新人文講座,以「數學與文化」為題,通過社會文化事件的剖析、歷史故事的敘說,揭示數學的社會文化內涵,縱論兼顧文化的數學教育改革方向,為到場的五百餘名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演講。

張維忠做客新人文講座。

講座伊始,張維忠首先從現實中公眾對數學的認識,引發大家思考:數學究竟是什麼?他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公眾對數學往往有不少誤解,許多人認為數學只是抽象的數字、符號和公式的堆積,枯燥艱澀。這種誤解來源於學校教育中的數學與文化「脫節」。數學一旦與其背後的文化割裂,就變成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使學生誤認為數學與他們的生活或未來毫不相干,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態度。

進而,張維忠闡釋了數學的內涵及特徵。第一,數學最重要的特徵是研究對象的抽象性,它也決定了數學的其他特徵,其研究對象是抽象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第二,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我們現今正在享受的重要技術,如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動化,指紋的識別,石油地震勘探的數據處理等,其背後數學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第三,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是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

接下來,張維忠對文化概念的廣義和狹義進行了剖析,並指出自己此次演講聚焦於狹義的文化概念,即:指社會意識形態或觀念形式,主要是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他指出,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他強調,數學與文化密不可分,「數學是一種看不見的文化」。

數學與文化之間究竟是何種關係?張維忠對此進行了集中闡釋。他認為,數學是客觀真理,但又是人類思維的產物,任何一種意識形態,包括數學在內,必然會打上時代的烙印,受到文化的制約。要了解數學,必須把數學和社會文化聯繫在一起。數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作為文化的數學具有獨特的特徵,即:是傳播人類思想的一種基本方式,是人類所創造的語言的高級形式,具有高度的滲透性和無限的發展可能性。

張維忠結合中西方數學思考模式的異同,認為數學作為人類整體文化的一部分,與音樂、繪畫、建築等看似相隔遙遠的其他文化領域之間存在著驚人的一致性,數學的發展與整體文化的發展休戚相關。

最後,他指出數學學習的三種境界,即有趣、有用、有文化。在數學教育中應進一步加強兼顧文化的改革,不僅出於使學生理解鮮活而非僵化的數學的需要,也是為了促進數學與其他學科互相激發、共同發展所必須的。

講座現場。

本場講座系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系列之(十七)「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第十七講,由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白峰杉主持並點評。

相關連結:

張維忠,1986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4年師從著名教育家李秉德、李定仁先生攻讀教學論專業並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浙江省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數學教育學報》編委,西南大學兼職教授等。張維忠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課程與教學論,數學文化、數學史與數學教育。曾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數學傳播》(臺灣)與《數學文化》(香港)等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數學文化與數學課程》《文化視野中的數學與數學教育》《文化傳統與數學教育現代化》《數學教育中的數學文化》等8部;主持完成的科研課題曾榮獲教育部第三、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

供稿: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編輯:徐靜

相關焦點

  • 顏海平做客新人文講座 講述「由闡釋世界以敘述中國」-清華大學...
    顏海平做客新人文講座講述「由闡釋世界以敘述中國」清華新聞網5月3日電(學生通訊員 任鵬波)4月25日下午,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主任、清華大學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院長顏海平教授在第六教學樓做客新人文講座,以「人文日新:由闡釋世界以敘述中國」為題,為到場的百餘位師生闡釋不同的文明和經驗在跨文化對話中的開放與發展
  • 葉雋做客清華新人文講座 闡述德國古典文學
    葉雋做客清華新人文講座 闡述德國古典文學        清華新聞網12月6日電(學生通訊員 程 浩)12月4日下午在六教,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葉雋做客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之文化專場,為到場的300餘名同學帶來了題為《從歌德到馬克思
  • 李伯重做客新人文講座 講解絲綢之路的歷史與啟示
    清華新聞網10月12日電(通訊員 張聲龍)10月8日,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先生做客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以「全球經濟史視野中的絲綢之路」為題,為到場的百餘名師生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經濟史視角下絲綢之路的歷史與啟示。
  • 顧沛教授作「感悟數學之美——從數學文化談起」主題講座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龔雪竹 攝影 沈明喆)5月15日,南開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顧沛教授應邀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圖書館為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感悟數學之美——從數學文化談起」的講座。講座由南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李紅鋼主持。顧沛教授在講座中對數學文化的起源、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梳理,並對數學之美進行舉例分析。
  • 蒲慕明做客清華水木清華講座講解大腦的可塑性
    蒲慕明做客清華水木清華講座講解大腦的可塑性    清華新聞網1月9日電 近日,著名神經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做客清華大學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醫學科學樓報作題為「大腦的可塑性:
  • 韓國又松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文化講座為孔院慶生
    韓國又松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文化講座為孔院慶生
  • 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林濤做客金城講堂 講述流淌在筆墨裡的文化...
    林濤做客金城講堂  中國甘肅網11月26日訊 (本網記者 宋芳科 文/圖) 從翰墨飄香裡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11月26日上午,金城大講堂如約與蘭州市民見面,在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林濤先生的精彩講解下,帶領大家感知漢字之美、書法之韻,讓中華文化的自信在心間流淌。
  • 張維忠:書法必須講傳承!
    張維忠:書法必須講傳承!
  • 郝景芳做客清華讀書講座暢談「通識讀書與人生意義」
    郝景芳做客清華讀書講座暢談「通識讀書與人生意義」清華新聞網11月28日電  11月23日晚,「清華讀書講座」邀請校友郝景芳回校,在初冬的寒夜裡,她在圖書館報告廳給聽眾們做了一場溫暖而有力量的主題演講——《通識讀書與人生意義》。
  • 與數學的一場約會:全國數學名師來東陽中學講座
    4月22日上午,「全國數學名師公益行」活動首站在東陽中學報告廳正式拉開帷幕。早上8:30,簡短的開幕式之後,數學教育公益核心發起人、陝西教育學院數學系教授、數學教育學科帶頭人、陝西創新人才發展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趙小雲老師,中學數學高級教師、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中國數學會會員王揚老師分別為東中學子帶來了《奧數與價值觀培養》、《拿破崙定理欣賞》的主題公益講座。當天下午,兩位老師又分別做了《函數與數論問題》、《高考及壓軸難題專題》的專題公益講座。
  • 丘成桐做客南開名人講座 省身樓內念省身
    北方網消息(通訊員張國):應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的邀請,世界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院士近日做客南開名人講座,在省身樓內發表題為「時空的歷史」的演講。300餘位師生聆聽了這場學術講座。  丘成桐是當今活躍在國際數學前沿的領軍人物之一。
  • ...下城區第十三屆課堂節小學數學學科日活動於長壽橋小學舉行
    10月15日,下城區小學數學學科日活動以課堂節主題為引領,在長壽橋小學精彩上演。區內近300名小學數學教師採用「線上+線下」模式深入學習,陳紅霞名師智慧空間站學員全程參與,還有杭州市小學數學教研員、浙江省特級教師平國強老師與浙江省特級教師顧志能老師就課堂的深度學習做了高屋建瓴地引領。同時,本次活動面向全國進行直播,新疆阿克蘇、湖北巴東,貴州黎平等近20000人次在線共同參與學習研討。
  • 【科學講座】席南華:數學的意義
    … …這位數學家的言行舉止散發著無窮的魅力,由此也定能窺探出一些數學的意義。            9月15日晚,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前沿進展名家系列講座Ⅰ第107講在玉泉路校區禮堂如期舉行。席老師還引用了許多大家的評論來闡述數學的意義——「數學是現實的核心」、「在自然科學中,數學是不可思議地有效。」、「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數學的意義不僅是因為數學在科學發展中的巨大作用,也是因為數學本身就是「美」的。「美是數學的第一道檢驗,難看的數學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常駐之地」。
  • 2019河北文學館讀書薈開講 作家劉醒龍闡述「文學的正途」
    河北日報客戶端1月5日訊(記者肖煜 通訊員趙振傑)今天,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做客河北文學館,為百餘名文學愛好者帶來一場主題為「文學的正途」的精彩講座,同時拉開了河北文學館讀書薈2019年名家講座的序幕。
  • 袁鈞瑛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
    袁鈞瑛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揭開細胞死亡的秘密  清華新聞網4月9日電 4月2日,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承辦的第26期「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在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舉行。  袁鈞瑛教授實驗室長期致力於開發並利用特定的小分子抑制劑對necropotosis機制進行充分的研究和闡述。目前已經開發到第四代的小分子化合物Nec-1通過作用於 RIP1和 RIP3的激酶部分可以很好地抑制激酶活性,阻斷RIP1和RIP3的相互磷酸化,從而特異性阻斷necropotosis的發生。
  • 閻錫蘊院士做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應用化學講座—新聞—科學網
    2017年6月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院士做客「應用化學系列講座」,為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們作了題為
  • 講座:對比新加坡數學和中國數學,北美數學牛在哪兒?
    賽德華夏學院重磅推出系列講座——「學好數學一定有方法」。校長張誠博士將分別就常規數學、競賽數學和工程數學三個方向為大家深入講解北美數學教育體系。第一講:對比新加坡數學和中國數學北美數學牛在哪兒?刪減複雜運算,有利於提高在校成績,無需背大量公式(考試可使用公式紙)注重推理分析,增加涉及現實問題的應用,強調從生活實例中提取出數學要素,有利於培養新SAT解題思路(舊SAT側重運算解題,新SAT側重考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賽德華夏強調:數學不只是運算,而是涉及推理、圖形、思維方法的靈活運用注重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關聯原住民文化
  • 張旭做客水木清華講座
    張旭做客水木清華講座介紹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3調控腦發育  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張旭教授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作了題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 重讀經典,感悟數學文化與傳承
    本文為「第二屆數學文化徵文比賽」參賽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點擊圖片查看第二屆數學文化徵文比賽通知。這種精神,抗禦各種惡劣的環境,堅守數學探究之路。作者圍繞「數學的美,數學的持久性和數學的重要性」的中心,闡述什麼是數學。又從「數學與戰爭」的視角來闡述數學在人類精神世界裡的獨特魅力「當世界處於癲狂狀態時,數學家或許能在數學裡發現一種無與倫比的止痛劑。」體會作者生活的二戰初期的世界,為數學而堅守,這是何等的頑強,並以此呼喚人們創造力。正如作者所言「數學不是冥想術,它是一門創造性的科學。」
  • 美國喬治亞大學講席教授徐鷹做客北洋醫學大講堂
    本站訊(通訊員 陳鑫)2019年12月16日上午,天津大學醫學部、應用數學中心聯合邀請美國喬治亞大學講席教授徐鷹做客北洋醫學大講堂,帶來《腫瘤代謝重編程:連結細胞生存壓力和腫瘤臨床表現的橋梁》主題講座。來自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以及天津市腫瘤醫院等多家高校的師生和醫師聆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