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家長就再也不能時刻在身邊照顧,孩子平時只能依賴幼兒園的老師。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大多3歲左右,動手能力不強,吃飯、穿衣這些小事都需老師幫忙。
可幼兒園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老師可能只有1-2個,肯定是忙不過來的,因此在細節上照顧不周也實屬正常。
尤其是女孩子,有時回家就可能換了複雜的髮型,可見老師比家長心靈手巧多了,女孩子誰不喜歡漂漂亮亮的呢,但有時老師的好心也會辦壞事。
01幼兒園老師給女兒扎的頭髮太緊,家長心疼
同事小周女兒今年才上幼兒園,熬過了最麻煩的分離焦慮和生病期,剛剛適應幼兒園的節奏,最近放學回家也開心了許多。
但在一些小問題上還沒有完全適應,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委屈,每次在女兒上學前都會強調,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回家一定要跟媽媽說。
這周五女兒剛回家就一直喊頭疼,同事開始還不知所以,細問女兒疼在哪裡才知道,原來是女兒頭髮扎得太緊了,皮筋勒到了頭髮,連頭皮都被扯得痛。
看到女兒痛苦的樣子,小周特別心疼,只能慢慢幫孩子拆頭髮,可孩子還是直喊疼,十幾個皮筋取下來特別費勁,還掉了一大把頭髮,全纏在了皮筋上。
思來想去,同事給幼兒園老師發了私聊信息,想提醒一下以後被給孩子扎頭髮了,沒想到被回復一句:「那你剪短髮吧,那樣就不用扎了。」
看到這句話,小周當時就氣得七竅生煙,幼兒園有如此不負責任的老師,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
因為此事,小周第二天直接找到園長,準備給孩子換家幼兒園。
02此事本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同事的做法雖然有些衝動,但確實比不聞不問好,至少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關心。如果父母不作為,孩子疼也只能默默忍受,以後受到傷害也不願意告訴父母了。
而在老師反饋一事上,要注意表達方式。相信大部分老師都是關心孩子的,不可能故意把哪個孩子的頭髮紮緊,父母沒必要使用質問的語氣,互相體諒和理解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可以多給老師提意見,期望她以後多多照顧孩子,但絕對不要發號施令,那樣換作任何人都會不舒服的。
在給孩子扎頭髮時,媽媽其實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在家就提前打理好孩子頭髮,這樣大家都更省事些。
03幫孩子打理頭髮要注意這些
1)多變換髮型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看起來有精氣神,總是扎個高高的馬尾辮,小孩子扎這種頭髮是挺好看,但其實非常笨重,扎久了不僅難受,還會對頭皮造成損傷。
如果想讓孩子美麗得體,可以多嘗試其他髮型,比如低馬尾、丸子頭這些,都是比較流行的款式,孩子們都很喜歡。
2)學會護理頭髮
有的孩子天生發質不好,打理起來就很不方便。父母平時要注意給孩子頭髮做護理,比如使用營養水,這可以讓頭髮變得更柔順,扎頭髮時也就更輕鬆一些。
3)鬆緊得當
給孩子扎頭髮時,因為不是自己頭髮,一般很難控制鬆緊,容易弄疼孩子。
父母在給孩子扎頭髮時,要注意不要扎得太緊,以免對頭皮造成損傷。但太松也不行,孩子都很調皮,頭髮容易散落。
要把握好鬆緊分寸,父母可以在扎頭髮過程中詢問孩子意見,只有孩子覺得舒服了,扎頭髮才算成功。
04寫在最後
總之,媽媽們不要小看扎頭髮這件事,如果自己都不注意,怎麼要求老師做到完美呢?
在送孩子上學之前,父母最好認真給孩子打理好頭髮,不管是扎馬尾,還是丸子頭,要把舒適度放在第一位。
扎個好看的頭髮很重要,不過對孩子來說,能更舒服地學習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