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是南宋時期馳騁沙場的武將,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愛國詩人。但歷史上的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
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他不僅能吟詩作賦,也能作為主帥在沙場上馳騁半生。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
辛棄疾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
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
第一首詞是他紮起最負盛名的一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鬱頓挫。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梁衡先生就在《把欄杆拍遍》中評價過辛棄疾,說他:「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起於行伍,以武事出身,最終,以文事立業,成為一代詞壇大佬的人。」
第二首是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連王國維都曾說「南宋詞人,堪與北宋詞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辛棄疾)耳」。
文壇上描寫戰爭的詩詞數不勝數,但大多都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描寫,而辛棄疾的詩詞,可不僅僅是用蘸滿墨跡的毛筆就能寫出來,他是真正從戰場廝殺出來的。
他真正經歷過戰爭,親自在戰場上廝殺過,所以他深深的懂得戰爭的殘酷,他所寫下的關於戰爭的詩詞,都是用兵刃蘸著鮮血刻成的。
公元1207年九月初十,辛棄疾病逝,終年68歲,耗盡全部心血,畢生壯志未酬,臨終大呼:「殺賊!殺賊!」
少時只讀出了他的豪情,如今再讀,卻感受到了他深深的無奈和落寞,不由淚目。
男兒到死心如鐵
讀辛棄疾的詞,可以醫心;品辛棄疾的一生,讓人奮發。
《辛棄疾詞傳》中不僅收錄了辛棄疾的詩詞,還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他的一生娓娓道來,讓你了解他的一生,也感受到他的報國熱血與無奈。
生的壯烈,死的悽涼——這是命運對一生錚錚鐵骨,志在「補天裂」的辛棄疾最大的不公。
人中之虎,詞中之龍——在後人心中,辛棄疾到底蓋過了党懷英,蓋過了南宋朝廷佞小,這是歷史最大的公平!
《辛棄疾詞傳》中選取了辛棄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辛棄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他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既豐富了文章,又能從當時的境遇體會他作詞時的情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六本書,僅需7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