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2020-12-14 歷史研習室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馳騁沙場的武將,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愛國詩人。但歷史上的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

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他不僅能吟詩作賦,也能作為主帥在沙場上馳騁半生。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

辛棄疾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

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

第一首詞是他紮起最負盛名的一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鬱頓挫。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梁衡先生就在《把欄杆拍遍》中評價過辛棄疾,說他:「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起於行伍,以武事出身,最終,以文事立業,成為一代詞壇大佬的人。」

第二首是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連王國維都曾說「南宋詞人,堪與北宋詞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辛棄疾)耳」。

文壇上描寫戰爭的詩詞數不勝數,但大多都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描寫,而辛棄疾的詩詞,可不僅僅是用蘸滿墨跡的毛筆就能寫出來,他是真正從戰場廝殺出來的。

他真正經歷過戰爭,親自在戰場上廝殺過,所以他深深的懂得戰爭的殘酷,他所寫下的關於戰爭的詩詞,都是用兵刃蘸著鮮血刻成的。

公元1207年九月初十,辛棄疾病逝,終年68歲,耗盡全部心血,畢生壯志未酬,臨終大呼:「殺賊!殺賊!」

少時只讀出了他的豪情,如今再讀,卻感受到了他深深的無奈和落寞,不由淚目。

男兒到死心如鐵

讀辛棄疾的詞,可以醫心;品辛棄疾的一生,讓人奮發。

《辛棄疾詞傳》中不僅收錄了辛棄疾的詩詞,還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他的一生娓娓道來,讓你了解他的一生,也感受到他的報國熱血與無奈。

生的壯烈,死的悽涼——這是命運對一生錚錚鐵骨,志在「補天裂」的辛棄疾最大的不公。

人中之虎,詞中之龍——在後人心中,辛棄疾到底蓋過了党懷英,蓋過了南宋朝廷佞小,這是歷史最大的公平!

《辛棄疾詞傳》中選取了辛棄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辛棄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他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既豐富了文章,又能從當時的境遇體會他作詞時的情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六本書,僅需7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已淚流滿面
    年少時曾因為覺得酷背下了辛棄疾最有「殺氣」的2首詞,如今再讀這兩首詞,卻在不覺中淚流滿面。現在才知道,原來我一直都不曾讀懂他。《破陣子》《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首詞是辛棄疾最負盛名的一首詞,他把自己的愛國之 心,忠君憤懣,都熔鑄在這篇神採飛揚而又慷慨悲壯、沉鬱頓挫的詞章裡。梁啓超就曾評價辛棄疾的詞:「迴腸盪氣,至於此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辛棄疾這首詞你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一次,讓你見識什麼叫狂出境界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篇狂人狂語,詞名《賀新郎》。這首詞你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一次,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狂出了境界:《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 辛棄疾很調皮的詞,年少時覺得有趣,如今才知看似詼諧卻句句寫愁
    「詩仙」李白曾寫下「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之語,雖然知道「借酒消愁」作用並不大,但有時候李白卻寧願欺騙自己也要飲酒消解憂愁,要不又怎麼會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之語。
  • 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留取丹心照汗青";黃巢一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千古流傳……然而在我心中,這些都不比不上"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大家讀了就知道有多牛。《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 800多年的一個冬夜,辛棄疾翻來覆去睡不著寫下此詞,流傳了千年
    宋代詞壇,群星璀璨,在那麼多閃閃發亮的星星裡,辛棄疾是最酷的一個。他或許不是詞寫得最好的一個,但他的詞,蘇軾、柳永能寫不出來,只因詞中有那從沙場帶回來的酷!作為大宋第一大古惑仔,他的人生遠比電視劇中看到的那些飛車少年酷得多。
  • 蘇東坡和辛棄疾最逗的兩首詞,十分詼諧有趣,真是兩個有趣的靈魂
    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從序言可以知道,這首詞寫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十八日蘇軾調任汝州的途中,蘇東坡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洗浴,中間發生了一些事引發了詩人感想,之後就開玩笑似地寫下了這《如夢令》詞。
  • 蘇軾寫下一首詞思念亡妻,成悼亡詞巔峰之作,如今已入中學生教材
    蘇軾寫下一首詞思念亡妻,成悼亡詞巔峰之作,如今已入中學生教材在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楊過讀到詞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又想到自己已經和小龍女相隔十六年了;蘇軾尚知愛妻埋骨之所,自己卻連妻子葬身何處也不知。有感於詞中的感情真摯,毅然跳下了懸崖。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在解讀詞作以及分析詞中的關鍵詞時,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辛棄疾和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做一個交代。這樣更有助於理解好這首詞作的內涵和意義,以及詞中的關鍵字。《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中的關鍵字《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關鍵字是什麼?經過對詞意的反覆解讀,我覺得就是「醉裡挑燈看劍」一句中的「劍」字。本詞中的「劍」出現在開篇句中,全詞也出現了這一次。
  • 如此霸氣的一首詞,居然是辛棄疾喝酒時的醉話,「狂」了800年
    留取丹心照汗青";黃巢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但在我心中,這些都不比不上"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大家讀了就知道有多牛了。這首詞就是《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 辛棄疾這首詞絕了:我要是寫起愛情詞來,就沒李清照什麼事兒了!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詞的最後,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法,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山間水際。蘇軾的詞就是這樣,每一首詞的背後都是一個或欣然、或感慨的人生故事。而大多時候,讀蘇軾的詞,我們能夠感受的是經歷風雨之後的豁達。不論哪一首,都能讓後人讚嘆不已!詩詞很美,它們就是用這種方式,影響著今天的我們,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
  • 作者文風與辛棄疾相近,這首詞滿目悽涼,令人下淚
    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劉過,字改之,號龍洲道人。他曾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遊、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嶽珂友善。作者抒發抗金抱負,文風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通篇更是充滿哲理,最後幾句令人恍然大悟
    辛棄疾的詞除了表達內心的理想之外,還有就是充滿了哲理,譬如他的這首《青玉案·元夕》,便是他最經典的一首代表作,也是宋詞裡的千古名篇,這首詩不僅描寫得很抒情,更是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尤其是最後幾句更是令人恍然大悟。那這首詞也是被王國維極為推崇,更是把這最後的幾句引用到人生第三重境界,所以如此經典的一首作品,自然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李清照向丈夫撒嬌,寫下一首秀恩愛的詞,充滿愛意,讀起來太甜了
    然而 ,身為一個女子用自身的女性角度將愛情和婚姻的細膩柔美刻畫更是讓人覺得生動有趣、觸動心弦,不論是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對丈夫的相思之情,或是今天我們所聊到的《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中寫出的一個女子對丈夫撒嬌,字字句句充斥著愛意的詞句,都足夠證明李清照身為女子的細膩柔美溫婉。
  • 特別的詞人與特別的詞:品讀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他就是南宋著名的詞人辛棄疾。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山東濟南人。他可是一位高產的作家,現存600多首詞作,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其中有一首很特別,既有蘇詞的豪放開闊,也有易安詞的綺麗婉約,在今天仍然廣為流傳。
  •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但是自從南宋王朝符離之役失敗後,就選擇了委曲求全,通過納貢求和。而辛棄疾也被貶了又貶,到處當地方官,本是將才卻無兵可領,報國無門,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
  • 辛棄疾這首詞對孔子進行了諷刺和挖苦,仔細一讀卻全然不對
    辛棄疾在第二次出任江南西路安撫使的時候,曾經在今天的江西上饒地區,蓋了幾所房子、開了幾畦田地,作為以後的歸隱之處。結果還沒到歸隱之時,辛棄疾便被罷官了。辛棄疾的這處隱居之地,憑高作屋,下臨其田,所以他名之為「稼軒」。
  • 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正是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當時他霸氣地將詞題寫在牆上,但其中除了磅礴的氣勢,更夾雜著難以言說的悲憤和怨懟,其中10字更是千古名句,讀完不得不感嘆:詞中之龍果然是有氣魄的。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辛棄疾的這首有悲有怨有氣勢的詞。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辛棄疾是南宋一代詞宗,說他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軾、李嶠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這件事對於如今有」抄襲過敏症」的網友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稀奇的事件。
  • 辛棄疾最經典的4首中秋詞,兩首極富浪漫色彩,兩首寫無月中秋
    辛棄疾本人也是能文能武的將相之才,可惜一生鬱郁不得志,不受重用,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所以詩詞中總是充滿了愛國熱情,這也是辛棄疾詩詞的特點之一。另一方面,歷朝歷代寫中秋或詠月的詩詞也非常之多,但是能夠真正流傳千古的佳作卻是少數。比如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後世能夠媲美者為數不多。
  • 長大後再看辛棄疾的這一首詞,發現裡面寫的全是人生
    你還記得當初課本上辛棄疾的這一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嗎?長大後再回過頭來看這首詞,少了當時的天真簡單,卻因為人生的歷練,多了一番滋味。全詞如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詞的大意就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滋味,只喜歡登高望遠。喜歡登高望遠,為寫一首新詞,即便沒有愁,也要勉強說愁。到如今,嘗遍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又說不出了。想說卻又說不出,只好說這是一個涼爽的秋天啊!回顧我們年輕的時候,你是否在少不經事的時候,喜歡發一些所謂的憂愁的說說或者寫一些所謂的憂愁的日記呢?長大後,有了歷練,你是否發現當初的愁苦是多麼天真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