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大多盛產水果,威海乳山市的馬石山區也不例外。這片區域的蘋果、桃子和梨都很有名氣。其中的梨,以早熟品種居多,代表性的是茄梨和太婆梨。如今,三伏臨近,這裡的早熟梨長到什麼樣子了呢?下面這組圖片就帶大家去看看,圖片的拍攝地點主要是在崖子鎮的棗林村附近。
棗林村就位於從青山村到馬石山的中途,很多梨園就在路旁,隨處可見。
剛才主要提到了兩個早熟梨的品種,茄梨和太婆梨。這兩種梨剛開始生長的時候,不太好分區,但快熟的時候分別還是很明顯的,圖中左邊是太婆梨,右邊是茄梨。
茄梨是原產自國外的品種,因為成熟較早,可以填補伏季的水果空窗期,故在膠東半島也有一定規模的種植。茄梨的樹不大,但產量比較高。
茄梨一開始也是綠色,但快成熟的時候,在陽光照射下,就逐漸呈現出發紫的顏色。或許就是因為外觀跟茄子有點像,故名茄梨。通常在入伏之初,茄梨就可收穫。
太婆梨,在膠東民間一般俗稱「老婆梨」,主要是因為這種梨越放越軟,即便是牙口不好的老太婆,吃起來也沒問題,故名。
與茄梨相比,太婆梨的樹葉和果實的顏色都比較淺。
在成熟時間上,太婆梨也比茄梨稍微晚一些。一般到了8月上旬會進入大量收穫期。
在馬石山區一帶的村莊,種植早熟梨已經有很多年的傳統,不僅在田野上種植,很多人在家門口也會種上幾棵,吃起來很方便。
喜歡吃早熟梨的朋友,不要著急,再等十天半個月的時間,馬石山的早熟梨就會陸續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