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發來消息:老王!剛剛把要發給表妹的相親資料,手一抖發到了我們學校群,發現的時候無法撤回了!555要死了,我退群算了~~
趕緊安撫她:淡定,淡定,像我們這樣手裡抓著上百個群的,誰還沒犯過這種岔子啊!
就在上個月,差點把學校內部的考核資料,錯發到區裡的教研群,還好眼疾手快立馬撤回,才倖免一次工作事故!
翻一翻,微信裡的工作群真的太多,名字還都那麼相似,什麼「XXXX交流群」「XXXX研討群」「XXX教研群」,哪像閨蜜八卦群的名字那麼亮眼——「九個小仙女」「老娘乘風破浪」「女王駕到」,可不是稍不注意,消息就發錯啊!
現在每次和朋友閨蜜閒聊天時,發送消息前都要心驚膽戰地確認、再確認,核對無誤再發送,態度無比嚴謹。
數數手機裡,微信群一共有135個,和工作有關的佔了93個,群多得眼睛都快瞎了,根本搞不清哪個對哪個!
有回在辦公室,大家比誰手裡的工作群多,結果班主任完勝。基本上,一個班主任,要加入的群有——
班級群和家長群N個(家委會群、六一活動志願者群、運動會後援團群、班級板報設計群、演出服裝訂購群……)
學校各種教學教研加各種布置任務群N個(扶貧工作群、評聘工作群、繼續教育群、考核打分群、教學檢查群……)
學科群N個(本年級語文老師群、高段語文組群、校語文教學群、區語文教師交流群……)
還有學校班主任群、分校區班主任群、全校教師群、分校區教師群、級部群、年級群、黨員群、獻血群、比賽群、評比群、各種亂七八糟打卡群……
就問:誰與爭鋒?
其次是英語老師,一人帶幾個班,群多到爆炸!平時布置作業,每個班級情況不同、進度不同,還不能就簡單地複製粘貼。
上次網課期間,英語李老師沒注意,把1班的學生錯誤作業發到了2班群裡,有家長舉報,還受到了學校領導的批評,李老師一怒之下,退群!
過兩天,又被班主任拉進班級群裡去了。
你說,這些事兒糟心不糟心?還不都是群太多惹的禍!
有時候,上節課回來,就被拉進了兩個新群,咱也不知道咋回事,咱也不敢亂問。卻總是這麼猝不及防的,就加入了各種不同的新組織。
同一件事,不同級別,能開十幾個群。
去年輔導青年教師參賽,校級比賽、片級比賽、區級比賽都是不同的群、今天聽課一個群、明天評課又一個群,那段時間,天天在幾個群裡來回竄,差點沒瘋。
各部門也比賽似的建群,轉發文件、政策傳達、布置工作、交流信息,無盡的通知,有關係沒關係的都要閱讀瀏覽,動不動就@所有人,然後就是輪番回復,從早到晚地轟炸,眼花繚亂。
那天,正好教導主任到年級辦公室來,大家趕緊發牢騷「主任,你今天把我們拉這個群,明天把我們拉那個群,做啥子喲!」
「哎!我也是沒辦法,來來,你們看看我的群,光區教育局的各種教學工作群就有八個,學校行政群還有十幾個,這成天到晚的,哪分得清!」
大家好奇了:為啥行政群這麼多?
湊過來一看:總校區行政群、分校區行政群、中層管理群、校委班子群、線上教學管理群、防疫上報核查群、校長辦公會擴大會議群……
同是天涯群多人,大家看主任的眼光瞬間多了幾分同情。
據說,現在看和誰的關係親密,只要看和誰共用的群最多即可。一查豬隊友,共在的群就倆個,婆家的「最愛一家人」,娘家的「一大家子相親相愛」,親密指數最低。
群多,信息多,大半也都沒啥用。
一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小紅點,就心裡發慌。逼成強迫症,打開就整個刪除聊天記錄,消息彈太快,搞不好就刪錯,有時候不小心刪到重要的聊天記錄,真是會氣到吐血。
不得已把群消息設置屏蔽,又總想著會不會漏掉重要信息。經常一摞作業改一半,想起來去爬樓翻下群消息,得,剩下一半就再也改不完了。
通常,只要一屏蔽,肯定錯過重要信息。這是打不破的墨菲定律。
有次出去參加培訓,信息調成靜音模式,偏偏那天兩個不省心的娃下課打架,一個追一個跑,一下子撞到低年級的小朋友,磕斷了門牙。家長發信息沒及時看到,群裡炸開了鍋!要不是數學老師及時回復處理,估計他們都要報失蹤人口了。
都知道上班不許玩手機,可現在隨時都在抱著手機的老師們,是真的在工作。
放假前,開教師會,校長還反覆強調:假期要隨時關注學校工作群,不要錯過重要的工作信息,否則後果自負!
趕緊的吧,已經取消置頂的一堆工作群,又給重新找回來。要是群有分組功能,立刻建個新組,名字就叫「老死不相往來」,然後把所有的工作群拖進去,再標上備註——
我!想!退!群!
請在右下角,為我點個在看哦
你點在看,我的心上就開一朵花
文章分享給更多人,我將擁有一片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