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疫」:「數」說中國戰疫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數」說中國戰疫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中國記「疫」:「數」說中國戰疫

  作者 王祖敏 李京澤

  自中國國家衛健委建立疫情通報日發布制度以來,每日疫情數據成為外界了解中國疫情概況的窗口。這些不斷變化的數字以及更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數據,像一塊塊「碎片」,拼接成中國戰疫的完整「版圖」。

  疫情概況:數字濃縮的艱難

  2020年1月21日,國家衛健委開始每日通報前一天的全國疫情數據。截至1月20日,4個省份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1例,其中湖北省270例。

  1月23日至4月7日,武漢「封城」76天,900多萬人留守其中。

  1月28日,西藏報告1例確診病例,疫情覆蓋全國。1月29日,31個省份全部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31日,中國內地累計確診病例破萬例(11791例),2月3日突破兩萬例(20438例)。

  但武漢「封城」有效遏制了疫情在全國蔓延。2月3日,中國內地除湖北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達到890例的高點後,連續16天下降。

  武漢從2月2日至18日,連續17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000例。在湖北和武漢保衛戰發起全面總攻和決戰決勝後,武漢局面開始逆轉,從3月13日至4月26日,先後迎來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新增確診病例、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和在院患者的「0時刻」。

  從3月5日和4月1日起,國家衛健委分別將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情況納入每日疫情通報。截至5月30日,中國內地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740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389人。

  4月22日,中國內地現有確診病例959例,首次降至千例以內,5月14日首次降至百例以內(91例);5月22日,首次實現確診病例0新增;5月28日,首次同日實現確診、疑似和死亡病例三個「0新增」。

  國家衛健委5月31日通報,30日中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截至30日24時,現有確診病例63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累計治癒出院78304例、死亡4634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3001例,現有疑似病例4例。

  生命至上:數字釋放的溫度

  10天、4萬多名建設者、逾6000萬名網友「雲監工」,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疫情之初以「中國速度」建成,隨後改建的方艙醫院相繼投入使用。截至2月29日,武漢市共有定點醫院48家、方艙醫院16家,可用床位近4萬張,隔離治療點可用床位逾萬張。三類地點均是「床等人」,實現了「四類人員」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據官方數據,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已治癒8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其中武漢7位百歲老人治癒。治癒患者中年齡最大的108歲,最小的出生僅30小時,治癒率超過94%,且所有患者均得到免費治療。

  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31省份確診和疑似患者的醫保結算,涉及總費用約14.86億元(人民幣,下同)。截至4月19日,中國各級財政共撥付疫情防控相關資金1452億元,其中重要一項就在於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萬眾一心:數字傳遞的感動

  除夕之夜(1月24日),第一支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此後,全國346支醫療隊、逾4.2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中國最頂尖的10個院士團隊、全國約1/10的重症醫護力量集中在武漢,約1/4的「救命神器」ECMO匯聚於湖北。截至3月3日,工信部重點監測的企業共為湖北、武漢提供了大概6.5萬臺(套)醫療設備,實現了武漢以及相關地市標準範圍內的應配盡配。

  截至4月23日,全國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接收社會各界的捐贈資金約419.94億元,捐贈物資約10.94億件,其中網際網路捐贈超過4200萬人次;400多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值守著疫情防控第一關,20多萬名社會工作者參與疫情防控服務工作;參與疫情防控的註冊志願者584萬人,記錄志願服務時間達1.97億小時。

  14億中國人主動進入自我隔離狀態,難以數計的華人華僑和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以不同方式聲援中國戰疫。

  信息暢通:數字詮釋的責任

  疫情期間,中國暢通信息渠道,全面及時、深入細緻地介紹疫情防控信息、要求及措施,並回應外界關切。

  從1月27日起,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共舉行114場。截至5月5日第100場發布會時,共有266位嘉賓在發布會上回答了媒體提出的1190個問題。

  從1月22日起,國新辦共舉辦近50場針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發布會。2月15日,國新辦在武漢舉行發布會,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國新辦首次離京召開發布會。截至3月31日,國新辦在武漢召開了6場新聞發布會、4場記者見面會。與此同時,各部委、各省市密集發布疫情防控最新動態,其中,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已召開103場新聞發布會。

  從1月15日至3月8日,中國官方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分別更新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至第七版和第六版,全面指導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

  國際合作:數字承載的「大義」

  從1月3日起,中方就定期向世衛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及港澳臺地區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截至5月上旬,通過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公開7版診療方案、6版防控方案;同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召開120餘場視頻交流會議;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醫療物資援助。

  應相關國家軍隊請求,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於5月12日和13日派空軍飛機分別向12國軍隊提供防疫物資;據商務部統計,3月1日—5月6日中國通過市場化採購方式,已經向19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防疫物資。

  截至5月19日,中國已先後向世衛組織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捐款,設立了20億元人民幣抗疫合作專項資金,派出了24支抗疫醫療專家組。中國還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承諾: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抗疫鬥爭以及經濟社會恢復發展……

  如今,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這一組組數字背後,濃縮了一個國家、14億多人的戰疫努力。(完)

 

責任編輯:徐亞旻

相關焦點

  • 中國記「疫」:面對「大考」,中國如何書寫戰「疫」答卷?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面對「大考」,中國如何書寫戰「疫」答卷?中新社北京5月14日電 題:面對「大考」,中國如何書寫戰「疫」答卷?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大考」。
  • 佛山美術老師創作兒童版中國戰疫圖鑑
    獅子、白兔、公牛、大象、鴕鳥、小蜜蜂、斑馬、長頸鹿……用小朋友們熟悉的動物角色,講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全民戰疫的故事。50多個鏡頭記錄抗疫故事可愛的小紅頭獅子化身抗疫大隊長,呆萌的暴龍化身抗疫先鋒,方頭白兔化身醫生,大象化身交警,鴕鳥化身快遞小哥,小蜜蜂、斑馬、長頸鹿等化身志願者……佛山藝術家創作的這幅兒童版中國戰疫圖鑑中,這些小朋友們熟悉的動物形象,紛紛變身為戰疫英雄,他們擔起各自的使命職責,奮戰在抗疫一線。
  • 重磅|機器之心發布中國AI企業「智能戰疫」與「疫後經營」調查報告
    作為「智能戰疫聯合行動」的尾聲,同時也是「產業智能聯合行動」的序幕,機器之心特發布《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智能戰疫」與「疫後經營」調查研究》報告,供人工智慧企業了解同行現狀、認清行業位置,恢復生產運營,回歸發展快車道;供智能化產業鏈企業了解人工智慧廠商經營穩定性,便於更好指定採購、戰略合作、投資等商業決策;供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等公共部門了解人工智慧科技企業疫後經營現狀與發展需求
  • 同字不同「疫」——記四川文理學院成語「疫」化,戰疫新解
    疫情當前,全國人民為疫情做貢獻不得不宅在家裡,這可讓一眾網絡才子憋壞了,他們對網絡上的成語進行一系列新的解讀和改造,成語逐漸「疫」化,特殊時期也有了特殊的含義。同字不同「疫"01、別來無恙原意:在重逢之後相互問候對方時使用。戰疫新解:只要你別來我家串門,我就不會有事。
  • 「共襄戰疫·共享未來——中國科協抗疫主題展覽全國巡展活動...
    、國務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決策部署,由中國科協科普部進行指導,中國科學技術館牽頭組織,聯合多家地方科技館,於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共襄戰疫·共享未來——中國科協抗疫主題展覽全國巡展活動」,充分應用全國科技館已有、公眾喜聞樂見、廣受好評的防疫抗疫科普展覽,形成「抗疫」主題全國巡展活動,通過科普宣傳助力國家疫情防控的重大任務,使公眾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繼續築牢抗疫防線
  • 「戰疫」的造詞理據
    「疫」字古已有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已注意到瘟疫的傳染性,「疫,民皆疾也。從疒,役省聲」。東漢劉熙《釋名》把「疫」釋為一種由鬼神等神秘因素造成的災異,「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人們常常用「疫」字替換一些詞語中的諧音字改造詞語。如:(1)「疫」外收穫:浙江公安一個月抓獲在逃人員678名。
  • 中國記「疫」:直面難題,中國戰「疫」如何科技「賦能」?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中國記「疫」:直面難題,中國戰「疫」如何科技「賦能」?中新社記者 張素 孫自法「陳院士跟我說,我體內也有抗體產生了。」35歲的退伍戰士任超說。包括他在內,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腺病毒載體疫苗I期臨床試驗的108名志願者,接種疫苗後全部有了顯著的細胞免疫反應。相關研究刊發於醫學期刊《柳葉刀》,評論稱其為「重要的裡程碑」。疫苗研發是中國科技戰「疫」的一個縮影。從全盤部署,到協同攻關,再到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中國堅持講科學、求團結,科研攜手踐行命運與共。
  • 「戰疫」、戰疫、戰「疫」……到底加不加引號?
    目前,對「抗疫」「戰疫」,有的媒體加引號,有的不加,有的只給其中的「疫」加引號,究竟怎樣做比較妥當呢?  「疫」指傳染病,「防疫」指防止傳染病,《現代漢語詞典》中有「防疫」的詞條。「抗疫」指抵抗傳染病,「戰疫」指跟傳染病作鬥爭。
  • 張維為《中國戰疫!》2020上海書展籤售
    在這場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大考下,中國交出的答卷讓世界矚目。 8月17日上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新作《中國戰疫!》亮相2020上海書展,本書是作者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切入口進行中西制度比較的最新研究成果。
  • 華北理工大學:以「疫」為「材」,開展戰疫思政課
    新學期伊始,華北理工大學推出戰疫思政課——戰疫故事大講堂,邀請附屬醫院曾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擔當主講人,以親身經歷,深情講述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生動展現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深刻詮釋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為全校大學生上了一堂堂生動活潑、充滿正能量的思政課。
  • 中國東協手拉手戰疫
    來源:海外網中國援老抗疫醫療專家組4月12日中午乘坐東航包機啟程回國。回國前,中國專家專程看望了寮國首都萬象所有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圖為11日,在寮國首都萬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150醫院,中國援老抗疫醫療專家看望確診病患。(中國援老抗疫醫療專家組供圖)新華社發近日,「戰勝疫情:中國—東協經貿合作」論壇舉行。
  • 哈國媒體播出中國戰疫紀錄片 稱可視為「教學大綱」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哈薩克斯坦新觀察公眾號報導,哈薩克斯坦《共青團真理報》近日在其網站和新媒體端播出全景記錄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五集紀錄片《中國戰疫錄》(俄文字幕版)。文章說,當前,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人員隔離、醫護感染、病床不夠……這一切看起來似乎沒有盡頭,但是,有一個國家,他們解決了這一切問題。報導指出,每個人都可以在《共青團真理報》的網站上親眼看到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的歷史,該網站自4月24日起每天發布一集。
  • 全球戰疫:馬來西亞學者說馬中中醫藥界攜手這「疫」年
    中新社吉隆坡1月6日電 題:全球戰疫:馬來西亞學者說馬中中醫藥界攜手這「疫」年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新年伊始,馬來西亞中醫藥抗疫工作小組組長鄭建強的手機上,微信群「馬來西亞抗疫群」裡信息不斷。去年曾率中國醫療專家組赴馬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李俊用「中國印」發來別致的新年祝福;鄭建強也將新冠肺炎患者的中醫藥防治方案和馬來西亞最新疫情信息發布在群裡與中國專家探討。圖為鄭建強(左)在指導工作人員配製抗擊新冠肺炎的代茶飲。(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  「馬中兩國中醫界一直在攜手努力,為馬來西亞抗疫做出中醫的貢獻。」
  • 全面開學是中國戰疫的成果和標誌
    武漢全面開學的這一刻,使世界從中再次看到中國戰疫的成效,再次彰顯中國制度的優勢,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效率。複課復學意味著城市不僅迎來經濟活力的復甦,也迎來社會活力的復甦。相比於復工復產,複課復學涉及到一系列城市保障和社會制度安排,全面開學本身說明了中國社會的韌性,說明了中國制度的治理效能。一些外國網友驚嘆之餘送上祝福:「我為他們感到高興,嚴格防控得到回報。」
  • 鍾南山領銜,呼吸領域「國家隊」的戰疫記
    3月7日,應伊拉克紅新月會請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派遣志願專家團隊一行7人從廣州飛赴巴格達,支援伊拉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2名醫療專家「逆行」出徵。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派遣志願專家團隊赴伊拉克支援新冠肺炎防控,來自廣醫一院的2名醫療專家隨隊出徵。
  • 以「譯」戰「疫」,石大人與世界分享中國經驗
    8月14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導的「黨旗飄揚 築牢紅色防火牆」高校黨組織戰「疫」示範微黨課第8講,在光明網、新華網、微言教育、學習強國學校思政號、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央視頻等9大平臺播出,北京交通大學、中央音樂學院、西南大學、蘭州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五所高校的教師講述了抗疫故事。
  • 戰疫中的這些「硬核知識」,極有可能出現在試卷上
    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報導中,人們最為關注的便是每日更新的確診病例數、疑似病例數以及死亡、重症人數。媒體在報導當日或累計數據時常會混淆「截止」和「截至」。如某媒體報導上海新增確診病例數,標題為《截止12時上海無新增確診病例》,其中的「截止」就是「截至」之誤。
  • 張文宏談國際戰疫① 中國武術和西洋拳,能夠勝利就是好功夫
    中國的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本國戰「疫」進入掃尾階段。而中國外的第二戰場卻才剛剛正式開打。亞洲、歐洲、美國以及中東(伊朗)均出現了病例的快速增長,各地不同的防疫政策也紛紛出臺。剎那間,中國武術、跆拳道、日本柔道、西洋拳擊,各式絕招令人眼花繚亂。
  • 醫護版抗疫舞臺劇《庚子記「疫」》——醫師節的最美獻禮
    其中,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醫務人員自編自導自演的抗疫舞臺劇《庚子記"疫"——致敬最美逆行者》正式首演,為醫師節獻上了最美的賀禮。舞臺劇講述今年庚子新春佳節,華夏兒女期盼合家團聚的時刻,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國,感染人數不斷增加、傳播範圍迅速擴大、防控形勢日趨嚴峻,武漢等地相繼封城,在危難緊要關頭,廣大醫務工作者逆行出徵,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 智庫「戰疫」:中國資本市場50人論壇邀百名大咖全方位解構疫情影響
    K50智庫對於直播活動提出了「智庫領軍,知識戰疫」的八字方針,並將「軍」定位為「政(政府)、資(金融)、研(科技)、企(企業)」四大領域的領軍人物和意見領袖,將「疫」分類為宏觀之疫、產業之疫、管理之疫與思想之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