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說的「意識」和「無意識」是什麼?

2020-09-23 養心閒人


問:人們常說的意識和無意識,到底是什麼?

答:這裡,我們需要粗略地了解心理學上的意識和無意識。

意識,指的是心靈中能夠被人知覺的內容,如感覺、認知、記憶、思維和情緒等。據說,對於意識,科學界還沒有統一的認識,甚至學者之間連對它的定義都有很大分歧。

我們所知道的是,人類動用意識來學習新事物、提升認知、應付複雜的事情。我們動用意識的時候大腦花費大量的生物熱量,所以,為了減少機體的能量損耗,生物進化促成人類儘量減少動用意識,大腦將絕大部分的任務都交給無意識來處理。



問:無意識呢?

答:無意識在我們的大腦中承擔著絕大多數的信息處理工作。它的一個特點在於它每時每刻都靜悄悄地運行,以此支配我們的精神活動。

無意識這個概念最早由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他提出存在兩種無意識,一種是潛伏的,這種潛伏的無意識是能夠變成意識的;另一種是被壓抑的,它是不能變成意識的。弗洛伊德把前者稱作前意識,後者叫做無意識。

而瑞士心理學家榮格主張,無意識確實有兩種,但不是前意識和無意識,而是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個體無意識包括—切被遺忘的記憶、知覺和被壓抑的經驗,以及屬於個體性質的夢等,相當於弗洛伊德的前意識。榮格認為個體潛意識的主要內容是情結。至於集體無意識,它包括族群(包括一個國家或種族等)世世代代的社會活動經驗存儲在他們大腦中的遺傳印記。集體無意識是先天性的、能夠遺傳的,個人往往意識不到集體無意識。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上說的「意識」和「無意識」是什麼?
    問:人們常說的意識和無意識,到底是什麼?答:這裡,我們需要粗略地了解心理學上的意識和無意識。意識,指的是心靈中能夠被人知覺的內容,如感覺、認知、記憶、思維和情緒等。據說,對於意識,科學界還沒有統一的認識,甚至學者之間連對它的定義都有很大分歧。
  • 心理學:有意識的謊言和無意識的謊言,終歸其意就是謊言
    在現實的生活當中,我們很多朋友都會說一些有意識的謊話或說一些無意識的謊話。那麼這些有意識地或是無意識的謊話,對我們究竟存在什麼樣的意義?尤其是我們在很多問題上,說一些有意識的謊話,也是為了將我們所遭受的失敗合理化而避免受到各種的譴責,其實就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使自己的挫折不擴大化,減少阻礙的讓我們在事業上的成長,也確實有一定的「好處」,但是這些有意識的謊話,在所說的時機和方式方法是非常有講究的。
  • 榮格口中的集體無意識,應該是人類的全體共同意識信息庫
    而研究人類的心理學,精神疾病,心神意志對人體的影響,這些領域,就觸及很少。西方學術界,關於潛意識(無意識)的研究,要數弗洛伊德和榮格。榮格繼承了弗洛伊德的學說,並對他的無意識的構成內容作了全新的修改。榮格認為,人的意識從廣義上包括意識和無意識,而無意識有兩個層次:「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 意識02:心理學的意識科學研究
    到了20世紀60年代,信息加工的認知心理學嶄露頭角,意識變得不可避免。在20世紀90年代迎來意識研究的巔峰10年(Zeman, 2001),就算到了現在,研究者的熱情仍在攀升。可以說,意識曾一度被視為心理學的核心,卻又被視為不科學而被摒棄,但隨認知成為熱點,它換了個馬甲再次粉墨登場。可就算如此,對於意識,我們知道的依舊太少了。甚至未能爭出個標準定義。
  • 群體心理和集體無意識|讀勒龐《烏合之眾》和榮格《心理學與文學》
    說到歷史意義,一般會講諸如「根本上動搖了某某腐敗王朝的統治根基」、「加速了某某王朝統治的衰落和崩潰」、「促進了歷史的進步和發展」等等。 隨著年歲漸長,尤其在讀過很多史料,諸如講述太平天國運動那些令人髮指的暴行時,我對這種意義產生了懷疑。當自己的溫飽都沒有保障時,當然要想方設法捍衛自己生存的權利;當受到壓迫快被逼死時,當然要奮起反抗反對壓迫,這些都是沒有異議的。
  • 人類的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營銷者需要掌握各種利用人的動物屬性慾望的方式,才能有效的控制人的動機和欲望。人的集體意識和人的集體無意識!每個人都被連接到一種集體意識中,通過判斷他人的做法,人們會有意識和無意識的修正自己的行動和行為。
  • 什麼是意識?意識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將潛意識帶入意識即為療愈
    Gazzaniga於1982年創建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擔任主席至今,是認知神經科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認為,有意識的思維對於我們在無意識中所做出來的行為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可以重新界定我們都做過事情的看法,也就是我們的思維模式的形成過程。
  • 心理學|什麼是「無意識特徵轉移」,為什麼不能背後說人壞話
    在背後說他人壞話的人往往令人極度反感,社會的道德似乎對這種人會有天生的排斥,大家見到這種人就會產生天然的厭惡也就是說,當你說一個人很真誠,很善良,人們會下意識把這些特質聯繫到你身上。同理,如果你總是背地裡說別人的壞話,人們也會把這些負面評價聯繫到你的身上。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無意識特徵轉移」。
  • 【賦能未來】心理學益合集:心理學是什麼?
    心理學是什麼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簡單來講,心理學就是研究心理現象與行為的科學,之所以沒加「人類」兩個字,是因為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意識的提高
  • 神奇心理學:無意識模仿別人,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往往會無意識地模仿對方的行為,尤其是其口音,而大腦的這種自發行為會使得你的發音可能不正確,進而引出笑話。尤其是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人往往更會陷入這樣的狀態。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在此,我們詳細揭示產生這種行為心理學的根源。
  • 當你越是無意識,越會深入頭腦無意識夢境,踐行這個方法提升意識
    那是一種絕對的無意識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所做的任何行為都是不需要負責任的,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現在可以著手整理你的內在了,這個過程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變得覺知。覺知英文witnessing是一個行為,也就是說你必須做它,你才會從睡夢中醒來,抵達覺醒的狀態awareness。所以覺知是朝向覺醒的一個技巧。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及原型
    在關於榮格的第一篇分享中,我們提到過榮格將弗洛伊德所說的無意識,分為了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關於集體無意識,像之前幾期分享的那樣,如果我們將無意識中的一部分認為是一種「遺傳」的時候,這是可能的。
  • 我們真的具有意識思維嗎?思想到底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呢?
    彼得·卡拉瑟斯(Peter Carruthers)是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著名的哲學教授,他是心理哲學方面的專家,主要研究經驗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但是一旦我們有了這些思想,並且我們知道了我們有了這些思想,那意識就這樣開始了。難道至少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沒有有意識的思想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滿足於說「我剛好有一個想法」或「我自己在想。」這裡我們通常指的是心裡內在對白或視覺意象的例子,它們處於我們意識流(在我們頭腦中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詞語和視覺內容)的中心。我認為這一系列的詞語和視覺內容確實是有意識的。
  • 三層人體「意識與無意識」構成分析,請特別注意:「感知的主體」
    因為,在三層人體中包含有很多「意識(Consciousness)」與「無意識」,如果不能理解自己的三層人體,造成的結果就是:只會使用在顯性人體上的意識(Consciousness),以及與之相關的無意識。
  • 從無意識到泛性論(上)
    尤其是十七、十八世紀理性主義盛行之時,更是認為人自己只有意識,沒有無意識。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無意識理論的出現,無疑使西方文化遭受了一次新的「屈辱」和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象哥白尼發現「日心說」、達爾文發現「進化論」使西方文化面臨兩次困境一樣,弗洛伊德的理論使西方文化第三次陷入危機。它迫使二十世紀以來的人重新反省自己:人究竟只是一種意識的存在,還是既有意識又有無意識的存在?
  • 《基於無意識與行為的產品敘事觀》PPT
    這時的情節以外在的方式流露出來,很容易被察覺,比方:不經意的動作,瞬間的回憶和需求等。這些情節本身就帶有簡單且明確的主題,將這些對應敘事,是很容易被同學們接受和運用的。 不經意的行為心理又是源於什麼心理動機,或什麼原因導致產生了這樣的舉動和思想呢?無意識設計最早是日本設計師提出的,並被日本的設計師們廣泛運用。無意識設計的理論背景是屬於心理學的範疇。
  • 淺談青春期的「羞恥」文學與無意識理論
    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無意識理論貫穿各個學科,在文學創作方面,也離不開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升華理論。在一個方面,個體的創作動機可分為表層動機和深層動機,表層動機一般指的是以謀生等為目的的創作,這樣的動機是有意識的去實行的;而深層動機指的是精神方面自我某一方面的滿足,可能是現實生活中沒能得到滿足的事物,自己不能察覺得到的無意識行為。
  • 英語聽力提高法:有意識訓練法和無意識訓練法
    下面,筆者將為大家介紹兩類適合高中生提高聽力的方法:有意識訓練法和無意識訓練法。  有意識聽力訓練  這種方法針對性較強,高三的同學可以通過以下三種練習進行短期強化訓練,從而提高高考聽力成績。  1.聽寫  聽寫是精聽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聽力最有效的方法。
  • 為什麼說,心理學大師榮格是「中國思想的學生」?
    人們說:榮格是「中國思想的學生」,人格分析心理學的源頭是中國道家,是這樣嗎,為什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學確立「意識」與「無意識」的概念,他認為人的精神包含意識和無意識。意識小而局限,是人格的外部表現,而無意識則包含著巨大力量,支配人的行為。榮格創立的人格分析心理學,同意弗洛伊德的「意識」理論:人有「意識」與「無意識」。
  • 關於無意識(Unconscious)研究的歷程 | 一個拖延已久的小結
    *關於無意識和潛意識這兩個詞的替用:最初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意識結構是分為三層:無意識、前意識和顯意識,其中的無意識後面逐漸和潛意識混用了。ps.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無意識這個詞在英語裡寫作Unconscious,起初是由德語das Unbewusste借譯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