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仗兵的平凡世界

2021-01-11 中國青年報

圖①:每天清晨,解放軍儀仗大隊國旗護衛隊官兵踏過金水橋,升起天安門廣場的國旗。

圖②:解放軍儀仗大隊禮炮中隊精彩亮相。

圖③:2015年9月,解放軍儀仗大隊女兵赴俄羅斯參加紅場閱兵,在國際軍樂節上一展風採。

圖④:儀仗兵訓練流下的汗滴,在寒冬結成冰凌。圖片由解放軍儀仗大隊提供

清晨,伴隨著天安門廣場的第一縷陽光,莊嚴的國歌響起。萬眾矚目下,中國儀仗兵升起五星紅旗。

於軍人而言,儀仗兵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或許,許多中國軍人都有一個願望:身著軍裝,手握鋼槍,昂首挺胸,正步走過長安街,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一定意義上說,儀仗兵是距離這個願望最近的一支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是中國軍人的「亮麗名片」,也是世界了解中國軍人的重要窗口。

在網絡上輸入「中國儀仗兵」,會有數以萬計的視頻跳出來。「中國天團」「中國軍人門面擔當」等熱詞琳琅滿目。

視頻中,整齊劃一的中國儀仗兵曾走過北京長安街,走過莫斯科紅場,走過首爾機場……

日復一日,他們用刻苦的訓練和整齊的動作,反覆擦亮同一個名字——中國儀仗兵。

中國儀仗兵從何而來?

60多年前,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批示,從中央警衛隊選調一批骨幹組建儀仗部隊,擔負國家外事活動的儀仗司禮任務。

年復一年,一茬茬中國儀仗兵接過前輩的旗幟,肩負起大國儀仗的使命與光榮。

他們是中國儀仗兵,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舞臺上,頻繁出現的一支部隊。

年輪交替,日月星辰見證著中國儀仗兵的成長。

視頻中,人們也看到了他們在隊列之外的別樣風採:懷抱吉他,儀仗兵的民謠贏得掌聲雷動;拿過話筒,年輕的儀仗兵搖滾範兒依舊「拉風」; 踮起腳尖,儀仗女兵也是鎂光燈的寵兒;讀家書到動情處,鋼鐵漢子淚溼眼眶……

「選擇成為儀仗兵,就選擇了一條特殊的軍旅之路。」儀仗大隊大隊長韓捷說,「這條路可能一眼望得到盡頭,卻可以看到最美的風景。」

他們有的是當兵前沒出過縣城的農村娃;有的是接到世界500強企業入職通知的都市精英;有的剛高中畢業,帶著青澀的夢想;有的計劃兩年後重新回大學繼續學業……

新一代中國儀仗兵,能否像他們的前輩那樣,繼續創造新的輝煌?讓我們走進他們不平凡的平凡世界。

從旭日上採下的紅

每到周末,儀仗大隊國旗護衛隊四級軍士長楊博,都會到榮譽室坐一會兒。

這個習慣,楊博堅持了10餘年。

第一次現場觀看升旗儀式,楊博還是新兵。寒風中,他看見第一縷曙光為國旗鍍上一抹從未見過的光彩。

那一刻,楊博感覺整個天安門廣場都亮了。從那時起,他下定決心,要親手升起這面旗。

跟隨新兵戰友們一起跨過金水橋,邁進故宮,楊博走進國旗護衛隊營區。

宿舍,在故宮東朝房。每間屋裡,高低床一字排開,衣櫃和鞋櫃只能擺在走廊裡。訓練場地只比籃球場大那麼一點點。

訓練場地雖小,但訓練標準非常高。「不管哪個季節,一天練下來,衣服至少要溼透4次。」楊博說。

宿舍裡那張小床,是楊博每天特別期待的地方。每次訓練完,他身上每一塊肌肉都在「無聲抗議」,腿酸疼得幾乎邁不開步子。只有這張小床,能讓他好好休息一下。

住宿條件如此緊張,他們還是特意留出一間房,布置成榮譽室。從1992年開始,在這片方寸之地,一茬茬國旗護衛隊官兵揮灑青春,走過風雨,走到今天。

走進榮譽室,楊博被眼前國旗護衛隊一幕幕高光時刻深深吸引。從此,他心生嚮往,訓練更加刻苦。

即便手掌磨出血泡,右臂比左臂粗壯了好幾圈,楊博也要讓國旗飄出最美的姿態。

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作為展旗手,楊博右手捧起國旗,奮力揮向藍天。

站在旗杆下,看著紅旗冉冉升起,楊博感覺自己拼盡了全身力氣。此刻,他已不再年輕,青春的「尾巴」正在急劇燃燒,就像夜空中的煙火般絢爛。腦海中,兒子的笑臉一閃而過。

走下閱兵場,楊博特地拍照留念。此刻,他不再擔心聚少離多,不再擔心幼兒園的小朋友問兒子「你爸爸去哪兒了」。

這張照片一定會成為兒子在幼兒園吹牛的資本——兒子舉著照片說:「你們看,這是我的爸爸!9月3日那天,就是爸爸在天安門升國旗。」

2020年的一天,愛人帶著兒子來國旗護衛隊看望楊博。天安門廣場邊上,他們遠遠地看了降旗儀式。

他們旁邊,有一對父子在人群裡格外「凸出」。兒子騎在父親的脖子上,手裡握著一面小國旗,高高地舉著。

夕陽給那面小國旗鍍上了一層光暈,如同採集了落日的顏色。這顏色中,或許蘊含了那個男孩的夢想。

「等兒子大一點,我要帶他看一次升旗。我也提前準備一面小國旗,讓兒子騎在我的脖子上。」楊博說。

每當看著天安門廣場上的升、降旗儀式,楊博都為戰友們感到驕傲。這方寸之地上,中國儀仗兵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走出訓練場,國旗護衛隊的表現都是「槓槓的」。他們的戰位在天安門廣場,在網絡直播間,在國際舞臺。

如果以國旗護衛隊營地為圓心,畫一個半徑為2公裡的圓,扇面會掃過天安門廣場,也會經過人聲鼎沸的王府井步行街。

「王府井是我們外出時去得最多的地方。有一陣,我們喜歡去網紅打卡地拍拍照。」中士徐明旭說,「不過,我大部分時間是去看電影。」

這個「90後」男孩笑起來,黝黑的臉上漾起兩個酒窩。近兩年,徐明旭記憶最深的是2019年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開國大典前夜,為了保證第二天國旗順利升起,工程師林治遠急需某種稀有金屬。大喇叭廣播完這條消息後,各家各戶把家中金屬都捐出來,有的帶來孩子的長壽鎖,有的帶了自己的菸斗,有的直接帶來兩根金條……

看到電影這一幕,徐明旭想起父親。休假在家時,父親載著他路過一所中學,正趕上學校升國旗。父親默默停下車,搖下車窗,注視著冉冉升起的國旗。

徐明旭下車,對著國旗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此刻,聽著遠遠傳來的《義勇軍進行曲》,他仿佛聽到了一陣陣強有力的心跳。國歌的節奏已經刻進徐明旭的骨血,脈搏都會和著節拍跳動。

校園裡升起的國旗,讓徐明旭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色。風吹起國旗,遮蔽了他視線中的太陽。那面旗幟隨風飄揚,愈發明亮。

「其實太陽每天都有變化,感受最特別的是奇妙的光影。」徐明旭說,「當太陽與五星紅旗一同升起,金色的陽光灑在廣場上,旗幟的顏色愈發鮮豔,就像是從旭日上採下的紅。」

國旗護衛隊榮譽室中,一面面國旗整齊地疊放在一排展覽櫃中。一面曾由開山島王繼才夫婦親手升起,一面曾飄揚在東風航天城,一面曾招展在遠離祖國大陸的非洲維和部隊營地……

凝視這一面面特殊的國旗,徐明旭不禁又回想起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那一幕: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按下升旗按鈕,人們共同注視著第一面五星紅旗緩緩升起……

那天,萬裡晴空,旗幟鮮紅。

每一門禮炮都有靈魂

201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56門禮炮70響轟鳴震撼。

下士張永鋒以跪姿出現在鏡頭中。裝填最後一枚炮彈後,他感覺有點口渴,「很想咬一口家裡的蘋果」。

張永鋒家門口有棵蘋果樹。上學時,只要考試成績進步,母親就會獎勵給他一顆蘋果。

用成績「掙」來的蘋果,滋味格外甜。張永鋒悄悄抿了抿嘴唇,想到剛當上儀仗兵時,老班長魏春星給他講的一個故事。

「你們知道咱禮炮中隊的歷史嗎?」老班長問新兵們。

看著新兵們茫然的表情,老班長說:「咱們禮炮中隊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這支部隊參加過抗日戰爭、抗美援朝、解放戰爭,算起來參加過的戰役有大大小小百餘次……」

在張永鋒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硝煙瀰漫的畫面——

抗美援朝戰場上,188師564團7連的官兵在槍林彈雨中拖著炮車。炮彈承載著志願軍必勝的決心,在敵人陣地上發出一聲聲轟鳴。

戰火紛飛,禮炮中隊的先輩用生命換回一面功勳旗幟——「大功連」。在中隊榮譽室,張永鋒看到過這面旗幟。 「你還記得小學課本上學過的《一個蘋果》嗎?那就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發生的真實故事。」 魏春星說。

上甘嶺,坑道裡,士兵們挨個小口地啃著一個蘋果。這個蘋果,是戰友拼了命,穿越敵人火力封鎖線才送上來的。蘋果繞了一圈,又回到連長手中。那一刻,蘋果依然還有大半個沒吃完,帶著士兵因嘴唇乾裂留下的絲絲血跡……

這一刻,張永鋒第一次感覺到,教科書裡的內容離自己那麼近。再次走上訓練場,他覺得自己手中每一門禮炮都無比神聖,因為它們熔鑄了革命先輩的鮮血。

操作禮炮出任務的日子,讓張永鋒難忘。他記憶最深的,是一次特殊的訓練。

蒙上眼睛,眼前一片漆黑,耳邊是樹葉懶洋洋的摩擦聲和陣陣蟬鳴。「別緊張」,深吸一口氣,張永鋒安慰著大家,「注意節奏」。

伸出手,觸摸到同樣溼乎乎的手心,張永鋒感覺回到了昔日高考考場。那時候,他也緊張到手心冒汗。

「蒙眼訓練」對炮手要求都極高。每次炮彈擊發,2號炮手都要迅速轉身,從3號炮手的手中接過禮炮彈,裝填進炮膛。這對剛剛升任2號炮手的張永鋒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稍有不慎,禮炮彈就會砸到指甲……

「開始!」一聲指令,他全身心投入到每個動作。憑藉細碎的摩擦聲,張永鋒在腦海中拼湊出連續動作的畫面。

第一枚彈,第二枚彈,第三枚彈……完成炮彈數量越來越多,衣服摩擦的聲音越來越急促,張永鋒心裡越來越不安定。

「慢一點」,張永鋒告訴自己,「節奏,注意動作節奏。」他強迫自己計數,一令一動,把動作順序做得完整。

最後一枚炮彈擊發後,張永鋒習慣性地轉身取彈,可他觸摸到的是悶熱的空氣。

訓練圓滿完成,他激動地轉過身,想握住戰友的手,手指卻不小心觸摸到禮炮。

炮管的溫度蔓延到炮身還未散去,尚餘溫熱。張永鋒感覺異常興奮,那是他第一次感覺到禮炮的「體溫」。

「每一門禮炮都有靈魂。」張永鋒想起隊長說過的這句話。

每當老兵退伍,張永鋒總會看見老兵偷偷摸進禮炮停放的庫房。他們待在那裡,有的會自顧自說兩句話,有的默默看著禮炮,什麼也不說。

老兵們捨不得離開。陪伴老兵們走過軍旅生涯的禮炮,是他們最親密的無言「戰友」。

國慶70周年慶典當天,白山黑水間一支作戰部隊的活動室裡,全體官兵正收看閱兵式直播。

禮炮鳴響那一幕,某旅下士於磊第一眼就認出,屏幕上執行鳴放禮炮任務的儀仗兵正是自己的同鄉兼戰友——張永鋒。

於磊腦海中,回想起兩人新兵入伍時在車站告別的場景。那天,張永鋒從背囊裡拿出一顆蘋果,塞到於磊手中——寓意「平平安安」。

那天晚上,於磊輾轉反側。他盤算著,哪天能和張永鋒一同休假回到故鄉。他一定要挑選一顆又大又紅的蘋果,親手遞給張永鋒。

生命的重量

2020年9月27日,韓國仁川國際機場,下士楊振鵬和戰友們整齊列隊。他們靜待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開始。

儘管練習過很多次,楊振鵬還是忍不住手心冒汗。

隊列行進到指定地點,楊振鵬聽從指令抬起烈士的棺槨。訓練時,棺槨很寬很沉。此刻,真抬起烈士棺槨時,他感覺重量很輕很輕。

以前,楊振鵬也試著抱過戰友。此刻,楊振鵬不敢相信這是生命完全的重量。英烈的遺骸如此之輕,這份重量讓人淚目。

想到幾十年前,烈士們就是在這片土地上戰鬥犧牲的,楊振鵬感覺腳下格外沉重。

這裡,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曾戰鬥過的地方。現在中國儀仗兵腳下的每一步,都似乎踩在前輩們留下的腳印上。

相隔幾十年,中國軍人邁著不同的腳步,走過不一樣的軍旅人生。

跑道上,飛機不斷加速。楊振鵬透過窗戶向下看,地面上的建築逐漸變小變模糊,窗外是越來越厚重的雲層。

「先輩們,我們一起回家了。」楊振鵬心中默念著。

幾個月後,楊振鵬走進電影院,手中是一張反映抗美援朝戰爭歷史的電影票。

電影中,志願軍主力踏過被敵機反覆炸毀的橋,當電影鏡頭對準橋下的工程兵和作戰兵時,楊振鵬被震撼了:他們用身體扛起了橋梁!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那一刻,楊振鵬的心裡好像有一塊無形石頭,很沉很沉。20歲的他,腦海中第一次蹦出一個詞:生命的重量。

入伍之前,儀仗隊女兵門佳慧是頗有名氣的「網紅」。2010年,身為模特的她,贏得「中國新面孔大賽」世界總決賽十佳的榮譽。

2014年,門佳慧突然停止更新微博,消失在了網絡世界。那一年,門佳慧進入儀仗大隊,成為一名儀仗女兵。

直到2019年,門佳慧憑藉一段「中國儀仗女兵走模特步」的視頻再度爆紅網絡。視頻中,訓練間隙,她身著軍裝,落落大方地走著模特步,各國軍人紛紛鼓掌喝彩。

如果不參軍,按照以前的成長路線走下去,門佳慧也會有很好的前途。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她的選擇。

「我從小就有個軍旅夢。」門佳慧說,「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中國軍人的風採,這是值得我驕傲一輩子的事兒。」

憑藉過硬的隊列素質,門佳慧在儀仗大隊小有名氣。一次,戰友打開抖音拿給她看,她才知道自己又成了「網紅」。

「這種『紅』更有意義,因為和國旗的顏色一樣。」門佳慧很開心,她已經找到了青春的意義。

一次周末外出,下士徐夢澤和幾名戰友換上便裝,畫著一樣的妝去逛街。商場裡,她們不自覺地並排標齊向前走,還甩起了胳膊,引得路人投來關注的目光。

想到當時的情景,徐夢澤覺得有些好笑。原來,自己已經與儀仗隊再也分不開了。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當儀仗兵遇上浪花白
    放眼神州大地,當過兵的人很多,但儀仗兵不多,能夠正步走過天安門的儀仗兵更是鳳毛麟角。正步走過天安門,又走上過兩艘航母的儀仗兵,可能只有楊立一人。上航母,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班長,站在航母上是什麼感覺?」新兵們追著楊立,問了一次又一次。
  • 當儀仗兵遇上浪花白:陽光、自信、國際範!
    儀仗訓練是繁重、辛苦而枯燥的。因為熱愛,王銘東說自己「對這份苦,無法自拔」。撫摸一桿禮賓槍,記者不禁想像,多少次的訓練、什麼樣的力氣、何種程度的專注,才會讓這樣漂亮結實的槍身磨得如此鋥亮。這桿槍,是於路最親密的「戰友」。8年儀仗兵生涯,禮賓槍在數千個日夜的磨礪中「老」去,於路在日復一日的歷練中快速成長。這支隊伍「塑造著每一個兵」。
  • 中國儀仗兵檢閱時為啥不能眨眼?原因讓人覺得心疼……
    他們透露,因為「國外記者專門拍中國儀仗兵眨眼的瞬間,拍一些形象不是很好的、有損軍容儀態的照片。」今年國慶閱兵,他們派出升國旗、鳴禮炮、儀仗、閱兵標兵共四支方隊參加。在國慶閱兵後,三軍儀仗隊又雙叒叕刷爆全網!
  • 「儀仗兵行進間彎腰撿起小國旗」與「舊國旗變垃圾袋」,平心而論
    我們為儀仗兵的彎腰而感動,就是感動於他對一面小小國旗那種莊嚴肅穆的態度。相反,我們為舊國旗淪為垃圾袋的行為而憤慨,就是憤慨於一些人心中失去了國民對於國家標誌的敬畏。近些年,曾經含蓄的中國人已經愈發樂於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 千錘百鍊鑄就大國儀仗
    前不久,中央軍委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記一等功慶功大會在北京舉行。三軍儀仗,一言一行展示軍隊形象;大國名片,一舉一動代表祖國尊嚴。「凡國之大事,必治其禮儀。」儀仗大隊是我國唯一一支擔負國家級儀仗司禮任務的部隊。組建60多年來,儀仗大隊圓滿完成各項任務4800餘次,鏗鏘的步伐走出了大國的自信與威儀,被中央軍委授予「軍旅標兵」榮譽稱號。臺前一分鐘,幕後十年功。橫成列、如刀切,豎成行、似山牆,踢腿生風、落地砸坑……儀仗隊員剛柔相濟、美輪美奐的動作背後,是經年累月的刻苦訓練。
  • 臺灣「草莓兵」人數不足,只能靠這些人來湊
    之所以稱臺軍為「草莓兵」是因為目前臺灣80後官兵普遍體能差、抗壓能力不足,甚至連吃苦耐勞精神都沒有,所以臺灣島內媒體將這些臺灣官兵戲稱「草莓兵」。於是,臺灣軍方稱,臺軍的軍事訓練導致「草莓兵」逃亡、吸毒、自殺等醜聞頻發,所以只好不斷降低訓練標準,伏地挺身基數由80個降到30個、新兵3公裡及格標準僅為輕裝跑19分鐘。但就是這樣,也還是有新兵訓練人員「偷工減料」得過且過。可以看出,這些年輕的「草莓兵」雖外表光鮮,但內心卻極為脆弱。
  • 天壇公園慶新春 祭天儀仗再現丹陛橋
    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天壇公園內張燈結彩,北門園路懸掛天壇文創燈籠168個,北二門至皇乾殿兩側銀杏樹木上懸掛1000個紅色景觀燈籠,在天壇丹陛橋兩側還布置了「大駕滷簿儀仗」100餘件。據介紹,中國歷代帝王祭天時有儀仗相隨。
  •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平凡的世界》和《悲慘世界》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要說哪一本書更好,這個不好說。因為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平凡的世界》是反映七八十年代,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以孫少安、孫少平等人物為中心,塑造了他們這些平凡的人,為了追求理想,幸福,而默默地拼搏奮鬥,雖經歷苦難,但仍然不懈努力。從這些平凡的生活經歷中,創造著那個時代不平凡的業績。世界正是由這些平凡的積累,才推動著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進步!
  •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愛——《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小王子優秀作文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愛——《平凡的世界》讀後感五一假期,重溫《平凡的世界》,不再像上次一樣囫圇吞棗只圖個熱鬧,這次,真的愛上了這本書。不是愛它的情節,也不是愛它的描寫,就是愛書中那個平凡的世界。
  • 世界讀書日丨走心推薦:兵哥哥來分享書單啦~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春暖花開日,正是讀書時你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你又在閱讀中收穫了哪些感悟呢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陸軍第72集團軍某防空旅舉辦了「書香軍營」系列活動引導官兵培養「讀好書、好讀書」的閱讀習慣跟隨鏡頭走進軍營一同分享兵哥哥的推薦書單
  • 《平凡的世界》:愛是不平凡的
    後來又讀過路遙先生的創作手記《早晨從中午開始》,這讓我一直有個錯覺:我是讀過《平凡的世界》的。其實沒有。在眾多的推薦書目和多所大學學生愛讀書籍前十名中,《平凡的世界》都赫然在列,我一直沒有特別的想法。真正讓我動心必讀此書的,是我兒子。他上大學時便多次向我推薦一定要讀一讀,他甚至強行推薦給他的朋友讀在朋友表示不以為然時憤而買了一套送給她!
  • 國慶70周年大閱兵儀仗方隊資料:三位擎旗手介紹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在前不久的國慶活動演練中,細心的觀眾可能看到了儀仗方隊高擎黨旗、國旗、軍旗出現在了天安門廣場。這支曾被中央軍委授予「軍旅標兵」榮譽稱號的部隊,先後代表國家執行了4800餘次儀仗司禮任務,每次都萬無一失。》》2019國慶70周年大閱兵徒步方隊(15個方陣具體介紹圖片)
  • 路遙巨著《平凡的世界》:帶你解讀平凡世界裡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 李婉萍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李婉萍《平凡的世界》——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在初三畢業的暑假,當時剛剛考完高中,成績不太理想,第一次體會到人生的挫敗感,苦悶無聊時刻在書架上找到了這本書,當時人生閱歷尚淺,只記得讀完之後,苦悶的心情暫且得到疏解,不能說《平凡的世界》對我有多麼深刻的人生影響,有一點是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讓無法安放的青春找到了歸宿。
  • 【讀書筆記】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自2015年2月26日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首播以來,不僅收視率屢創新高,而且引發了廣大觀眾的熱烈討論,成為一部「現象級電視劇」。今年兩會期間,《平凡的世界》更獲得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注和肯定。
  • 在《平凡的世界》裡看到不平凡的人生
    路遙--《平凡的世界》原著作者《平凡的世界》自出版之後影響了一代代成長中的青年清華大學2015年新生寄發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附贈《平凡的世界》1988年>《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節目播出直接受眾超過3億相當於1/4的中國人在收聽這部巨著
  • 接受平凡的世界:平凡並快樂
    這一次,最觸動我的是彭彭和丁滿的生活方式:他們很平凡,也過著平凡的日子。在幫助辛巴奪回王位之前,他們的生活就是吃飯和歌唱。在我看來,大概辛巴一生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和彭彭丁滿在一起的那段時間了吧。我認為這便是彭彭和丁滿教給我們最棒的一課——雖然他們知道自己很平凡、生活很平凡,但他們仍然熱愛並享受著這樣的生活。
  • 平凡的世界充滿魅力,平凡的人生深具意義
    因此,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寫作完成至路遙逝世後多年,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始終面臨著更大的困境。這便是關於《平凡的世界》的評價問題。從萌發《平凡的世界》的寫作慾念到該書第一部寫作完成的近4年間,路遙無暇顧及文壇風潮的變化。然而要考慮作品發表、出版的刊物、出版社時,路遙幾乎是猝不及防地面臨著來自「日新月異」的文學潮流的巨大打擊。
  • 好書推薦:《平凡的世界》
    也許我們會象《平凡的世界》裡面的孫少平一樣,在書的開頭,孫少平是個連「丙」菜都吃不起的窮困的農村學生;書的結尾,孫少平是個身有殘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礦工人。從頭至尾,孫少平都沒有能夠脫離所謂的「社會底層」。
  •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三
    我們都是平凡的,在大大的世界裡小小的生存,我們曾有無數的夢想,卻隨著時間的消逝與其漸行漸遠。看過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後,總想找個詞來概括這本書,可思來想去,最適合的概括語還是「平凡的世界」。只看過這本書兩次,卻已經有無數的話湧上心頭,原諒我用我這淺薄的語言來表達一下我看過這本書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