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不合群是不是自閉症?別隨意貼標籤,先看有沒有這些現象!

2020-12-19 騰訊網

剛開學幾天,有的家長就發現自己寶寶不太合群,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對老師的指令也不愛搭理

,難道是「自閉症」?!

Oh,No!先別著急下結論,雖然目前自閉症的比率逐年升高,但沒有經過嚴格的醫學診斷,家長可不要隨意給寶寶「貼標籤」哦!

考慮自閉症,先看這些現象

當然,家長多加警惕是值得表揚的,尤其寶寶還出現了以下這些足以影響正常生活的情形,家長更應該及時帶孩子到醫院篩查,考慮有可能是自閉症傾向:

01社交溝通障礙

具體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肢體語言貧乏,不善於與人交往,目光對視不佳,對別人的話愛理不理,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特別自我。

02興趣狹隘及刻板行為

孤獨症兒童常常會出現玩手、旋轉手指、把紙放在眼前抖、喜歡製造奇怪的聲音等刻板、異常的行為。

有些孩子甚至會迷戀於某些物件或玩法,如排列物件、反覆開關電燈按鈕等。

部分兒童還會出現儀式性的行為,如出門或回家必須要走固定的路線等。

興趣狹隘,常沉迷於某些玩具或者固定的興趣愛好。

03感統失調

如對別人的聲音沒有反應,但對某些很細小的普通兒童幾乎都不會留意的聲音卻特別敏感。

特別害怕打雷或鞭炮,不喜歡別人觸碰,對痛覺非常不敏感等。

當然,即使發現自己的寶寶有以上這些信號,也要綜合判斷——

若是偶爾出現的單次行為大可不必過分緊張,後期持續觀察再判斷即可;

若某些行為出現比較多,建議父母進行相關的檢查。

2康復訓練,自閉症兒童的曙光

如果已經確定孩子是自閉症,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科學、持之以恆的康復訓練

在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制定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感統訓練、認知訓練、引導式教育訓練、言語治療、心理治療、中醫治療等。

★感統訓練★

康復原理:

針對孩子感覺統合發展的水平而精心設計感覺統合活動項目,使孩子在與特定的環境相互作用時,做出適應性反應,以促進大腦功能的完善,預防或糾正感覺統合失調現象,刺激其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實現大腦與身體各種機能的聯繫與協調,從而促進兒童大腦與體魄的發育。

★認知訓練★

康復原理:

依據結構化教學、範式與遊戲化思維相結合而設計的一系列訓練,並輔助以精細,基本的社交以及集體規則等。根據兒童的現狀及心理發展特點,主要對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能力、情緒、認知靈活性等六大認知能力進行訓練,幫助兒童提升認知水平。

★引導式教育★

康復原理:

通過他人的引導、誘發和教育,採用綜合的康復手段,調動孩子的自主運動等各方面的潛力,以娛樂性和節律性意向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參與意識,以此來促進功能障礙的改善。

但康復訓練不僅僅只依靠康復師,父母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家庭康復訓練也是自閉症治療的核心所在。

那麼家庭康復訓練可以做些什麼呢?

鍛鍊自閉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動手」開始

最後,小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專家告誡家長們,對於自閉症要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

孩子越小幹預效果越好,一旦發現孩子有自閉傾向,家長們一定要慎重對待,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兒童醫院篩查。

相關焦點

  • 自閉症是否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學?做好這幾點就可以
    對很多家庭來講,孩子開學的日子,是他們忍不住想敲鑼打鼓、集體慶祝的日子,熊孩子終於送走,能找回自由了。但對特殊兒童的家庭來講,開學日卻是他們的災難日,他們想讓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可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卻又讓他們憂心不已。上學對自閉症孩子有益,但他們卻面臨著「入學難」自閉症患兒有上學的必要嗎?
  • 孩子內向、說話晚、不合群,是自閉症嗎?
    所以,我的孩子是自閉症嗎?」 自閉症孩子的很多生理功能是正常的,但是卻好像和這個世界失了聯,他們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看起來近在咫尺,心卻和家人與外界離得很遠很遠。 自閉症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 自閉症該不該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學?做好這幾點就可以
    自閉症患兒有上學的必要嗎? 自閉症患兒往往都有社交功能缺陷,在學校患兒需接觸老師、同學,可刺激孩子的社交功能發展;在學校就讀上學對自閉症孩子是有益處的。所以自閉症的患兒是肯定要上學的。
  • 孩子上學後"不合群"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
    孩子上學後&34;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現在很多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家人對孩子也是非常寵愛,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以後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由於不能得到在家裡一樣的關注,有可能會出現變得不合群的現象,這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
  • 聰明的父母,從不給孩子隨意貼標籤
    如果你說孩子「你怎麼那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那麼孩子會更笨,因為他覺得大人都覺得自己很笨了,不努力也沒有什麼。當你說孩子調皮時,你訓斥孩子「整天搗蛋,沒個正形兒,看你以後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那麼,孩子也許就真的開始摔破罐兒,混日子了。這種語言暗示,就像是咒語,事情往往會向著更壞的方向發生。
  • 越批評孩子表現越差?心理學「標籤效應」: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很多家長習慣性地給孩子"貼標籤",這已經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某幾次行為就斷言孩子的品質和能力,而沒有了解原因,更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適齡行為和性格特點。這個"標籤"可能是用來講孩子性格特徵的有趣說法,儘管如此,"貼標籤"仍會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給孩子的發展設限。被叫"愛哭的寶寶"的次數越來越多,孩子就會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軟弱、怯懦的人,不僅孩子不高興,還會影響他的發展。上學了,因為丟了橡皮擦、成績不好、與同學有小矛盾這些小事,孩子都會哭個不停。
  • 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是出了問題?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身為父母,我想大家都很想知道,孩子的發育是不是有問題。其中,注意力缺失,即注意力缺失多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就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 怎麼測試孩子是不是自閉症?
    怎麼測試孩子是不是自閉症?自閉症的診斷和鑑別很複雜,千萬別隨意給自己下診斷。其臨床診斷主要通過病史詢問、體格檢查、行為觀察和量化的量表評定,還要注意阿斯伯格症候群、雷特症候群、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和廣泛性發育障礙未註明行相鑑別,這一套下來,非專業人士是不可能準確診斷的。
  • 若孩子不合群,蔡少芬的做法堪稱「教科書」,值得家長們借鑑
    相信不少父母都面臨著孩子「不合群、交友難」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外向的孩子在人群中很吃香;而內向的孩子往往不知如何跟他人溝通,在人群中很不適應。對於孩子不合群的現象,父母不必過於著急,非要逼迫孩子去社交。在了解孩子性格特點的基礎上,父母因材施教,採取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交友。
  • 為什麼你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有自閉症?
    現在的家庭帶孩子,基本上都是一家人圍著1-2個孩子轉,吃飯跟在屁股後面喂,出去玩一下孩子一喊累,家長輪流抱著,或者家長帶孩子的時候給孩子看了過多的電子產品,這些都會讓孩子在後天可能會得自閉症。由於自閉症也是近年來才被大家關注的,所以,現在醫學上也還沒有很明確的規定和定義,只是總結出了很多症狀和大致的一個治療方向。很多和自閉症症狀相似的症狀,就非常容易被歸納成自閉症。隨便舉例,感統失調在很多症狀方面就和自閉症很類似。孩子很容易有感統失調,但卻不是自閉症。
  • 父母別亂給子女「貼標籤」,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撕不下來
    但是,這種家長的貼標籤行為,效果往往並不好,會讓孩子因為標籤,而變得性格沉默,背上標籤越走越遠。我們經常聽到「膽小、內向、任性等」這些語言去形容一個孩子,有些家長可能偶爾脫口而出,但如果對於經常性教育的話語來說,無疑給孩子貼上了一張難以揭掉的標籤。
  • 怎樣確定孩子是不是有自閉症?
    自閉症不同於語言遲緩的最大方面就是社交障礙,就是你孩子他到底大部分懂不懂得大人的話或意思吧?語言遲緩即便他不會說話也會懂得大人的意思,你隨便叫他聲他就會馬上有反應,而且你用手勢指揮他他也應該能懂,比方指著叫他拿八丈遠外的東西,他應該會馬上知道是幹什麼,即便他不願意拿也知道。
  • 4個原因致孩子不合群,6個方法讓孩子變得積極陽光
    解決孩子不合群問題,主要方法有6個,一是放棄對孩子過度保護的行為,二是多正面強調孩子的交際行為,三是建立正常、親密的親子關係,四是為孩子創造更多與外界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五是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六是不要隨便貼標籤。
  • 「她不合群,退學吧」孩子被老師認為「有病」,監控還原了一切
    導讀:「她不合群,退學吧」孩子被老師認為「有病」,監控還原了一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她不合群,退學吧」孩子被老師認為「有病」,監控還原了一切!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還在給孩子貼標籤嗎?
    「笨死了」、「真懶」、「沒良心」、「不懂禮貌」、「不愛學習」、「拖拉」,當我們現在無意中對孩子脫口而出這些評價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實驗者通過化妝,在志願者臉上畫了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先讓志願者看了效果後,藉口補妝,悄悄把傷痕擦掉了。然後帶著毫不知情的志願者到各醫院的候診室,指派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他的面部傷痕反應。可是,當志願者返回後,驚奇的現象出現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他們感覺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 自閉症都有這些症狀,你家孩子有沒有?
    比如:社會交往困難或社交過程中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順暢的情況,除上述症狀外,自閉症孩子興趣範圍狹窄和重複刻板的行為,也會導致孩子在社交過程中出現問題。另外如果旁人阻止自閉症孩子重複刻板的行為,這時孩子常常會出現哭鬧,打人等異常現象。患者語言功能發育遲緩可簡單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簡單的社交,但是深入交談就會感到困難。
  • 「家長注意」兒童自閉症的這些誤區,你還不知道嗎?
    人們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在這喧鬧的世界還有另外一個群體,他們不盲,卻對周圍的人和事物視而不見;他們不聾,卻對外界的聲音充耳不聞;他們啞,卻不知道該怎麼樣開口說話;他們被人們稱為「星星的孩子」。很多人都認為自閉症是一種悲哀又很可怕的疾病,人們對自閉症沒有正確的了解,面多自閉症的孩子人們都會存在很多誤區和偏見。
  •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孩子能否上學?自閉症家長最關心的7個問題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自閉症?導致孩子患上自閉症的原因是什麼?自閉症能不能完全治好?這些經常困擾自閉症家長的問題,今天星空半步一次幫您解決。第1問: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患了自閉症?以上是自閉症孩子的一些典型特徵。當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可能患上自閉症時,請儘早帶孩子帶專業的醫院或者是具備資質的機構進行評估診斷。第2問:自閉症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很多家長會認為說孩子患上自閉症是不是因為他們教養不當導致的。NO!研究證實自閉症是一種腦發育性障礙,與父母教養方式無關。 所以家長不必有罪責感。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利用期待效應,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昨天一個同事來到我家裡做客,突然問道:「你的孩子有沒有上那些早教機構啊俗話說,三歲看老,我的孩子整天待在家裡,總感覺孩子已經和別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差距?」我想起如今輔導機構火爆,不斷提出一些口號使家長們產生焦慮感,例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知道這是教育機構在販賣焦慮,但是想起這些我還是忍不住的產生焦慮感。
  • 我的孩子是自閉症,我們堅持在普校上學
    我們還去請教其他有過擇校經驗的家長,有家長建議去民辦的私立學校,因為學校有招生名額,收費相對更高。到了招生的季節,我就帶著孩子的資料去了離家最近的一所民辦學校。校長是一位退休返聘的女性,聽到我說孩子是自閉症時,她的表情特別嚴肅,還沒聽完我的介紹就打斷了我,也沒看我認真準備的孩子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