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學幾天,有的家長就發現自己寶寶不太合群,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對老師的指令也不愛搭理
,難道是「自閉症」?!
Oh,No!先別著急下結論,雖然目前自閉症的比率逐年升高,但沒有經過嚴格的醫學診斷,家長可不要隨意給寶寶「貼標籤」哦!
考慮自閉症,先看這些現象
當然,家長多加警惕是值得表揚的,尤其寶寶還出現了以下這些足以影響正常生活的情形,家長更應該及時帶孩子到醫院篩查,考慮有可能是自閉症傾向:
01社交溝通障礙
具體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肢體語言貧乏,不善於與人交往,目光對視不佳,對別人的話愛理不理,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特別自我。
02興趣狹隘及刻板行為
孤獨症兒童常常會出現玩手、旋轉手指、把紙放在眼前抖、喜歡製造奇怪的聲音等刻板、異常的行為。
有些孩子甚至會迷戀於某些物件或玩法,如排列物件、反覆開關電燈按鈕等。
部分兒童還會出現儀式性的行為,如出門或回家必須要走固定的路線等。
興趣狹隘,常沉迷於某些玩具或者固定的興趣愛好。
03感統失調
如對別人的聲音沒有反應,但對某些很細小的普通兒童幾乎都不會留意的聲音卻特別敏感。
特別害怕打雷或鞭炮,不喜歡別人觸碰,對痛覺非常不敏感等。
當然,即使發現自己的寶寶有以上這些信號,也要綜合判斷——
若是偶爾出現的單次行為大可不必過分緊張,後期持續觀察再判斷即可;
若某些行為出現比較多,建議父母進行相關的檢查。
2康復訓練,自閉症兒童的曙光
如果已經確定孩子是自閉症,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科學、持之以恆的康復訓練。
在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制定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感統訓練、認知訓練、引導式教育訓練、言語治療、心理治療、中醫治療等。
★感統訓練★
康復原理:
針對孩子感覺統合發展的水平而精心設計感覺統合活動項目,使孩子在與特定的環境相互作用時,做出適應性反應,以促進大腦功能的完善,預防或糾正感覺統合失調現象,刺激其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實現大腦與身體各種機能的聯繫與協調,從而促進兒童大腦與體魄的發育。
★認知訓練★
康復原理:
依據結構化教學、範式與遊戲化思維相結合而設計的一系列訓練,並輔助以精細,基本的社交以及集體規則等。根據兒童的現狀及心理發展特點,主要對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能力、情緒、認知靈活性等六大認知能力進行訓練,幫助兒童提升認知水平。
★引導式教育★
康復原理:
通過他人的引導、誘發和教育,採用綜合的康復手段,調動孩子的自主運動等各方面的潛力,以娛樂性和節律性意向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參與意識,以此來促進功能障礙的改善。
但康復訓練不僅僅只依靠康復師,父母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家庭康復訓練也是自閉症治療的核心所在。
那麼家庭康復訓練可以做些什麼呢?
鍛鍊自閉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動手」開始
最後,小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專家告誡家長們,對於自閉症要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
孩子越小幹預效果越好,一旦發現孩子有自閉傾向,家長們一定要慎重對待,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兒童醫院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