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二代的起跑線:六年級就開始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

2020-07-13 123小羊咩咩

近日,一項名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作品引發廣泛關注。

原因無他,項目聽著就很高端,而項目的完成人卻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

學二代的起跑線:六年級就開始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
學二代的起跑線:六年級就開始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

網上也能找到該學生在實驗室做實驗的各種照片,來證明確實是該學生自己完成的。

學二代的起跑線:六年級就開始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
學二代的起跑線:六年級就開始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

但是又有人要疑惑,這些生澀的名詞不是專業的的人看來都會是一頭霧水,為什麼這麼難的論文是一個小學生完成的呢。這份成功的背後,到底是誰在幫助他呢?

一位老師叫陳勇彬。陳勇彬的研究方向為腫瘤發生機制、幹細胞多能性維持、抗腫瘤及提高幹細胞功能新藥篩選等。

學二代的起跑線:六年級就開始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

另一位楊老師則是動物所的另一位研究員楊翠萍。湊巧的是,楊研究員在 2016 年獲批了一項名為「C10orf67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國自然面上項目,除了研究的癌症不同之外(一個是肺癌,一個是結直腸癌),與陳同學的項目看起來一般無二。

學二代的起跑線:六年級就開始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

這樣一圈下來,是不是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可以做出這樣的研究。因為人家是實實在在的「學二代」。

這些「二代」裡,「富二代」「官二代」是最「出名」的了,天天新聞上都有A地官二代又做了什麼事情,B地富二代如何出門。近些年,「星二代」也是越來越「出名」了,娛樂圈更是一抓一大把。可是最近這「學二代」也是越來越出現在大家視野裡了。雖然也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學二代」從小就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養,但是卻也展現了很多「內幕」。前段時間的「西南交大陳玉珏保研事件」再到如今的「六年級學生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這些「學一代」在拼了命的給「學二代」鍍金。

如今的學生科研比賽,也變成了拼爹拼媽的比賽,只是拼的不只是錢財,還有科研學識。可以看看下圖的科研比賽獲獎項目,讓人不禁感慨如今的學生實力多麼強悍了。

學二代的起跑線:六年級就開始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富二代」一出生就在羅馬,大家普通人都往羅馬趕路,而「學二代」是父母給造了火箭直奔羅馬。

相關焦點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得全國大獎,是神童還是有黑幕?
    結直腸癌研究,基因工程試驗,這些在大部分普通人的眼中,絕對是高大上的科學研究,至少也是碩士、博士的項目,但是你可能想像不到,昆明一個六年級的孩子卻憑著這樣的研究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獎。他的申報項目名稱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看到這個我連題目都讀不順的項目,不由得感慨真是一個天才啊!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基因技術獲得國家獎項,網友:「學二代」出現?
    雲南昆明某校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同學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輔導老師呂某某與馬某等人。此消息引發了網友熱議,網友們普遍持懷疑態度。六年級的小學生真能完成博士論文級的研究成果,還是另有隱情?癌症是世界級難題,但在一名六年級學生陳某某面前不值一提。他從對基因一竅不通到完成並發表自己對結腸癌的研究成果,僅用幾個月的時間,並獲得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專業人士分析,這項研究成果已經達到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莫非中國醫學界神童現世,一顆醫學新星冉冉升起?
  • 知乎熱議「學二代」:六年級「神童」4 天學會基因知識做出碩博水平...
    但實際上,這是第 34 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研究項目(結果於 2019 年 12 月 17 日公布),作者是一位名叫陳靈石的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直到近日,天才少年陳靈石和他的晦澀研究在網絡上受到熱議,不少網友表示:可能這就是後浪吧。
  • 小學生科研,學二代的逆天路,平民希望在哪裡?教育,還是教育!
    從很久以前的奧賽開始,就有不少人詬病考學加分制度,但是,奧賽叫停後,這種現象有改變嗎?並沒有,優秀教育資源從來都是人們的剛需。原因很簡單:知識改變命運!當人們在媒體的宣傳下對此動搖時,社會上的精英卻是加大了對優秀教育資源的爭取。奧賽沒了,還有各種各樣的競賽,你瞧,在不,小學生做科研,今天就讓我們看看,教育重不重要!
  • 雲南六年級小學生完成博士同等難度研究,疑似「學二代」涉嫌造假
    「C10orf67 基因」、「結直腸癌」、「細胞周期」、「藥物耐受」這幾個關鍵詞,再加上「基因敲低」「轉基因小鼠」以及「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動物模型、臨床樣本分析」等研究手段,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能完成這樣一個課題嗎?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
    封面新聞記者 沈軼 7月13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 「學二代」來了,十年寒窗不如一個獎
    「學二代」閃亮登場,這次穿的衣服太鮮豔,直接把全國人民的眼睛都晃瞎了。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三等獎,他獲獎的論文是《C10orf在結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這篇研究「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的專業學術論文,不要說寫,就是能看懂的也沒有多少人。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科技獎,學術黑色產業鏈憑什麼能如此興風作浪?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問題:如何評價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的科研能力如何?說實話,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一臉懵逼。因為我對這個事件一點也不了解,也不曾聽說。於是帶著好奇和疑惑點進去看了。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科技創新大獎?
  • 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7月13日,雲南省科協相關負責人對上遊新聞表示,已經注意到輿論對於陳同學基因研究的關注。
  • 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腸癌獲獎,「後浪神童」美國出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傳統的思維中,會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給孩子最好的條件,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為孩子的將來謀劃了,所以,有些家長就漂洋過海不遠萬裡出國生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就帶外國籍,而回國後就是海歸,從小就贏在了起跑線上,父母給鋪路,進來一個6年級小學生竟然研究直腸癌
  • 結直腸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IIIA-IIIC期結直腸癌患者主要是術前同步放化療+手術+輔助化療,指南裡並未推薦進行基因檢測; Ⅳ期結直腸癌患者指南裡推薦進行KRAS、NRAS、BRAF等基因的檢測,並且根據具體的檢測結果給予對應治療。
  • 小學生研究基因癌症獲獎,與其這樣「幫」孩子,不如學3個能力
    小學生研究基因與癌症課題獲得一等獎最近,看了一個新聞,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症發生發展中的功能機制研究」項目,參加了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得一等獎,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 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心引發質疑,他英文過關嗎?
    封面新聞記者 沈軼7月13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根據組委會官方給出的相關評論顯示,這個實驗的意義重大,「有望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靶點。」
  • ...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他英文...
    封面新聞記者 沈軼7月13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根據組委會官方給出的相關評論顯示,這個實驗的意義重大,「有望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靶點。」
  • ...學生研究結直腸癌治療新靶點獲獎引質疑:先不談實驗難度,他英文...
    封面新聞記者 沈軼 7月13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 小學生做碩博水平的科研成果被質疑造假,父母系中科院研究所博士
    是神童還是造假近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同學通過研究突變基因還獲全國科創大獎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上看到,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陳同學的《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作為雲南代表隊的參賽作品,獲得了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獲獎名單顯示,該項目的輔導教師為呂冬梅、馬倩、時燕萍。
  • 追問昆明「學二代」家長:一句道歉,然後呢?
    」事件脈絡且看這位來自雲南昆明的六年級小學生、折桂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神作:《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小學生用基因手段研究偏門癌症、生物醫學專用術語信手拈來,科研水平讓相關學科的碩士生、博士生都甘拜下風
  • 醫居—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獎又被撤銷?
    眾所周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以下簡稱創新大賽),便是這樣一個活動,然而這兩天六年級學生《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獎作品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該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十分複雜並運用了多個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得出「C10orf67有望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生物標誌和藥物靶向
  • 小學生憑基因研究獲大獎,韓寒說的中國現階段主要矛盾逐步應驗
    這兩天「小學生研究直腸癌基因敲除」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網上引起熱議,很多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深表懷疑,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通常來說連基因表達的機制都難以釐清,如何完成連本科生、研究生都無法進行的項目,基因敲除技術只有博士階段才能夠真正開始進行研究,直到該「天才」的父母身份曝光人們才恍然大悟
  • 六年級小學生竟憑研究直腸癌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我都不信,第一天還不知道什麼是基因,第三天才學什麼是腫瘤,第五天就發文章了,叫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雖然我是文科生,大學也跟這個什麼關係都沒有,但是我高中生物也是學了的呀,這個我完全都不懂,結果人家六年級就已經能發文章,能在創新比賽獲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