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名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作品引發廣泛關注。
原因無他,項目聽著就很高端,而項目的完成人卻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
網上也能找到該學生在實驗室做實驗的各種照片,來證明確實是該學生自己完成的。
但是又有人要疑惑,這些生澀的名詞不是專業的的人看來都會是一頭霧水,為什麼這麼難的論文是一個小學生完成的呢。這份成功的背後,到底是誰在幫助他呢?
一位老師叫陳勇彬。陳勇彬的研究方向為腫瘤發生機制、幹細胞多能性維持、抗腫瘤及提高幹細胞功能新藥篩選等。
另一位楊老師則是動物所的另一位研究員楊翠萍。湊巧的是,楊研究員在 2016 年獲批了一項名為「C10orf67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國自然面上項目,除了研究的癌症不同之外(一個是肺癌,一個是結直腸癌),與陳同學的項目看起來一般無二。
這樣一圈下來,是不是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可以做出這樣的研究。因為人家是實實在在的「學二代」。
這些「二代」裡,「富二代」「官二代」是最「出名」的了,天天新聞上都有A地官二代又做了什麼事情,B地富二代如何出門。近些年,「星二代」也是越來越「出名」了,娛樂圈更是一抓一大把。可是最近這「學二代」也是越來越出現在大家視野裡了。雖然也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學二代」從小就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養,但是卻也展現了很多「內幕」。前段時間的「西南交大陳玉珏保研事件」再到如今的「六年級學生做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這些「學一代」在拼了命的給「學二代」鍍金。
如今的學生科研比賽,也變成了拼爹拼媽的比賽,只是拼的不只是錢財,還有科研學識。可以看看下圖的科研比賽獲獎項目,讓人不禁感慨如今的學生實力多麼強悍了。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富二代」一出生就在羅馬,大家普通人都往羅馬趕路,而「學二代」是父母給造了火箭直奔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