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家長都認為孩子性格開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結交更多同齡的朋友,幫助孩子發展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長非常擔心孩子過於開朗,擔心過於開朗的孩子會被陌生人欺騙拐賣甚至是被傷害。
之前在歡樂喜劇人中,沈騰演過一個小品。小品講述了有一對雙胞胎放學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碰見了一個陌生的老太太,老太太請求兩個雙胞胎送自己回家。雙胞胎中的哥哥非常不怕生,想要主動的去幫助陌生的老太太,而雙胞胎弟弟比較害怕,陌生人不願意去幫助老太太。
於是兩個雙胞胎開始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是否應該幫助老太太?但是這個需要幫助的老太太是由一個人販子裝扮的,而這個老太太的真實目的也只是為了將孩子騙到沒有人的地方拐走。雖然這個題材是以小品的形式進行訴說,大多時間都是幽默詼諧的,可是這樣的事情頻頻在日常生活中發生,讓很多寶爸寶媽們感覺到痛心。
孩子內向不敢與人交談,會影響到孩子的社會適應性。但是如果孩子外向,卻又容易被壞人欺騙。這兩天讓很多寶爸寶媽們感覺到非常糾結,究竟孩子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
專家說孩子外向更加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發展,寶爸寶媽們擔心孩子被欺騙,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想要養出外向又有安全意識的孩子是需要寶爸寶媽們的共同努力的。
如何養出有安全意識又性格外向的孩子呢?
孩子安全意識的培養是需要寶爸寶媽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不斷滲透來進行培養的。除了給孩子普及安全意識的常識以外,還需要給孩子教授一些自救知識,這樣會孩子在遇見困難的時候可以沉著冷靜的去思考辦法。寶爸寶媽們想養出性格外向的孩子,是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輕鬆的家庭氛圍的。
大多數的家庭養出外向的孩子都是採用了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更側重於尊重孩子的選擇。
採用這種家庭教育方式的寶爸寶媽們都會採用鼓勵的方式去促進孩子內在自信心的發展,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勵孩子主動與人交往的自信心。
01.生理原因
孩子年紀很小的時候都是比較怕生的,早期孩子所接觸的人都是身邊的父母,或者身邊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非常熟悉的人。並且孩子早期產生依戀關係的對象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只有在爸爸媽媽在的環境下,孩子才會產生安全感,如果孩子突然處於陌生的環境中的時候,就會失去這種安全感,孩子內心就會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
02.心理原因
孩子從生下來以後,氣質類型就已經固定了。有的孩子屬於粘液質,有的孩子屬於混合質,也有的孩子屬於膽汁質等,因此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性格。
寶爸寶媽們就會有一個明顯的發現,有的孩子生下來以後長到一段年紀,孩子就會不是非常怕生會願意的主動與人交往,但有一些孩子,無論什麼時候都喜歡往大人後面躲藏。
03.環境原因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家長對孩子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在孩子的潛意識裡,陌生人就會等於壞人,所以孩子就會產生拒絕與陌生人交往的情況。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孩子的思維是不可逆的,比如說他們無法理解自己的媽媽可以是姥姥的女兒,也可以是爸爸的妻子這樣的關係,在孩子的認知中,媽媽就是媽媽,不會有這樣多重的身份,這也是孩子成長中必經歷的一個過程。
有一部分孩子拒絕與陌生人交往,並不是因為他們害羞或者是膽怯,只是覺得陌生人可能是壞人,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所以孩子才拒絕與陌生人交往。
經常會看到小區裡有寶爸寶媽批評孩子「沒有禮貌,見到人不懂得叫人這麼怕生,以後還能成什麼大事」,寶爸寶媽們總是在孩子出現怕生這樣的行為以後,直接歸結到是孩子自身沒有禮貌的原因上去並沒有考慮到其他原因。
大多數父母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覺得孩子怕生一定就是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沒有考慮過孩子自身發展階段就是這樣的。孩子的發展是具有連續性和規律性的,孩子是逐漸的才出現與人交往的行為的,如果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父母就逼迫孩子主動的去與他人交往,會讓孩子產生不適感,反而讓孩子變得更加內向。
很多家長都會問一個同樣的問題,孩子怕生真的不好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有的時候孩子怕生,只是因為對環境的不熟悉,他們在熟悉環境的時候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不像大人那樣,可以快速的應環境,所以會表現出怕生的現象,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怕生。
就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怕生,也並不是真的不好。有的時候孩子怕生是對周圍環境的警惕,孩子的安全意識過強,因此孩子會在陌生的環境中產生警惕的心理,所以會產生不願意與人交往的表現。寶爸寶媽們要改變這樣的認知,孩子怕生並不是一定就是不好的。
寶爸寶媽們想擁有性格開朗的孩子可以採用以下的三種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幫助孩子擁有一個開朗的個性。
01.多製造與人交往的環境
寶爸寶媽們想要改善孩子內向的性格,可以採用給孩子製造交往環境的方法,幫助孩子擁有外向的性格,比如說多帶孩子出去旅遊,多接觸周圍的人,讓孩子學習如何正確與人交往的策略,幫助孩子發展外向的性格。
02.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寶爸寶媽們的鼓勵的,所以當孩子出現與人交往的行為或意向的時候,寶爸寶媽們要及時的鼓勵孩子這樣的行為。
鼓勵孩子與人交往的行為,可以讓提高孩子外向的行為出現的頻率。
03.給孩子做榜樣示範
孩子的學習是需要去自主體驗的,寶爸寶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總是採用說教的方法,應該多採用讓孩子親身實踐的方法,多帶孩子去參與一些大人之間的活動,讓孩子學習大人之間是如何進行交流的?這可以促進孩子與人交往的行為。
各位寶爸寶媽們是如何引導孩子擁有一個外向的性格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