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2月17日16時50分,一輛20路公交車行駛在友誼大道青山段。
45歲的女司機顏紅霞不時抬眼看看後視鏡,掃一眼車廂裡的20多名小學生。
20路車從青山少年宮到武東東路船舶園路,線路全長13.5公裡,共24站,是武漢主城區最偏遠的公交線路之一。
每天早晚高峰,青山區鋼城第十二小學100多名小學生,會搭乘這路公交車自己上學、放學。
顏紅霞給忘戴口罩的小學生免費提供口罩。記者張寧 攝
對於這些小乘客,開20路車8年的顏紅霞,有著一段從惶恐、焦慮,到充滿感情的心路,「陪伴小朋友成長,司機也有成就感」。
小學生們與公交車司機的故事,開始於2013年。
7年來,20路車沒有發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26名司機用耐心和細緻,把公交車開成了「校巴」。
「這車還怎麼開?出事怎麼辦?」
相當長一段時間,顏紅霞認為自己由515路換到20路,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2012年,兒子念六年級,考慮20路車收班早,顏紅霞申請換線,「晚上可以多點時間陪兒子學習」。
頭一年,工作按部就班,兒子得到更多照顧,顏紅霞心裡舒坦。
2013年開始,顏紅霞發現乘坐20路車的小學生突然多起來。早晚高峰,車廂裡塞滿了孩子和接送的家長。
2011年,青山廠前商場附近一所小學被拆除,400多名小學生轉到6公裡外的鋼城十二小。
最初,這批小學生由校車接送。2013年,校車因故取消,100多名小學生開始在家長陪同下搭乘20路車。
這些小學生,多是農民工子弟。女司機馮麗發現,送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因擔心上班遲到,焦急而匆忙。
馮麗的印象裡,第一位放孩子「單飛」的是一名三年級女生的媽媽。
時隔7年,馮麗依然記得那個早上的情景:媽媽帶女兒上車時,見是馮麗,笑著打招呼:「咦,又是你啊,我今天上班怕是又要遲到,早上我就不送了,車到學校,麻煩你提醒她下車。」她把女兒交給 「開車很穩」的馮麗。
這之後,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車站交給司機。放學回家的車上,接孩子的家長也慢慢少了。
沒有家長陪同的小學生,開始讓司機們叫苦。
「看到車來,伢們都會衝過來、撲上來。」顏紅霞連用兩個動詞描述孩子們放學上車時的「生猛」。
「沒有辦法,我只能就地停車。」顏紅霞說,她有時不得不將車停在馬路中間。每次開完「小學生班車」回家,她常向丈夫抱怨:「真不該換線。」
起初,馮麗「對付」調皮孩子的做法「簡單粗暴」,卻很有效——瞪著眼珠、吼上兩嗓,瘋鬧的孩子立馬「守規矩」。「女兒在家不聽話,我也會吼。」然而,馮麗這招沒用多久,就因「態度不好」被投訴了。
顏紅霞說,因為學生們爭搶擁擠,車門都修過好多次。
「這車還怎麼開?出事怎麼辦?」司機們七嘴八舌找到車隊領導。
公交六公司四分公司經理朱德偉說,車隊派人上門與鋼城十二小領導溝通,希望校方結合已有的護學崗,組織學生排隊乘車,以確保安全。
朱德偉回憶,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每天放學,老師組織學生排隊上車;車隊增加車次;車輛進站前50米先停車載學生。
車廂裡的小學生。(資料圖)記者張寧攝於2018年
「限速30公裡,慢一點,慢一點」
「你信嗎?他們竟然把車弄停了。」女司機黃光豔語氣溫和地講述了一段令人「驚掉下巴」的經歷。
黃光豔說,那天放學時段,她見一個男孩沒座,就讓他坐在駕駛位不遠的一個地方。車開動不久突然在馬路中間「熄火」,怎麼也啟動不了。
一通排查,黃光豔在那個男孩坐著的地方發現了問題:這個「熊孩子」竟然把燃氣閥關了。
兩年前,司機蔡建文經歷的一幕同樣令人「大驚失色」,車正開著,車廂裡突然騰起白色「煙霧」。「不好,車起火了。」緊急疏散孩子,他才發現,「煙霧」來自車廂裡一隻乾粉滅火器——它被一名小男生無意間打開了。
在20路公交場站,線長陳冠軍帶記者上了一輛去年剛換了車型的20路車,他指著靠近車前門的車窗說,之前的車,這個窗戶與座椅平齊,經常有調皮男生從這裡跳下車。車隊只得用鐵絲扎住所有車輛的這個窗戶。
從鋼城十二小所在的工業四路黃州街站,到多數小學生下車的廠前商場站,10站路,6.2公裡。
鋼城十二小老師組織小學生排隊上車。(資料圖)記者張寧攝於2018年
「每次早晚高峰,就感覺這段路好長。」駕齡不長的胡晶晶和20路車的「老師傅們」有著同樣的感受。
「車上有學生,車速控制在30公裡。車開了,看到有孩子跟在後面跑,先停車。」朱德偉說,7年來,車隊一直堅持這個規定。
顏紅霞說,控制車速的做法一度引發普通乘客不滿,解釋溝通,多能理解。
「開公交是技術活,開20路更是細緻活。」顏紅霞說,車輛行進中,司機們養成了習慣,隔一兩分鐘就抬眼看看後視鏡,提醒車廂裡的「多動少年」:「不要在扶手上蕩鞦韆」 「不要在車上吃東西,當心竹籤戳傷人啦!」
「不要把頭和手伸出窗外」的提示,重複率最高。顏紅霞說,20路車行經的冶金大道,道路窄、大車多、車速快。
顏紅霞有時感覺自己更像車上的廣播員,因為說話多,她喝水的杯子也換大了一號。
疫情後複課,司機們 「戴好口罩」的提醒,充斥車廂。
8年間,顏紅霞先後帶過20多個徒弟,「限速30邁,慢一點,慢一點。」這是她每次收徒的第一課。
顏紅霞時常會伸平手掌在自己身上比劃孩子們一年年長高的個頭,小乘客的成長,讓她不時回味兒子的成長過程。
「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就有責任保護好他們。」顏紅霞說,對孩子們細心一點、耐心一點,會在每個月的司機培訓會上被反覆強調,車隊還會安排司機進校給學生上交通安全課。
2015年春節前,20路車隊收到鋼城十二小送來的錦旗。此後,學校每年給車隊送錦旗的傳統延續下來。
「陪伴小朋友成長,這是一個有意義的過程」
「那個胖胖的叔叔很神奇。」13歲的夏欣淳回憶,「他不回頭就知道誰在車上瘋鬧,會馬上制止。眼睛像我們老師『一樣尖』。」
今年上初中的夏欣淳,已經不再乘坐20路車。夏媽媽說,女兒上三年級時,提出自己乘公交車上學,考慮到司機開車平穩、細心,她就「放手」了。
自己乘車放學回家的小學生。白璐 攝
11歲的付思蕾現在每天帶著8歲的妹妹乘20路車上學。 「思蕾自己搭公交上學兩年了,很安全,沒什麼不放心的。」付爸爸說。
一年前,三年級學生謝澤豪把書包掉在20路車上。謝媽媽對撿到並保管書包的那位「圓臉女司機」印象深刻,「她還讓我回家別批評孩子」。
謝媽媽眼裡,「貼心細緻」的20路車司機「都值得託付」。
車輛到站,司機們都會高聲提醒學生不要下錯車並帶好物品,但丟三落四的孩子仍會把各種東西落在車上,甚至「把自己也落在車上」。
去年9月10日放學時段,距終點還有兩站時,司機高攀突然在後視鏡裡發現一名男生在後排座酣睡。收班後,他開著私家車繞路把孩子送回家。
雖然叫不出叔叔、阿姨的名字,孩子們卻給20路車的每位司機都貼上一個「標籤」:那個胖胖的叔叔,那個頭髮很亂的叔叔,那個愛笑的阿姨……
孩子眼裡「愛笑的阿姨」叫黃光豔,說話柔聲細語、笑意盈盈,讓孩子們感覺親切。
自己乘車上學的小學生。白璐 攝
黃光豔說,她曾被一名天真可愛的小女生「萌到」:女孩上車刷卡,餘額不足,轉身下車。「家長不在旁邊,你去哪裡充值?上車吧!」黃光豔衝她一笑,女孩一臉感激。之後幾天,女孩終於「守」到黃光豔,補刷了一次卡。
「老奶奶上車了,你們誰想讓個座位呀?」有老人上車,黃光豔的發問常會讓孩子們應聲而起,「這讓人感覺很曖心。」
鋼城十二小黨支部書記楊清芳的手機裡,存有陳冠軍的手機號碼,遇到堵車造成車輛未按時到達等情況,她會主動聯繫車隊。「這7年,20路公交車幫了學校大忙。孩子們安全意識提高了,紀律觀念也增強了。」楊清芳對20路車的司機們心存感激。
7年護學路,孩子們感受到司機的體貼,司機們也見證了孩子的成長。
顏紅霞提醒小學生站穩扶好。記者張寧 攝
每年夏天,20路車都會送走一批六年級學生,迎來一批低年級新乘客。顏紅霞不免感嘆:一批批掛著鼻涕的孩子慢慢長大了。
去年9月,顏紅霞把兒子送進大學。看著後視鏡裡這群天真頑皮的孩子,顏紅霞時常會想起曾經同樣頑皮的兒子。「陪伴小朋友成長,這是一個有意義的過程。」
(來源於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