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公交車墜江案鬧得是沸沸揚揚,隨著車內視頻錄像的公開我們也知道了事故的原因,因為司機與乘客之間的爭吵與廝打造成車輛失控,最終導致了公交車墜江。這裡我們無意繼續苛責究竟是誰的責任,畢竟人都已經死了,我們現在需要關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保障公交車司機的安全,進而保障所有乘客的安全。
發生這樣的事,我們自然而然的會想,世界上其他國家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出了這樣的事情他們國家是怎麼應對的?
首先要說全世界的所有有公交車的國家都出過這樣的事情,而且還為數不少: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一名38歲女子因為言語衝突向司機潑尿,告訴他讓他「好好享受這一天」,一名紐約公交車司機同樣因為言語衝突被黑人男子用刀捅成重傷並發生車禍。在加拿大,每年要發生至少2000起公交車司機被攻擊的事件,由於頻繁的攻擊事件常常造成公交車司機進行大罷工。在澳大利亞,有女子向司機臉上吐痰並踢打司機,昆士蘭州一名29歲男子點燃一個燃燒瓶燒死了司機。為此澳大利亞專門成立了夜間公交安保部門,每年要為此至少花費1000萬美元。
可以看到,即使是那些自稱以高度民主和民眾素質而驕傲的西方國家,這種案件數量也非常多,公交車司機被打都快不能稱之為新聞了。那麼為什麼公交車司機這麼「招人恨」?
我們相信絕大部分的公交司機都是好人,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一些司機的素質確實非常低,各種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不按照規則行駛、講兩句話就惡語相向、髒話連篇、看到車站有老人拒載、呵斥老人和其他那些行動慢的人等等。這些問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都是真實存在的現象。一般人也就算了,遇上個脾氣不好的點火就著,這樣的不被打才奇怪了。
大部分的公交車司機平時工作情緒不高,與其本身的工作待遇和環境也是分不開的。在計程車、私家車、網約車等競爭中,公交公司的盈利持續下降,而公交車因為其使用屬性導致損耗更換的頻率非常快,所以公司的主要支出除了人工工資之外,車輛的更換和維修維護成了大頭。而公交車的票價在物價飛漲的時代卻很難有提高,世界上所有國家除了政府補貼和機構捐贈外,公交公司很難有盈利,這導致司機的薪酬水平普遍不高,司機達不到平均工資水平的大有人在。
再來說工作環境,每個司機每天要起早貪黑的上班,而且一班就是坐幾個小時,中間還不能上廁所。以前還有一個售票員來為司機分擔一下工作,而為了節約成本,售票員基本都消失了,所有的工作都將由司機一人負責。公交車本身自重和體型大,不易操控,加上公交車眾多的旅客更是如此,司機多數時間尤其是高峰期要保持高度的緊張,再加上有時遇到路況不佳以及其他司機不文明駕駛的時候,換任何一個人都感到生氣。這個時候再遇上一些蠻不講理的乘客,就是泥捏的也有三分火,一時衝動就會產生言語和肢體上的衝突。
正因為如此,全世界的公交公司都出現了招司機難的現象。像國內的年輕司機普遍認為大客駕照的難度比貨車還難,但是工資卻遠遠不如開貨車,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還經常受氣,工作沒有前景可言,換誰誰也不願幹。
那麼提高司機工資、改善環境和加強安全能不能改善現有的情況?按照國外目前的實施經驗來看,答案並不樂觀。上文也提到了為了保障公交司機的安全,澳大利亞部署了夜間安全員的制度,而加拿大是給公交車增加了攝像頭和樹脂玻璃護欄,美國在這些措施的基礎上還特別為公交司機開設了心理課程,教導司機們如何處理特殊課程和排遣心中的壓力,同時提高公交車司機工傷的醫療待遇。
這些舉措總體上降低了攻擊公交司機案件的數量,像美國降低了將近20%,但是案件的傷亡數量卻呈現上升趨勢,因為這些保護措施反而讓人在失去理智的時候變得更加極端,為了打破這些保護措施有人會在車上開槍和縱火。
給公交車司機加工資和安全設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雖然司機們的境遇值得同情,但是加錢意味著公交車票價漲價,這會招來很多人的反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政府不願意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去得罪絕大多數人,加上西方政府常年赤字並不斷節節攀升,加薪這種事情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當一陣風波之後又恢復往常。
而所有人都在要求為保護公交司機專門立法的時候,如何判案又成了一道難題。所有國家的法律人士在如何定罪上難以取得共識,因為總有一些人認為判的太輕了而另一些覺得太重了,雖然每個國家都認定攻擊司機為「危害公共安全罪」,但是怎麼來界定這個具體界限很難,這導致每個國家的判決結果都是五花八門,而且更多的是傾向於罰款而不是坐牢。
綜上所述,公交車司機的安全問題變成了一個世界性難題,所有國家都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處理方法,而現在看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反而是人工智慧無人駕駛取代人類司機了,這樣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當然最尷尬的是司機們因此而下崗了,從而引發新一輪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