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當天發生一件重大事件「重慶公交車墜江」,此事件引起大家的關注,直至「黑匣子」被打撈上來,還原公交車墜江真相,原來真相是這樣!
因為修路,那趟22路公車改道而行,車上有位女乘客劉某想在壹號家居館站下車,因為公交改道後的路線不再經過壹號家居館站目的地,等女乘客劉某反應過來,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因此女乘客跟司機發生爭執,然後女乘客拿手機砸司機頭,司機放開方向盤,對乘客進行還擊。就有了可怕那幕,公交車與正常行使的紅車相撞,衝上路沿、撞斷護欄墜入江中,最後全車人喪生。
面對這樣悲痛的事實,我們需要反思什麼?女乘客的行為是整個事件的導火線,她的做法非常不對,但是司機又為何無錯呢?司機竟然放開方向盤,對乘客進行還擊,司機這是沒有職業操守,有事情難道不能停下車來處理嗎?實在解決不了,可以打電話報警。而司機跟乘客爭執時,已經有了行為攻擊,車上其他乘客竟然沒有做出阻止,才導致最後那麼沉痛的結果。這是用事實給我們上一堂安全教育課。
曾記得小時候,老師總教導我們要助人為樂,尊老愛幼。語文課本鼓勵我們要像他人學習,比如扶老奶奶過馬路,發揚國家優良美德。當人們這樣熱心幫助老人,可是面對老人的訛詐欺騙,受到了傷害,不再那麼熱心。「那麼我們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呢?」可能不少人都曾經在心裡這樣問過自己。國家鼓勵公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父母、邦德華納老師經常說要助人為樂,孩子擁有良好品德很重要,促進孩子健康成長。還記得上班路途經過一個學校,早上附近來往都是上學的學生,看到一群學生圍在一起,幾個學生在一起用力抬起防護欄的一邊,另外一部分人則抬起防護欄另一邊,就這樣一點點地把防護欄抬起來,自己走上去幫忙,並給這群學生一個大拇指的贊。「老師和父母把學生教育的真好」心裡想著。這件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學生路過都能合力將公路護欄抬起來,以前扶老奶奶過馬路這種樂於助人的行為是學習榜樣,還有雷鋒精神。而現在老奶奶摔倒了,卻無人理睬,因為大家都怕被訛。那麼假設你遇到這樣事情,你又會怎麼做呢?又怎麼教育孩子呢?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會受著父母的潛移默化影響,後天環境以及父母言行舉止決定孩子會成為一個怎樣人。如果因為害怕被訛,那麼就不敢助人為樂,這個社會的人會越來越冷漠,也會影響下一代發展。面對可能會被訛的情況,我們在幫助他人之時,可以跟老奶奶溝通錄個視頻再伸出援手或者呼叫周圍人過來再一起幫忙,他們也能成為你的證人。這樣既能幫助他人又能防範於未然。作為家長,要將優良傳統美德傳承下去,讓後代成為優秀人才。而不是讓孩子不要多管閒事,這樣不利於孩子品行發展。
我們要客觀看待事物,讓孩子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孩子弘揚中國優良傳統美德,隨著孩子年齡變化,孩子心裡會有是非辨別的標尺。就如這次公交車墜江事件,因為一場爭執失去15個生命。是否有人想過如果當時有其他乘客出來阻止一下,事情發展就不會那麼嚴重。如果車上人都有一定安全意識,重視這件事,車上其他乘客就應該出來阻止。可以讓司機先停車處理。然而人生沒有如果,這個事實說明我們要有乘車安全意識,當遇到事情時適當站出來,為社會帶來更多正義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