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眼中的"中式英語" 中國式思維使英語豐富

2020-12-13 中國網新聞中心

法新社5月5日文章,原題:語言愛好者呼籲保護「中式英語」

德國人紀韶融(Oliver Radtke)寫了兩本關於「中式英語」的書,並努力為後人保存中國特色的英語。「許多『中式英語』不單單是不標準或者不正確的英語,」紀韶融說。他關注的是公示牌、菜單和商店門面上的英語。「許多『中式英語』公示牌含有某種中國概念,這使英語變得豐富,因為有了某種中國意味,或者說某種中國式思維方式,英語更加中國化」。

許多人認為,「中式英語」令人尷尬,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消滅掉,但紀韶融卻不以為然。他說,這種「語言」應該保存,「在西方,公共廁所從不用『urinating』(撒尿)一詞,但中國沒有這一慣例。這種用法非常直白。作為一名西方人,這會挑戰我們的思維:為什麼我們精心規避這些說法?為什麼要有這些慣例?」

「很多『中式英語』使用者起初很反感這個舉動。他們認為在拿他們開心。儘管作為一個西方人,用批評的方式書寫中國某些社會現象有難度,但這仍是很有趣的話題。」但紀韶融說,中國人越來越支持他的努力,因為他們開始理解他的信念:中式英語事實上有助於豐富英語。單一、標準的英語這一概念已過時,因為英語現在有超過10億的使用者,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數也迅速增加。「在這些人使用的過程中,英語會受某種程度的影響,不管英語母語使用者喜歡與否。」

日本人為何樂意被稱"倭"?把自己當人看

2004年,中國西安發現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誌。墓誌稱井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墓志銘顯示「日本」國號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現。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唯一有關遣唐使的實物資料,也是最早體現日本國名國號和日本作為國家被承認的國寶級文物,對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歷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英文「China」既是「中國」,又是「瓷器」。「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見,瓷器和漆器是中國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經典工藝。

七千多年前,中國人用漆樹汁美化器物,這就是漆器。兩千多年前,漆器傳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漆器精湛,紋飾精美,獨創蒔繪術和描金漆,逐漸被世界所知,Japan成為漆器的英文名,並用來代替日本。日本人喜歡日語發音,使用英文「Nippon」或 「Nihon」來稱呼日本,這一發音據說帶有古代漢語對「日本」的讀音。【詳細

「日本」的國名來自中國 稱「倭」曾讓日本人高興

2004年,中國西安發現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誌。墓誌稱井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墓志銘顯示「日本」國號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現。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唯一有關遣唐使的實物資料,也是最早體現日本國名國號和日本作為國家被承認的國寶級文物,對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歷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英文「China」既是「中國」,又是「瓷器」。「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見,瓷器和漆器是中國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經典工藝。

七千多年前,中國人用漆樹汁美化器物,這就是漆器。兩千多年前,漆器傳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漆器精湛,紋飾精美,獨創蒔繪術和描金漆,逐漸被世界所知,Japan成為漆器的英文名,並用來代替日本。日本人喜歡日語發音,使用英文「Nippon」或「Nihon」來稱呼日本,這一發音據說帶有古代漢語對「日本」的讀音。【詳細

中國究竟是一個窮國還是富國?

外媒:中國能自救但救不了世界

韓媒:西方預言落空 中國不會重蹈80年代日本覆轍

 

 

相關焦點

  • 法媒:德國人眼中的「中式英語」
    法新社5月5日文章,原題:語言愛好者呼籲保護「中式英語」德國人紀韶融(Oliver Radtke)寫了兩本關於「中式英語」的書,並努力為後人保存中國特色的英語。「許多『中式英語』不單單是不標準或者不正確的英語,」紀韶融說。他關注的是公示牌、菜單和商店門面上的英語。
  • 中式英語成標準英文 long time no see成英文詞組
    至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已成為標準英文詞組;當四川人發明了「standing flower」(佔花)後,川式英語也開始不斷出現在川菜菜譜的翻譯中;Facebook上甚至有「救救中式英語」小組,並吸引了8000多名成員,裡邊有超過2500條中式英語例子。
  • 中國英語不同於中式英語
    實際上這是中國思維方式下的英語,因為漢語中我們總是說:李強:你喜歡中國嗎?薩姆:是的,我喜歡。很多中式英語會導致我們的交際對象無法準確理解我們的表達,如很多外國人不能理解:I’m looking through autumn water.的準確含義,本句是中國大學生對於「我望穿秋水」語義的英語表達,外國人無法理解其文化比喻。
  • 楊亞軍:「中式英語」怎麼就雷人了
    近日,一段央視記者採訪視頻爆紅,該記者一口流利的「中國方言式英語」讓不少網友覺得「雷倒眾生」,調侃「要氣死英語老師啊」……(3月28日 《信息時報》) 語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只要彼此能夠交流聽懂對方的意思就行了,至於講的英語是否地道,
  • 中國式「俏皮話」豐富英語
    恐怕連講地道英語的老外都一頭霧水,但中國的新新人類卻心領神會,它是對出國旅遊時揮金如土的中國購物狂的新稱呼。  這樣的英文詞彙如今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他們由中國網民原創,對英文單詞稍加改動,巧妙組合,從而創造出根植中國社會,風趣幽默的「後現代中式英語」。  比如,把secretary(秘書)和sex(性)組合為「sextary」,諷刺了某些老闆和女秘書的曖昧關係。
  • 雷人"中式英語"大集合 "乾貨"譯成Fucks goods-搜狐教育
    32歲的Radtke經常留意街上的公告牌、菜單和商店招牌上的英文翻譯,他說:「中式英語絕不僅僅是英文能力不足或用語不正確造成的,很多標語的翻譯實際都帶有某些中文的概念。這些概念豐富了英語,給英語帶來了一些中國的風味甚至是中國的思維方式。」  2009年,網友tyy在家裡觀看美劇《越獄》,居然聽到「Longtime no see」(很久不見)。
  • 學英語:不再轟轟烈烈 中式英語進入英文辭典
    1978年年底,這位大學英語老師意外地成為名人:每天,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早、中、晚的黃金時段,同時播出一檔學習英語的節目,由陳琳主講。  似乎全中國的人都在跟著陳琳讀ABCD。一不小心成了明星的陳琳,不得不戴著墨鏡出門。  陳琳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因英語而成為全國矚目的明星。新中國成立之初,俄語是最熱門的外語。
  • 中式英語Yes?No?
    中式英語     指的是那種語法不對、拼寫錯誤帶有中文習慣的英語,主要見之於中國許多地方的標牌。這種語言風格吸引了一些狂熱追隨者,甚至有人專門探討這種語言現象。     但是,相關部門擔心,明年世博會期間中式英語可能會讓循規蹈矩的外國遊客尷尬,因而發起了一場旨在糾正離奇誤譯的行動。
  • 中國流行「中式英語」漸成有趣文化現象
    新華網消息:墨西哥《改革報》9月7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的英語熱和中式英語文化」,摘要如下。 中國數以百萬計的中高收入階層每天都在拼命學英語,因為英語能力強有助於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 儘管沒有這方面的確切統計數字,但估計近1/4的中國人都在學英語。
  • 中國童鞋們如何擺脫中式英語的困擾,受益匪淺啊
    摘要:中國童鞋們如何擺脫中式英語下的困擾,看完本篇文章後受益匪淺啊說到中式英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教育下的英語體系,絕大多數都包含了中式教育下的中式思維,以中國教育下的思維學習英語。那麼導致的問題是:輕則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才能慢慢糾正中式英語,重則根本無法擺脫,始終被中式英語環境困擾,說出來的語言都是中國思維式的英語。
  • 中國式俏皮話豐富英語 將單詞稍加改動巧妙組合
    中國式俏皮話豐富英語 將單詞稍加改動巧妙組合 恐怕連講地道英語的老外都一頭霧水,但中國的新新人類卻心領神會,它是對出國旅遊時揮金如土的中國購物狂的新稱呼。  這樣的英文詞彙如今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他們由中國網民原創,對英文單詞稍加改動,巧妙組合,從而創造出根植中國社會,風趣幽默的「後現代中式英語」。  比如,把secretary(秘書)和sex(性)組合為「sextary」,諷刺了某些老闆和女秘書的曖昧關係。
  • 如何跳出中式思維 說地道英語口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潮英語>正文如何跳出中式思維 說地道英語口語 2013-12-23 16:15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苗德宇
  • 英字典邂逅中國語法中式英語錯得「韻味十足」
    「中式英語」可能會被消滅。對於在中國講英語的人來說,這個消息令人沮喪。中式英語指的是那種語法不對、拼寫錯誤帶有中文習慣的英語,主要見之於中國許多地方的標牌。這種語言風格吸引了一些狂熱追隨者,甚至有人專門探討探討這種語言現象。不過,中式英語恐怕會被扼殺,等不到它真正遍地開花的那一天。
  • 中國式英文正在改變英語
    《歐洲新聞》德文版1月13日報導,原題:中國正在改變英語     根據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的最新報告,英語正在經歷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變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環境下中國式英語的強烈衝擊,不斷地吸收新詞彙,已使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中國約有2.5億民眾學習英語,加上日益上升的全球影響力,意味著中國人每天都在製造英文新詞。
  • 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成標準詞組
    資料圖片  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詞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至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  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已成為標準英文詞組;  當四川人發明了「standing flower」(佔花)後,川式英語也開始不斷出現在川菜菜譜的翻譯中;  Facebook上甚至有「救救中式英語」小組,並吸引了8000多名成員,裡邊有超過2500條中式英語例子。
  • 告別中式英語,要從娃娃抓起!兒童英語啟蒙第一步:培養英語思維
    同樣的,想讓孩子學好英語的,一定是讓孩子沉浸在英語環境中,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過去的時候,家長們大多以為英語只能按照翻譯的方式去學習,即典型的中式英語。用一種語言孤立的解釋另一種語言,終究是學不好第二語言的。英語啟蒙的誕生,讓我們知道了不同的語言,都是有著「思維」的:英語有英語思維,漢語有漢語思維。
  • 250個中式英語詞彙如何闖進西方世界?
    中式英語曾經指代那種語法不對、拼寫錯誤或帶有中文習慣的英語。不過,現在很多西方人對中式英語的看法發生了改變,甚至有國外網友表示,可以有印度式英語、美式英語、澳大利亞式英語,為什麼不能有中式英語?正如英國《衛報》報導所說,這種語言風格在網絡上吸引了一些狂熱追隨者,甚至有人專門探討這種語言現象。
  • 央視記者中式英語發音引發的思考
    央視記者中式英語發音引發的思考  央視記者採訪非洲尚比亞官員中式英語口音視頻 一段記者採訪尚比亞官員的視頻今日在網上走紅,獲得數萬微博網友關注和轉發。視頻中,一位男記者和尚比亞官員對答,網友稱其「發音夾雜方言腔調,語法存在中文思維痕跡」,掀起了一場關於「中國式英語」的爭論。
  • 《中式英語之鑑》讀書報告
    《中式英語之鑑》是由外國人編寫的系統論述「中式英語」的書籍。該書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作者瓊.平卡姆是美國人,畢生從事翻譯工作。在80年代到90年代期間,她曾先後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編譯局工作過8年,專門為中國翻譯工作者翻譯的英譯文作修改和潤色。8年中她積累了大量典型中式英語實例,並根據這些例子把中式英語的具體表現科學地加以分門別類,編纂成冊。
  • 德國人那麼喜歡旅遊,為何卻很少來中國遊玩
    德國人那麼喜歡旅遊,為何卻很少來中國遊玩說起德國人,人們腦海中最先想到的興許是實在、勤奮、準時、節儉和做事一板一眼……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德國人非常喜歡旅遊,在美國的大街上,經常可以遇到德國人,他們有些是結伴旅遊,有些則是一個人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