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早晨八點,我們華中師範大學阡陌上行團隊前往武漢市黃陂區開展了「因你而來,予你精彩」自媒體助力鄉村振興公益活動。上午的訪談比我們預想的要更早結束,正當大家聊著接下來該前往何處時,來自武漢的團隊成員詹思穎不經意間提到的「黃陂豆絲」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豆絲是黃陂土特產品,也是鄉村振興的
於是團隊六人在當地人的推薦下,前往豆絲生產廠去一探究竟。
豆絲是什麼?
黃陂豆絲在黃陂話裡叫「豆zhe」,作為一道特色小吃可謂是遠近聞名,傳統的手工豆絲能讓黃陂人吃出兒時回憶,讓在外的遊子拾起濃濃的鄉愁。因為傳統的黃陂豆絲,都在臘月裡製作,而進了臘月,黃陂人的年味兒也就從做豆絲開始了。拿出來一部分曬好的幹豆絲,用水浸泡瀝乾,摘幾顆青菜配上臘肉爆炒,那味道簡直好吃到不可言喻。
黃陂豆絲可跟我們平時在菜館裡吃豆絲不一樣,市面上的豆絲是機械製作的,可在黃陂鄉村豆絲是傳統手工製作的,不少村民仍保持著傳統的製作手法,他們認為只有用手工土灶做出來的豆絲,才會有好的口感和香氣,才能延續幾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本源味道。
黃陂豆絲製作的原理很簡單,用大米、綠豆等打漿攤成餅,然後切絲晾乾。但是要做出香氣騰騰美味的豆絲,在原料和製作工藝上還是很講究的。
黃陂的豆絲選用的是農家早稻秈米、農家有機黃豆、農家有機綠豆。早稻秈米沒有黏性,做出來的豆絲口感更酥,綠豆讓豆絲的口感更柔和,黃豆增加了豆香味。
農家有機黃豆,豆漿專用豆
農家有機綠豆
做豆絲首先是要將這些泡製好的食材按一定比例混合磨製成漿。
磨好的麵漿
老蚌殼攤豆絲
炕好的豆絲
效率更高的四孔灶
經過鐵鍋炕制的豆絲餅,豆子的清香在燙制的過程中被激發了出來,聞著就讓人非常有食慾了。這個時候豆絲餅已經是熟的,可以直接用來做成豆絲餅。當然也可以再人工切絲,通過天然日光爆曬。因為通過鐵鍋煎攤時,瞬間產生的鐵元素是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加之日光暴曬,還有十分之一的大豆,產生的大豆纖維素和高油脂,讓豆絲成為了味美可口,營養價值極高的高營養時令產品。
然而,如今,磨漿機、切絲機、烘乾機等專為做豆絲而研製的機器,將傳統的製作工藝變成了工業化生產,使得吃豆絲成為家常便飯,卻也漸漸失去了豆絲原本的味道。我們走訪的豆絲生產廠就是完全工業化生產。
機器煎攤成大薄餅狀涼成半乾
機器切絲
日光暴曬
豆絲是個好東西,但如果不會弄也不行。
吃豆絲有很多方法,煮著吃,炒著吃,炕著吃,油炸著吃,等等。在我看來,最好吃的當屬炒豆絲:把新鮮豆絲餅,用手撕成小片,把五花肉放在少許油鍋裡炒,待肉快熟時,烹入鹽,胡椒,醬油,加入一點點水,再把豆絲小片入鍋,馬上翻炒,圍一點水,繼續翻炒,待豆絲完全炒熱快熟時,把鹽,胡椒,和大蒜葉,再翻炒片刻撒上蔥花,便可出鍋了!炒豆絲外酥裡嫩,脆脆的,特別好吃!這種獨特的香味是只有黃陂豆絲獨有的啊!
炒豆絲
另外需要注意,豆絲需要保存,必須脫水曬乾,也是最傳統的吃法,把豆絲像麵條一樣煮,取臘肉在鍋裡烹熟,圍水加佐料,倒入大半鍋水,燒水至半開時,加入幹豆絲,煮熟撒白菜葉和蔥花。豆絲加了幾個雞蛋幾塊臘肉煮了一鍋,然後盛上一大碗口感軟糯的煮豆絲,保證你吃得乾乾淨淨!
煮豆絲
最後,回歸正題!我們團隊六人前往黃陂開展自媒體助農公益活動,就是希望我們能藉助自媒體平臺幫推、助推農產品,助力鄉村振興。我們在參觀豆絲生產廠時,發現工廠的工人特別少,並且全是六七十歲左右的老奶奶,她們的工作也較為單一和輕鬆。經過我們的一番詢問,我們了解到這裡的豆絲賣3.5元/斤,可謂是相當便宜了。對於工廠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利潤。這正是如今鄉村的困境,現有的生產能力無法帶領村民致富,農產品的宣傳力度不足,許多人不知道黃陂的豆絲。因此,我們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們有責任也有義務運用受眾面廣的自媒體平臺比如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和抖音等等去宣傳農產品,助推農產品,帶領農民增收致富,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pps:武漢的冬天要來了,雖然還留戀金黃色的秋天、板慄、烤紅薯,但是也可以對冬天有所期待了,比如下雨天宅在宿舍裡吃吃泡麵、周末出去和朋友們熱騰騰地涮火鍋。雖然不願意承認冬天本華少很容易變小女孩,但是還是要以此為藉口,希望在寒冷潮溼的武漢之冬,我的富婆朋友饕餮朋友豬朋友能沒事就給我塞好吃的!此時此刻正是爸爸媽媽幸福地會面中,而等到武漢最冷的時候,我就可以回家過年啦!希望那時候可以離華成玉更近一點,加油加油!冬天也要是充實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