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戶也能貸款30萬」「一張身份證就能貸款10萬」……這些網絡貸款推廣信息是否可靠?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勾當?
今年4月,在公安部打擊貸款類詐騙集群戰役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在江蘇省公安廳的指導下,蘇州公安成功偵破「3.26網貸電信詐騙專案」,打響了全國打擊貸款類電信網絡詐騙集群戰役的第一槍,取得了「雲劍2020」專項行動的重大勝利,為全國首例全鏈條打擊貸款詐騙網絡推廣黑灰產案件。
一條「無抵押貸款」信息,引出一萬餘起網絡貸款詐騙案件
今年3月,南通海安企業主程某正在用手機瀏覽新聞時,突然跳出一個浮窗,上面是「無抵押貸款」的廣告。考慮到公司正好有一筆貸款月底到期,程某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點擊浮窗進入到一個頁面,上面要求程某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大約過了半小時,程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是「昆明某小貸公司「的工作人員,得到程先生的貸款要求後,要求加微信。多了個心眼的程某還通過上網核實了昆明某小貸公司的信息,便加了對方的微信。
一會,程某的手機微信裡接收到了一份電子版的合同文本,程某按照「工作人員」要求,列印並蓋章籤字。合同裡有一條款稱,需要貸款人提供10萬元的押金放在貸款人的銀行卡裡,並截圖發給對方。
下午1點左右,程某收到一條手機簡訊,上面有個驗證碼,對方要求把這個驗證碼發給他。過了一會,對方打來電話,手把手教程某如何做銀行流水來做驗資——公司會先給程某的銀行卡裡打錢,然後讓程某把錢轉到小貸公司工作人員的私人帳戶上,並稱「這是在幫程某做流水,轉到私人帳戶上是為了方便。」
這一波操作真的是以假亂真。「工作人員」利用程某之前填寫的個人信息以及程某手機上的驗證碼,給程某的銀行卡開設了一個銀行卡的電子帳戶,然後利用程某信息不對稱,把程某新辦的電子帳戶裡的錢轉到了程某的銀行卡裡,讓程某錯以為這錢是對方打給他的,便把從電子帳戶轉到銀行卡上的錢轉到了「工作人員」的帳戶上。
期間,程某銀行卡的發行銀行還專門打電話給程某,提醒他不要被騙。這時,已經被「工作人員」說服的程某還責怪銀行工作人員多管閒事。大概只有10分鐘時間,程某分兩次轉了兩筆錢總計5萬餘元給到「工作人員」的私人帳戶裡。
當貸款遲遲不來時,程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便報了警。
其實,這樣的騙局非常多。
今年2月,蘇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反詐騙中心工作中發現了一條「某銀貸款」推廣信息。
「某銀貸款」,名稱很像某知名銀行的金融產品,但打開界面,研判民警發現,網頁製作粗糙,據最底端的落款顯示,該產品屬於中部地區某偏遠縣城的一家小額貸款公司所有,落款字體極小,很難讓人發現。
憑藉辦案經驗,研判民警初步判斷,該推廣信息具有網絡詐騙嫌疑。為了進一步查明情況,他按照頁面提示,先後錄入了自己的手機號、姓名、身份證號、貸款額度,進行貸款申請操作。20分鐘後,研判民警接到了一個外地手機號碼呼叫,其自稱是「某銀貸款」的客服,要求他添加其工作QQ。通過QQ,「客服」要求研判民警提供手持身份證的認證照片,遠程籤訂貸款合同,並要求其向指定的私人帳戶轉帳5000元,以證明貸款人具備還款能力。
「這些操作,是典型的詐騙橋段。」 研判民警說,在今年一季度,網絡貸款類詐騙突出,已佔電信網絡詐騙發案數的近四成,引起了公安部門的高度重視。
為了能剷除電信網絡詐騙的騙局,崑山市公安局在蘇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協調下,調集專業偵查力量,成立專案組,開展專案偵查。
橫跨五省七地,一舉打掉10個非法網絡推廣團夥
這麼多的公民個人信息來自何處?作案分子為何能夠對有貸款意向的群體實施精準詐騙?「某銀貸款」到底地處何方?偵查員發現,雖然該產品的金融資質方為某銀小額貸款公司,但該公司並未參與相關違法犯罪活動,對推廣內容也一無所知,系不法分子冒用了他們金融資質,進行的非法行為。
藉助蘇州公安「六星科技·縱橫警務」的建設成果,專案組對「某銀貸款」進行深度研判,力爭全鏈條打擊。「我們發現『某銀貸款』的伺服器位於濟南。」崑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隊中隊長何永亮說,大量的證據表明,一個叫做「芯貝科技」的網絡公司有重大嫌疑。
經查,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賈某軍,山東濟南人,實際工作人員6名,他們使用通過非法途徑獲得的網貸金融廣告投放資格,對外發布網絡貸款廣告。
「這些非法的貸款廣告還偽裝成正規的知名網貸產品,被精準地推送給有貸款需求的網民手中,如網民曾經閱覽過貸款的相關信息,之後便會在瀏覽新聞、小視頻或玩遊戲過程中,接受到這類貸款廣告,讓人真假難辨。」蘇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中隊長杜瑋彬說。
以賈某軍團夥為紐帶,上遊犯罪團夥冒用金融服務公司、小額貸款公司、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質,並與相關廣告發布平臺員工裡應外合,獲取網貸金融廣告投放帳戶。「這些偽造的證照其實很容易識別,無法通過正常審核,但在非法利益面前,一些廣告發布平臺的員工故意審核不嚴,甚至幫助不法廣告主免於審查,發布非法的貸款廣告。」蘇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民警俞洋說。
下遊犯罪團夥為賈某軍團夥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銷售渠道。通過這些團夥,賈某軍等人把收集到的公民個人信息層層倒賣給境外詐騙團夥,為不法分子遠程精準詐騙提供幫助。僅在今年3月,賈某軍團夥就非法收集有網貸需求的公民信息40餘萬條,以每條30元至80元不等的價格進行轉賣。
經過兩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整個案件的脈絡漸漸清晰,主要涉案人員也已突出。4月14日上午10時,在公安部打擊貸款類詐騙犯罪集群戰役指揮部的直接指揮下,來自蘇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崑山市局的200餘名警力分赴上海、山東、福建、江西、吉林5省7地,一舉打掉非法網絡推廣團夥10個,抓獲代理商、渠道商、運營商、推廣商等四個層級的違法犯罪嫌疑人44名,扣押、凍結涉案資金2億餘元。
擴線偵查,助力15地公安機關抓獲嫌疑人460餘名
打擊網絡貸款詐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蘇州公安從一則網絡廣告,牽出一個犯罪團夥,引發全國集中收網,為打擊治理貸款類詐騙犯罪提供了有益探索,是公安機關推進「雲劍2020」專項行動的成功實踐。
「該案涉案人員多、專業性強、隱蔽性高,形成了完整的貸款詐騙網絡推廣黑灰產業鏈。」 崑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蔣超介紹。
在這個犯罪產業鏈中,各團夥之間相互分工協作,涉案人員多、團夥專業性強、影響危害大。從非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到完成販賣,「代理商」專門負責開設、投放虛假貸款廣告;「渠道商」專門負責偽造正規營業執照、企業網站域名;「運營商」專門負責租用境外伺服器、開發製作虛假貸款廣告頁面或手機APP,並收集有貸款意向人員的個人信息;「推廣商」專門負責將非法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販賣給詐騙團夥。
截至目前,賈某軍等27人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相關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成績令人鼓舞,也為我們『打源頭、摧平臺、端窩點、斷鏈條』,更好地打擊治理新型電信網絡犯罪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崑山市公安局副局長張剛說。
賈某軍等人落網後,專案組繼續擴線偵查,拓展出貸款推廣類犯罪線索60餘條,涉及全國15個省市。7月上旬,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揮下,全國15地公安機關開展集中收網行動,一舉搗毀非法網絡推廣團夥57個,抓獲嫌疑人460餘名。
「公安機關將持續保持對此類犯罪活動的零容忍和高壓嚴打態勢,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強化監管整治,抓好 『黑灰產』 打擊治理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蘇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楊暋韻說。
此外,警方也提醒人民群眾,要提高防範意識,選擇正規金融產品進行個人信貸,不要在未經核實的網頁、APP等平臺上提交自己的個人信息;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也應潔身自好,自覺抵禦非法利益的誘惑,切莫鋌而走險、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