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際理解教育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2020-12-14 人民網寧夏頻道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國際化程度與日俱增,推廣國際理解教育勢在必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到的「國際理解」作為其基本要點之一,包括培養學生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為此,江蘇省無錫市旺莊實驗小學以國際理解教育為契機,積極進行國際合作教育,促進師生多元文化認同、開闊師生國際視野等,全面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多措並舉 營造國際理解教育校園氛圍

學校通過營造校園文化環境、豐富校園節慶活動,開展特色學生社團活動,創設國際理解教育校園氛圍。

構建立體國際校園。充分利用板報、櫥窗及校園角落進行校園雙語環境建設,走廊、草坪隨處可見英語標識牌;各教室全部使用中英文標牌,雙語電視廣播欄目每周固定時段出專欄;雙語校報全方位介紹學校特色活動和外國民俗風情;「多彩英語城」雙語專題網站,全面實現雙語教育資源共享,使師生不出國門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國際文化氛圍,開闊國際視野。

豐富校園節慶活動。學校深入挖掘「校園六大節」潛力,將每年雙語節定位為學生成果展示平臺,塑造學生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去年,以「燃情巴西,開啟雙語嘉年華之旅」為主題的校園雙語節成功引領師生感受南美洲文化魅力。無錫教育電視臺、江蘇教育網、《無錫日報》等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報導,提升了學校國際理解品牌影響力與美譽度。

打造特色學生社團。學校設有雙語社團,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有定期開展的「走進社區當志願者」活動,有與企業共度西方傳統節日的活動,有外籍志願者擔任口語指導教師的每周校園雙語角活動等,對提升學生國際語言交流能力和文化交際技能具有積極意義。

立足課堂 豐富核心素養教育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始終將豐富國際理解課堂教育放在首位,立足課堂,放眼課外,積極尋求課堂內外平衡點,培育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學生。

開設英語口語課程。學校將國際理解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計劃。一至六年級全面開設外教口語課,讓學生感受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三至六年級加設雙語校本課程,拓寬學生國際視野。多元化、全覆蓋的課程體系,有力促進了國際理解教育的全面推進。

深化校本特色課程。學校編制了具有針對性、獨特性和適切性的校本教材《我的新區我的家》和《飛越大洋》,把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有機融合。每周一次的課程帶著孩子們飛越國界、飛越大洋,領略自然風光,了解各國歷史,感受異域文化,有力增強了國際理解意識。

開展多元文化課程。與區域內國際學校合作、引進韓國人學校在我校開設第二外語選修課課程和跆拳道課程;與伊頓國際學校開展體育等文藝活動比賽;與德國博世公司的「博世樂學堂」等校企合作項目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通過聯合國際學校、跨國企業開設多元文化課程,培養具有國際素養的學生應該具備的技能和品質,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

拓展平臺 創新國際理解教育合作渠道

學校搭建了廣闊的國際教育合作平臺,不斷創新國際教育合作渠道,積極為學校更好地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提供保障,努力夯實核心素養教育。

拓寬教育合作領域。學校將校聘外籍教師納入學科組教科研活動,在校內推廣同課異構教學模式,英語學科組教師與外籍教師開展教學競賽,促進中西方教學理念的融合,力爭通過對國外優秀教學經驗的引進和吸收,提升課程實施水平,同時還鼓勵學科組成員借鑑外教先進教學理念、方法與經驗,融會貫通,洋為中用,踐行核心素養。

深化海外夥伴工程。堅持國際化戰略,積極構建國際合作網絡體系。學校已與韓國、英國、新加坡等數所學校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英語學科組青年教師連續第四年作為阿聯杜拜孔子學院「漢推教師」在海外任教,推廣中國文化,提升了學校國際理解教育影響力。

十多年來,旺莊實小把教育現代化、特色化和國際化作為辦學目標,國際交流合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成效卓著。學校組織參演的英語表演唱連續10次蟬聯無錫市英語口語比賽一等獎。學校被評為無錫市首批雙語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小學英語課程改革先進集體、江蘇省國際交流合作先進學校,獲得首批「無錫市國際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項目」單位稱號。學校將抓住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契機,打造一所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學校,培養一批批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優秀學生。(顧萬春 李志芳 朱晨錚)

(責編:閻夢婕、寬容)

相關焦點

  •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引領學校優質發展
    在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概念。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京發布。教育界普遍認為,根植中國傳統文化、回應中國現代化召喚、緊跟中國實際和學生需要,又從基礎教育改革中吸取營養的「核心素養」,將為中國新時代教育發展指引方向。
  • 科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徐匯提升教師關鍵能力
    ,表現為:一是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教育大會精神,對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區域層面的全面布局;二是持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在課程課堂上的全面到位;三是穩步推進高考和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對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領學校發展的全面規劃;四是深入推進基於課程標準教學的區域轉化,實現對區域教育綜合改革和質量提升的全面支持;五是聚焦區域課改重點難點,高品質實現整體優化,旨在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基因的教育服務和治理體系
  • 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
    內容提要:核心素養是我國實現學校教育價值和確立人才質量標準的基礎與核心,是在國家教育方針指導下應建立起來的學生發展必須達到的目標體系。該文件深入回答了「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並提出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研製與構建作為著實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環節,以此來推動教育發展。《意見》的出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是課改的核心和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育人的重要目標,那麼如何基於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課程,如何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如何完善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等問題就成為我們不能迴避的議題。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原標題:   近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維度定義「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 為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校在特色高中創建過程中,探索出一條特色辦學的有效路徑: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價值追求,構建DIY學園體驗平臺,圍繞DIY綜合實踐課程的建設,全面提升高中生綜合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善德博學、健體尚美、靈動創意」的育人目標。DIY學園的內涵DIY,一個古老而又時尚的話題。
  • 浙江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意見出臺
    ­  2017年7月,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於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意見》,提出「培育優良品德、打造精湛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育人目標。11月下旬,浙江省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工作推進會在紹興上虞召開,進一步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核心素養成為浙江省職業教育改革「新風向」的今天,學校應該怎麼做?核心素養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軟著陸」?
  • 北師大研修心得(3)丨核心素養培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探索(上)
    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背景下培育背景下課堂教學變革趨勢探索(上)——核心素養的統領性北京師範大學 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闞維 副教授(一)核心素養的培育到底有多重要?我國學校教育體系承襲了蘇聯教育的經驗,適應於工業社會、精英教育模式下的專業人才選拔和垂直型社會管控模式的特徵,從職前教育到職業專業發展、教師自我成長和教師評價體系,一脈相承,高度重視學科教學(SubjectTeaching)。中國學生素養存在「結構性失衡」:學科基礎知識學習過多,跨領域的素養培育嚴重不足。
  • 杭州電子信息職業學校:以「生命教育」引領核心素養培育
    為實現這一育人目標,學校抓住「三名工程」建設契機,創造性地提出了以「生命教育」為引領的校本化核心素養體系。提升生命保護能力,讓學生學會珍愛生命近期,學校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了防震應急疏散演練。學校安排轉播電臺新聞節目,住校生晚自修時收看新聞聯播,並為班級訂閱報紙,發揮宣傳櫥窗的作用,讓學生不僅學好文化與技能,還能放眼國際、胸懷天下。
  • 教育法學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當前教育界的「熱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被稱作為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所以在大大小小的教師考試中,均會涉及到此成果。因此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知識點,希望能助力廣大學員。
  • 乾貨分享|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研學旅行具有哪些特徵?
    同時,青少年完成社會化離不開群體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師都無法替代夥伴的作用,研學旅行能讓學生擁有更多與社會和團體接觸的機會,有利於青少年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和核心素養的提升。中小學生從自然科學、社會知識和生活常識等領域選取的研學內容和課程,在研學導師的組織與指導下,促進了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但並非所有中小學生校外活動就是研學旅行實踐課程活動,能夠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培育核心素養。
  • 重慶市教育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召開 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華龍網12月2日11時23分訊(王靜)今(2)日上午,重慶市教育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在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舉行,年會以「聚焦核心素養,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    來自全國的知名教育專家、重慶市各區縣的教育同仁匯聚南岸,就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北師大發布核心素養5C模型 首提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
    中國網3月30日訊 (記者 周繼鳳)近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首次對外發布《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研究報告(中文版)》。這份報告進一步追問「打下中國根基、兼具國際視野」的人應該具有哪些素養,提出了「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與傳承、審辯思維、創新、溝通、合作共五個方面。
  • 聚焦核心素養培養:2016中國教育明德論壇召開
    今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該框架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
  • 從素質教育到核心素養:教育進入3.0時代
    核心素養的來龍去脈    回顧我國教育改革的過程,不難發現,從素質教育到課程改革,再到深化課改的核心素養,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是一脈相承的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    1999年6月15—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日前發布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日前發布核心素養,如何培養來源:人民日報 2016-11-15 禹麗敏  近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維度定義「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 培育核心素養當「立言」
    在基礎教育愈來愈重視核心素養的當下,立言教育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中國是一個高度重視立言的國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知識分子就把立言視作傳名、追求不朽甚至永恆的重要手段。《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曾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生存習慣和生活方式。
  • 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
    A.以培養「發展的人為核心」B.以前瞻性、國際性、時代性為基本原則C.綜合表現為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D.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方面E.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答案:ACDE。2019年各省的教師招聘考試都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
  • 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研究
    研製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有助於深入回答教育要「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重大問題。通過核心素養的教育政策研究、國際比較研究、傳統文化分析、課標分析以及實證調查等支撐性研究,我們建構了三大領域六個指標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總框架。
  • 「課程與學校——核心素養培育視域下」中英基礎教育高峰論壇在天津市南開中學召開
    面對21世紀人才培育新需求,立足國際教育發展與課程變革的大視域下,為進一步深化我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科關鍵能力(一)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進入21世紀,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始進入全面深化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