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周】4F動態引導反思法,培養學生的深度思考力!

2021-02-19 北森生涯

8月16日-21日期間,北森生涯在京舉辦「第七屆生涯教育國際交流周「,臺灣國立嘉義大學吳芝儀教授、加拿大MCC大師級教練Joni Mar以及生死學領域的探索者陸曉婭等數位學者大師,聯袂帶來了這場生涯盛宴。

8月18日,吳芝儀教授《生涯規劃課程設計與實作》工作坊圓滿落幕,生涯豆邀請到北森生涯研究院夏藍藍老師為大家帶來課程中「4F反思法」這一工具的思考與感悟。

隨著從業者對生涯教育的認識提升,「生涯不是教出來的,生涯是活出來的」這一觀點成為大家的共識,而體驗式的活動則可以有效催化學生的反思和成長。

在實際生涯體驗式教學中,具體到活動執行層面,老師們有很多的想法並將其投入到實踐之中。

但是如何引導學生將活動體驗轉化為知識,並運用在實踐之中,成為困擾大家的難題。

而吳教授在課程中提到的4F動態引導反思法這一技術,可以有利的改變這一難題,提高學生對活動的思考力。

4F動態引導反思法來源於英國學者羅貴榮(Roger Greenaway)提出「動態回顧循環」Active Reviewing Cycle的引導技巧,歸納出四個「F」的提問重點:Facts(事實)、Feeling(感受)、Finding(發現)、Future(未來),同時以撲克牌的花色說明反思的內涵,並依照撲克牌的次序,發展出引導學生從經驗中學習的模式。

用方塊代表事實有很多面,透過不同角度,觀察和描述不同。

紅心代表個人的感覺和情緒,表達內心所要分享的主觀感受或直覺。

黑桃代表尋索內心的一把鏟子,從經驗中挖掘對個人帶來的意義。

多瓣的梅花代表多向度的前瞻思考,思考如何把經驗轉化和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包括行動計劃、預測未來、思考可能性、描述有哪些選擇、想像或是夢想。

撲克牌中的紅牌代表了具體經驗的故事內容,黑牌則代表了學習、成長與改變。

動態回顧循環通常是從第一個「F」開始,但亦可從任何一個「F」開始,優先選擇成員覺察最深的那個「F」開始。

Facts(事實)

目的: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生活環境都是不一樣的,在活動中,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覺察到的是有所差異。通過討論分享,提高學生多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

問題:(1)剛才發生了什麼?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場景?(2)你印象最深刻/有趣的人/事是什麼?    

Feelings(感受)

目的:通過對學生感受的了解,來判斷設計的活動是否達到預期效果,進而對活動的目標實現情況作出一定評估。

問題:(1)剛才你的感受是什麼?(2)你在哪個環節覺得自己投入的最多,哪些方面投入最少?(3)你覺得誰跟你有類似/不同的感受?……    

Findings(發現)

目的:此階段要了解學生的內心動態,哪些教師想要傳達的理念被學生內化,還有哪些沒有。總結活動中哪些經驗給學生帶來了改變(意義、認知)。

問題:(1)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什麼原因使你這樣認為?(2)從活動中學到了什麼?(3)過去的生活中有無類似的經驗?……

Future(未來)

目的:未來,它是一個時刻,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未來的運用,是學生把遊戲中所學的用在現實生活中。

問題:(1)這件事情對你未來會有怎樣的影響?(2)如果再一次,你會希望怎樣安排?(3)怎樣才能夠將我們所學的應用在未來? (4)你會停止/繼續/開始做什麼?……

學生討論分享後,老師對整個活動進行的總結,也可以從4F的方向進行。

l Facts(事實)

從事實的角度去總結:在活動組織中你看到了學生的什麼行為表現?印象深刻的點是什麼?

l Feelings(感受)

從情緒感受角度去總結: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整個情緒感受是什麼?你的情緒感受是什麼?

l Findings(發現)

從觀點知識的角度去總結:這個活動,你想要傳達的是什麼?有哪些學生已經分享出,有哪些沒有分享出來?以及我如何自然有趣的分享出來?

l Future(未來)

從行動提升的角度去總結:活動中引發的經驗思考,轉化為下一步行動是什麼?怎麼評估是否達成?有什麼樣的方法和策略?

l Facts事實

活動目的——向誰(對象)想要傳達什麼(內容)?背後有何理論支持(依據)?

舉例:向大一的學生傳達出每個人都有興趣,興趣分成6大類型,背後的理論支撐是霍蘭德職業興趣類型。

操作要領:注意用簡單精煉的語言說出活動的指導語。

l Feelings感受

通過巧妙逼真的活動設計,調動學生的情緒感受,讓他們能夠參與進入。

舉例:選用6島航海的活動,配上音樂、幻遊、道具、船票、遊學計劃……

操作要領:活動設計的巧妙逼真,教師善用自身的語音語調、肢體動作、道具,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環境。

l Findings發現

通過組織有序,強而有力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挖掘活動帶來的啟發。

舉例:平時生活中典型的行為表現:喜歡的看的電影/節目等,喜歡的業餘活動;喜歡的書/人等。

操作要領:老師的課程節奏、抓取現場反應,像魔術師一樣點出學生的內心真正感興趣的點。

l Future未來

引發的觸動,連結未來,現在可以做些什麼?

舉例:我的興趣適合的專業有哪些?可能的職業有哪些?如果我想把興趣變成職業,怎麼提升能力?

操作要領:這塊教師要給予切實有效的方法策略,讓學生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把總結的經驗用於實踐中去,指導行動。

本文提到的4F動態引導反思法出自吳芝儀老師課程中的知識點,在這裡做了延伸和思考,也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寫下你對這一工具的使用經驗心得,共同交流進步。

經過三天精彩而又充實的學習,我在吳芝儀老師的課堂上收穫了包含主題內涵、理論架構、課程設計、教學教法在內的一整套生涯規劃課程設計與實作體系,自覺收穫頗豐,也感謝吳芝儀老師的精彩分享與辛苦付出,期待明年的國際交流周上能看到更多生涯同道的身影。

相關焦點

  • 教師反思工具:4F動態引導反思法
    教師反思工具:4F動態引導反思法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肖莉
  • 4F動態引導反思法在非戶籍青少年社工活動中的應用—基於社區實踐
    本文使用了文獻法、訪談法、實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通過4F動態引導反思法引導非戶籍青少年在社工活動過程中的表現,效果顯著,也就此提出社會工作者在使用4F動態引導反思法應用青少年社工活動,需要有較好的社工理論基礎和實務經驗,並進行較長周期的應用。4F動態引導反思法在非戶籍青少年社工活動中的應用研究,是青少年社工活動中新的嘗試,期望可以為該領域或其他領域的社工活動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鑑作用。
  • 培養全球勝任力,優加青少推出APPB學習法
    2017年12月12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與哈佛大學零點項目共同發布了《PISA全球勝任力框架》;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首次對全球勝任力進行評估。應用APPB學習法 培養全球勝任力全球勝任力是一項多維能力,是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的統一。
  • 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學生的成長都在自覺或不自覺中進行著"學習反思"。反思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自學能力的形成、學習策略的遷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培養學生認真及時地反思學習的得與失,總結和積累學習經驗教訓,才能使學生有針對性地自覺改進學習方法,提高自我學習發展能力。  小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思考過程,更是對自己的思維活動和經驗的反思過程。
  • 在深度教學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
    在反思中呈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根據這一問題,教師需要思考其出現的原因,從而了解學生教學內容的本質出發,尋求解決核心問題的方法;思考學生的在學習中的學習困難,在了解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構知識,解決學習困難。劉老師在這一章節中提供了一個案例式教學反思。案例反思怎麼寫?
  • 聚焦「深度學習」的發生與發展 培養學生持續學習力 杭州市下城區...
    在此次教育改革主題論壇上,專家們紛紛為下城傳遞教育教學的前沿資訊,校長們暢談指向深度學習的校本研究與思考,研究員們交流了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和實踐研究,教師代表分享了指向深度學習的整合與拓展教學。深度的觀點交流、思維碰撞,催生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妙計良策。
  • 初中物理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及反思
    ,認真思考,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訓練,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操作能力。,注重實驗總結為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初中物理教師在授課中還應引導學生做好實驗操作反思,定期總結實驗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並及時加以針對性的改進,避免實驗操作錯誤的出現。
  • 廣州中考道德與法治分析:試題著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動態
    越秀區教育發展中心,中學政治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葉婉幗分析,今年廣州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在素材選擇、能力考查、素養培育等方面著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動態、理論聯繫實際、涵養家國情懷。這套試卷第8題通過描述兩位學生克服困難上網課的案例,引導考生在學習中要適應艱苦條件,堅守自我追求;第9題列舉了為抗疫作出重要貢獻的多個群體的事跡,引導考生認識集體主義的作用。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始終同國際社會開展交流合作,第23題引導考生領會我國在支持全球抗疫中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學法用法,彰顯法治精神。
  • 英語學習有深度 數學課堂現智慧 ——茶園新城中學深度學習暨智慧課堂交流展示活動簡報
    ,積極響應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智慧教育也有了一些智慧課堂的實踐經驗,為全面推開深度學習項目和加快智慧課堂建設,擴大研究效益,2020年11月27日,在興塘校區盛德堂,我校全體教師與陝西省國培班的老師一起,開展深度學習暨智慧課堂的交流展示活動。
  • 龍巖市第十四屆「普通高中開放周」系列報導(10)——名師引領指方向,深度交流共芬芳
    名師引領指方向,深度交流共芬芳——記連城一中龍巖市第十四屆「普通高中開放周」教研活動
  • 貝殼講堂 ▏張金洋導師傾情講授《深度思考力--改變命運的底層邏輯》
    人們往往通過學習來提升自我價值,而學習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的一環就是獨立且有深度的思考。在這個信息碎片化時代,深入而系統的思考力是寶貴的財富。
  • 理論探索|深度學習視域下智慧課堂與學生素養的關係探究
    (一)教學模型構建智慧課堂具有技術與學科融合化、師生交流互動立體化、教育決策數據化、學習時空開放化等特點,目的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培養智慧人才。基於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不同於新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側重於課程教學的廣度與深度,精準指向學生深度思考意識的培養,提升其理解、反思、批判能力,更聚焦、更立體。結合智慧課堂的理論與實踐,本文將智慧課堂的教學目標設定為知識習得、能力培養和智慧發展三個層次 (圖 3), 三個層次的目標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繫,具有層級性、完整性。2.
  • 思維導圖引導你學會六頂帽子思考法!
  • 專注思考力,提升競爭力
    這就要求老師指導孩子做好預習,講清重點難點和知識體系,引導孩子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孩子思維,養成創新能力。高考語文卷讓人直冒冷汗:閱讀寫作佔比90%。
  • 深度學習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
    因此,文章將探討深度學習的內涵與特徵,就深度學習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提出自己的見解。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物理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承擔著培養學生物理學科素養和理科思維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基礎性學科。
  • 浙江理工大學:「浪裡,個浪」,青春無敵,「共融共生」 | 中紡永景·2020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精彩預熱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為「科技、藝術、商業、文化」四位一體分層分類培養,堅持「專業眼界及設計思維能力」、「設計創新與產業融合協調能力」、「協同創業綜合能力」三項能力的提升,最終形成對學生時尚創新創意創業所需的交叉、綜合能力以及運營、管理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 融入全球勝任力,打造全球化課堂 江幹區國際理解教育「種子教師...
    南肖埠小學教師周婧、吳小娣引領404班學生共同呈現基於項目式學習的課堂《貨幣初探》,課上遠程採訪了日本大阪府玉造地方活動委員會會長黑石力先生,靜岡縣日中教育交流協會理事、浙江事務所所長孫翔先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世界是全球勝任力的三大主題,南小開展的國際理解課程也皆與這三大主題緊密相關。  學校如何踐行全球勝任力。首先學校的發展定位:學校發展定位與育人目標有著大關係,要培養具有本土情懷、國際視野的全球公民。學校價值取向要多元、公正、共生。要堅持從「世界是平的」到「世界是通的」,從「西方中心論」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思考世界」到「從世界思考」的立場。
  • 楊瑞松: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益智課堂提高學生思考的實踐研究
    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益智課堂提高學生思考力的實踐研究 ——哈爾濱市益智課題匯報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十三五」教育部規劃課題《益智課堂與思考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自2017年立項開題以來,我市的課題實驗校從17所發展到目前的25所小學參與到課題實踐研究中來
  • 真問題驅動的深度教學反思
    如何讓思考走向深入?劉曉婷老師在《真問題驅動的教學反思》這本書中做了詳細的闡述,劉老師圍繞著「如何做深度教學反思」,「深度教學反思文章的呈現方式」兩個方面展開論述。閱讀之後,茅塞頓開,收穫頗豐。一、如何做深度教學反思。
  • 深耕細作,厚積薄發——關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在「選苗」「育苗」時,要特別關注學生是否有濃厚的學科興趣、豐富的想像力、明顯的問題意識等創新潛質,客觀評估學生是否有發展後勁,引導學生確立「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價值取向。二是建立了現代教學組織體系。為了保證常規課足量不縮水,選修課紮實有收穫,學校借鑑國外學校做法實施了「周期排課制」,即打破過去以一周為時間單位的排課習慣,根據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進度、難度和效果等需要進行動態調整,既有周課表,也有10天(兩周)課表,還有月課表、半期課表等。三是建立了「先學後教,以問定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