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21日期間,北森生涯在京舉辦「第七屆生涯教育國際交流周「,臺灣國立嘉義大學吳芝儀教授、加拿大MCC大師級教練Joni Mar以及生死學領域的探索者陸曉婭等數位學者大師,聯袂帶來了這場生涯盛宴。
8月18日,吳芝儀教授《生涯規劃課程設計與實作》工作坊圓滿落幕,生涯豆邀請到北森生涯研究院夏藍藍老師為大家帶來課程中「4F反思法」這一工具的思考與感悟。
隨著從業者對生涯教育的認識提升,「生涯不是教出來的,生涯是活出來的」這一觀點成為大家的共識,而體驗式的活動則可以有效催化學生的反思和成長。
在實際生涯體驗式教學中,具體到活動執行層面,老師們有很多的想法並將其投入到實踐之中。
但是如何引導學生將活動體驗轉化為知識,並運用在實踐之中,成為困擾大家的難題。
而吳教授在課程中提到的4F動態引導反思法這一技術,可以有利的改變這一難題,提高學生對活動的思考力。
4F動態引導反思法來源於英國學者羅貴榮(Roger Greenaway)提出「動態回顧循環」Active Reviewing Cycle的引導技巧,歸納出四個「F」的提問重點:Facts(事實)、Feeling(感受)、Finding(發現)、Future(未來),同時以撲克牌的花色說明反思的內涵,並依照撲克牌的次序,發展出引導學生從經驗中學習的模式。
用方塊代表事實有很多面,透過不同角度,觀察和描述不同。
紅心代表個人的感覺和情緒,表達內心所要分享的主觀感受或直覺。
黑桃代表尋索內心的一把鏟子,從經驗中挖掘對個人帶來的意義。
多瓣的梅花代表多向度的前瞻思考,思考如何把經驗轉化和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包括行動計劃、預測未來、思考可能性、描述有哪些選擇、想像或是夢想。
撲克牌中的紅牌代表了具體經驗的故事內容,黑牌則代表了學習、成長與改變。
動態回顧循環通常是從第一個「F」開始,但亦可從任何一個「F」開始,優先選擇成員覺察最深的那個「F」開始。
l Facts(事實)
目的: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生活環境都是不一樣的,在活動中,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覺察到的是有所差異。通過討論分享,提高學生多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
問題:(1)剛才發生了什麼?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場景?(2)你印象最深刻/有趣的人/事是什麼?
l Feelings(感受)
目的:通過對學生感受的了解,來判斷設計的活動是否達到預期效果,進而對活動的目標實現情況作出一定評估。
問題:(1)剛才你的感受是什麼?(2)你在哪個環節覺得自己投入的最多,哪些方面投入最少?(3)你覺得誰跟你有類似/不同的感受?……
l Findings(發現)
目的:此階段要了解學生的內心動態,哪些教師想要傳達的理念被學生內化,還有哪些沒有。總結活動中哪些經驗給學生帶來了改變(意義、認知)。
問題:(1)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什麼原因使你這樣認為?(2)從活動中學到了什麼?(3)過去的生活中有無類似的經驗?……
l Future(未來)
目的:未來,它是一個時刻,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未來的運用,是學生把遊戲中所學的用在現實生活中。
問題:(1)這件事情對你未來會有怎樣的影響?(2)如果再一次,你會希望怎樣安排?(3)怎樣才能夠將我們所學的應用在未來? (4)你會停止/繼續/開始做什麼?……
學生討論分享後,老師對整個活動進行的總結,也可以從4F的方向進行。
l Facts(事實)
從事實的角度去總結:在活動組織中你看到了學生的什麼行為表現?印象深刻的點是什麼?
l Feelings(感受)
從情緒感受角度去總結: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整個情緒感受是什麼?你的情緒感受是什麼?
l Findings(發現)
從觀點知識的角度去總結:這個活動,你想要傳達的是什麼?有哪些學生已經分享出,有哪些沒有分享出來?以及我如何自然有趣的分享出來?
l Future(未來)
從行動提升的角度去總結:活動中引發的經驗思考,轉化為下一步行動是什麼?怎麼評估是否達成?有什麼樣的方法和策略?
l Facts事實
活動目的——向誰(對象)想要傳達什麼(內容)?背後有何理論支持(依據)?
舉例:向大一的學生傳達出每個人都有興趣,興趣分成6大類型,背後的理論支撐是霍蘭德職業興趣類型。
操作要領:注意用簡單精煉的語言說出活動的指導語。
l Feelings感受
通過巧妙逼真的活動設計,調動學生的情緒感受,讓他們能夠參與進入。
舉例:選用6島航海的活動,配上音樂、幻遊、道具、船票、遊學計劃……
操作要領:活動設計的巧妙逼真,教師善用自身的語音語調、肢體動作、道具,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環境。
l Findings發現
通過組織有序,強而有力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挖掘活動帶來的啟發。
舉例:平時生活中典型的行為表現:喜歡的看的電影/節目等,喜歡的業餘活動;喜歡的書/人等。
操作要領:老師的課程節奏、抓取現場反應,像魔術師一樣點出學生的內心真正感興趣的點。
l Future未來
引發的觸動,連結未來,現在可以做些什麼?
舉例:我的興趣適合的專業有哪些?可能的職業有哪些?如果我想把興趣變成職業,怎麼提升能力?
操作要領:這塊教師要給予切實有效的方法策略,讓學生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把總結的經驗用於實踐中去,指導行動。
本文提到的4F動態引導反思法出自吳芝儀老師課程中的知識點,在這裡做了延伸和思考,也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寫下你對這一工具的使用經驗心得,共同交流進步。
經過三天精彩而又充實的學習,我在吳芝儀老師的課堂上收穫了包含主題內涵、理論架構、課程設計、教學教法在內的一整套生涯規劃課程設計與實作體系,自覺收穫頗豐,也感謝吳芝儀老師的精彩分享與辛苦付出,期待明年的國際交流周上能看到更多生涯同道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