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產業升溫:企業加碼布局 行業標準模糊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益生菌產業升溫:企業加碼布局 行業標準模糊

本報記者/鍾楚涵/孫吉正/上海報導

「要運用微生態製劑來調節腸道的細菌,讓腸道的細菌保持平衡。」疫情期間李蘭娟院士這句話直接促使國內益生菌產業升溫。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雀巢、華潤江中等食品飲料企業、藥企都推出了益生菌相關產品,加碼益生菌市場。合生元生產、銷售益生菌的產品銷量,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提升。此外,不少微商、廠家都借著上述觀點進行宣傳。另據Euromonitor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2年,中國益生菌產品規模將從2017年的455億元增長到896億元。

不過,升溫之餘,行業亂象亦有抬頭趨勢。產品含有益生菌活菌數與企業標註數量不一致、終端市場宣傳不規範等現象仍較普遍。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隨著行業進入企業越來越多,市場亂象也不斷出現。大事隨著大企業的不斷進入,對消費端的科普力度不斷提升,整個益生菌市場也會逐漸規模化、品牌化和規範化,未來整個產業也將進入產銷兩旺的局面。

行業升溫背後的前端布局大戰

「在李蘭娟院士關於益生菌的觀點出來之後,有很多益生菌廠家、微商都借著這個由頭順勢進行宣傳。就我了解的情況,疫情期間益生菌的銷量普遍都在上升。」在國內益生菌產業從業已有十年的張強(化名)告訴記者。

這在健合(H&H)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財報中也有體現。該公司表示,一季度益生菌補充品需求顯著上升,相關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增長36.3%。公司認為,此乃由於2019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消費者對益生菌有助提高免疫力的意識增強。

與此同時,不少企業也推出了益生菌相關產品。5月7日,雀巢旗下品牌「GardeofLife」推出了含有900億活菌的博士系列鉑金款免疫益生菌。雀巢中國方面對記者表示:「該產品來自美國。目前,在雀巢其他產品例如奶粉中,也會適量加入益生菌。」此外,藥企華潤江中藥業也推出了江中利活益生菌固體飲料。

澳優乳業副總裁、錦旗生物集團董事長劉學聰告訴記者,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菌群平衡和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是健康產品的熱門原料之一。添加益生菌的食品和飲料膳食補充劑市場將會迎來機遇期,尤其是在免疫健康及整體健康細分市場。

在市場變熱背後,是我國益生菌產品原料多數依賴進口的事實。不過,國內多家企業已經開始加碼前端布局。

長城證券研報指出,我國的益生菌產業起步較晚,而且由於一株成熟的商業菌株開發需要大量的時間及成熟的技術,國內廠商市場佔有率較低。國內益生菌原料佔有方面,美國杜邦(50%)與丹麥科漢森(35%)兩家公司是佔比最大的2家公司,其餘廠商佔國內整體原料市場15%。

張強向記者提到,我國法律是在2010年才放開益生菌食物,在此之前益生菌都是走藥品標準。由於益生菌對活性有要求,目前國外企業在益生菌的保存性、活菌數量損耗方面都會比國內企業做得好。

但是,國內多家企業正在加強對於益生菌產品的前端布局,加強自主研發和生產。

劉學聰告訴記者,目前澳優益生菌的應用在嬰幼兒配方乳粉及成人奶粉、益生菌營養品等方面。澳優已經併購了專門做菌種研發和生產的錦旗生物,進入前端益生菌研究、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領域,增強了澳優在營養品領域的研發實力及上遊供應能力。

君樂寶和伊利等多家企業在此也早有布局。君樂寶方面告訴記者:「2016年君樂寶就聯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啟動『益生菌+』戰略,建立益生菌菌株資源庫,開發相關產品,打破國外對益生菌和乳酸菌發酵劑的技術壟斷。」伊利方面則是在2019年宣布篩選出乳雙歧桿菌BL-99,是伊利第一株自主研發的專屬益生菌。

在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看來,自主研發能力本身也是一張企業名片,能夠體現自己的實力。而且,企業可以就此在宣傳中表示,產品更適合中國人體質,這算是一箭雙鵰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形象的宣傳。

「從政策方面來看,國家鼓勵發展生物產業,對於國內企業從事益生菌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在資源方面,中國益生菌資源豐富,篩選出最適合中國消費者腸道的益生菌要在國內完成。」劉學聰說,「但是劣勢同樣明顯,國內企業科研起步晚,人才缺乏,益生菌研究深度不夠。自主研發成本過高是必然,但中國食品生物經濟(益生菌),應該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裡。」

行業亂象待規範

在益生菌市場不斷增長的同時,其價值也在不斷受到爭議。2018年9月,頂級科學期刊《細胞》雜誌發表論文指出,益生菌很難在腸道系統內存活,同時指出,如果在抗生素治療後使用了益生菌,還會阻礙腸道內微生物的恢復。

對此,朱毅表示:「益生菌研發的難度不僅在於益生菌株的獲得,還在於該菌株進入體內後能夠過五關斬六將,經胃液、膽汁等圍剿之後還能活著到達腸道,駐紮一定時間,進而發揮作用。顯然,能夠一路通關的益生菌並不多。」

除了到達體內後能夠產生作用的活菌數有限之外,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人士都指出了目前行業中的一個問題:一瓶益生菌飲料,消費者在食用時飲料內含有的活菌數與飲料出廠時產品標註的數量不少也並不一致。

朱毅提到,目前我國對益生菌飲料的標準比較寬鬆,要求益生菌飲料在出廠的時候活的益生菌數量是每毫升100萬個,而國際標準是每毫升1000萬個。另外在益生菌飲料走上貨架的時候,我國目前的標準是有活菌檢出就可,對活菌的數量是沒有明確規範的。

「但是,在出廠、貯運、貨架、到達消費者手裡這段時間,活菌會有損耗。同時,由於入口之後益生菌在到達腸道的過程中還會有損耗。可以說,一瓶益生菌飲料最後可以起到作用的活菌數量和瓶裝上標註的數量是大為不同的。而商家宣傳的功效通常都是在活著益生菌理想狀態數量下達到的。」朱毅說。

張強告訴記者,只要是最後檢測有活菌即可,所以一些企業,尤其是有些在三四線城市銷售的益生菌飲料產品,在出廠時候標註的益生菌活菌數量就是虛標的,實際出廠時的益生菌數量也是未達到標準的。之後再加上損耗,最後消費者喝的時候其實就是一杯糖水。

朱毅認為,益生菌產品的生產者要對自己有高要求,國家標準只是最低門檻,而不能把它當成免死金牌。企業如果要想做出好產品,就一定要有高標準。

除此之外,目前在終端市場,也存在益生菌產品宣傳不規範的情況。「可以幫助調理腸胃、便秘、腹瀉等。」在向記者介紹合生元一款食用級益生菌產品時,上海一家母嬰店的工作人員如此說道。

根據記者了解,益生菌食品在線下的此類宣傳並不合規。「益生菌產品分為有藍帽子的保健品和食品,只有保健品才能宣傳功能,比如調理腸胃、便秘等。而沒有藍帽子的益生菌食品是不可以宣傳功能的。」張強表示。

朱丹蓬告訴記者,「中國整個益生菌市場存在的亂象比較多。現在進入益生菌行業的大企業越來越多。大企業的不斷進入、產業規模不斷發展也可以促進中國益生菌市場的規模化、品牌化和規範化。」

相關焦點

  • 陳衛談益生菌產業:應避免盲目追捧 建議行業標準細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8日訊 在今日舉辦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教授表示,益生菌產業持續升溫,但應該避免過熱。益生菌產品市場亟需監管,建議制定更加細化的行業標準,來遏止市場亂象。  陳衛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對於人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嬰幼兒益生菌跨境產品與標準規定矛盾、適用年齡模糊
    03適用人群模糊成普遍現象目前,益生菌市場魚龍混雜,有許多打著嬰幼兒的旗號,但是適用人群卻含糊不清,益生菌產品適用人群模糊成了行業普遍現象。在淘寶上搜索益生菌,結果中大多都帶有嬰幼兒的標籤。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現象在益生菌行業還是比較普遍的,除了少數有保健食品註冊以及嚴格按照法規標準的產品外,有不少產品都是在適用人群上比較模糊,而且不少產品還添加了不在嬰幼兒可食用範圍內的益生菌。既然監管部門規定了適合嬰幼兒食用的益生菌,那就代表著另外的可能並不適合嬰幼兒,或者是還沒有確認這些益生菌給嬰幼兒食用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以暫時不能應用於嬰幼兒益生菌裡面。
  • 益生菌能治療多種疾病?益生菌=乳酸菌?
    、醫藥企業進入,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制定和明確相應的標準,規範行業發展。 益生菌成健康新風口 食品、醫藥企業加碼布局 事實上,此次四大專業機構對益生菌及相關食品認知誤區進行科普,也從側面反映當前該行業在蓬勃發展。
  • 【關注】後疫情時代 益生菌行業迎來新風口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球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 61.0 億美元,中國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42.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2020年一季度,我國益生菌產業銷售額增速達到20%以上,產業在特殊時期的「逆勢上漲」,顯示了它與健康相關聯的市場價值。
  • 益生菌產業亂象:企業狂熱 科學家謹慎
    益生菌並非新鮮事物,在食品、保健品領域的應用也有很長時間了,中國益生菌領域的專家通過十餘年的研究,正在與國際接軌,一些研究成果也在食品工業領域實現了轉化,益生菌產業正在快速成長,同時也伴隨著良莠不齊的行業問題,尤其在母嬰食品、保健品領域,益生菌甚至一度被包裝成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萬能靈藥」。
  • 益生菌產業亂象:企業狂熱,科學家謹慎
    益生菌並非新鮮事物,在食品、保健品領域的應用也有很長時間了,中國益生菌領域的專家通過十餘年的研究,正在與國際接軌,一些研究成果也在食品工業領域實現了轉化,益生菌產業正在快速成長,同時也伴隨著良莠不齊的行業問題,尤其在母嬰食品、保健品領域,益生菌甚至一度被包裝成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萬能靈藥」。
  • 《2020中國益生菌行業白皮書》在京發布
    行業標準的模糊與缺位、產品宣傳的虛假與誇大、消費者教育欠缺等問題日漸突出,不僅將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置於風險之下,也在不斷破壞著益生菌行業長效發展的根基。在此背景下,北京商報聯合美大健康共同發布的《白皮書》對於構建和諧穩定的益生菌產業生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行業多向發展 中國原料崛起中國益生菌產業迎來十大發展趨勢
    這個賽道吸引了眾多食品企業重金投入,也有許多藥廠積極參與,在普通食品、保健食品、新藥研發等領域深度布局;在酸奶、固體飲料、膠囊、滴劑等傳統產品形態的基礎上,玩家們也在推動劑型創新,軟糖、發酵飲料、晶球顆粒等為產業帶來新氣象。成千上萬個商家在品牌、菌株、CFU、價格、細分人群、銷售渠道等各個方面展開激烈競爭,尤其是在網際網路上出現了超低價競爭格局;最終競爭結局尚不明朗,激烈態勢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 疫情助推大健康產業 益生菌研究成果落地加速
    在後疫情時代,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樹立大健康理念、開展大健康教育、創新大健康技術、發展大健康產業、完善大健康服務,在2020創新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美大控股集團旗下的美大益生菌研究院同時舉行揭牌儀式並宣告成立。
  • 益生菌千億市場引巨頭搶食 本地益生菌飲品企業外拓市場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腸道健康的日益關注以及益生菌的概念普及,益生菌市場不斷擴大。南方日報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17年(第四屆)益生菌國際高峰論壇上獲悉,益生菌產業已達千億規模,其中,益生菌飲品市場規模近500億元。
  • 益生菌行業企業登陸A股 科拓生物敲響上市鍾
    7月27日,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拓生物,股票代碼「300858」)正式登陸創業板,率先進入資本市場,作為益生菌行業企業登陸中國A股。深厚底蘊搭乘資本賽道,「國字菌」力爭登上世界舞臺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近些年各大廠商對於益生菌產品的不斷推廣,消費者對於益生菌的認識和相關益生菌產品的接受度逐年提高,整體行業潛力巨大。
  • 眾多行業巨頭「掘金」益生菌領域
    7月26日,堅果行業龍頭企業洽洽食品(002557)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洽洽)發布了兩款「堅果+」的戰略新品,切入益生菌領域。據悉,當日該公司上市了洽洽小黃袋益生菌每日堅果和洽洽早餐每日堅果燕麥片兩款新品,其中前者是目前市場上首款可嚼的益生菌堅果食品,含10億活性益生菌,可幫助人體營養吸收消化,且口味酸甜可常溫保存。
  • 科拓生物公司:讓益生菌產業「活」起來
    &nbsp&nbsp&nbsp&nbsp7月27日,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拓生物」)登陸創業板,率先進入資本市場,成為中國益生菌行業在國內上市的首家企業。據悉,科拓生物已有68株益生菌實現產業化,一舉打破了我國益生菌市場多年被國外菌種壟斷的局面。
  • 營養健康產業迎來風口,益生菌產品精準化發展趨勢凸顯
    、同時全面的緩解和改善人體的不適症狀,這是未來益生菌行業的發展趨勢,產品個性化和精準化的屬性將會越來越明顯。營養健康產業新風口,需要責任與擔當在今年的益生菌國際高峰論壇、中國營養健康產業企業家年會、CBME孕嬰童等等涉及營養健康品的各大論壇及展會上,行業人都能感受到以益生菌為核心的營養品,開始迎來了它的黃金拐點,同時處在發展風口的營養健康產品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如信任危機、銷售終端的教育問題,成為營養健康企業關注的重點。
  • 產業網際網路再成「兩會」熱詞,騰訊AI in All加碼產業升級
    今年的全國「兩會」,產業網際網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等成為頻頻被提及的熱詞,受到全國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從2018年開始,政府和業界就開始謀篇布局新基建和產業網際網路,而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發讓新基建再次被提到新的高度, 產業網際網路也隨之按下了「快進鍵」,成為當前塑造國家數字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 第七屆益生菌國際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益生菌品牌大規模湧入市場
    當前的國內益生菌行業,上遊企業通過加大科研投入,逐漸研發出適合國人體質的益生菌菌株;下遊企業不斷拓寬益生菌的應用領域,開發出更多的益生菌產品與品類,同時隨著消費需求的增加,新品牌不斷湧入爭奪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使得全民的營養健康意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消費者對於提高免疫力這件事情愈發重視,這也給益生菌行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但目前益生菌行業也存在不少問題,龍頭企業的培育、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等,都成為行業升級與成熟發展的方向。
  • 漢臣氏輝煌十五載,全產業鏈布局引領行業發展
    來源標題:漢臣氏輝煌十五載,全產業鏈布局引領行業發展 漢臣氏創立於2005年,是一家集研發、 生產、銷售、 服務為一體的複合型企業。集團公司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 近千億美元市場,國內益生菌產業進一步爆發
    養樂多裡面的乳酸菌是最主要的益生菌種類,而益生元則是益生菌的養料,通過促進益生菌的生長繁殖對機體產生有益影響。近幾年來,市場上益生菌商品應接不暇地出現,從酸奶到巧克力,從藥品到膳食補充劑,益生菌產品越來越被消費者所接受和認可——企業通過布局益生菌產品向大健康產業進軍,益生菌市場迅速發展起來。
  • 家電企業加碼布局高端複式洗衣機 搶食10億元市場蛋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高端複式洗衣機正在成為家電企業搶佔市場的一把利劍。據奧維雲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17年複式洗衣機零售量將達3.5萬臺,零售額達3.8億元,到2020年,預計零售量、零售額將分別增至9萬臺及10億元。
  • 加碼創新醫療器械,國投創合領投行業領先企業北芯生命!
    加碼創新醫療器械,國投創合領投行業領先企業北芯生命!↓↓↓國投創合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領投聚焦冠脈功能性診斷和治療的創新醫療器械企業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國投創合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領投的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是繼微創心通、捍宇醫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