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線觀察】王立祥:《2019 冠狀病毒病相關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甦...
【編者按】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領銜11大學(協)會分會組織近百位戰疫前後方心肺復甦領域專家,制定《2019 冠狀病毒病相關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甦專家共識》,本期《疫線觀察》,將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王立祥教授進行解讀。
-
借鑑美國心肺復甦指南 踐行中國心肺復甦共識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急診科王立祥教授通過對《202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甦與心血管急救指南》與《2016中國心肺復甦專家共識》中定義的「指南」與「共識」、定位的「施救者」與「被施救者」、定性的「生存鏈」與「生存環」、定量的「狹義存活率」與「廣義存活率」、定式的「平面思維」與「立體思維」5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從中西方視野準確把握心肺復甦(CPR)的精髓,為人們提供重要參考。
-
鑄造中國心肺復甦生存環
生存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重要任務,貫穿於「生老病死」整個生命周期,而與死亡抗爭的主角心肺復甦術(CPR),就成為與死神博弈的利器。半個世紀以來,作為搶救心搏驟停(CA)起死回生的CPR,以美國心臟協會頒布的指南為其代表,形成了以患者CA後依據不同時段採用以救求生的救治鏈條——生存鏈。
-
現場成人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助力疫情防控 紅十字救在身邊 現場成人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心搏驟停 心搏驟停是指患者心臟有效泵血功能突然喪失,導致血液循環停止,全身各個臟器的血液供應完全中斷
-
突發心搏驟停,心肺復甦如何做?看看最新指南
心肺復甦是心搏驟停的重要搶救措施,其目的是為患者重新建立被動的有氧血液循環,以保障其重要臟器的供血,然後促使並期待病人恢復自主血液循環,從而挽救病人的生命。 必須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心臟停搏患者都適合心肺復甦治療。
-
男子心跳呼吸驟停,心肺復甦90分鐘上了5天ECMO後好了!
精彩視點六旬男子因胸痛到醫院看急診的過程中突然倒地不起,心跳、呼吸驟停,醫務人員為他不間斷心肺復甦長達90分鐘,並實施急診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接到求助的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ECMO團隊迅速趕到,在最短時間內安裝好救命神器ECMO。
-
公眾心肺復甦指南,人手一份
如果患者還是沒有反應,且呼吸停止(胸廓沒有起伏)或異常超過5秒鐘,我們就可以認定為心跳驟停,就應立即啟動急救系統,開始心肺復甦。 有時患者可以表現為無意識的全身抽搐,伴全身癱軟,這也是心跳驟停。與癲癇發作不同,患者不會出現全身肌肉的僵硬、強直,而且抽搐停止後患者可不會恢復自主呼吸和意識。
-
世界急救日:心肺復甦術適合哪些人?怎麼操作?
心肺復甦術是一種挽救生命的技術,適用於心搏驟停的患者(各種重症尤其是心臟重症容易引發心搏驟停,最常見的是心室纖顫,簡稱室顫),這類患者心臟跳動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環中斷、呼吸停止和意識喪失。心肺復甦術的操作流程是怎麼樣的?
-
男子心跳呼吸驟停 心肺復甦90分鐘上了5天ECMO後好了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梁輝 楊昭)六旬男子因胸痛到醫院看急診的過程中突然倒地不起,心跳、呼吸驟停,醫務人員為他不間斷心肺復甦長達90分鐘,並實施急診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接到求助的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ECMO團隊迅速趕到該院,在最短的時間內安裝好救命神器。
-
女子工作中突發心跳驟停 黃金時間內的心肺復甦挽救了她
資料圖 圖文無關日前,43歲的義烏市民金大姐在工作中突發心跳呼吸驟停,同事發現後立即幫她進行心肺復甦,後經及時送醫急救,所幸挽回了生命。誰知,金大姐突然倒地,同事還以為她是吃飯噎住了,可一直喊她都沒有反應。其中一名同事立即給金大姐做起了胸外按壓。13點37分,金大姐的丈夫劉先生立即載著妻子駕車送往市中心醫院。送達時,市中心醫院急救中心醫生發現,病人已經沒有自主呼吸,也沒有脈搏,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血壓已經無法測出。醫護人員立即開展搶救。
-
中國公眾心肺復甦指南,人手一份
如果患者還是沒有反應,且呼吸停止(胸廓沒有起伏)或異常超過5秒鐘,我們就可以認定為心跳驟停,就應立即啟動急救系統,開始心肺復甦。 有時患者可以表現為無意識的全身抽搐,伴全身癱軟,這也是心跳驟停。與癲癇發作不同,患者不會出現全身肌肉的僵硬、強直,而且抽搐停止後患者可不會恢復自主呼吸和意識。
-
院外心搏驟停:復甦過程中轉運和現場持續復甦與能否存活至出院的關係
與現場持續復甦相比,在復甦過程中實施轉運的益處尚不清楚。2020年JAMA雜誌刊文,針對院外心搏驟停患者復甦過程中轉運和現場持續復甦與能否存活至出院的關係進行了相關報導。 接受心搏驟停復甦期間轉運的患者中,2.9%的患者神經系統恢復結局良好,而接受現場復甦的患者中,有7.1%的患者神經系統恢復結局良好(風險差異,4.2%[95%可信區間,3.5%-4.9%])。初始可電擊除顫的心臟節律和不可電擊除顫的心跳節律以及EMS目擊和未目擊的心搏驟停病例的亞組分析結果均與心搏驟停復甦期間轉運和出院後存活概率顯著相關。
-
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心肺復甦急救操作步驟
心肺復甦一般是遇到緊急情況對患者做的緊急救治工作,如果心肺復甦做的好可能會幫助病人及時的搶救,所以心肺復甦操作流程是很重要的,心肺復甦做的好會給病人增加搶救時間。洗嘜按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心肺復甦急救操作步驟吧!心肺復甦遇到緊急情況需要按照正確的流暢來做的,雖然我們不一定會經常用得到心肺復甦,但是我們都應該了解心肺復甦怎麼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急救。
-
六旬男子心跳呼吸驟停,心肺復甦90分鐘上了5天ECMO後好了!
六旬男子因胸痛到醫院看急診的過程中突然倒地不起,心跳、呼吸驟停,醫務人員為他不間斷心肺復甦長達90分鐘,並實施急診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接到求助的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ECMO團隊迅速趕到該院,在最短的時間內安裝好救命神器。
-
王立祥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甦專家共識
結合COVID-19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點[8],如何因人而異地制定COVID-19相關心搏驟停(cardiacarrest,CA)患者心肺復甦(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方案,以指導臨床救治,提高COVID-19相關CA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是中國心肺復甦工作者的使命。
-
中國公眾心肺復甦指南,轉給你關心的那個TA
如果患者還是沒有反應,且呼吸停止(胸廓沒有起伏)或異常超過5秒鐘,我們就可以認定為心跳驟停,就應立即啟動急救系統,開始心肺復甦。有時患者可以表現為無意識的全身抽搐,伴全身癱軟,這也是心跳驟停。與癲癇發作不同,患者不會出現全身肌肉的僵硬、強直,而且抽搐停止後患者可不會恢復自主呼吸和意識。
-
心肺復甦2015年國際新標準操作流程CPR及用藥
(4)當有下列情況可考慮終止復甦:①心肺復甦持續30分鐘以上,仍無心搏及自主呼吸,現場又無進一步救治和送治條件,可考慮終止復甦;②腦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將病人頭向兩側轉動,眼球原來位置不變等,如無進一步救治和送治條件,現場可考慮停止復甦;③當現場危險威脅到搶救人員安全(如雪崩、山洪爆發)以及醫學專業人員認為病人死亡
-
長沙6旬男子心跳呼吸驟停 心肺復甦90分鐘「人工肺」代班5天後好了!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9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梁輝)六旬男子因胸痛到醫院看急診的過程中突然倒地不起,心跳、呼吸驟停,醫務人員為他不間斷心肺復甦長達90分鐘,並實施急診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就在他進入醫院大約10分鐘後,突然倒在地上,意識喪失,心跳呼吸驟停。醫務人員立即為楊先生實施不間斷心肺復甦。由於楊先生出現嚴重的室顫、心律失常、心臟驟停,醫院胸痛中心隨即為他施行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確診為急性前壁心梗、左前降支閉塞,於是為他安裝支架開通犯罪血管。但楊先生的血壓和循環仍不穩定,情況十分危急,醫務人員便向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ECMO團隊求助。
-
渭南市第二醫院胸痛中心舉辦「心肺復甦 成『救』你我」心肺復甦周...
在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胸痛中心的組織下,渭南市第二醫院胸痛中心積極響應,在門診樓前舉辦了「心肺復甦 成『救』你我」心肺復甦周2020主題活動。由心血管內科、急診科、眼科、腫瘤胸外科、骨外科、消化內科、普外科等科主任及骨幹醫師組成的專家義診團隊剛一落座就被熱情的群眾包圍,專家們耐心解答每一位患者及群眾提出的健康問題,並就胸痛、心梗等基本的自我防治知識進行宣教。
-
立體心肺復甦——一個關乎心肺復甦的新認知
因為CPR拯救的個體生命存在於時間、空間、世間多維度中,走進「天地人」合一共存生的心肺復甦「厚命」之路時不我待。王立祥教授於南京醫科大學主講《立體心肺復甦》現代心肺復甦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Kouwenhoven、Safar和Jude發明的胸外按壓、人工呼吸和電擊除顫技術,開啟了心肺復甦新裡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