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疫情防控 紅十字救在身邊
現場成人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心搏驟停
心搏驟停是指患者心臟有效泵血功能突然喪失,導致血液循環停止,全身各個臟器的血液供應完全中斷,如不及時恢復心搏,患者可發生臨床死亡。
在完全缺氧的狀態下,4~6分鐘開始出現腦損傷,8~10分鐘後腦損傷將變得不可逆。
當患者發生心搏驟停時,能否及時得到周圍人的救護是至關重要的。儘早、正確的施救,可使患者獲得最大的生存機會。
如果發現有人突然倒地......
1.確認環境安全,做好自我防護
施救者要快速觀察周圍環境,判斷是否存在潛在危險,並採取相應的自身和患者安全保護與防護措施。
2.判斷意識及反應
施救者用雙手輕拍患者的雙肩,俯身在其兩側耳邊高聲呼喚:「先生(女士),您怎麼了,快醒醒!」如果患者無反應,可判斷為無意識。
3.檢查呼吸
檢查呼吸時,患者如果為俯臥位,應先將其翻轉為仰臥位。用 「聽、看、感覺」的方法檢查患者呼吸,判斷時間約10秒。如果患者無呼吸或嘆息樣呼吸,提示發生了心搏驟停。
4.呼救並取得AED
如果患者無意識、無呼吸(或嘆息樣呼吸),立即向周圍人求助,撥打急救電話,並取來附近的AED。
5.胸外按壓
在呼救的同時儘快開始心肺復甦。施救者首先暴露患者胸部,將一隻手掌根緊貼患者胸部正中、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下半部),雙手十指相扣,掌根重疊,掌心翹起,雙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傾,以髖關節為軸,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確保按壓深度5~6 釐米,按壓頻率100~120 次/分,保證每次按壓後胸廓完全回復原狀。
6.開放氣道
檢查口腔有無異物,如有異物將其取出。用仰頭舉頦法開放氣道,通常使患者下頜角及耳垂的連線與水平面垂直。
7.人工呼吸
施救者用嘴罩住患者的嘴,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翼,吹氣2次,每次約1 秒,吹氣時應見胸廓隆起。
8.循環做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循環做30次胸外按壓和2次人工呼吸(30:2),每5組評估患者呼吸和脈搏。
9.儘快電除顫
a
打開AED電源,按照語音提示操作
b
貼電極片
按照電極片上的圖示,將電極片緊貼於患者裸露的胸部。一片電極片貼在患者胸部的右上方(胸骨右緣,鎖骨之下),另一片電極片貼在患者左乳頭外側(左腋前線之後第五肋間處)。
c
AED分析心律
施救者語言示意周圍人不要接觸患者,等待AED分析心律,以確定是否需要電擊除顫。
d
如果AED提示需要電擊,準備除顫
施救者得到除顫指示後,等待AED充電,確保所有人員未接觸患者,按下「電擊」按鈕除顫。
e
除顫後立即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立即按照30:2的比例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5 組(約2分鐘)後,AED再次自動分析心律,遵循AED 的語音提示操作,直到患者恢復心搏和自主呼吸,或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f
如果AED提示不需要電除顫,繼續
實施心肺復甦
10.復原體位
如果患者的心搏和自主呼吸已經恢復,將患者置於復原體位(穩定側臥位),隨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徵,並安慰照護患者,等待專業急救人員到來。
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總結:
註:成人一般指青春期以上。
單純胸外按壓式心肺復甦
傳統的心肺復甦包括胸外按壓、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三個步驟,若施救者不能或不願意進行人工呼吸,可使用單純胸外按壓式心肺復甦,即只進行胸外按壓。此時,胸外按壓應連續進行,以每分鐘100~120次的頻率按壓,直到患者出現復甦有效的指徵或者有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但是,對於缺氧性心搏驟停的患者(如溺水、呼吸道阻塞)和兒童、嬰兒等,應實施傳統的心肺復甦。
撰稿:熊勇超
編輯:羅傑斯
審核:張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