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搶奪名師從來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伴隨著在線教育市場的火熱,名師的爭奪也從線下教育轉移到線上了。教育機構業務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師資,對教育機構而言,尤其是在機構尚未發展成熟,品牌未彰顯時,擁有名師就是給教培機構增添了玩家籌碼。
疫情影響
受疫情影響,在線教育再次站上風口,數億流量噴井式發展,教培行業營銷宣傳的背後,從未放棄過對名師的追求。而在線教育能夠通過網絡將一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名師課程帶給更多學生,他們在家就能在線學習名師課程。學生和家長對於名師、對於課程質量自然會有更高的要求,在線教育名師熱度也會隨之變得更高。因此「高新」也成為在線教育企業招聘中最關鍵的詞語之一。
名師稀缺
教培機構對名師的看重由來已久,從海內外市場來看,其發展過程已得到了時間和效果上的驗證。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明星老師為機構創造過億營收已經不是痴人說夢。以韓國的 Megastudy為例,這家公司最頂級的名師單人年貢獻營收可達到1.8 億人民幣。在香港某些本地培訓機構裡,機構也相當重視名師的培養和宣傳。據了解,一些機構裡,單個名師擁有專屬的宣傳手冊以及海報。老師創造高營收的同時,機構也會給予名師相當豐厚的回報。以香港遵理教育為例,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其導師的勞務費以及員工酬金佔總收益的51.7%,共計2.1億港元。
「高薪搶人」
據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2年,國內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5400億元,而目前我國共有超過25萬家從事在線教育相關業務的企業。行業繁榮的背後,在線教育機構們對於人才的爭奪自然不遺餘力。今年5月,某在線教育企業發布招聘啟事,200萬元年薪招聘網課老師,上不封頂;一家新晉在線教育巨頭打出「社招老師年保底20萬元—80萬元」的口號。各家在線教育企業對名師的爭搶,已然成為「真金白銀」的比拼:誰給的薪資多,誰就能吸引更多的名校畢業生。但名校畢業生是否等於「名師」,是否等於優質的教育資源,則是需要行業冷靜思考的問題。
人才需求
另外今年的疫情下,很多線下教培機構都選擇了轉型線上,在帶來海量新增用戶的同時,由於在線教育的基礎設施並未構建完善,宕機、卡頓、課程質量等問題頻出。在人才招聘市場上與技術保障、課程質量、產品運營等方面相關聯的人才需求尤為強烈。根據獵聘網企業疫情後復工的數據,教育培訓行業產品、技術、運營類崗位人才的需求環比均有10%以上的增幅,教育培訓行業也成為新增中高端人才需求佔比最高的五個細分行業之一。
在招聘企業行業分布情況中,招聘 " 大戶 " 是移動網際網路行業,佔比 22.3%;緊隨其後是金融行業,佔比 22.1%。而受疫情影響,發展勢頭迅猛的電子商務、數據服務兩大行業,佔比亦各達一成。在行業平均薪酬方面,排行第一的是專業服務/教育/培訓行業,平均薪酬達12342元;其次是製藥/醫療行業,為 11804元;會計/金融/銀行/保險行業的平均薪酬也有10300元。此外,計算機/網際網路/通信/電子行業的平均薪酬為9160元,房地產/建築行業為8593元,政府/非盈利機構/其他行業為8502元。
總結
在線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預示著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更自主的學習空間。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更讓名師資源變得觸手可及。百萬薪資的名師,本身具備極強的教學能力,豐富的教學經驗,還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更能激發學員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讓他們受益匪淺、自我提升;但是即使是名師,在線教育也有短期難以彌補的短板。
了解更多,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