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陶映客廳 文化味更濃」 首屆韓國傳統陶藝文化展開展

2020-12-24 瀟湘晨報

觀眾正在參觀。

青島新聞網12月23日訊(記者 任俊峰 通訊員 苟小妹)值此2021年和2022年「中韓文化交流年」啟動之際,為推進中韓兩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深度合作與交流,12月23日,由韓國忠清北道清州藝術總聯合會舉辦的「首屆韓國傳統陶藝文化展」在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開幕。本次展覽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出了來自韓國著名陶藝家的200餘種作品,青島市著名陶藝家的部分作品也應邀參展,在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以陶瓷為媒,為中韓文化交流合作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展品

中韓兩國地緣相近,文化相通,陶瓷藝術被視為重要的文化載體,是兩國文化交往的重要媒介。此次展出的韓國傳統陶藝作品,品種豐富、技藝精湛,多個品種享譽全球,是韓國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典型代表,不僅給居住生活在城陽的3.5萬韓國朋友帶來了家鄉的精美藝術品,也給廣大青島市民,特別是陶藝愛好者們帶來一場視覺和文化盛宴,對增進中韓陶瓷文化交流互鑑,搭建中韓文化交流的橋梁具有積極作用。

展品。

定位青島內聯外通的中央活力區,地處東聯日韓、西接上合的重要連接點,城陽有著對日韓開放的天賦基因和傳統優勢。2020年恰逢中日韓創新合作年。6月23日,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正式開廳,來自韓國電子信息研究院、釜山經濟振興院等韓國的科研院所以及韓國企業家協會、LG電子等63家韓國商協會、企業已入駐辦公,是中韓深化經貿合作的橋梁、青島服務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的窗口。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將繼續創辦中韓城市展、飲食文化展、創新技術展等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中韓交流活動,持續釋放國際合作新平臺效應。

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

冬季是孕育希望的季節,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將首屆韓國傳統陶藝文化展這樣的友誼花種,播灑在中韓兩國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沃土裡。城陽區將繼續牢牢把握中韓協同發展的脈搏,擎動經濟發展的蓬勃態勢,著力搶佔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先行區高地,朝更寬領域、更高質量的互聯互通加速邁進,為加快建設青島內聯外通的中央活力區蓄勢賦能。

【來源:青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首屆韓國傳統陶藝文化展城陽開展 200餘件作品讓人大飽眼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曉鵬 通訊員 苟小妹值此2021年和2022年「中韓文化交流年」啟動之際,為推進中韓兩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深度合作與交流,12月23日,由韓國忠清北道清州藝術總聯合會舉辦的「首屆韓國傳統陶藝文化展」在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
  • 首屆韓國傳統陶藝文化展在青島市城陽區開展
    消費日報網訊(苟小妹、汪鵬)值此2021年和2022年「中韓文化交流年」啟動之際,為推進中韓兩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深度合作與交流,12月23日,由韓國忠清北道清州藝術總聯合會舉辦的「首屆韓國傳統陶藝文化展」在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開幕。
  • 視頻|首屆韓國傳統陶藝文化展在青島城陽開展,為期3天
    以陶瓷為媒,中韓文化交流合作再添精彩一筆:值2021年和2022年「中韓文化交流年」即將啟動之際,為推進中韓兩國在文化藝術領域深度合作與交流,12月23日,由韓國忠清北道清州藝術總聯合會舉辦的「首屆韓國傳統陶藝文化展」在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開幕。
  • 重磅文博展「熬濃」節日文化味
    長假期間,觀眾在成都博物館外排隊觀展。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至,文博機構推出不少重磅大展,「熬濃」這個雙節的文化味,觀眾在這個長假來到博物館,可以一覽中外文化精品。同時,在成都三大博物館聯手推出的「成都文博」文化空間裡,各種寓教於樂的社教活動也頗受歡迎,成為長假另一個網紅打卡地。
  • 臺灣陶藝名家風採錄
    個展1996 「立意燻新」陶藝個展 美國文化中心1998 燻燒陶藝個展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9 黃玉英燻陶展 三義當代陶藝館1999 黃玉英燻陶展 鶯歌陶藝家的店2003 黃玉英陶藝創作展 臺北市陶藝後援會 國家文藝基金會贊助2004 黃玉英燻陶展 鶯歌陶華灼藝廊
  • 通訊:兩岸陶藝大師共鑄「同心陶」
    >   中新社鄭州11月29日電 題:兩岸陶藝大師共鑄「同心陶」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共鑄『同心陶』,兩岸齊騰飛。」來自海峽兩岸的陶瓷工藝美術大師29日在有著悠久陶瓷文化歷史的河南鄭州,共同合作完成一尊寓意合合美美的「同心陶」。  注漿、拉坯、脫模、修粘……但見,臺灣苗慄柴燒陶瓷工藝大師詹博程、臺灣青年陶藝名家林靜華、「中國怪陶王」李福林、中國「神龍陶」傳人湯麗四位陶藝大師,一邊挽起衣袖、手沾泥漿,一邊一絲不苟地拉坯制胎。
  • 海潮文藝丨中韓傳統文化在舟山的一次國際範碰撞
    3月21日下午,由普陀區委宣傳部、普陀區文聯、普陀區外僑辦主辦,普陀書畫院、德泉窯、舟山市普陀區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協辦,舟山普陀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春分·書·陶——戴媛書法李炳權陶藝作品展」開展,並持續至3月26日。  人物名片
  • 韓專家談絲綢之路:西方文化途經中國才傳到韓國
    海外網4月25日電 據韓聯社消息,24日下午,「絲路:文明互鑑的見證——敦煌藝術文獻展」在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隆重開幕,為韓國民眾提供近距離感受敦煌和絲綢之路藝術氣息的機會。韓國紅樓夢學會會長、高麗大學中文系教授崔溶澈表示,在韓國,慶州被認為是絲綢之路的最東端,因為有了絲綢之路,西方文化才能途經中國傳播到韓國,因此絲綢之路對韓國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崔溶澈稱,最近,中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使絲綢之路深受重視。在此背景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策劃的展覽給韓國人提供了近距離接觸和體驗絲綢之路的良機。
  • 千年古陶,文化名片
    欽州坭興陶是四大名陶,是千年古陶,是中華瑰寶,是文化名片,更是發展的動力。坭興陶產於廣西欽州,欽州位於北部灣之頂,中國海岸線之最南端,西臨越南,背靠西南諸省,面臨海外東南亞各國,是西南諸省與海外貿易的商埠,商品集散之地。
  • 湖北本土陶藝大師11年研製襄陽漢陶
    年底,曹師傅將攜襄陽漢陶參加2013年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漢陶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陶瓷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起到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漢陶原料選配精細,裝飾工藝優美,器物種類豐富,時代特徵鮮明,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和觀賞價值。
  • 映客直播過春節:重拾傳統文化,塑造生活方式
    直播內容多樣化的正面示範在傳統的中國年文化面臨消解的當下,網絡直播作為最為新興的媒介技術形式,映客又是中國直播行業的領頭羊,這場對傳統春節風俗的展示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映客這種對社會文化生活的積極參與,無疑對人們扭轉對網絡直播的負面印象有著重要作用。
  • 臺灣工藝發展協會攜20位臺灣茶器大師亮相2019景德鎮茶器展
    Innovative Craft Fair 2016,IICF2016韓國潮流展 2017遠雄人文博物館陶藝雲武之間 雙人展 2017第十四屆深圳國際茶產業博覽會 2017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2017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會2018第十五屆深圳國際茶產業博覽會2018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2018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會
  • 書法、剪紙、陶藝…波蘭學子參觀漯河高校,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謝海良「中國文化,太贊了!」5月21日,在參觀了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的書法、剪紙、陶藝等傳統文化工作室後,一位波蘭青年向陪同的學生表達了自己激動的心情。他們先後在美術館參觀了畢業生作品展、館藏作品展,並在書法、剪紙、陶藝和扎染工作室等進行了現場體驗。
  • 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城市會客廳 文化帶動力
    如今,由文化帶動,五店市所爆發出的經濟效益以及對城市形象和美譽度提升等在內的社會效益,出乎意料,令人驚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文都、亞藝節、海藝節等在泉舉辦,文化藝術的力量更深入這個傳統街區的肌理,並正以更多探索、更多可能,改變泉州城市面貌。
  • 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隆重...
    12月15日,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舉行。作品徵集類別分陶瓷雕塑和傳統陶瓷器物兩大類,要求為近三年內的原創作品,主題突出,創意新穎,材料運用巧妙,因材施藝,形神兼備,具有地方傳統文化特色。截至11月10日作品徵集收官,共收到來自中國29個省份和地區,日本、韓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的863人1330件報名作品,規模與數量均遠超預期。作品經全國15位專業評委三輪評選。
  • 紫金陶花·巾幗有範—致敬女陶藝家專題
    技能·匠心·傳承·創新宛若花開,四季不變的只有紫砂陶花,裹著泥土的芬芳,帶著水潤茶香的溫存,在每一個愛紫砂人的世界裡綻放著別樣的芳華...陸婕婕,生於宜興丁蜀鎮陶藝世家,父親為宜興知名紫砂匠人陸慧軍老師,耳濡目染千年陶都文化,幼有才藻愛好詩書刻畫,畢業後潛心從學多位制壺名家。
  • 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
    12月15日,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舉行。 李宏圖 攝中新網福建德化12月15日電 (孫虹 柯寧)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15日在「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舉行,106萬元人民幣的總獎金花落各家。
  • 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舉行
    12月15日,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舉行。本屆雙年展以「弘揚匠心,致敬傳統」為主題,是立足於傳統繼承、對標國際藝術高端賽事、搭建的傳統陶瓷藝術競賽交流平臺,也是國內首次以「傳統陶瓷藝術展覽」為概念的活動,旨在弘揚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用藝術為社會賦能,以藝術推動人類創新進步,激勵陶瓷藝術家勇於探索,創造既有深厚的傳統意蘊,又有當代文化精神的陶瓷藝術作品,倡導工匠精神,傳遞創造智慧,增強文化自信,為傳統陶瓷藝術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 一把壺的文化傳承,紫砂陶刻在中華文化中的意境
    四個壺和一個手柄用來表達文化,用文字和圖案裝飾的文化特色十分明顯。以體現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別具特色的風格。在我國,紫砂陶刻這種藝術是屬於一種交流方式,更是紫砂文化往更深層次發展的重要推動條件之一。它們應當相互補充,密切結合,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 青島文登路小學陶藝教育榮登教育部藝術教育成果展
    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2020《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七一特別節目正式推出,經層層選拔,青島文登路小學作為青島市唯一一所參展學校入選,通過陶藝講述校園裡傳承紅色基因的動人故事,向建黨99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