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而一門語言的背後蘊藏著相應文化與思維,學生學習英語,不只是要掌握這門語言,也要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他們的思維方式。英語教師作為課程的實施者,其個人素養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緊密相關。如何以更積極、更主動的方式培養英語教師的個人素養,如何以英語教師個人素養的提升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從而促進英語教育的發展、學生的成長、社會的進步,就顯得尤為重要。
英語教研組是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共同的目標,其成員就會安於現狀、不求上進甚至消極怠工。要增強教師的主體意識和發展動力,教研組應該深入探討並形成團隊共同願景,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擺脫固步自封的教研方式,即建立開放型、合作型、創新型、學習型教研組。對於教師,清楚「我們要完成什麼」「我們能得到什麼」是共同願景在客觀環境中的具體體現,是團隊發展的靈魂和核心。因此,教研組應該制定每學期教學計劃和目標,明確每位教師的分工,以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有序地進行。同時,採用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帶一名年輕教師的方式,能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到「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不少英語教師對教學理念的理解並不深刻,在教學實踐中會產生不少困惑,仍然以知識為導向,以老師為中心,運用傳統的方法,重知識講解輕聽說能力培養。教師應通過教研組研討和自主鑽研新課標,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並把所學到的新課改理念運用於實踐。教師應了解每一位學生,不同學生基礎不同,學習方法不同,應根據學生的差異,分層次布置作業,有效利用早晚英語輔導時間以及課間、午休和下午放學的間隙時間進行個別輔導。
傳統的英語教學採取的是「傳授式」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式」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使很多學生對老師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讓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索,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還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學生也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學生清楚了知識的來源、本質,才能在運用中舉一反三。
開設公開課是一線英語教師豐富專業技能的過程,它能幫助教師改變教學理念,促進教學方式多樣化,提升教學能力。對於年輕教師來說,每次公開課既是一次自身的歷練,也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準備公開課時,年輕教師通過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其他同事請教,能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如何有效導入、激活課堂,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如何豐富對學生的課堂評價。公開課為教師間相互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每一次公開課。
開展課題研究幫助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發現問題並努力解決問題。在研究過程中,教師不僅能提高自身教學理論知識,還能促進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思考,通過開展英語教育相關課題研究,探索更適合學生、更高效的教學方式。
集體備課是當前基礎教育中提高教師群體素質、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首先要明確集體備課時間、地點和主備課人,其次要明確備課內容,內容可分兩部分:一是總結上周教學的得失:有哪些成功或不足,有哪些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改正和彌補?另一方面則需討論下周教學的內容,特別是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目標的定位、採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等。集體備課還應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教研組教師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反思對於英語教研組建設和英語教師成長至關重要,有利於提高教研組對教研的定位、自身優勢和潛力的認識,更有助於彌補和改正教研中的不足。教研組長和組內教師應根據教研準備、教研過程、教研效果幾方面共同制定教研反思評價表。參與教研的每位教師在教研活動結束後應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客觀評價和反思,優化教研活動方案,以促進下次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總之,教研對於英語教師來說,是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途徑。英語教研組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把握髮展機會,打造開放型、合作型、創新型、學習型團隊,通過建立團隊共同願景、更新教師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教學方法、開設公開課、開展課題研究、落實集體備課、進行教研反思和評價等舉措,使每位英語教師都能夠實現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提升個人素養,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內容來源:《21世紀英語教育》2020年5月刊(總第309期)。本文作者:四川省廣安市廣安中學張繼倫、楊波。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版權與免責聲明:
「21世紀英語傳媒」所轉載、摘編的文章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如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侵害到您的權益,請與本平臺聯繫,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聯繫方式:eltreview@i21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