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培育並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六大途徑

2020-12-13 立恆語文

不論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還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一節中,都將第一條理念表述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一節中又說「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在繼續發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揮作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由此可見,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乃是課程標準和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也是語文課程必須達成的一個基本目標。 那麼,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培育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給出了這樣的提示:「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依據這個表述,我們以為,培育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傳授必須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是語文素養形成的根基,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從當前語文知識教學的現實情況來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知識傳授必須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觀念上要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把語文知識教學看作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要本著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只有這樣,語文知識的教學才能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方式方法要恰當。語文知識的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有助於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形成,因此,教學語文知識就不能為教知識而教知識,而應當將語文知識教學恰當、適時、適度的融合到聽說讀寫教學中去,讓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實踐中學知識、用知識。

教學內容要把握好一個「度」。什麼樣的知識需要教給學生,什麼樣的知識不需要教;什麼樣的知識需重點來教,什麼樣的知識只須點到即可;什麼樣的知識需放在課堂上由教師親自傳授,什麼樣的知識可布置給學生課外搜集;……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開展語文知識的教學的時候不能不認真思考並作出恰當處理的問題。這些問題處理不好,都會影響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2、培育並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核心。根據課標的相關表述,語文能力主要應包括四個方面: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應用能力指的是聽說讀寫能力,這是語文能力的重心,是語文教學必須全力以赴的去培養的能力。

審美能力就語文教學而言,主要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在審美能力的培養上,課標的要求很清楚:「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是語文能力中的「尖端技術」,是語文教學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追求。有無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區別一個現代中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高低優劣的關鍵因素。

3、重視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人們高質量地完成一項活動不可或缺的動力來源之一。語文學習興趣則是學生開展有效、高效的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動力來源之一。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想方設法激發、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的語文學習就不會主動,語文學習過程就不會持久,語文學習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謂一語中的,道出了興趣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

4、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形成,皆非短時間內就能奏效;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形成皆是天長日久、持之以恆錘鍊的結果。因此,學習語文必須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習慣的督促下進行不間斷的、有規律的、主動地聽說讀寫思的實踐活動,這樣,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才有可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5、重視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傳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教育界對學習方法重要性的共識。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我們應時時處處注意向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傳授,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走進語文的世界中去,熱愛語文,學好語文。

6、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屬於人文性的東西,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及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這方面的素養,前文第二個大問題已做了論述,這裡不再重複。

語文素養是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而產生的一個概念,概念一經產生,即被眾多科研人員和廣大一線教師所接受。截至今日,這個概念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

十幾年來,關於這個概念的內涵的研究,關於如何在中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研究,可說是碩果纍纍,筆者的這篇文章不揣淺陋,從課標和經驗的角度談了談自己在培育學生語文素養方面的6點做法,當於不當,歡迎讀者諸君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提問藝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語文教學的進展。恰當的提問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語文教學氛圍,還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實現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語文課堂教學要更關注編者、教材、教師、學生四者之間互動,以「四維互動」為方法基礎,巧妙涉及的提問,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為語文課堂添彩。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的綜合品質,存於內而現於外。可以說,一個學生沒有很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後盾不但難以學好語文,也無法順應時代潮流、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
  •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
    「核心素養」一詞相信對我們每個老師來說都不陌生,它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課程設計的依據,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是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
  • 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越來越成為教學的核心,對於語文來說,其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在開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可能會更加容易一些,因為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們學會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素養的提升,而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並不是一味地去向學生們灌輸思想
  • 2016年西藏高考作文題目:中學生語文素養提升三途徑
    原標題:2016年西藏高考作文題目:中學生語文素養提升三途徑   2016年全國新課標II卷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為: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於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個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 「關注學生語言實踐 提升語文核心素養」高峰論壇
    提升語文核心素養」高峰論壇各名師工作室聯盟成員單位:關注學生語言實踐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一直以來是語文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課堂教學主張精講多練;到了七八十年代,提倡語言文字訓練;在2001年新課標中又強調語文的實踐性活動;2001版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
  • 現代教學 語感是語文素養的核心
    語感作為一種能力,是一個人在語言活動中不斷地體驗、模仿、反覆練習、多次積累中形成的。語感的習得絕不是與生俱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由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語感是個體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反覆薰陶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離開了它,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便沒有了基礎,因此語感也是語文素養的核心。語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前提。
  • 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六條途徑是法寶
    筆者的經驗是:讀、背、教、思、研、寫這六條途徑是語文教師提高自己專業素養的六大法寶。下邊一一闡述之。一、讀讀可以說是語文教師每天必做的功課,是語文教師的之所以為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包括:教育學著作、普通心理學著作、教育哲學著作、教育心理學著作、語文教育學著作等。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作為語文老師必讀的幾本語文教育學著作。這些著作主要有:《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夏丏尊論語文教育》、《朱自清論語文教育》《呂叔湘論語文教育》、《張志公語文教學論集》、於漪老師的《語文教學談藝錄》、《魏書生談語文教學》、錢夢龍老師的《和青年教師談語文教學》等等。
  • 語文教學呼喚哲學的回歸,語文素養是終身發展的基礎
    美國哲學家羅蒂&34;語文在生成和運行過程中內在的哲學&34;,讓語文顯現出思辨的色彩。語文的深處是哲學。語文教學呼喚哲學的回歸。語文的核心素養,除了屬於語用範疇的豐富的語言知識與技能的積累,更應體現為深厚的人文素養和靈動精準的思辨能力。
  • 李凱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環節,是實施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閱讀教學應體現課型特點、學段特點和文體特點。教師要站穩學科立場,學會使用恰當的策略,落實語言運用的訓練點,培養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並溝通課內外閱讀,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豐厚學生文化素養,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過程中實現有效教學。
  • 聚焦識字教學,提升語文素養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係到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強弱,小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識字量才能比較順利地進行閱讀、寫作,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習的能力。為了提高小學漢語識字教學的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識字能力,5月26日下午,陳德坤校長帶領白馬小學語文組開展了低段識字教學交流分享會,活動由教導處齊麗主任主持,黃金莉老師承擔了此次分享交流。
  •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核心素養和提升閱讀興趣
    本文結合了核心素養的概述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當前問題,並特別闡述了面向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核心素養概述:文中的核心素養是將語言能力作為核心要素的綜合素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核心漢語素養,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 圍繞語文核心素養展開語文教學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以教材為本,學情為根,選擇恰切的教學內容,確定正確合理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落實好基本的聽、說、讀、寫知識,方法和能力,凸顯學段特點和單元教學重點,緊扣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的語文課堂,才是學生、教師喜歡的語文課堂。解讀文本是關鍵。
  • 素養之賽,推動語文教學改革
    同時相關專家也一再倡導「大賽不是作文考試,是語文素養測試」。在此理念下,從2014年起大賽增加了閱讀能力的測試,因為閱讀是語文素養最直接的表現之一,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語文就是生活,我們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掘故事,提練素材,寫出接地氣有生命力的文字,以反映當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和真實狀態。組委會曾提出的「大賽不是作文考試,是語文素養測試」的理念,就是試圖在高考之外闖出一條新路,一條提升語文能力與國民素養的新路。
  • 提升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感的養成,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當中,閱讀教學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閱讀能力得以養成和閱讀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文學作品的魅力浸染之下獲得身心愉悅。由此可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得到保障,基於此文章將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
  • 從高考變化看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其中,語言建構與應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成為了語文課程的中心母題,在近年來的高考試題中逐步凸顯,從而進一步對高中語文教學產生導向性作用。試題設置關注學生的積累和知識遷移能力正與核心素養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三、 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近年來高考試題的設置緊扣新版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高考成為了教學的風向標,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了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明確起點教學目標。寫作能力是小學生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可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可以使用更多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根據教科書的內容發展合理的想像力,提高語文寫作能力。
  • 加強閱讀方法訓練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統編教材總編輯溫儒敏說「語文教學通常講『聽說讀寫』,哪一樣最重要?『讀』最重要。應當把閱讀放在首位。」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必須面對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言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姓「語」,語文素養是讀出來的。面對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語文教學的改革,農村學校語文教學資源的缺失,學生閱讀量的不足,留守學生的語言能力差等多種因素不斷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變得是越來越單薄。
  • 命題研究專欄|在紙筆測試中提升評價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效度
    鑑於此,本期特轉載創課教研院陳森泓老師所著《在紙筆測試中提升評價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效度》(發表於《教學月刊·語文教學》2020年1-2期)一文,以期與讀者共同探討語文核心素養在測評中的落實。基於上述的理解,如果要在試題命制中達成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測評目標,就必須摒棄靜態的知識測評,而通過引導學生應對複雜的生活情境和參與探究的學習活動,從他們對任務的完成程度或對問題的解決程度來考量其核心素養水平,進而用以指導教學、改進教學,達到「以評促教」的目的,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 語文學習四大基本功 提升素養與成績有效途徑
    相比許多應試方法,語文學習四大基本功可以真正提高語文成績,並加深語文素養。  現在有一句頗為流行的行業話語似乎道出了語文在中考裡的分量「成也語文,敗也語文」。既然成敗在此一舉,那麼是不是每一名初三畢業生都格外地重視語文呢?其實恰恰相反!正如很多行家所指出的,很多初三學生認為:學習語文(複習語文)可有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