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北冥乘海生 來源|計算廣告(ID:Comp_Ad)
唐僧師徒西天歸來,本以為大功告成,誰料被通天河老黿掀入水中,險些毀了經書。在慶功茶話會上,唐僧向菩薩發起了牢騷:「經都取到了,幹嘛還給我們扔河裡呢?」菩薩笑道:「經是取到了,可你們還有KPI啊!沒湊夠九九八十一難,怎麼給你們團隊升職加薪呢?」
仙界尚且如此,何況人間。人生有兩件事無法避免——稅收和死亡;而對於職場人士來說,還有第三件,那就是KPI。
面對一個個冷豔巍峨的KPI數字,千萬不要慌張。既然是數字遊戲,總能找到奇門遁甲之法,讓它看上去光鮮靚麗。作為一家嚴謹的學術性自媒體,我們要告訴大家的,如何用體系化的思維,迅速湊足KPI。
認真學習領會下面的方法論,能讓你的年底績效提高一個檔次。
本文會用到少量小學低年級數學,四則運算不過關的小夥伴,請先找你的體育老師補一下課。
KPI的制定與結構
有人不理解,KPI踏踏實實做就行了,何必一定要湊呢?這就得先了解一下,KPI是怎麼定下來的。
以前在某公司時,有一天大老闆心血來潮,要求中午休息必須2:00前回到工位。這個指令從CXO們往下傳達時,時間成了1:50;經過各位副總,就成了1:40;再經過各位總監,又成了1:30。最後,我看見大家每天中午1:00就都煞有介事地坐在電腦前,睡眼惺忪地假裝幹活了。
這正是大公司KPI制定過程的真相:各級幹部為了請功受賞,都表現出打了雞血一般的積極性,紛紛在目標上再加一碼。這樣一來,人人都不信的畝產萬斤KPI,居然也能在一片歡呼中達成共識。面對這樣的KPI,不湊的話,你丫真以為自己是奧特曼麼?
雖然事後看來,畝產萬斤不靠譜,可是別忘了,當年這個目標也是順利達成了的!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學術主題——在看起來高不可攀的KPI面前,微微一笑,絕對不抽。
另外,大公司裡每個人的KPI,跟唐僧師徒可不一樣:西行路上,師徒四人一關關地過,不用分崗位職級,一塊幹就是了。可是,大公司不能這麼幹。比方說,一家電商的總體目標是利潤,可是如果每個崗位的KPI都是利潤,那就好比全中國人民的年度計劃都是提高中國GDP一樣,不具實操意義。
於是,在給各個小團隊制定KPI時,大公司會採用將目標分解的方法,比如說,可以把「利潤」這個整體目標分解成一些指標的組合:
利潤 = 流量 ⅹ 轉化率 ⅹ 客單價 ⅹ 毛利率
老闆希望的,是各團隊既做好本職,又通力協作,拼出蒸蒸日上的業務來。而上面分解出來的這些變量,就是各團隊領到的KPI。
拿到自己的KPI,先要屏氣凝神,看看它屬於哪種類型。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用顏色做了區分:紅色的是簡單KPI,就是一個簡單的基本數字;而綠色的是複合KPI,常見的是兩個數字的比值,比如上面的「客單價」,等於「銷售額」與「單量」的比值。這兩類指標的湊法,有共性也有不同,您聽我慢慢道來。
怎樣湊簡單KPI
常見的簡單KPI,比如流量、銷售額、用戶數等,基本都是數越大越好。而比值型的KPI,如果也是數越大越好,那也可以當成簡單KPI,湊分子上的數。因此,這兩種情況我們放在一起討論。
湊簡單KPI,學術上稱為湊數。這也是後面湊複合KPI的基礎,大家需要認真掌握。關於湊數,業界主要有三種流行的思路,分別是造假、摻水和截和。
截和的方法不難,但是往往是個思維盲區。經典案例大家都知道:當年,在畝產萬斤的KPI面前,英勇的大隊書記們起了飛智,把幾塊地出產的糧食往一起一堆,就可以順利交差了!
這個方法,後來被網際網路從業者們奉為圭臬,比如我們多次提到的廣告劫持:當你在瀏覽器敲入京東網址"JD.com"時,有時會突然一抖,變成了"JD.com?utm_source=ABC",這就是你的訪問被歸到ABC這個渠道,成全了他的KPI了。當然,此法技術上的分支和技巧甚多,誰也無法得其盡善。但有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在實踐中是判若雲泥的。
在湊數諸法中,首先要考慮截和——別人地裡搬來的糧食,質量總是有保證的,別讓人家抓住就行!因此,最好是搬那些沒主的乾糧。比如,在上面廣告劫持的例子中,劫來的大部分是自然流量,那部分往往沒有人專門盯著,而且基數很大,隨便搬就得了。
截和找不到門路的,可以考慮摻水法。
還拿上面的式子舉例,某電商負責流量的部門,到年底發現任務完不成,那就多放一些成人圖片!這樣流量迅速就達標了。為什麼是摻水呢?因為這樣的流量,後續商業價值很低,而且會讓網站變得很low。
再接著往下看,負責轉化率的哥們,發現流量摻水太多,怎麼辦呢?趕緊上架點耳挖勺、籤字筆芯之類的小件,轉化率也上去了,可是客單價就掉下來了。於是,負責客單價的小夥伴也惡向膽邊生,又上架一些平價的金條,讓後面負責毛利率的小夥伴罵街去吧。
老闆想的是各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可是各部門幹的是互相挖坑,只求自保。最後,大家的KPI紛紛超額完成,建成了一個首頁全是美女圖,主要賣耳挖勺和大金條的電商平臺。
如果摻水也不好摻,那就只好徹底一點,做點假數據得了。
比如,現如今的汽車品牌,在營銷時往往考核銷售線索。而獲得一個銷售線索的成本,又是比較高的。於是,在KPI完成不了的情況下,乾脆找一批託,讓他們假裝打電話進來,充當銷售線索。
這些瞞天過海的手段很常見麼?其實這事是溫水煮青蛙。你知道KPI不合理,非要定出來逼一逼手下,又沒空盯著所有細節。他每摻一點,你就漲一點,年深日久,就不剩下什麼真的了。
怎樣湊比值KPI
也有些簡單KPI,數越小越好。比如說這次新冠疫情,某些地方幹部的KPI,就是病例越少越好。接到這種KPI該怎麼辦呢?說實話不大好辦,要湊幾個病人容易,把病人變沒了可就難了。
於是,你考察病例數,我就儘量不復工復產;你考察bug數,我就儘量少寫點代碼。這樣的KPI,對正常生產秩序的殺傷力極大,除了疫情這種萬不得已的場合,還是少用為妙。
怎麼辦呢?這時候可以考核平均數。比方說,單位人口的病例數:
單位人口病例數 = 病例數 / 人口
另外,數越大越好的簡單KPI,有時候湊起來太容易。比如,某商業化部門的KPI是收入,那根本用不著拼技術搞算法,還是多加點廣告位吧!為了避免這種情形,也可以採用單位流量收入,考核商業化的變現能力:
單位流量收入 = 收入 / 廣告展示量
比值KPI的想法是好的,卻也給湊數提供了新的操作空間,這就要用到一點小學數學了:別忘了,分子變小或者分母變大,都能讓分數的值變小!而很多人都忽略了,可以通過操作分母來達成KPI。
還是上面例子裡的商業化團隊,KPI是單位流量收入,那就不但不能加廣告位,還得把邊邊角角偷雞摸狗的廣告位都去掉,這樣,單位流量收入就改善了。至於總收入下降,你並沒考核我啊?什麼,你要改回考核總收入?那我就接著加廣告位得了......
原理弄懂了,給大家出道習題:某公司聚焦業務,要砍掉一些地區的銷售團隊。管理班子定的KPI是:人均銷售收入=銷售收入/人數。顯然,本意是只保留那些收入好的地區。然而KPI傳達下去,結果令人啼笑皆非。
A總監的解法是:分子上的收入不好動,那就動分母上的人數!把不達標的地區部分銷售改籤成外包,這樣名義上的人數少了,平均收入提高了,KPI就達成了!
B總監的解法就更有文化了,要用到稍微複雜一點的四則運算。他管理著幾個地區,其中北京區人多,平均收入也多;河北區人少,平均收入不達標。於是,他把兩個地區一合併,成立華北區,這回收入、人數都沒動,KPI居然也順利達成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除了比值,有些老闆還會自作聰明,設計複雜四則運算的KPI,比如幾個數的加權平均。不用看具體指標,就可以判斷這事基本不靠譜:多了個分母,都給湊數提供了便利,那麼複雜才能算出來的指標,鬼知道背後到底發生了啥?
@-@
在實踐中,光盯著數字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熟悉規則。因為凡是數數,就有個判定標準,而實際業務往往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這就有許多操作空間。
舉個例子,某電商運營公司為了鼓勵發掘新產品,規定投放老產品的,要扣減20%的提成。可是有人很快發現,原來產品是靠頭圖判斷的。那太簡單了!把頭圖換了,不就算新產品了?老闆後來發現了,也只好苦笑:我也沒說不讓換頭圖不是!
像這樣的例子,說上幾天都說不完。
其實,我是想提醒諸位管理者:幻想著靠盯幾個數字,企業就能蓬勃發展,與某些民科對永動機的執著追求一樣可笑。實際上,越複雜精細的KPI,越反應了管理者希望用簡單數字反饋代替解決問題的惰性。關於這一點,大家去看看海底撈創始人張勇那片廣為流傳的文章《如何制定KPI》吧。
這回了解了吧,在一個唯數字論的管理體系中,除了KPI順利達成以外,你所期待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計算廣告(ID:Comp_Ad),作者:北冥乘海生
本文來源計算廣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