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交大大三學生跳樓,疑似遺書稱「失去人生目標」,遺書中說「二十年來我堅信做題是唯一出人頭地的途徑,我因此放棄了其他的方向。一聲嘆息。選擇死亡需要很大的勇氣。
很多人評論社會內卷,但是雯雯我認為家庭才是關鍵。他好像是為了信仰去死的,可是他也沒有為了家庭而活著啊,更沒有為了留在這個世界而活著啊。
不怕死的孩子們
現在的孩子,不怕死了,反而越來越怕吃苦了。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選擇死亡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而活著就是會遭遇不順心的事情。人類文明發展到了今天的水平,物質極大豐富了,甚至由於網際網路的出現,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更加簡單、便捷、高效,通常來說,新生代的幸福感應該有所提升。
但是現實的情況,孩子們的幸福感非常低。跟出生沒有關係,不少孩子出生的家庭很好,買得起昂貴的鋼琴、精密的電子玩具、以及專業老師上興趣課。雯雯我在地鐵上、奶茶店、燒烤攤都遇到過青少年,按照常識來看一定嘰嘰喳喳聊個不停。但是現實的情況,每個人比上個時代都安靜多了,手機裡遊戲的聲音讓人有些恍惚。
現在的孩子們面對著兩個問題,一方面幾乎生活中的事情都被視為學習的障礙掃清了,好像所有的任務只剩下好好學習。另外一方面,是極度發達的網際網路,可以讓一個生活在鄉村的孩子,以極低的成本,體驗到世界上最頂級大師想到脫髮才產出的內容,無論是什麼,電影、遊戲、電視劇等等。這樣一比,你覺得孩子還願意聽忙碌了一天的媽媽,心不在焉地講睡前故事嗎?
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兩部分,學校、家庭都沒有連接,這怎麼來現實感?現實感缺少,是很容易產生人格問題的。說得嚴重一點,控制不了自己的生,那他就控制自己的死。
不允許孩子平庸
現在孩子們的競爭焦慮都太嚴重了。雯雯我在學校裡接到過很多同學的諮詢,在和很多同學的交談過程中,發現了一點,那些從小就優秀的孩子,其實非常痛苦。不知道是不是獨生子女的問題,家長們對孩子的期待值都太高了,孩子連平庸都會讓家長失望。
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從客觀的統計學角度來說,天賦異稟的人只佔極少數,怎麼可能人人是愛因斯坦?但是家長不甘心啊,總認為教育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所以你可以看到補習班佔領了所有的課餘時間,孩子就算放學了,也得被父母盯著。
沒有幾個家長,是願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家長會認為是其他因素,導致孩子的才能不能正常發揮。但問題是,中國的知名大學,就那麼幾所,名額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想自己的孩子上名牌大學,憑什麼是你家的孩子去呢?
考上名牌大學也不幸福
而且,真的考上了名牌大學就幸福嗎?一個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就是名列前茅,他在他們的學校經常拿到前三名,自然而然的從小縣城到市重點。到了市重點後,周圍都是和他一樣優秀的人,原本可能他考80分就是優秀了,那麼他現在必須考90分才能拿到優秀,因為他現在身邊的人沒有人低於80分。
接著上高中,他又到了省重點,由於身邊的人都能夠拿到90分,那麼他必須要考到95分才能拿到優秀。而上了大學之後,他更難了,身邊都是95分的人。他就開始懷疑自己,我都這麼努力了,咋還不行?怎麼自己考了95分還是倒數第一名?實話說,靠著努力上了好學校的人真的好痛苦。
很多家長、老師說,拼盡全力考上一個好學校,就可以輕鬆了。這是對於他們那個年代,或許是正確的。但是在現代名校裡,同學們都去爭著評優、評先、刷績點、考級、考證,看著別人的簡歷一頁寫不完,而自己的簡歷寫不滿一頁,真的能淡定下去嗎?
上一個好的高中,不是人生目標,甚至上一個好的大學,也不是人生目標。考上好大學,大多數人都是好孩子,但是這是父母的目標。父母不斷要求孩子考得更好,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家長的自我實現。所以家長會竭盡所能,使得孩子這個「目標」變得更好,以此家長可以獲得成就感,所以動力是很強的。
可每個人都不是為了完成對別人的承諾而活著啊。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不想滿足別人,也可以不滿足啊。希望當代青年能相信自己,不用偽裝成陽光向上而且樂觀的樣子,會有人接受你最陰暗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