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真的快樂嗎?很多人都會認為孩子年齡小,負擔輕,怎麼可能會不快樂?我們都只是看到了孩子的外在表現,卻很少有人能深入的去探究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你所看到的,也許只是孩子的偽裝。在偽裝之下,很有可能藏著一顆抑鬱的心,沒有人能去發現。
最近讀了曾經在美國鼓勵了數百萬人的珍妮•羅森寫的《高興死了》這本書。它讓我意識到了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會導致抑鬱的因素,孩子也不例外。我們應該去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抑鬱,去擺脫抑鬱,去找回屬於自己的快樂。而這些,遠比學習要重要的多。
《高興死了》這本書給予了人們面對生活的希望。這位屢次從黑暗中走出來的人,極有洞見地向我們訴說,黑暗是如何讓她更珍惜每一個光明的日子,以及自己如何去擺脫這些黑暗的故事。
作者珍妮•羅森,就是一個抑鬱症患者,同時患有焦慮症、躁狂症、迴避型人格障礙等十幾種障礙症,還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在自身免疫方面也有一些問題。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用她自己的真實經歷去告訴人們,抑鬱並不可怕,我們可以去戰勝它。作者是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向讀者講述了我們該如何去面對抑鬱,並且去戰勝抑鬱。這有別於一般的作者,去講述他人的故事。這完全就是作者本人的故事,她本人的親身經歷,明顯會更加的有說服力。
書中,珍妮為了奪回生活主動權,決定——瘋狂收集每一個快樂的瞬間,用它們回擊每一個糟糕的日子。書中有很多她和自己父母,丈夫以及醫生的故事。這些,完全都是真實的描述,沒有任何的誇張和渲染成分,完全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人們很容易就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把自己也會融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完全成為作者生活的一個參與者。
我們的孩子總是沉浸在生活的壓力之下,無法去釋放和解脫自己。
我們的孩子承受了太多他們本不該去承受的壓力,這些壓力把他們壓得喘不上氣來。
他們不能很正確的去認識自己,他們只是想成為別人口中那個與眾不同的的人。
書中提到,作者被別人貼上了」瘋子「的標籤,大家都認為作者是一個極其不正常的人。但作者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瘋子,只是當人們需要定義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的時候,給她貼上「瘋子」的標籤會讓事情變得簡單得多。而且,作者認為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沒有必要非要得到他人的認可。作者就是正確認識了自己,不被世俗所左右,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想法。
梵谷,生前也是被大家都認為是一個」瘋子「。大家對梵谷的畫,都不去認可,都認為那是瘋子畫出來的東西。所以,導致了梵谷後面真的開始變得精神失常了。但其實,梵谷的畫是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的,但世俗的眼光使梵谷產生了極其自卑抑鬱的心理,並不能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藝術天賦。最終,他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梵谷能不被世俗所約束,正確的去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藝術天賦,他也不會去精神失常的。
正確認識自己,不被世俗所左右,是我們孩子找回快樂,要做的第一步。
江蘇常州市一5年級小學生妙妙(化名)從教室跑出後翻越欄杆墜樓身亡。
家屬稱,事發前妙妙剛上完作文課。據其小姨張女士提供的《大聖三打白骨精》讀後感顯示,文中妙妙寫道:「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這段話被老師劃線標出,並在上方注釋道「傳遞正能量」。
就是因為這件事,孩子選擇了輕生。那一瞬間,我想到了此書的作者。她遭受了那麼多的挫折,受盡了無數世人的白眼和辱罵,但她還是堅強勇敢的活了下去。除了她自己本身堅強的因素外,還離不開她父母從小對她的家庭教育。就是因為這些家庭教育,讓她拯救了自己黑暗的人生,更去了構築她新的光明的人生。
「你沒有發瘋,別再叫自己『瘋子』了。」作者的母親第一千一百萬次對作者說這句話,「你只是敏感,還有……一點……古怪。」母親在不斷強調中,讓孩子明白了自己不該被世俗所約束,應該正確的去認清自己,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而父親則是教會了作者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抑鬱,以及那些生活中的黑暗。
1.如果生活給你檸檬,你應該把它們冰凍起來,然後用投石器把它們投向你的敵人。
2.在討厭你的人面前表現得開心,這樣他們就會知道自己沒有惹你生氣,這還會把他們氣瘋了。
3.別故意摧殘自己。有一大群人願意免費摧殘你。
是什麼因素讓作者有了了不同的人生結局?我認為是父母正確的家庭教育,才讓作者擺脫了自己的抑鬱,重新開始了快樂的生活。
盧梭在《愛彌兒》中寫道: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家庭教育是人們從出生以來,接受的最早的教育,也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刻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三毛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著有《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
有一次父親對三毛說:為身邊有你這樣的小草而驕傲。
當三毛聽到這句話時,頓時淚如雨下,三毛說: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今天親口說出來,才抹殺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與心虛。
因為三毛的性格原因,三毛很叛逆,總認為自己這樣的人不會給家庭增光,但是父親的一番話就讓三毛釋然了。
如果父親沒有說出這句話,三毛對家庭的自卑與心虛將永遠存在。正因為父親正確的家庭教育,才讓三毛放下了心中的負擔,得到了解脫和釋放。
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盞明燈,可以指引孩子向光明駛去。
壞的家庭教育是一塊暗礁,隨時都會讓孩子沉船。
我們家長需要正確的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可以走出人生的困境。要讓孩子意識到生命的可貴,教會他們如何去面對挫折和失敗,教會他們如何去陽光的度過自己的一生。
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我們孩子該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抑鬱,去擺脫他們的控制呢?
孩子如果長時間面對抑鬱,無法去擺脫,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
老子曾經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作者說到,很多人都不會去承認自己得了抑鬱症或者是有抑鬱症的傾向。
他們自己都認為,自己只要去打起精神就可以了,無需去接受治療。
「只要打起精神」是全世界公認的最沒用的治療抑鬱症的方法。
這幾乎等於告訴某個斷了腿的人「只要起來走走就能痊癒」。
但我們知道,這樣做,根本是無法去治療好自己的抑鬱症的。
我們不能這樣去欺騙自己,讓我們的孩子去飽受抑鬱症的折磨。
我們要做的是,及時的去領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及時的去配合治療,去吃藥。
而不是一直拖延病情,告訴孩子,這個是沒問題的。
正視孩子的抑鬱,才是解決抑鬱的關鍵。
如果不能去正視孩子病情的話,那麼孩子將永遠不會健康,反而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陶行知曾經說過:「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
孩子最親的人是誰?毫無疑問,是家長。
如果家長都不能去幫助孩子,那還有誰能去幫助孩子呢?
作者就是正確的家庭教育下,才能正視自己的病情,並且走出了人生的黑暗時期。
如果沒有父母的家庭教育,作者很可能就會對生活失去希望,從而一蹶不振。
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之下,作者才會去意識到:我們每贏得一場戰鬥,就會變得更強壯一點。我們的掙扎不會白費,我們會勝利,我們會活著。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這種教育方法,雖然促使貝多芬快速的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家。但也讓貝多芬耳朵在中年的時候就失去了聽力,並且讓他有了孤僻執拗的性格。這一切,都是他那失敗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而此前的大學生作弊跳樓事件,也是有一定的家庭原因。父母沒有告訴孩子不要去作弊,也沒有告訴孩子去對生命有敬畏感。從而導致了孩子無法去接受作弊被抓的挫折,從而選擇了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優秀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莫大的幸運。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可能會把孩子引向歧途,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家庭教育是一定不能去缺失的。
這本書,作者準備的封面是很有趣的。
封面上是浣熊狂喜的半隻臉。
當你捧著這本書閱讀時,你的下半張臉會被一隻浣熊狂喜的笑容取代。你看上去很友善,但又令每一個從你身邊經過的人感到害怕。這是好事,因為如此一來,人們就不會在你閱讀的時候打擾你了。
這就告訴人們,內心要保持自己的快樂,不要去被別人去打擾,不被世俗所左右。
我們要學會去關心孩子,看到他們內心的抑鬱。
孩子戰勝抑鬱,除了需要他自己,更需要我們家長的愛和鼓勵。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我們在教會孩子知識之前,更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