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I 請教會孩子理解真正的快樂

2020-09-05 奶爸的超能力

今天有個朋友跟我說?

從明天開始,我要做一個快樂的人!

我問:「為什麼要等到明天,今天難道你不快樂嗎?」



我們作為父母其實最希望孩子的就是快樂,可是為什麼現在我們很少有父母去問下孩子自己,他真的快樂嗎?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快樂很簡單

我撿到了1塊錢,買了一個冰淇淋,我很快樂。

今天父母不在家,我一個人在家可以瘋狂看電視,我很快樂。

今天偷偷曠課,我很快樂。

但是結果呢?

吃了冰淇淋,肚子疼,於是我很難受;

看了電視,忘了做作業,第二天被老師批評,我很難過;

我曠課,被叫了家長,我超級不安。

還有另外一種快樂。

我努力的學習,考到了班級前十,被老師表演,我很快樂;

我今天給老爺爺讓座,爺爺誇了我,我很快樂;

我幫助同學講題,同學感謝我,送了我一個禮物,我很快樂。

而這個結果;

我努力學習,獲得了尊重;

我做好事,獲得了自信;

我幫助同學,獲得了友誼。

教育孩子,其實我認為更多是教育自己,我們必須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快樂,而不是這麼做就是對的,所以這麼你也得這麼做。

孩子只是一個比我們年紀小的朋友,只是這個朋友有很多不懂,但是這個朋友對我們非常的信任,我們需要的就是教會這個社會的本質。

我們都想讓孩子快樂,可是快樂有很多種,我們不是代替孩子去做選擇,而是教會孩子如何去選擇。

這很重要。

孩子,祝你是發自內心的快樂。

相關焦點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長,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都教會了孩子什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那麼,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呢?如果孩子在成年之前,沒有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已經成年的孩子如果依然不能離開父母去獨立的生活,那麼父母的教育可以說是失敗的。所以,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的獨立生存能力。
  • 「放養」教育做到這些,孩子才能真正受益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就不可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釋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幾點:教會孩子懂得並理解規則培養他們的敬畏之心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就像告訴孩子,馬路上是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的,因為車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隨性玩耍,很容易被車撞到。所以為了保護我們自己,走在馬路上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人和車才可以在馬路上和平相處。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過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如果說健康快樂成長是硬幣的一面,那麼理解並遵守規則就是另一面。
  • 陪伴孩子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優秀父母一定要明白3件事,很主要
    陪伴孩子成長,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是一件多麼值得我們感恩的事情啊!人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為什麼有些陪伴推遠了孩子,還喪失了自我?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陪伴的真正意義。1、陪伴的意義不是包辦,是教會孩子獨立。真正的陪伴不是包辦,而是陪伴而不打擾,用自己的陪伴教會孩子獨立。
  • 孩子在快樂的家庭,也會成長為快樂的孩子
    父母是影響孩子最直接的老師,父母怎樣做,孩子就會怎樣學,在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一點點侵染孩子的日常行為和生活方式。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他們也會模仿父母,學會調節不良的情緒。可見,快樂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快樂的孩子。在快樂家庭中生活的成員總是快樂的。反之,在煩悶沉沉的家庭中生活的每一個人,也很難擺脫不快的陰影。
  •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有了孩子之後,想必每一位父母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足夠優秀的人。那麼我們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其實關於孩子的培養,還是有很多小技巧的,這些小技巧體現在生活瑣事中,只要父母們能夠有意識地做好這些事,那麼孩子將會越來越優秀!
  • 失敗的父母,是讓孩子真正死心後,才感受到活著的快樂
    自從對他們死心之後,我感覺自己才真正地活著,存在著。」一個孩子只有對父母死心,才獲得活著的感覺,這樣的父母無疑是非常失敗的父母。父母成功的「鏡映」會塑造孩子主觀全能感和持續存在感,讓孩子對自己對他人有信心,也在這樣的「鏡映」和「回應」裡,慢慢學會與人相處和互動。這個過程就是電影《阿凡達》中反覆說到的臺詞:i see you。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受益的才能是孩子
    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就像告訴孩子,馬路上是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的。為了保護我們自己,走在馬路上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人和車才可以在馬路上和平相處。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過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如果說健康快樂成長是硬幣的一面,那麼理解並遵守規則就是另一面。
  • 別誤解放養教育,真正的放養: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好習慣
    他們認為,要保留孩子身上的特點,不能以父母的意志壓制孩子。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教會孩子理解規則,培養他們的敬畏之心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尊重規則,才能保證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 生為人父母,孩子教會了我們什麼?
    我們總是以為身為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會孩子認識世界,學會說話,培養孩子的智商與情商,可是你知道嗎?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他們擁有成人沒有的單純和恬靜,用本質和純真教會我們如何做個更好的父母。在很多父母的眼裡,孩子都是不完美的,你會覺得孩子玩耍弄髒了衣服不愛乾淨,覺得孩子學習不好給你丟臉,覺得孩子沒有考上好的學校沒有為父母爭光。但是,孩子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家庭不如別人從而嫌棄父母,不會因為父母做飯一般嫌棄難吃,哪怕媽媽什麼都不會,哪怕爸爸工資買不起他想要的玩具,孩子仍然愛你們如初。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受益的才能是孩子!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就不可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釋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幾點: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就像告訴孩子,馬路上是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的,因為車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隨性玩耍,很容易被車撞到。
  • 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90%的爸媽都理解錯了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覺得即便孩子再優秀,可並不快樂又有什麼用。但你有沒有思考過,我們所崇尚的「快樂教育」,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是現在短暫的輕鬆快樂,還是日後長久的歡愉呢?快樂教育的真正含義,並不是單指過程中自由歡樂,而是最後孩子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就時,發自內心地感到快樂。
  • 父母最該教會孩子的3件事
    父母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快樂,但是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多困難。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如何保持樂觀,如何在困難面前學會堅強。樂觀是一種能力。一種需要從小就培養的能力。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講述了學習樂觀的四個技能。
  • 「九一八」89周年,教會孩子銘記歷史,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而是各國的歷史,尤其是自己國家的歷史,秀秀的父母總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給孩子講解出來。,不過教孩子學習歷史永遠不怕早,當孩子開始懂事的時候開始,父母就可以教孩子了解歷史了。1.正確愛國父母首先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愛國方式,愛國並不是指怨恨歷史上傷害過人們的人,更不是拒絕使用進口產品。
  • 「放養」教育做到這些,孩子才能真正受益!你都做對了嗎?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就不可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釋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幾點:教會孩子懂得並理解規則培養他們的敬畏之心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過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如果說健康快樂成長是硬幣的一面,那麼理解並遵守規則就是另一面。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
  • 你家孩子給陌生人拐走?這幾招父母要趁早教會孩子,讓孩子受益
    因為很多小朋友在外面的時候,不敢和陌生人聊天(當然是父母在場的時候),這樣子小孩子會變得很膽小,不敢說話,會傷害了孩子的交際能力、情商的培養。很小的時候可能還不能真正的理解陌生人是什麼意思,而上學的孩子更需要清晰地了解如何和陌生人交流,更需要了解如何對待陌生人,因為他們能接觸到網絡,網上的人,孰好孰壞分不清。
  • 教會孩子花錢,是父母重要的必修課
    金錢教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簡單來說,就是教會孩子正確地花錢,而這也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視的內容。很多家長在孩子花錢的問題上總是容易走兩種極端:第一種父母覺得家裡什麼都有,孩子沒有需要用錢的地方,怕孩子有錢就亂花、學壞,索性就不給孩子零花錢。這樣長大的孩子,其實非常可憐。
  • 青春期女孩的早戀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認知自我
    其實,正如前文所說的,孩子成長有自身的節奏,絕不因為父母有意識地迴避性教育,就不會對性好奇。作為父母,與其讓孩子在懵懂無知的狀態被性行為傷害,不如儘早主動對孩子展開性教育,這樣一來,孩子至少知道什麼是性,尤其是作為女孩,也才知道如何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家裡有青春期女孩,父母一定要更加小心對女孩開展性教育,而不要諱疾忌醫,最終釀成嚴重的後果。
  • 《高興死了》:教會孩子知識之前,我們應該先教會他們如何去快樂
    你的孩子真的快樂嗎?很多人都會認為孩子年齡小,負擔輕,怎麼可能會不快樂?我們都只是看到了孩子的外在表現,卻很少有人能深入的去探究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你所看到的,也許只是孩子的偽裝。在偽裝之下,很有可能藏著一顆抑鬱的心,沒有人能去發現。最近讀了曾經在美國鼓勵了數百萬人的珍妮•羅森寫的《高興死了》這本書。它讓我意識到了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會導致抑鬱的因素,孩子也不例外。
  • 《父母的界限》- 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愛,請後退一些,再後退一些
    偶然機會,我在閱讀《父母界限》時看到了這麼一句話:沒有界限的愛,只能給孩子帶來傷害。守住父母的界限,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愛!我才知道自己以前給孩子帶來的的,原來都是傷害!忍不住,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究竟怎麼才可以讓孩子滿意?於是,我拿起這本《父母界限》繼續認真讀下去。
  • 《父母的覺醒》:唯有不斷自省的父母,才能養出內在快樂的孩子
    對於男孩父母的做法,我當時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明明兒子犯了錯,父母卻極力否認,直到偶然間看到《父母的覺醒》一書之後,我才了解到男孩父母做法背後的原因,本書作者沙法麗.薩巴瑞在書中指出許多未覺醒的父母會將自己的尊嚴同孩子的行為混在一起,當孩子做出某些出格行為之後,父母會覺得羞愧和焦慮,害怕被別人說是不稱職的父母,男孩的父母不願去承認孩子的所做作為,原因就在於不願別人說自己育兒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