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派實習護士給寶寶扎針,連著扎6針才找到血管(第三十三)

2020-08-28 南絮影視

時間一天天的過,到了回家接小學妹和小傢伙的時候了,把事情都解決完,第二天一早,準備好路上喝的開水,到公司附近的加油站加滿了油,檢查了一下輪胎,一路就往家裡開,大清早的開車,果然是一點都不堵,從新塘路世紀聯華出發,車上帶著一些從超市買的螃蟹之類的東西,拿著泡沫箱將釣魚的充氧泵的充氧頭,伸進了泡沫箱,打開了電源,這樣螃蟹之類海鮮就不至於缺氧,這樣就能帶著新鮮的海鮮回家了,從新塘路出發,從杭州到我們家的必經的路就是從之江路走,一路上經過N多個紅綠燈,以50公裡/小時的速度開到杭州南高速路口,開著這輛小起亞上高速,其實回家這段都沒什麼好寫的,大致的路線也就是從杭州南上高速,一路經過千島湖,衢州,龍遊,出浙江就走楓嶺關,出了楓嶺關,就進了福建了,進了福建就基本上沒多少路了,在這一路上,開的速度都是按照限速行進,所以本來才390公裡,進了福建以後,有一段路基本都是山路,不是限速80公裡/小時,就是限速100公裡/小時,這樣的速度對於一個老司機來說,是非常的慢的,慢到可以睡著的那種。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8個多小時過去了,我基本上是一路狂奔,除了到服務區上了個廁所加了一次油以外,完全就是沒有休息,因為時間緊迫,所以容不得一點浪費的,到時候帶著小學妹和小傢伙一起回杭州的時候應該就會很慢了,因為小傢伙長時間這麼做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會很難受的,所以估計過個幾個服務區,就要下車休息一次,其實這是小傢伙第一次出家門,我對於他在車上的表現,還是心裡不是特別有底,下午4點多快5點了,到了家了,一到家,第一時間就想著小學妹和小傢伙,當到了家以後,我爸媽說小傢伙因為感冒嚴重,送去醫院看病了,原因是吹空調吹的,這時候我媽又是在我耳邊開始說著小傢伙這麼小,小學妹又是不顧小傢伙的年齡,非得開空調什麼的,又發了一大堆的牢騷。

說真的,這時候,我已經是一個腦袋兩個大了,這婆媳關係啊!確實是千古不變的一個難題,哎!還是先不說這個了,還是回到我家小傢伙的身上來吧!我一到家,把那些買回來的螃蟹、蝦之類的東西,搬到家裡的陽臺上繼續開著充氧泵,然後我自己騎著電動車,直接上了醫院,到了醫院,看到小傢伙安靜的睡著了,一臉難受的樣子,看著心都揪起來了,經詢問,由於小學妹隨意聽信了網上所說的,小傢伙在小的時候,要讓他利用自身的免疫來抵抗感冒病毒,抵抗過以後,就會身體越來越強壯,然而,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這樣的,當孩子持續高燒並咳嗽的時候,說明很厲害的炎症,這時候,只能說明小傢伙的自身抵抗力已經不足以抵抗病毒,就需要外界藥物以最快雷霆之勢將病毒殺死,否則就不是抵抗病毒,而是被病毒持續傷害了,當時也因為這事我媽跟小學妹發生了嚴重的爭吵,我媽堅持說需要把小傢伙送醫院看,至少要把高燒給馬上退下來,不然腦袋都會燒壞掉,而小學妹堅持相信網上的信息,說小孩子,必須靠自身免疫力抵抗發燒,如果靠藥物退燒,就失去了一個增強抵抗力的機會。

其實,我那時候也確實不算是一個合格的父親,這方面的功課我是完全沒有做足,對於孩子的一些日常所需的知識,我是基本上是個小白,所以到底是我媽說的對呢!還是小學妹說的對,我也完全不清楚,可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醫生給的說法呢!其實我媽和小學妹的說法,各對一般,他們兩個呢!想法都是過於偏激,對於自己的看法盲目的自信,醫生是這麼說的,如果持續低燒,沒有超過39度,那可以讓寶寶自己抵抗病毒至退燒,但是當達到高燒的時候,這時候,高燒就會對腦部神經進行持續傷害,這時候就要及時退燒了。

還有一件更氣人的事情,就是我們老家的醫院的兒科,在給我家小傢伙扎針的時候,醫院派來的是一個實習護士,給小傢伙找血管,血管太小找不到,而且那護士又缺乏經驗,居然扎一針沒找到血管,拔出來又往小傢伙額頭上扎,連著插了5次,還是沒找到血管,這時候,我都快被氣炸了,小孩子的血管是小,既然都插了5次了沒找到血管了,還準備往小傢伙那嫩嫩的頭皮裡扎,我當即就冒火了,這時候我直接開始罵了起來,技術不行,拿我家寶寶來做實驗,練技術,你練的不行了,就應該叫經驗豐富的老護士來,然而,老護士叫來了,確實也說小傢伙的血管比較小,但是她還是一針就扎中血管,看著小傢伙被那個實習護士,扎了一頭的針孔,心疼了我好一陣子。

這次回家,毫無疑問,因為小傢伙生病,也就沒辦法那麼快的去杭州了,還好,我的電腦有帶回家,所以合同什麼文件,我都可以在電腦上完成並以發郵件的形式進行籤訂,也算是沒有落下公司的業務,過了差不多一個星期,小傢伙終於感冒好了,所以,也就終於可以往杭州走了。

相關焦點

  • 武漢兒童醫院首席穿刺師鄒鋆:每天給100多個寶寶打針,每針「見血...
    (圖為鄒鋆在為患兒注射針劑。記者金振強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7日訊(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王琛)10月7日10時,武漢兒童醫院門診3樓輸液窗口前,不少家長抱著孩子等候打針。1號窗口前,在「首席穿刺師」鄒鋆的指導下,媽媽董女士將熟睡的孩子放在輸液臺上,鄒鋆摸摸寶寶的小額頭,確定好大致方位,用止血鉗夾著針頭,輕柔地扎進皮膚和血管,一次成功。整個過程中,寶寶完全沒醒,只在進針時微微皺了下眉頭。接下來輪到女孩萌萌打針,她今年6歲,體重已有60多斤,兩隻小手胖嘟嘟的,手背上很難看清血管。
  • 「心太軟」小夥輸液5針沒紮上要求換人,護士一哭小夥又讓扎了3針
    不久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小夥子因感冒發燒去醫院吊鹽水輸液,但沒想到碰見了一位剛入職的年輕女護士,一位護士小姐姐的操作下來,小夥子卻遭到了懲罰!根據視頻中的這位年輕人說,自己前不久因感冒,有些感冒,全身不適,一天沒有吃東西,就到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去輸液。給這個男孩輸液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護士妹妹。
  • 寶寶打點滴時為何針頭要扎在頭上,護士可不會明說,寶媽最好知道
    但是最讓寶媽們心痛和無助的時候卻是孩子生病住院的時候,看著孩子遭受病痛折磨的難過,更揪心的是看著孩子被醫生護士輸液扎針的時候,那場面真是看一次心疼一次。孩子住院需要打針的時候,我的心簡直備受煎熬,如果運氣好碰到一個技術佳的護士還好。運氣不好,遇到實習小護士,會找不著寶寶的血管,左一針右一針的扎寶寶,心簡直在滴血,忍不住的時候真想數落護士的技術菜。
  • 給寶寶打針多數是扎頭上,為啥不和大人一樣扎手?醫生這樣解釋
    心急的她火急火燎地就往醫院跑,連襪子都穿錯了也顧不上。到了醫院,醫生給孩子測了體溫,詢問了症狀,熟練地開好單子讓孩子掛水,小美忐忑地抱了一堆藥,生怕護士給孩子打錯了針。>「噗噗」兩下,就把寶寶的胎毛剃了兩塊兒,接著拿出針頭,一套操作行雲流水,把小美都看呆了,直到寶寶哭了才緩過神。
  • 當實習護士被男患者訓哭之後
    我一邊解釋說:「其實針穿刺的沒有問題,但您的血管有些彎曲,所以滴入不通暢。」客觀上我告訴他事實,不卑不亢。然後,我進行了真誠的道歉,我抱歉地笑著說:「實在不好意思,是我們老師的錯。讓您受苦了,多挨了一針。」道歉是必須的,畢竟若是我出手,能一定程度降低失敗的概率。
  • 為何寶寶輸液時針頭要往頭上扎?這四點護士不說,寶媽也要知道
    這四點護士不說,寶媽也要知道1)頭部血管明顯,方便針頭準確扎入孩子還小時,手上的血管相比頭上的血管的確不夠明顯,在看不清血管的情況下,護士可能很難一次性找到準確的扎針位置,弄不好還要多試幾次,孩子又疼又受罪。
  • 遇到護士扎針水平差怎麼辦?
    《女兒成長日記》系列222020年9月14日(出生第1個月3天)檸檬姐姐的感冒終於傳染了一大片,繼她感冒後,姥爺、大姨、媽媽、爸爸和政序哥哥都出現了感冒症狀,姥姥由於慢性支氣管炎之前一直打點滴到現在。診所由於疫情原因有半年沒有開張,原來在這裡工作的護士已經不見了。當時這裡有一個打針水平比較高、女兒也叫檸檬的護士阿姨,每次都是她給姐姐打針,現在也不在這裡工作了。新來的兩個護士阿姨扎針水平明顯不如之前的,弄得媽媽、姐姐、爸爸乃至大姨每次打點滴都提心弔膽、驚恐萬分,害怕她們扎不上遭罪。檸檬姐姐第一天打點滴還比較順利,給她扎針的是一個身材比較勻稱的阿姨,一下子就給她紮上針了。
  • 3名護士為嬰兒扎針失敗遭家屬追打 掃帚被打斷
    前天凌晨,杭州市兒童醫院一名護士在給一名嬰兒做靜脈輸液時,由於多次靜脈穿刺都未能成功,被患兒家屬毆打了兩三分鐘。三個護士扎針扎了三次都失敗前天凌晨2點左右,5個月大的明明因麻疹,被父母緊急送到市兒童醫院感染門診掛點滴。夜班值班護士姓蔣,她隨即給孩子進行了血管穿刺。但由於孩子滿臉麻疹,她注射孩子頭部的第一針並沒有成功,明明隨即大哭起來。
  • 「科普」小兒輸液為什麼「扎頭」不扎手?
    關注關注精彩內容要先點擊這裡哦小寶寶生病了需要輸液,護士有時候會選擇寶寶的頭皮靜脈。新手爸媽看著明晃晃的針頭扎進寶寶的小腦袋,總會忍不住擔心:「皮靜脈輸液會不會對寶寶的腦部有損傷?」而且,打針前需要剃掉寶寶的部分頭髮,所以許多家長都會拒絕選用頭皮靜脈輸液。
  • 1歲萌娃醫院輸液,腦門扎針滿地跑,親爸舉吊瓶一路緊跟像是釣魚
    小孩子打針總會哭鬧,就算是紮好了針,也會不安分地亂動。一個不小心,針頭就會滑掉。最近微博上就有這樣一個爸爸,在醫院裡舉著藥瓶一路跟著自己腦門上扎著針,正在輸液的兒子。這樣一路緊緊跟著孩子,像是釣魚一樣。視頻中的寶寶不過才一歲大。雖然生病了,腦門上扎了針,貼了膠布,但是他還是精力旺盛,活力滿滿的到處晃悠。他把醫院走廊當成了一個新奇的地點,開始樂顛顛的探索。這裡跑跑,那裡看看,帶著爸爸繞圈圈。走著走著還回過頭來伸出小手,要爸爸牽。真是太可愛了。
  • 寶爸帶娃扎預防針,憑實力把娃「嚇哭」,網友:心疼娃一分鐘
    夫妻倆帶著孩子去扎預防針,為了不讓寶寶掙扎時受到傷害,爸爸不得不緊緊抱著他。每個寶寶在扎預防針的表現太不一樣,跟他們的性格有些關係,看看你的寶寶屬於哪一種?1)沒人比我更淡定不是所有的孩子讓人都會哭,包括一些小嬰兒還有懂事的孩子扎針時都顯得很淡定。小嬰兒剛出生不久,對痛覺不是很敏感,有可能扎完針之後他們還沒反應過來,並不一定是因為堅強。
  • 美髮店扎針後頭疼,要三家醫院證明才肯負責?
    雷女士:「她說你這個要扎針(什麼針)沒跟我說扎什麼針,她說什麼針都有我就相信了,沒問扎什麼針(扎了幾次)就扎了一次就傷到我這裡了,自己買的皮膚針在網上買的。我覺得她這裡是沒有醫療資質,亂給顧客扎針。」雷女士:「她傷到我了,我去醫院看的治療費用,包括後期治療費用,我現在快到四千塊錢了。」找到杭州江幹區詩碧曼美髮店,門店負責人不在,現場記者沒有看到雷女士說的皮膚針。
  • 怎麼年紀輕輕的小護士,工資就一萬多,護士真有那麼高工資嗎?
    剛開始實習的一年時間,工資也就3000多,但是,轉正後,加上各種福利,每個月到手,確實有一萬多。不過,在他們婦產科,是非常的忙,而且還要上夜班,說實話,也是用身體健康換來的。有資料顯示,在公立醫院工作2年以內的護士,86%的護士,月收入(工資+獎金)在4000元以下,31%的護士的月收入將在1000元以下 。一般在醫院都要經過一年左右的實習輪崗期,在這段時間,絕大多數科室都是不發工資的。
  • 一針見血的無痛「飛針」手法,4 大訣竅助你分分鐘學會
    筆者第一次接觸飛針,是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實習的時候。
  • 扎兩針被投訴 整改報告怎麼寫?
    住院期間輸了兩天液體,其中有一次扎了兩針,還有一天抽血扎了兩針,當時都給患者做了解釋,患者和家屬也都表示理解。後來,患者外出兩天,管床醫生給辦了出院,今天結帳患者和家屬就說帶藥少,然後就到院長那裡投訴說護士靜脈輸液水平差!科裡護士也很生氣,護理部現在要科室出個處理意見,我該怎麼寫這個整改報告?
  • 寶寶第一次生病就住院,經歷讓寶媽差點崩潰
    姥姥說昨晚寶寶又燒了,昨晚給寶寶一量體溫39.6度。這可嚴重了啊。昨晚給寶寶又餵了一次退燒藥。好在早晨量體溫,體溫又降下來了。早晨給寶寶又餵了一次退燒藥。中午十二點時,又給寶寶量了體溫,38.1度。體溫又升了一些。看寶寶體溫上上下下不穩定,害怕寶寶晚上再燒上去。於是一家人一致同意送寶寶去醫院。
  • 守護孩子的白衣天使:兒科護士為愛互扎,只為讓孩子少疼痛
    12月20日,在萊西市中醫醫院的兒科區,半島記者看到護士劉珍握著護士孫小媚的手正在扎針,扎完後兩人調換角色,針又扎在了劉珍的手上。兒科護理負責人馬愛芬笑著解釋道,「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她們經常拿自己的血管反覆練習,甚至對自己的家人、親戚也拿來練習,達到對血管位置爛熟於心的程度,保證一針到位。」走進彌散著消毒水味道的醫院,兒科病房裡有一群孩子,他們穿著大大的病號服,躺在病床上準備接受靜脈穿刺,「好寶寶,不哭不哭,真乖。」馬愛芬一邊哄著孩子一邊為他打針。
  • 兒童醫院實習「歷險記」(連載2)
    6月25號,我愛我的春娟老師實習期間,對我幫助最大的莫過於我的春娟老師了,我的內心深處充滿著對她深深的感激之情,一日為師,終身為師。有的家屬開始時會非常兇,說話不饒人,總在老師扎針時厲聲反問:「你到底行不行?能不能扎進去?不行的話換一個高年資的來!」,但後來他又會因為老師的一針見血開始自責不已「不好意思啊,剛剛我心疼孩子,太急了!」再後來,他又因為一雙網紅魚拖鞋走紅全科室,引的大家忍俊不禁。
  • 1歲寶寶腦門扎針輸液還亂跑,爸爸無奈舉著藥瓶緊跟,像釣魚一樣
    這段視頻是在父母倆帶著孩子去醫院輸液時拍攝的,剛剛1歲寶寶頭上扎著針正在輸液,但是腳上卻絲毫停不下來。只見這個1歲寶寶醫院輸液滿地跑,腳步踉踉蹌蹌卻也一直奮勇向前,爸爸為了遷就寶寶只能舉著藥瓶一路緊跟,看到這段視頻的網友笑道,這模樣像釣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