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後,除了沒人疼,渾身上下哪兒都疼

2021-01-13 小小包麻麻

若說生娃後,哪裡最疼,肯定非腰莫屬!那種站著疼、坐著疼,躺著還疼的滋味真心難受。很多媽媽因為長時間一個人抱娃還得腰椎間盤突出了。

為什麼很多人帶娃後腰疼呢?

1.受孕期激素的影響,寶媽骨盆和脊椎周圍的韌帶、肌肉鬆弛。

2.孕期體重增長過多,增加了腰部的負擔,甚至造成腰肌和韌帶的損傷。

3.加之產後缺乏運動,肌肉乏力。

4.天天久站、久蹲、久坐,過於勞累,更是加重了腰疼之苦。

5.哺乳的姿勢不正確,也是導致腰疼的元兇。

有沒有辦法緩解呢?當然!

孕期及產後都要適當運動

咱在之前的文章《孕期久坐危害大,哪些運動適合孕媽做?》就已經提到過,懷孕期間因子宮脹大及荷爾蒙的改變而容易腰酸背痛,如果再加上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將使腰酸背痛的症狀加劇。

所以,我們要從孕期開始就適當鍛鍊,不要造成腰肌勞損,產後也要適當運動,不然會因肌肉乏力而腰酸背痛。

推薦兩款簡單易做,卻超級有效的運動

1.飛燕式

動作要領:俯臥床上,雙臂放於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後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關節屈曲,要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覆鍛鍊 20~40次。持續3~5秒,然後肌肉放鬆休息3~5秒為一個周期。

第一階段:俯臥床上,雙腿併攏抬起

第二階段:頭和上肢抬起

第三階段:四肢與頭同時抬起

PS:飛燕式可以治療因腰肌勞損引起的腰痛。但鍛鍊的次數和強度要因人而異,功能鍛鍊的強度應從小到大,能夠耐受為度。每天可練十餘次至百餘次,分3~5組完成。應當循序漸進,每天可逐漸增加鍛鍊量。如鍛鍊後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適、發僵等,應適當地減少鍛鍊的強度和頻度,或停止鍛鍊,以免加重症狀;鍛鍊時也不要突然用力過猛,以防因鍛鍊腰肌而扭了腰。

2.平板支撐運動

動作要領:俯臥,雙肘彎曲支撐在地面上,肩膀和肘關節垂直於地面,雙腳踩地,身體離開地面,軀幹伸直,頭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緊,盆底肌收緊,脊椎延長,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勻呼吸。每組保持60秒,每次訓練4組,組與組之間間歇不超過20秒。

若要增加難度,手臂或腿可以提高;若要降低難度,可以屈膝雙腳交叉上翹。

PS:平板支撐運動可以鍛鍊核心肌群,讓你瘦得更健康,遠離下背疼痛。此外它對盆底肌恢復、防止子宮脫垂也有好處。

孕期合理增重

孕期體重增加過多,會增加腰部負擔,甚至造成腰肌和韌帶的損傷。

產科醫生推薦大多數女性增重11-16千克。其中,孕早期,中等身材的女性應該增重1.5-2.5千克;在接下來的6個月裡,每周平均增重0.45千克。

當然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美國醫學會也發布了指導原則:

孕前就已經肥胖的準媽媽,孕期應該只增重4.5-9千克,只要遵照健康的飲食方法和生活方式,無需增重就能產下健康寶寶。

多胞胎媽媽,孕期需要增重15-20千克。

正確餵奶很關鍵

很多媽媽不會躺著餵奶,只會抱著喂,在月子裡也是,每逢餵奶必坐起。結果不但腰疼,手臂也疼的要命。

其實餵奶也是可以躺著滴,只要保證寶寶的腹部貼近媽媽的腹部,很快寶寶就會自己找到最舒服的姿勢的。

不要過於勞累

很多媽媽腰疼,都是因為勞累過度。之前有個媽媽在後臺提問說:「包媽,上廁所的時候抱著娃上對孩子好不好?」

噢,現在各種帶娃的神器那麼多,咱真不用這麼為難自己。儘量發動家人幫你帶娃,若是人手不夠,神器來湊!

在家裡的時候,你可以讓這些神器幫你:

1.海洋球池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喜歡球類玩具,每一個遊樂場也都配有海洋球,能釋放孩子天性的同時,也促進了孩子的協調性,並且海洋球容易抓握,還有著大腦身體相互協調訓練的作用,鍛鍊孩子對寶寶的色彩認知,動手能力等等。

除了以上好處外,它還能解放媽媽,不至於讓我們上個衛生間都得抱著娃。

2.城堡遊戲圍欄

看,範瑋琪和林志穎他們家都在用,這個東西不僅可以讓寶寶自由爬行,放鬆心情,還能解放媽媽的雙手,把寶寶放在這裡面絕對可以放心去上衛生間!

3.嬰兒推車

比如這款推車簡直就是行走的嬰兒床。如果你想給寶寶做個輔食,可以把車推到廚房那裡,讓寶寶在上面玩,或者看著媽媽忙碌都行。反正不會痛苦到帶個娃連飯都吃不到嘴裡。

各種好用的神器實在太多,咱就不一一舉例了,總之,帶娃其實可以有更輕鬆的方式。真的不必手忙腳亂,腰酸背痛。

在外面也有很多神器:

1.嬰兒推車

自從有了嬰兒推車後,媽媽根本不用抱著寶寶走。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推車寶寶出來走走,鬱悶的心情也會一掃而光。

2.背帶

如果實在不方便推車的話,嬰兒背帶是個不錯的選擇,還有那種帶腰凳的。無論居家還是外出,都是必不可少的帶娃神器。

包媽碎碎念:雖然我生倆寶時,都沒有全職帶娃。也許正因為如此,才沒有體會過那種渾身酸痛的感覺。但我經常帶著倆娃出去旅行。朋友看完後就問我,說:「你是怎麼做到的呢?為啥我生二胎後,跟我老公倆人都覺得沒法帶娃出門呢?」

其實無論生幾個,若是你帶娃帶到渾身酸痛的地步,有可能是你帶娃的方式需要調整下哦。

不管有沒有人疼,咱得自個兒疼自個兒,反正不要渾身哪哪兒都疼,生活如此美好,記得找些帶娃神器解放雙手。

相關焦點

  • 都說女人生孩子疼,究竟疼在哪裡?疼在哪個部位?
    大家都知道女人生孩子就是過了趟鬼門關,十分困難,其中生娃的疼痛更是難以忍受。這麼一個抽象的說法常常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到底生孩子有多痛呢? 之前,有一則是關於疼痛指數高低所指向的疼痛係數的報導。在這則報導裡,將疼痛指數劃分為十分,其中,三分以下的疼痛感幾乎為零,可以被人忽略不計。
  • 治「渾身上下哪都疼」的方子!六味藥,補真陽,改善骨質疏鬆疼痛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養生學》、《中藥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踏踏實實做科普,認認真真做學問。  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對讀者最鄭重的承諾。  今天,我給你講一講,中醫如何用湯藥的辦法,來改善「渾身上哪都疼」的現象。  其實,這人啊,一旦上了年紀,身體就容易疼。
  • 早飯後一家6口鉈中毒 頭髮掉光渾身疼疑被人下毒
    張大媽一家仍在醫院接受治療(圖片由京華時報記者提供)11月24日,阜陽市臨泉縣張大媽一家6口吃完早飯後陸續出現肚子疼、腿疼的症狀,不久便開始掉頭髮。張大媽說,她懷疑是人為投毒並報了警。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早飯後一家6口渾身疼張大媽是阜陽市臨泉縣關廟鎮人,平日裡親人們外出打工,留下她和老伴一起在老家照看外孫。11月23日下午,張大媽的侄子、侄女等7人從外地打工回老家,來到張大媽家探親。
  • 生娃到底有多疼?組圖帶你看順產全過程!網友:隔著屏幕都感覺疼
    畢竟生娃過程中根據寶媽身體素質的不同,隨時可能會有大出血或者難產等問題產生。另外,單論胎兒發動那十多個小時裡的陣痛,就足以讓孕媽們疼到打滾,更別提到真正開十指的階段了。所以說,能為丈夫心甘情願生孩子的女人,絕對是真愛!到底女人生娃有多疼呢?除了親生經歷過的人,我想很難有人能切身明白其中的感受。
  • 第一次餵奶你疼哭了嗎?從來沒人掐我掐得這麼疼
    第一次餵奶是怎樣的感受……大概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如果你認為「卸貨」就是最後的關卡,那麼真的是太天真了。帶娃過程不必說,辛苦並快樂著,大家也都能夠預測到七七八八,但是對於第一次餵奶的體驗,簡直跟預想的「溫馨」格格不入,甚至還會有些「恐怖」~總之,這種「好笑又心疼」的感受還是聽我們的姐妹們細細道來吧!
  • 渾身疼用英語怎麼說呢hurt?ache?pain?
    人到中年就開始渾身疼[呲牙],大夫說是40歲的人,60歲的腰。如果我說:I have pains and aches all over. 這句話對嗎?渾身疼答案是:錯的,渾身疼的順序是aches and pains, aches和pains的順序不能替換。
  • 女子請私教健身,練習後渾身疼,醫院檢查身體損傷嚴重
    生命在於運動,很多上班族整天坐在電腦前,平時也很少運動,但是亞健康的身體狀況,又讓他們很有危機感,所以大多選擇去健身房鍛鍊,有的條件好一點的還請了專門的私教,很多女人也想在私教的指導下,練出馬甲線,不過,有的人身體卻容易吃不消,在鍛鍊之後出現酸疼等問題,日前,鄭州的金女士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結果渾身上下都很疼,醫院一檢查讓她崩潰
  • 奶奶帶孫子打針,孫子沒疼奶奶先疼,兩人神情如同複印粘貼
    奶奶帶孫子打針,孫子沒疼奶奶先疼,二人表情神同步現在因為社會節奏快,很多家裡都是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不僅減輕了寶爸寶媽的負擔和壓力,還能避免把孩子交給頻出安全問題的保姆。只不過在老人帶娃的家庭裡,矛盾也是隨之而來的,畢竟年輕一代和老一代帶娃的理念和方式都不同。
  • 奶奶是否真心疼孩子,以下方面一清二楚,藏再深也瞞不住
    奶奶是否真心疼孩子,以下方面一清二楚,藏再深也瞞不住都說「隔代親」,尤其是奶奶更愛寵著孩子。就像有些奶奶帶娃,孩子不聽話,甚至都動手打她臉上了,她們還笑呵呵地說「孩子嘛」。甚至,有些孩子明明身強體壯,明顯就是個小胖墩兒,瘦弱的奶奶還把他背在身上、抱在懷裡不肯撒手,總怕累著孩子。這些,其實都是奶奶疼孩子的表現,只不過有些「疼過頭」了。
  • 感染布病這一年:渾身都疼,但醫生勸我別吃藥
    過了年後,羅萍有一整個月無處可去,在家思索要不要吃藥。她還是渾身疼痛,但剛查出了抗體陽性時,醫生說如果治療,服用的是利福平和多西環素,兩種抗菌素都有明顯的副作用。想開藥的話,要籤一份知情同意書。 「醫生的意思是副作用太大,儘量別吃藥。」羅萍說,「他說,你要吃的話,我給你取個單子。」她跟著醫生去另一個辦公室看這份文件,列舉了八九條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 一個大誤解:脖子疼就是頸椎病!經常脖子疼的人,建議好好看本文
    每次聽到這種話,都哭笑不得。脖子疼就是頸椎病,這是一個被誤解了多年的問題。確實,頸椎病可以引起脖子疼,但並不是所有的脖子疼都是頸椎病!今天,就帶大家揭開脖子疼背後的病因。脖子疼,除了頸椎病,還有哪些可能?脖子疼,考慮是頸部肌肉拉傷引起的。
  • 鄭爽帶娃崩潰大哭:帶孩子,咋那麼難?
    「不就是帶個孩子嗎,能有多難?」 自從生了孩子以後,Mommy就常常聽到這句話。是啊,大家都覺得帶孩子不過就是換換尿布,泡泡奶,然後再陪他玩玩,簡單輕鬆。 然而實際上,多少體面的成年人,在帶娃面前不堪一擊,瞬間崩潰,尤其是那些還沒生孩子的年輕人。
  • 「女人生娃到底能有多疼?」老公嫌老婆生娃時鬼哭狼嚎,不夠優雅
    大家都表示很費解,孩子沒滿月,就鬧離婚,這是怎麼了?女同事說,他老公嫌棄她順產時喊疼,聲音太大,鬼哭狼嚎,不夠優雅!而且,還嫌棄她產後太邋遢,在家裡不化妝,不愛收拾自己,跟個「農村婦女」一樣。女同事氣不過,覺得自己生娃時,疼得死去活來,產後又受罪,難受得要命,老公竟然嫌棄她不優雅,這太過分了。
  • 膝關節很奇怪,上下樓梯、蹲起就疼,走平路不疼,咋回事?
    來骨科門診看膝關節疼痛的不僅有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四五十歲中年人,還有很多二三十歲的青年人,他們其中有將近一半出現以下的症狀,就是膝關節在上下樓梯或者蹲起的時候,有困難、有僵硬、有疼痛感,但是大多數時候平地走路倒沒什麼感覺。很多人非常不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這在我們膝關節領域,非常常見,看懂了這幅解剖圖,您就知道原因了。
  • 渾身關節竄著疼,名醫選出四味藥,風邪沒了,痛就消了
    我還記得我跟師學習的時候,有一回,老師接待一個患者。這個人能有60多歲,女性。她說啊,前幾年,自己患上一次感冒。感冒病好以後,渾身的關節就開始竄著疼。上到肩關節,下到腳踝,可以說是無一處不疼,今天這裡疼完,明天那裡再疼。她嘗試貼膏藥,但無濟於事。這讓她十分苦惱,度日如年。我老師看了一下,發現痛處關節皮色不紅,舌淡苔白,脈象偏浮緩,於是就給寫了一張配伍。方見——獨活、防風、桂枝各9克,制川烏6克。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用。我老師特別囑咐,務必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 沒有被姑姑疼過,不足以談童年?奶奶帶娃過時了,姑姑才是正解
    而我就不一樣了,因為沒有姑姑,所以放假也沒地方去,只能無聊待在自己家裡。而到樂樂,卻有好福氣,家有姑姑很疼他,從小到大沒少給他買衣服和玩具,甚至有的時候都比我想的周到。而如果是有姑姑在,樂樂是根本不會理奶奶的。
  • 產後疼!疼!疼!竟然是恥骨聯合分離惹的禍!
    這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媽媽們的經歷,看完覺得媽媽太偉大了!巨疼,前三天基本沒睡床上躺著不敢打噴嚏,每一次噴嚏,骨盆就跟散架了似的。艱難的下床後,一步都邁不開,根本無法抬腿,甚至腿稍微往非垂直方向用力都覺得下身劇痛。
  • 孩子肚子疼—真是腸繫膜淋巴結髮炎嗎
    原創 木瓜醫生 張醫童話感冒發熱,對孩子來說是正常現象,可有些孩子除了發熱、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狀外,一直喊肚子疼,常見的位置是肚臍周圍,偶有右下腹疼的,可檢查腹部又沒有什麼問題,那是怎麼回事了,今天我們聊聊這個常見病
  • 孕婦嘴饞吃龍蝦辣成早產,娃出生後不停吐舌頭,網友:真心疼娃
    文|宇哥的育兒經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都知道,孕婦在孕期裡,吃東西總是很挑剔的,而且口味上經常變幻莫測,有時連孕婦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嘴饞某樣食物。孕婦嘴饞吃龍蝦辣成早產,娃出生後不停吐舌頭,網友:真心疼娃
  • 退伍老兵地窖中埋頭勞作30多年 渾身上下關節疼
    除了他以外,他的父親、他的爺爺都在這個地窖裡待過。打開地窖的窗戶,一股稍微有些悶熱而且潮溼的空氣撲面而來。這扇窗戶是地窖的入口,也是地窖與外界連接的唯一通道。今年56歲的高嫁剛已經在裡面待了整整30多年。圖中就是高嫁剛師傅,擺在他眼前的是一個「升」。「升」是古代的一種民俗老物件,用柳條編織而成,用來盛放糧食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