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員陳湲(左一)在廣東省博物館為盲人講解展出的歐洲名畫。新華社記者壯錦攝
新華社廣州1月19日電(記者壯錦)失明35年後,朱建平第一次走進廣東省博物館「看」畫展。1月17日,他跟隨講解員陳湲的聲音,穿過畫廊來到一幅小型油畫前。這是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的一幅自畫像。
「整面暗紅色的牆壁上,只有這麼一幅約莫A4紙大小的畫,一束黃色的光打在上面。畫面中年輕的倫勃朗頭戴黑色貝雷帽望向觀眾,左側臉頰被光照亮,紅色的嘴唇微微張開,似乎有些吃驚。」藉由陳湲的聲音,朱建平在腦海裡逐漸構建起面前的景象。
「非常有畫面感。」朱建平說,「年輕時我曾經看過梵谷的畫,失明後就再沒有參觀過畫展,怕給人添麻煩。」
幾天前,得知廣東省博物館將用口述影像技術為盲人講解特展「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朱建平便和10位盲人夥伴參加了這次由廣東省無障礙促進會組織的公益活動。他說,「看」了魯本斯、凡·戴克、莫奈等世界著名繪畫大師的油畫,覺得不虛此行。
講解員陳湲(左一)在廣東省博物館為盲人講解展出的歐洲名畫。新華社記者壯錦攝
2018年,為適應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要求,廣東省博物館對講解員進行了口述影像培訓,盲人參觀展覽時可以提前預約口述影像講解。陳湲說,口述影像講解就是在講解中加入視覺信息,幫助盲人構建形象。
「這樣的嘗試太好了!」中山大學教授富明慧跟隨陳湲「看」完畫展之後說,盲人可以藉助口述影像講解無障礙地欣賞視覺藝術。
廣東省無障礙促進會會長麥思明說,殘疾人有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和需求,而且這種需求越來越強烈,廣東省博物館的口述影像講解服務很好地回應了盲人的需求。
據介紹,由廣州市少年宮、廣東省博物館聯合申報的《「聽」見粵博——口述影像》助殘培訓課程,已被廣州市教育局立項,並將於近期向廣州市初中學生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