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歇後語和格言。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熟語也是基礎知識考察模塊裡必考的一項,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
一、成語。
成語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過長時間積累、使用、錘鍊而形成的,是具有特定的含義的一種固定短語。成語大多是四個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更多字詞語。如「真金不怕火煉」,「英雄無用武之地」等。
因為成語的結構是比較固定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不能隨便改變成語的順序。如「南腔北調」不能說成「北腔南調」。但也有可以調換順序的詞語,如「不自量力」可以說成「自不量力」。所以我們也要特別注意。
二、諺語。
諺語是人們口頭上的一種語句,通俗而又含義深刻。諺語反映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經驗,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如「春雨貴如油」,「眾人拾柴火焰高」等。
注意:諺語的特點通俗易懂、生動形象。
三、歇後語。
歇後語是流傳在人們口頭上的一種俗語,歇後語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後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解釋和說明。兩部分之間有間歇,使用的時候,可以只說前半部分,讓人們去體會猜測後半部分。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四、格言。
格言是簡練而含義深刻並且具有教育意義的警句。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注意:格言一般多為名人語錄或者經典叢書裡面的句子。所以在書寫的時候要在後面寫出出處。
注意:格言和諺語的區別。
1、首先來源不同。諺語是來自人民群眾,格言大多是名人語錄。
2、意義色彩不同。諺語通俗易懂,口語色彩鮮明。而格言書面色彩濃厚,有些需要藉助解釋理解。
3、哲理教育性不同。格言通常比諺語更有哲理性和教育意義,意味深長、給人警醒。
熟語因為與實際生活關係緊密,不僅可以考察學生的語文基礎,還能考察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是成語的考察更是種類繁多。所以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熟語,都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所以我們要牢牢掌握住。
練習:
1、根據提示寫出帶手字的成語。
①形容極為興奮。( )
②形容醫術高明。( )
③形容情深如兄弟。( )
④形容做事機警、敏捷。( )
2、下面各句中的歇後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 現在老百姓的生活可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B. 那些急功近利的人,等待他們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C. 家裡廚房失火,爸爸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七上八下」。
D. 同學們認為,楚人誇矛又誇盾,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參考答案:1、手舞足蹈;妙手回春;親如手足;眼疾手快。
2、C(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