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醫生正在為周某檢查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中新網昆明6月19日電 (陳靜)19日,來自雲南普洱墨江縣的周某在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最後的檢查,為出院做準備。就在十餘天前,他在這裡進行了長達8個小時的手術,從眼眶和腦部取出長達11釐米的樹枝。目前,周某恢復良好,視力已達到術前水平,未發生發熱、腦脊液漏等併發症。
圖為周某頭部CT重建圖像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周某今年41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五年前,他在橡膠地裡幹活時不慎摔倒,一根尖銳的樹枝從其右眼眶眼球上方刺入頭部。周某忍住劇痛將樹枝「拔出」,採用土辦法止血後,因家庭經濟困難,未到醫院進一步就診。其後因視力未受明顯影響,只是偶爾感到頭痛,依然能夠下地幹活,所以沒有過多注意。
然而,就在兩個多月前,周某的右眼上眼瞼疤痕處開始流膿,並伴隨紅腫、疼痛等症狀。其在當地醫院就診後,無法確診流膿、感染原因,遂到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就診。
圖為取出的樹枝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趙海燕介紹,「通過CT和核磁共振檢查後我們發現,5年前從周某眼眶刺入頭部的樹枝並沒有被拔出,僅僅只是被折斷了,留在眼眶和顱內的樹枝長達11釐米。」正是因為這根「躲藏」的樹枝,形成了腦內的肉芽腫,繼而引發了感染流膿。
圖為醫生正在為周某進行手術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因為樹枝刺入的深度深、時間長、粘連重,周圍都是重要的神經和血管,又繼發了感染,要根治必須進行手術。得知病情後,周某夫妻倆很悲觀,手術風險高,術後可能失明,顱內感染擴散、損傷顱內大動脈等均有生命危險,即使手術成功,治療費用也不可想像。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得知患者情況後,由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陶維華,眼科副主任醫師趙海燕等組成了多學科手術團隊,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家庭情況,詳細討論,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同時,耐心安撫患者及家屬,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
陶維華介紹,樹枝從周某眼眶刺入,穿過大腦直至小腦半球,在這過程中「巧妙」地避開了視神經、頸內動脈、動眼神經等重要的神經血管,停留在腦幹旁邊。在此過程中,只要偏差5毫米,就有可能當場死亡或殘疾。而在取出樹枝的過程中,因樹枝殘留時間長,和周圍組織粘連緊密,若損傷這些結構也是同樣的結局。同時,還要防止術後腦脊液從眼眶外漏,感染等,手術難度很高。
經過精心準備,6月5日上午,手術如期進行。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和眼科聯合實施開顱及眼科手術,經過約8個小時的奮戰,手術成功,取出了全部殘留的樹枝,因時間長,樹枝已腐蝕斷裂成8塊。
術後第二天,周某便下床活動,沒有出現發熱、腦脊液漏等併發症,視力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同時,由於周某家是建檔立卡戶,治療費用大部分都可報銷,自己負擔不到6千元,未給家庭帶來過大負擔,將於20日出院回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