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彈鋼琴敗給了彈棉花,時代的審美之殤會不會讓我們重回恐龍時代

2021-01-11 好風讀詩書

最近陪孩子讀《給孩子的恐龍簡史》一書,書本8K大小,銅版紙,環保油墨印刷,全彩高清圖片,那些逼真的畫面令人震撼。

《給孩子的恐龍簡史》封面

那曾經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呀!那些龐然大物行走在地球上,威武、霸氣。它們走過了兩億多年,期間不斷進化,不斷演變,直至不明原因的謝幕,物種走向了終結。

但是整部書169頁,介紹了不同時期的恐龍,這些恐龍無論怎麼進化始終逃不離弱肉強食的宿命。

在這種競爭模式下肉食恐龍越來越強悍,而植食恐龍和雜食恐龍為了逃避被吞噬的命運,就拼命往大長,所以我們看到的體型龐大的恐龍往往並不是肉食恐龍。

書中還交代:在出土的一些恐龍的肚子裡發現有小恐龍的遺骸,也就是說同類之間相殘到駭人的地步。

整個恐龍王國沒有文學,沒有藝術,更不要說審美,恐龍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這樣硬邦邦的爭得你死我活的生活持續多少年又有何意義呢?

人類與恐龍其中一項區別就是我們人類有文藝,可以審美,藉助此使文明得以發展和延伸。

我們從原始社會走到現在,不只是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還有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

人類曾經茹毛飲血,食肉寢皮,野蠻粗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再只是這種原始狀態,以禮相待、以法相約、以文藝薰陶,這一切讓人類越來越有序,文明程度越來越高。

可是人類發展了這麼久,在這個盛世,有相當一部分人否定文學,輕視藝術,審美之殤是時代的痛點。

①網上甚囂塵上的言論折射出一幹網民的審美之殤

最近圍繞著傅聰先生因新冠在英國病逝,網上掀起軒然大波,各家各派圍繞好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在這些討論中好風發現評論區歪向一邊的一派——從詆毀傅聰先生到詆毀鋼琴再到消解藝術的魅力。

一些人甚至說彈鋼琴不如彈棉花,彈棉花可以興國,彈鋼琴純粹無用,而持這種言論的不在少數,他們振振有詞,擲地有聲地說著自己的觀點。

網上評論截圖

看看上圖這些一本正經的言論,顯然不是調侃。網上有相當一部分人,否定文學,否定藝術,並且振振有詞地說著文藝無用論。他們拿鍵盤做武器到處噴人,長此以往,不知道文藝的審美將走向何處?

網絡是現實生活的映射,現實中很多人對待文藝的態度也是如此簡單粗暴,審美能力喪失。

②高中語文課堂上的討論顯示出部分年輕人的審美之殤

一次語文課堂上學習王勃的《滕王閣序》,由一個話題引起了關於文藝的討論,一個學生站起來問:「文藝有啥用?」

下面有幾個聲音就附和著說:「對,對,不能吃不能穿的!」

緊接著一個學生提出來讀詩歌最沒用,然後就有人批判那些文言文。

最後一個學生站起來特別慶幸地說:「幸虧王勃英年早逝,否則我們就慘了,不知道還得多背多少詩文呢?」

最後好風領著學生感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美,有部分同學覺得果然是美的,但也有部分同學是為了不掃老師的興,勉強假裝在欣賞。

一節課折射出部分孩子的現狀:缺少感知美的能力。

③那些「下車拍照,上車睡覺」的旅遊囧事,反映出部分人的審美之殤。

現在從農村到城市,旅遊成為一種時髦,朋友圈不時就有凡爾賽文學,曬各種旅遊花式拍照姿勢。

其實很多時候你走在旅途中聽到的多半是抱怨聲:抱怨路難走,抱怨景難看,抱怨導遊太黑……

最極端的一次是從杭州出發跟了一個去黃州的團,當時只是為了跟團交通方便一些,因為我們幾個女同志帶著幾個小傢伙,背著幾箱子行李,倒車不方便,所以選擇跟了地團,同行的都是散客。

跟團自然是有心理預期的,尤其是價錢沒上去的團,結果路上有個女孩子嫌棄導遊帶著去購物時間長了,一路上都在維權,用手機把導遊說的所有話錄下來,要投訴,全程沒有賞景。

在黃山腳下有幾個人站了站,拍了幾張照片說太高了,不爬了。

那一路上上演著真實版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

當一個時代大眾的審美集體淪陷,焦慮、不安甚至戾氣也隨之產生。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曾說:「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發現生活之美。」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春花秋月,和風細雨,草木萌發,花朵盛開,秋葉墜落,冬雪降臨……如果我們對自然萬物的變化無動於衷,那就缺少了很多欣賞美的機會。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

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麼可惋惜的事啊!

這是朱光潛先生的感慨。他作為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一生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廣著美學。

2017年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審美鑑賞與創造」列為語文的核心素養之一。

課標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鑑賞品位,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

美學是一門廣博而又神秘的學問,它可以指導我們生活,滌蕩人類心靈。發現美,感受美,走進美,人生便有了一番新的天地。

孩子捏的恐龍和書

這是我家小孩在讀完《給孩子的恐龍簡史》這本書後,自己用橡皮泥捏的兩隻恐龍,看著這兩隻憨態可掬的恐龍,好風內心生出了很多喜悅。

「慢慢走,欣賞啊!」

奧古斯特·羅丹說:世界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如果沒有了審美,少了文藝,那人類莫非要重回恐龍時代嗎?完全靠武力和徵服生存下去,而失去生活的趣味?

一本書孩子讀到了他們喜歡的內容,而大人由此引發了自己的感慨。

感謝這本由英國恐龍藝術家託尼·吉本斯繪製完成大書,也推薦給大家。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的恐龍簡史》一書帶給成人的啟示:警惕審美之殤
    人類曾經茹毛飲血,食肉寢皮,野蠻粗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再只是這種原始狀態,以禮相待、以法相約、以文藝薰陶,這一切讓人類越來越有序,文明程度越來越高。  可是人類發展了這麼久,在這個盛世,有相當一部分人否定文學,輕視藝術,審美之殤是時代的痛點。
  • 我們經歷的兒童節|彈鋼琴和彈棉花都一樣玩|素食TV
    彈鋼琴和彈棉花在孩子眼裡,是一樣的但是我個人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做回孩子並不是生理上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GEEK智能鋼琴初體驗:不會五線譜也要彈鋼琴?
    筆者曾在幾年前用Synthesia軟體錄製了一些鋼琴演奏視頻,也因此結交了不少熱愛音樂的朋友。當時看著像勁樂團遊戲一般的音符墜落的瀑布流,「不會五線譜,也要彈鋼琴」就成為我鼓勵大家,並一直追求的夢想。現在,GEEK智能鋼琴的出現,讓不會五線譜也想彈鋼琴的人有了圓夢的機會。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GEEK智能鋼琴到底有何獨特之處?
  • 這樣的手是最適合彈鋼琴的,你的手是這樣的嗎?
    人們總會認為越長的手越適合彈鋼琴,大部分人也會認為纖細的手彈起鋼琴來也更容易,但是彈鋼琴只有手指長是遠遠不夠的,手指的粗細、是否有力、手指間的鬆緊度等其他的因素對彈奏鋼琴同樣也有影響。說起彈鋼琴人的手,大部分人肯定會覺得彈鋼琴的人手指又長又有力,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1.手指長短手指長的人比起手短的人更容易彈鋼琴,因為跨度大,手掌掌握的音鍵也就多。但是手並不是越長越好,手指短也也可以成為一代鋼琴大師,比如鋼琴家孔祥東就是短手指的楷模。
  • 學習鋼琴,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算會彈鋼琴?
    最近經常會有學生問我,老師,鋼琴要彈奏多久才能算作會彈鋼琴。這個問題讓我哭笑不得,因為會彈鋼琴,這個「會」字,就很難說,到底何為會彈鋼琴呢?學會的概念到底是什麼?什麼算作會彈呢?能彈奏個小星星,是否叫做會彈鋼琴呢?
  • 農村弓匠手藝,會彈棉花的人很少了,只能用相片回憶以前的場景了
    彈棉花的人真少,現在都用機械彈棉花!大家好,我是小編錦昊學放牛,今天我們說一下農村老手藝要失傳了,這門手藝與我們吃衣住行都有相關,我們原先穿的棉襖,晚上睡覺蓋的被子等,都是棉花做出來的,是老弓匠一點一點的彈出來的棉花,再用彈出來的棉花給我們做成棉衣棉被等,現在的農村很少有彈棉花的了,就像小說裡說的一樣,弓匠師傅們彈出的是滄桑和回憶,是懷念農村過去的記憶。
  • 會彈鋼琴的人都是「狠」角色
    1、「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鋼琴也不是一天就能學會的,通常會彈鋼琴的人毅力都比較堅韌。如果你和TA們槓上了,TA們會一直跟你耗下去,除非你舉手投降,不然看誰能死磕到底~2、彈鋼琴的人智商都很高,能同時兩手彈不同的鍵,還能十個手指彈四五個聲部,還能認識各種譜子。對於這群左右半腦同時發達的人,我們還是不要招惹為妙。3、彈鋼琴的人基本都會一門絕技——視奏。
  • 彈吧鋼琴陪練APP:要讓人人都會彈鋼琴
    彈吧鋼琴陪練把目標鎖定在鋼琴教育上,鋼琴教育作為一個投入成本高昂的項目,即便是在上海這樣物質水平相對較高的城市來說,還是有些家庭難以接受。且不說買一架鋼琴動輒就是以萬為計數單位,鋼琴教育是一個周期性,長期性的反覆訓練過程,請家教來一對一教學,平均每節課也要在兩百元左右。
  • 彈鋼琴時手指總是翹起來怎麼辦?
    初學者在彈鋼琴的時候,會出現手指不自覺地翹起來,特別是尾指,有的甚至把沒按琴鍵的手指全部都高高翹起,彈出了「蘭花指」的手型。 「蘭花指」原本是舞蹈以及戲曲中的一種基本手型,有著獨特的傳統審美特徵,但是如果在彈鋼琴時也翹起「蘭花指」,(想像一下男性同胞)那就大大影響到彈琴時的美感了。
  • 彈鋼琴不僅是技能,聽聽彈出了什麼心情
    李文濤一邊彈奏一邊分享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鍾柳梅) 今日(1月25日)上午,由順德區音協鋼琴學會、大良文化中心聯合主辦的李文濤鋼琴基礎教學講座在梁銶琚圖書館舉行,來自順德區音協鋼琴學會的會員以及大良轄區內的琴行老師,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鋼琴課。
  • 探尋快要失去的習俗:西北地區老服飾與彈棉花的源遠流長
    以女蝸山周圍灞河、黃洋河臺地考古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和出土的數百件石斧、石鑿、石錛、尖狀器、捕漁器文物推斷,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平利就有人類活動。「人活三個字,為的吃穿住」。漫長的人類社會歷史生活,為平利積澱了渾厚而豐富的衣食住行文化。服飾是指人身上穿的衣服和渾身上下的裝飾。泛指服裝面料式樣、頭部髮飾和腳上穿的裝飾,是自然美和裝飾美的融合。
  • 周杰倫除了會彈鋼琴還會什麼?
    因為我慶幸生活在,那個周杰倫帶給我的音樂時代。 周杰倫是一位很有樂感的歌手,唱歌咬字不清,但編曲一流,加上後來遇到了詞作人方文山,兩人雙劍合璧在這幾十年來創造了無數的神話,首先發揚的中國風歌曲,讓古典與現代相結合,吸粉無數,可以這樣說是雙方成就了彼此。說到周杰倫,很多人都是覺得他彈鋼琴出名,會彈吉他。但是在好聲音上看到他彈古箏,這讓很多迷戀他的人開始驚嘆。
  • 如何快速掌握彈鋼琴的技巧方法
    鋼琴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鋼琴演奏的原理,鋼琴的發聲原理就是通過之間彈奏琴鍵,再通過琴鍵內部的震動所發聲,所以只要我們把握好這兩點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們應該做什麼了!,這也是目前網絡上一大批表面老師在給一些不太懂的人教的東西,什麼快速入門啦,一天教會你彈鋼琴啦等等。
  • 抖音上很火的彈鋼琴軟體是什麼 彈鋼琴戒菸的軟體介紹
    抖音上很火的彈鋼琴軟體是什麼 彈鋼琴戒菸的軟體介紹時間:2018-05-26 0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上很火的彈鋼琴軟體是什麼 彈鋼琴戒菸的軟體介紹 抖音彈鋼琴軟體是什麼?
  • 逼孩子彈鋼琴的時代已經過去
    結果發現,既彈鋼琴又玩電腦遊戲的學生的成績,比另一組只玩電腦遊戲不彈鋼琴的學生高27%,比其他不玩電腦遊戲也不彈鋼琴的學生高100%.這意味著,讓學生練習彈鋼琴,絕對有利於提高他們學習複雜的數學理論的能力。
  • 彈棉花技藝,半斤彈成八兩八,增加的在哪裡呢?
    上世紀30年代,有一次我們家——說的是我們家,事實上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在哪裡——需要彈棉花,所以請了兩個棉花匠到家裡來。我們老家並不產棉花,所用的棉花都是外地運來賣的。因為來得遠,所以很珍貴。然而一張棉絮蓋幾年就變實了,就不暖和了,因此要請人來彈一次,重複利用。
  • 手工作坊轉身 彈棉花也能「彈」出「家族企業」
    潘永泰棉花店獲小額貸款上了銀行的宣傳冊  彈棉花也能「彈」出一個「家族企業」  潘永泰棉花店獲小額貸款上了銀行的宣傳冊  本報記者 章卉  2013年4月初,一份《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中國現狀及亞洲實踐》報告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一經公布,立刻引發共鳴。
  • 彈棉花、老髮廊……遂平這些日漸消失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很多需要等待的、需要親眼目睹的消費已經大多成為過去例如,彈棉花。在一條老街我意外地邂逅了它斑駁的外牆,一間店鋪,一個中年男子正在那裡「彈棉花」這早已被人遺忘的行當驟然出現在我面前彈棉花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手藝
  • 為什麼彈鋼琴有利於大腦開發?
    為什麼彈鋼琴有利於大腦開發?大多數人彈鋼琴是覺得它有趣。但是,彈鋼琴不僅僅是一種愛好。當你練習或聽自己喜歡的歌曲時,您的大腦就如火如荼。大腦的許多區域都被激活,這對各種能力都有長期的積極影響。因此,如果您有更多的時間去彈鋼琴,以下五點可能會對您有所幫助:1.彈鋼琴可以提高協調能力彈鋼琴時,您會練出獨立協調雙手的能力。在某些情況下,您的左手和右手執行完全不同的動作。您的大腦必須分別告訴每隻手該做什麼和如何移動。
  • 你見過趙本山彈鋼琴嗎?號稱「小品界的蕭邦」!
    近日,張藝興在出席某品牌活動時,身著一身帥氣西裝上臺,並彈奏了一首《聖誕之夢》鋼琴曲,以此來拉開活動帷幕。悠揚婉轉的旋律,仿佛在悄然喚醒每個人關於冬日的獨特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