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芝圃: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河南大學首任校長

2021-01-11 大河網

  吳芝圃(1906-1967),河南杞縣人。作為新中國河南大學的首任校長,他富有魄力,工作雷厲風行,為學校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3年,吳芝圃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開封二中。在這裡,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共產黨宣言》、《嚮導》、《新青年》等革命書刊,初步確立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遠大志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4年1月,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進步學生張海峰介紹他加入共青團,並和張海峰、馬沛毅、杜孟模等人創辦了風俗改良社,試圖從社會風俗方面,革除舊禮教、舊習慣,達到改革的目的。同年夏天,吳芝圃轉為中共黨員,與張海峰等人將風俗改良社改組為河南社會科學研究會,團結中州大學、開封二中進步學生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積極開展民主愛國反帝運動。1925年,他參加中共豫陝區委在中州大學舉辦的黨員訓練班,聆聽王若飛、汪澤鍇等無產階級革命家講黨課。1926年春,中共豫陝區委薦送他往廣州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秀,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彭湃等革命領袖的稱讚。1926年秋,他擔任中共杞縣中心縣委書記兼地委農民運動部長,在他的直接領導下,杞縣、睢縣、永城等地的農民夜校普遍建立,農民成人革命教育得到迅速開展,成立了以他為首的杞縣工農革命政權,使杞縣成為北伐戰爭時期河南省最早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縣。此後,他歷任中共豫西特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組織部長、新四軍第四師政治部主任、抗大四分校副校長、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副主席等。

  1949年5月,吳芝圃被任命為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兼任國立河南大學校長。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他果斷地解決了發展國立河南大學的重大問題,決定河大設立文教學院、理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和行政學院,派接管組把搬遷到蘇州的國立河大1200多名師生及圖書儀器接回開封。他多次強調要把河大儘快建設成為新中國河南省的最高學府,以擔負起培養革命和建設人才的重任。1950年6月,他和副校長張柏園、嵇文甫聯名向全校發出轉變作風的意見,重新建章立制,要求幹部樹立為教學服務、為群眾服務的革命思想,強調各級幹部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做耐心細緻的政治思想工作,妥善解決師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困難,保證了解放初期河南大學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進行。

  吳芝圃在擔任河南大學校長的一年半期間,一直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把政治理論教學和專業課程教學很好地結合起來。他作風民主,平易近人,工作再忙也能經常深入到師生中去,和師生交朋友。

  1950年10月,吳芝圃不再兼任河南大學校長職務。以後,他相繼擔任河南省省長、中共中央委員、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處書記。1967年7月因病逝世於廣州,年僅61歲。

  (劉衛東)

  百年河大名人印記

  (七十六)

  潘梓年(1893—1972)江蘇宜興人。1920年7月畢業於上海大學文學院,加入共青團,並積極參加左翼文藝創作。1927年3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左翼文化工作辛勤奔波。1928年8月,他受聘擔任上海藝術大學教授,其間參加了郭沫若領導的「創造社」。在上海藝術大學,他主講哲學、邏輯學和印度社會史3門課程,相繼發表學術論文15篇。1929 年,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他負責創辦了華南大學,並擔任該校教務長,延聘魯迅、郭沫若等進步教授到校任教,在教育界樹起一面紅旗。1932年至1933年,他擔任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真話報》總編輯,由於叛徒出賣,他和丁玲於1933年5月14日被國民黨逮捕,投入南京軍人監獄,並被判處無期徒刑。1937年6月,他被中共中央營救出獄,受到周恩來接見,繼續留在白區工作,被黨中央任命為新華日報社社長。此後整整八年抗戰,他一直戰鬥在黨的新聞戰線,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解放戰爭開始後,潘梓年於1947年到達延安,擔任中央城市工作部研究室主任。1948年12月1日,他被中共中央調往開封國立河南大學擔任教授和中原大學校長。以國立河南大學為校址的中原大學在潘梓年教授的主持下,9個月共培養幹部學員5000人,分批南下,為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做出了十分寶貴的貢獻。1949年2月14日,他在國立河南大學大禮堂向中原大學全體師生作了「響應渡江號召」的動員報告,他說,國立河南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中原大學既是中原解放區人民革命大學,也是國立河南大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新中國建立前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河南大學、中原大學學生應在教學、科研、實踐中經受解放戰爭的嚴峻考驗,為全國的完全、徹底解放做出應有的貢獻。潘校長語重心長的報告激起學員們的熱烈響應,400名應屆畢業生(內有360人為國立河南大學先期投奔中原大學的進步學生)被學校批准隨軍南下,開赴前線。同年7月,遠在蘇州的國立河南大學1200多名師生搬遷回到開封後,與中原大學合校上課。潘校長又在一個多月內多次給河大文教學院師生作哲學、邏輯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學術報告,並為政治系、哲學系學生講授哲學史課程。同年8月,中原大學醫學院併入國立河南大學,教育、財經、新聞等系搬遷至武漢市併入後來的華中師範學院,潘校長調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委副主任、教育部部長、高教局局長等職。

  河南大學傑出校友潘梓年教授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兼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級教授、一級研究員,中國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1972年4月10日潘梓年逝世於獄中,終年79歲。

  (劉衛東)

  百年河大名人印記

  (七十七)

  潘梓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哲學家

相關焦點

  • 中原大學與新中國高等教育
    1948年8月2日,為了建設和鞏固擴大中原解放區,為新中國培養急需人才,經中共中央批准,由我國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鄧子恢等親自在我縣大白莊村創辦了一所「抗大」式學校——中原大學。
  • 閻振興:河南大學工學院首任院長
    百年河大名人印記  (三十五)  閻振興(1912-2005),河南汝南縣城東文化鄉人。青少年時在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河南大學前身)學習,1946年擔任河南大學工學院首任院長。赴臺後歷任成功大學校長、臺灣「教育部」部長、臺灣大學校長等職。  1935年,閻振興從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畢業,以河南全省會考第一名的優異資質,保送清華大學土木學系就讀。畢業後赴美留學,專攻水利,獲愛荷華大學水利工程博士學位。  1946年夏,河南大學工學院成立。
  • 與新中國同歲的藝術類高校,賀龍是首任校長
    起源1949年,山西臨汾的西北人民藝術學院第二分部遷往陝西西安,並更名為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賀龍元帥是學校首任校長,這便是今天西安美術學院的起源,與新中國同歲。在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之後,部分教學骨幹南下四川,創辦了後來的四川美術學院;而在西安的學校先後經歷了西北人民藝術學院、西北藝術專科學校、西北美術專科學校、西安美術學院、陝西省藝術學校、陝西省藝術學院這六個階段,最終於1980年正式定名西安美術學院,音樂類院系分離出去組建為西安音樂學院。
  • 中原高教巨擘,鄭大首任校長嵇文甫,也曾經是河大和河師大校長
    中原高教脈絡-鄭大首任校長竟然曾經是河大和河師大校長。在各大論壇上,基本上河南大學和鄭州大學是冤家對頭,兩校學子網絡互噴。鄭州大學首任校長:嵇文甫咱說一下兩校的校長故事。1,簡介嵇文甫(1895~1963),原名嵇明,出生於河南省汲縣(今衛輝市)城關一個手工業者家庭。
  • 中國最知名的八所高校的首任校長
    嚴復任首任校長。 1952年全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馬寅初任校長。1923年更名為國立武昌師範大學,1925年又更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大學與其他幾所學校合併,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7月,組建國立武漢大學。王世傑任校長。 新中國成立後更名武漢大學,李達任武漢大學首任校長。
  • 新中國首任校長的教育初心 | 上海市格致中學校長陳爾壽:發起「榮譽考試」制度,兼收女生創辦夜中學,敢為人先探新制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間,中國的教育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校園也在日新月異。70年間,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薪火相傳,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傾注著他們的心血。70年前,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小學校長們有著怎樣的教育作為?70年後,現任校長又有著怎樣的傳承和發展?
  • 首任校長黃炎培,這所百年前的「江南四大名校」如今什麼樣?
    浦東中學創始人楊斯盛故居現作為浦東中學博物館所用漫步其中,浦東中學的百年歷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由中國建築業先驅楊斯盛創立於民族危難之時,為滬上最早的現代中學之一,黃炎培為首任校長首任校長黃炎培在浦東中學進行了大量的教育實驗和改革,逐步形成了「實」教育思想,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職業教育思想。
  • 林奇宏獲選臺灣陽明交通大學首任校長
    臺灣陽明交通大學即將掛牌,首任校長終獲公布。據島內媒體中時新聞網1月10日晚間報導:陽明交通大學首任校長遴選小組1月10日召開第3次會議,邀請3位進入第2階段的校長候選人作治校理念說明及詢答。由委員審酌校長候選人各方麵條件,並參酌校務發展需要,10日晚間選定林奇宏教授為首任校長。林奇宏教授陽明交通大學在向島內媒體發布的消息中指出,後續將依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送請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核定後正式聘任。
  • 何長工同志誕辰120周年,他任名譽校長的這所高校隆重紀念
    來源:澎湃新聞 據瀋陽建築大學新聞網消息:12月8日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事教育家何長工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 重慶唯一擁有A級學科的大學,不是重大、西南,你知道是誰嗎
    提起重慶的大學,我們脫口而出的就是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因為這是重慶市唯一的兩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其中重慶大學還是985工程高校,西南大學是211工程高校。西南政法大學簡稱「西政」,是教育部與重慶市政府共建高校,新中國最早建立的政法類高等學府,改革開放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基地,首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 鉤沉丨傳教士孫樂文傳:系東吳大學首任校長
    他在蘇州侍奉多年,為著名的教會大學——東吳大學首任校長。1850年2月,孫樂文生於美國喬治亞州夏山鎮的一個商人家庭,年長進入維吉尼亞州的華李大學就讀。此後他在聖靈感召下,立志成為宣教士,1882年被監理會派往中國宣教。他與柏樂文、藍華德等人從美國同船來到中國。他先在上海嘉定宣教兩年,後前往被稱為「東方威尼斯」的蘇州侍奉。
  • 北大VS清華,首任校長哪家強?
    北京大學的曾用名是京師大學堂,創建於1898年,是唯一的國立大學。清華大學的曾用名是清華學堂,創建於1911年,是用庚子賠款建設的留美預備學校。兩所大學長成後,逐漸呈現龍爭虎鬥之勢,暗中較勁,彼此誰也不服誰。關於兩所高校的各種比較已經很多,但與晚清史相關的似乎極少。如果比較一下各自的首任校長,或許應該很有意思。卿美兄不是挑事兒的人。
  • 李順興榮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功勳人物 黃河交通學院榮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滿意的十大高校稱號
    4月26日下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黃河教育獎」 頒獎典禮暨第十屆河南高等教育滿意高校高峰論壇在鄭州黃河迎賓館舉行。
  • 河南大學賦-河南大學新聞網
    1942年,河南大學由省立改為國立,使辦學經費有了保障。1946年設立工學院,其後又將黃河水利工程專科學校併入。1949年,原河南省人民政府以中原大學醫學院、教育系師訓班500餘人和河南行政學院400多人為基礎,加之遷徙到蘇州的1200餘名河大師生,重新組建河南大學,由省政府主席吳芝圃任校長,下設文教、農、醫、行政4個學院。
  • 西南科技大學原校長肖正學憶首任校長林祥棣:他是推動學校跨越發展...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周麗梅7月29日凌晨2時15分,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科技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原院長林祥棣因病醫治無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4歲。作為西南科技大學首任校長,林祥棣院士為學校的發展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 美團-大眾點評設「網際網路+大學」 幹嘉偉任首任校長
    圖為王興與幹嘉偉共同為「網際網路+大學」搖鈴啟幕  中新網7月31日電 7月30日,美團-大眾點評CEO王興通過內部郵件宣布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設立「餐飲平臺」,任命原外賣配送事業群及餐飲生態平臺總裁王慧文為餐飲平臺總裁;設立人才培養平臺「網際網路+大學」(Internet Plus University,簡稱IPU),任命原到店餐飲事業群總裁幹嘉偉擔任首任校長
  • 北京大學首任校長福建人嚴復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位於北京市海澱區頤和園路5號,建校初期為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到了1912年才改名為現在的北京大學。
  • 中國政法大學,40年來的8任校長
    >劉復之(1917-2013)無產階級革命家1983年2月至1984年12月,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1984年12月至1988年6月,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1988年6月至1990年2月,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 重慶理工大學首任校長李承幹塑像捐贈暨揭幕儀式隆重舉行
    11月4日上午,重慶理工大學首任校長李承幹塑像捐贈暨揭幕儀式於花溪校區中山圖書館前廣場順利舉行。中國民主建國會重慶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劉偉,民建重慶市委委員、民建巴南區副主委苟曉彬,李承幹校長塑像捐贈者李頂生校友,以及學校民建支部全體會員出席儀式。學校全體校領導,各部門、各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此次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