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芝圃(1906-1967),河南杞縣人。作為新中國河南大學的首任校長,他富有魄力,工作雷厲風行,為學校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3年,吳芝圃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開封二中。在這裡,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共產黨宣言》、《嚮導》、《新青年》等革命書刊,初步確立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遠大志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4年1月,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進步學生張海峰介紹他加入共青團,並和張海峰、馬沛毅、杜孟模等人創辦了風俗改良社,試圖從社會風俗方面,革除舊禮教、舊習慣,達到改革的目的。同年夏天,吳芝圃轉為中共黨員,與張海峰等人將風俗改良社改組為河南社會科學研究會,團結中州大學、開封二中進步學生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積極開展民主愛國反帝運動。1925年,他參加中共豫陝區委在中州大學舉辦的黨員訓練班,聆聽王若飛、汪澤鍇等無產階級革命家講黨課。1926年春,中共豫陝區委薦送他往廣州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秀,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彭湃等革命領袖的稱讚。1926年秋,他擔任中共杞縣中心縣委書記兼地委農民運動部長,在他的直接領導下,杞縣、睢縣、永城等地的農民夜校普遍建立,農民成人革命教育得到迅速開展,成立了以他為首的杞縣工農革命政權,使杞縣成為北伐戰爭時期河南省最早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縣。此後,他歷任中共豫西特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組織部長、新四軍第四師政治部主任、抗大四分校副校長、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副主席等。
1949年5月,吳芝圃被任命為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兼任國立河南大學校長。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他果斷地解決了發展國立河南大學的重大問題,決定河大設立文教學院、理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和行政學院,派接管組把搬遷到蘇州的國立河大1200多名師生及圖書儀器接回開封。他多次強調要把河大儘快建設成為新中國河南省的最高學府,以擔負起培養革命和建設人才的重任。1950年6月,他和副校長張柏園、嵇文甫聯名向全校發出轉變作風的意見,重新建章立制,要求幹部樹立為教學服務、為群眾服務的革命思想,強調各級幹部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做耐心細緻的政治思想工作,妥善解決師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困難,保證了解放初期河南大學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進行。
吳芝圃在擔任河南大學校長的一年半期間,一直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把政治理論教學和專業課程教學很好地結合起來。他作風民主,平易近人,工作再忙也能經常深入到師生中去,和師生交朋友。
1950年10月,吳芝圃不再兼任河南大學校長職務。以後,他相繼擔任河南省省長、中共中央委員、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處書記。1967年7月因病逝世於廣州,年僅61歲。
(劉衛東)
百年河大名人印記
(七十六)
潘梓年(1893—1972)江蘇宜興人。1920年7月畢業於上海大學文學院,加入共青團,並積極參加左翼文藝創作。1927年3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左翼文化工作辛勤奔波。1928年8月,他受聘擔任上海藝術大學教授,其間參加了郭沫若領導的「創造社」。在上海藝術大學,他主講哲學、邏輯學和印度社會史3門課程,相繼發表學術論文15篇。1929 年,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他負責創辦了華南大學,並擔任該校教務長,延聘魯迅、郭沫若等進步教授到校任教,在教育界樹起一面紅旗。1932年至1933年,他擔任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真話報》總編輯,由於叛徒出賣,他和丁玲於1933年5月14日被國民黨逮捕,投入南京軍人監獄,並被判處無期徒刑。1937年6月,他被中共中央營救出獄,受到周恩來接見,繼續留在白區工作,被黨中央任命為新華日報社社長。此後整整八年抗戰,他一直戰鬥在黨的新聞戰線,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解放戰爭開始後,潘梓年於1947年到達延安,擔任中央城市工作部研究室主任。1948年12月1日,他被中共中央調往開封國立河南大學擔任教授和中原大學校長。以國立河南大學為校址的中原大學在潘梓年教授的主持下,9個月共培養幹部學員5000人,分批南下,為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做出了十分寶貴的貢獻。1949年2月14日,他在國立河南大學大禮堂向中原大學全體師生作了「響應渡江號召」的動員報告,他說,國立河南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中原大學既是中原解放區人民革命大學,也是國立河南大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新中國建立前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河南大學、中原大學學生應在教學、科研、實踐中經受解放戰爭的嚴峻考驗,為全國的完全、徹底解放做出應有的貢獻。潘校長語重心長的報告激起學員們的熱烈響應,400名應屆畢業生(內有360人為國立河南大學先期投奔中原大學的進步學生)被學校批准隨軍南下,開赴前線。同年7月,遠在蘇州的國立河南大學1200多名師生搬遷回到開封後,與中原大學合校上課。潘校長又在一個多月內多次給河大文教學院師生作哲學、邏輯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學術報告,並為政治系、哲學系學生講授哲學史課程。同年8月,中原大學醫學院併入國立河南大學,教育、財經、新聞等系搬遷至武漢市併入後來的華中師範學院,潘校長調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委副主任、教育部部長、高教局局長等職。
河南大學傑出校友潘梓年教授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兼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級教授、一級研究員,中國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1972年4月10日潘梓年逝世於獄中,終年79歲。
(劉衛東)
百年河大名人印記
(七十七)
潘梓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