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了嗎,杭州街頭開出了很多小咖啡館

2020-12-20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焱 陳婕

在城西天堂軟體園工作的小六算是半個咖啡控,前段時間他發現公司附近新開了一個咖啡館,名叫三分之二。「一名店員,兩三個座位,四五款咖啡,簡簡單單的好喝。」

就在黃龍附近的嘉華國際,一家名為Berobello的咖啡館最近也悄悄開業了,它其實這個網紅品牌的第二家店,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杭州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的網紅咖啡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迷你。它們還有一個學名叫「走咖」。

對於喝慣了星巴克、costa等國際連鎖品牌咖啡的杭州人來說,這些零零散散點綴在街頭巷尾的迷你走咖,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

Berobello咖啡館

創業園、小馬路、報亭

甚至菜場裡都藏著咖啡館

西鬥門路是一條小馬路,很窄,雙向兩車道,也不長,從東到西走一圈10來分鐘就夠了,神奇的是,這裡聚集著福地創業園、中天MCC、天堂軟體園、銀江科技產業園、智谷大廈等,一不留神,你就跟創業大咖們做鄰居。小六說的三分之二咖啡館也開在這條神奇的小馬路上。

上午10點,記者來到了這裡,落地窗裡透出白格浴室風裝修,乾淨整潔。沒想到面積那麼小,總共五六個平方,將近一半還留給了吧檯。看得出來所有的設備都是精心挑選過的,顏色也是統一白色風。吧檯的對面有3個座位,說是座位,其實是砌的一些柱子,貼上了瓷磚,打破了中規中矩的座位擺放,高低錯落不佔空間,也顯得有設計感。

吧檯裡,咖啡師小姐姐正在整理。記者注意到,菜單上一共十來種飲品,除了兩款夏日氣泡冷飲,其餘都是咖啡,可以在微信公號上免費註冊會員,美式的會員價15元,最貴的是燕麥拿鐵,29元。

在主城區的小馬路上,更是聚集著不少小咖啡館。Berobello第一家門店開在市中心的孩兒巷。工作日的中午,記者來到這家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老闆剛好在。

進門左手邊是吧檯,右手邊是6個座位。與其說是座位,不如說是坐墊更準確。從菜單來看,Berobello的品類和定價和大部分走咖沒有太大區別,記者點了一杯髒咖,23元,咖啡、牛奶、可可粉在透明杯壁上勾勒出山水畫一般的曲線與色塊,不得不說,喝咖啡也可以是視覺享受。

要說最火的走咖,那必須是密渡橋路上的沙縣了。從門面看,好像和沙縣小吃風格迥異,店內的裝修和門面那塊好似斑駁的三夾板如出一轍,水泥的地面和吧檯。「我們和沙縣小吃沒有任何關係啦,只不過是名字的音譯而已。我們叫section coffee。」老闆笑著說。

巴掌大的地方,沿著牆壁砌了一個水泥墩,上面鋪了木板條,再放上四個墊子,就是座位了。雖然店內並沒有顧客,但吧檯上放著很多空的一升裝的牛奶盒,可以想見當天生意之好。

走咖無孔不入,甚至已經滲透到報亭,甚至菜場中了。

馬市街細細長長,記者由北往南,眼睛還沒看到,鼻子確已經嗅到了——沒錯,就是那誘人的咖啡香,從一個小小的報亭裡滿溢出來,報亭咖啡到了。

報亭咖啡

報亭面向人行道內側開門,所以在馬路上看幾乎認不出來,只有報刊亭側面一張巨大的「菜單」才讓人意識到,原來這裡藏著一家走咖。「我們生意一直都挺好的,來這裡買咖啡的醫生護士特別多。」正說著,就有三位白大褂來點單了。

買完菜,順便帶一杯咖啡,可好?紅石板農貿市場裡,隱藏著一家菜場咖啡Vege Coffee。 小小的店面,被布置得令郎滿目,旁邊就是賣水果和賣熟食的攤位,有一瞬間,好像是穿越了一般。坐在菜場裡,喝一杯姜味蘇打冰美式,這感覺也是滿美妙的。

菜場咖啡

迷你咖啡館到底賺不賺錢?

「一定意義上來說,我們其實是杭州第一家走咖。」 Berobello的老闆告訴記者,這波杭兒風源於去年。當時自己這家店算是最火網紅店之一了。

到了今年,除了新品牌不斷加入外,還有一些走咖已經陸續開出了連鎖店。「除了嘉華國際這一家,我們錢江新城店正在裝修中。」Berobello的老闆說。

西鬥門路上的三分之二其實也是品牌第二家店了。店員小姐姐講話清清柔柔的,她告訴記者,營業時間是早上8點半到下午5點,而這也是不少走咖的營業時間段。「因為門店之只有一名咖啡師,這也是上班族點單最活躍的時間段。」

9個小時的營業時間段,能賣出多少咖啡?

「疫情之前一天200多杯,今年受疫情影響,馬路也在改造,大概一天100來杯。」 Berobello老闆透露。記者在沙縣咖啡看到,從上午開門到下午2點左右,已經用完了50多盒一升裝的鮮牛奶了。一杯拿鐵兩三百毫升,按照一盒一升裝鮮奶可以做4杯咖啡來算,毛估估已經200杯以上了。

一位小咖啡館老闆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從商業模式來說,小咖啡館是行得通的。

首先面積小,房租低,即便在主城區,10平方米左右的咖啡館年租金10萬元左右。其次,人工成本也低。大多數咖啡館店內只需要一名咖啡師,月工資五六千元。

此外,從出品來看,多以拿鐵、摩卡、澳白等奶咖為主,口味比較單一,不需要特別專業的設備,一般就是一臺意式咖啡機。「只要位置選的還行,再加上外賣平臺的輻射,每天能賣100杯就肯定賺錢,當然想要賺更多,就需要開更多家門店。」一位老闆表示。

小咖啡館越來越多的同時,與之相對應的,兩岸咖啡、藍山咖啡館等大型連鎖咖啡館似乎正在淡出人們的視線。

在杭州從事咖啡行業十多年、詩夏咖啡創始人樓波音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其中是有多方面原因。「10年前,一名咖啡師的月薪是1200元,現在5200元都未必請得到。」樓波音說,這十年,不光房租上漲,光人力成本的上漲就超過三倍。疫情之後,咖啡豆原材料價格上漲也頗為明顯,所以真正的精品咖啡往往經營壓力很大。此外,線上運營也是傳統大型連鎖咖啡館老闆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沙縣咖啡

沙縣咖啡

沙縣咖啡

杭州人咖啡消費力還有提升空間

這兩年,杭州的咖啡館、咖啡屋越開越多,杭州人是不是已經愛上這種舶來飲品了?杭州人的咖啡消費量在全國又能排到第幾梯隊呢?

「這些年,我發現越來越多杭州人開始愛上咖啡,但在咖啡消費方面,杭州市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樓波音解釋,一個城市的咖啡消耗量,一定程度上跟收入和文化水平相關。「北歐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咖啡消耗最多的地區,平均每人每年要喝掉1000多杯。在亞洲,喝咖啡最多的是日本人,每人每年大約400杯左右。在中國,上海每人每年喝8杯左右,杭州的這個數字大約是6杯。這個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越來越多的迷你咖啡館、網紅咖啡館走紅,或許跟消費群體的年齡段有關。在杭州,愛喝咖啡或者說有咖啡消費習慣的,多是80後、90後。他們習慣上網、追逐熱點、在朋友圈打卡,「對於咖啡的口味,他們要求的不多,但如果一家咖啡館有顏值、有氛圍,又有網紅大V來背書,那麼,就會有年輕人喜歡去打卡、嘗試。」樓波音認為。

走咖或許是杭兒風,但咖啡依然被看好。隨著95後甚至00後消費群體的崛起,杭州的咖啡氛圍也會越來越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杭州街頭迷你咖啡館瞄準年輕客群 容易賺錢嗎?
    報亭咖啡很迷你 在城西天堂軟體園工作的小六算是半個咖啡控,前段時間他發現公司附近新開了一個咖啡館,名叫三分之二。「一名店員,兩三個座位,四五款咖啡,簡簡單單的好喝。」就在黃龍附近的嘉華國際,一家名為Berobello的咖啡館最近也悄悄開業了,它其實是這個網紅品牌的第二家店。從去年開始,杭州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網紅咖啡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迷你。
  • 你不要輕易開一家咖啡館
    最近關於咖啡品牌大戰的稿子很多,記起自己三四年前也寫過一篇勸人不要開咖啡館的文章,就翻出來。
  • 杭州街頭藏著一家特殊的咖啡館,這裡格外安靜
    浙江杭州星洲街一條社區小道,隱藏著一家「手語咖啡館」。小小15平方米的空間,深藏著一對聾啞夫婦的夢想。店主夫婦陸俊和楊迪,都是先天性聾啞患者。工作十幾年後,他們決定辭職,圓小時候的夢想——開一家咖啡館。在杭州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的協助下,陸俊和楊迪學習咖啡製作技藝。簡單裝修後,2019年3月,「手語咖啡館」正式營業。
  • 杭州一間咖啡館開了八年,許多網絡「大咖」在此創業
    浙江在線杭州5月3日訊在杭州一間咖啡館裡,資本與創業團隊頻頻聚會,碰撞出創意,成就一段段創業傳奇。八年中,福雲咖啡的六名合伙人,創辦和投資的企業,如今市值超過了4000億元。  2010年,李治國從阿里巴巴離職,他去矽谷遊歷,在那裡他看到幾乎每家大公司邊上,都有咖啡館,很多年輕人聚在一起,交流思想。  回國後,他組織了四次長三角移動網際網路CEO沙龍,如何挑選聚會地點,每次都是一個難題。「我就想找個地方,開個自己的咖啡館,讓創業者有個家。」
  • 【杭州咖啡館】資董窩璽Coffee
    🔹關於資董窩璽Coffee🔹發現這裡,是因為在微博無意搜到,杭州新咖啡館,這裡有最完美的flat white。是的,這是有一個晚上飯後太想喝咖啡於是就發微信問老闆,店還開嗎,開著的話我就馬上飛過去喝咖啡。點了兩杯咖啡的我和老闆邊聊咖啡邊喝,聊著聊著他又做了兩杯不一樣的送我喝。一夜四杯,在資董窩璽就不為過。
  • 2021年,還有人夢想開一家咖啡館嗎
    前幾年,全國掀起了一陣開咖啡館的熱潮。一直到現在,還不斷有人想要進入這個行業。中國咖啡行業每年都在增長,可是競爭也愈發激烈。很多人懷揣夢想而來,血本無歸離開。現在到底還適不適合開一個咖啡館?這篇文章從3點來分析。
  • 他花10年開了4種咖啡館,總結出一套選址秘籍
    每個女人都想開一個咖啡館,每個男人都想開一個小酒館!不能面朝大海也要春暖花開!但當你認真地問,「你到底想開一家什麼類型的咖啡館時」,很多人就傻了眼。按照武鈺峰的劃分,咖啡館分為4個類型:專業型咖啡館、外帶型咖啡店、餐飲型咖啡館、複合型生活館。
  • 杭州一對聽障夫妻在無聲中創業:這裡的咖啡館靜悄悄
    先天聾啞的陸俊、楊迪夫妻倆,用心經營著這家無聲的咖啡館。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倪雁強 攝編者按:他們不是不行,只是不便;他們肢體殘疾,卻同樣有夢。如今,在我省各級殘聯的就業幫扶下,越來越多殘疾人勇敢地投身創新創業的浪潮。他們努力學習,認真鑽研,憑一技之長和勤奮勞作,打拼出一份份屬於自己的事業,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欽佩。
  • 連咖啡開發了一個小程序,讓人「開咖啡館」賺補貼
    連咖啡在8月1日正式上線了小程序「口袋咖啡館」,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值得一說,因為這不是以刷屏為目的的一次性營銷活動,而是一個帶有社交屬性的補貼產品,「開一家咖啡館」也貼合許多用戶的情感洞察,是市面上為數不多經過包裝設計的「補貼紅包」。
  • 你去過五家新開咖啡館嗎?
    dirty是冰牛奶和濃縮咖啡的混合物,喝得快很重要,嘗嘗熱咖啡,改變冷牛奶的味道和味道,如果你慢慢地喝,兩者混合在一起,味道非常像一杯冰拿鐵。事實上現在很多咖啡館都有dirty,我為什麼要向他的家人推薦dirty?
  • 車輪上的「咖啡館」 讓城市更有煙火氣
    享受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 可能是聽一首動人的音樂 又或是喝一杯香醇的咖啡 你知道成都最小的咖啡館開在哪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只有0.5平方米空間的咖啡館
  • 鶴壁街頭的這些變化,你注意到了嗎?
    新世紀廣場上早櫻花開正盛,櫻花盛放的樣子美極了,不時有人駐足拍照。怒放的櫻花或散落成星,或聚落成火,一場粉色的浪漫,如夢似幻。這個春天,花兒奼紫嫣紅強勢霸屏,鶴壁街頭這些變化你發現了嗎?淇濱區街頭多了仙鶴和櫻花造型的雕塑3月26日,淇濱區華夏南路與鶴煤大道交叉口南側、華山路與湘江路交叉口西北角,兩處櫻花主題的雕塑已經組裝完畢正在收尾,下一步將進行著色等工序。
  • 杭州搞脫口秀的都是什麼人?設計師、銀行櫃員、咖啡館老闆……
    即使你不怎麼喜歡脫口秀,也該知道這兩檔節目,知道李誕、池子,應該還有最近在《脫口秀大會》上出盡風頭的王冕、李雪琴、楊笠、呼蘭……就算你沒認真看過節目,也會在各種平臺上刷到他們的視頻段子。 脫口秀,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個人站在舞臺上,對著大家講笑話。
  • 蔣經國舊居要開咖啡館 專家:門前冷落也是浪費(圖)
    蔣經國舊居要開咖啡館 專家:門前冷落也是浪費(圖) 2015-01-29 10:21:36  在浙江杭州西湖景區內的蔣經國舊居大門緊閉(見圖),成為一處久未現世的深宅大院,而近幾日卻因一則「舊居變身麥當勞」的消息「重出江湖」。
  • 馬雲連開兩家「碼農咖啡館」 要做懂代碼的咖啡
    5月11日,阿里雲和Costa聯合開出程式設計師主題咖啡館,一家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另一家在杭州的雲溪小鎮,都是程式設計師扎堆的地方。  目前在杭州、上海、蘇州、深圳、廈門、成都六個城市的20多家Costa門店中可以買到這杯Apsara Coffee。
  • 這裡可能有一批杭州最適合拍照的咖啡館
    自從我們推出了「發現杭州大作戰」活動,快抱App杭友圈首期上線的10個話題中,#打卡咖啡館#這個話題人氣相當高,連藏在一個「小紅車」(杭州公共自行車的暱稱)管理亭裡的咖啡館都被「挖」了出來。坦白說,很多人進咖啡館,喝咖啡已不是正經事了。比如上周成都的朋友來玩,就要求我帶她去的咖啡館訴求是:顏值要高!
  • 如何開一家咖啡館?
    書的內容包括,你該挑哪個品牌的咖啡機,選哪種淨水系統,吧檯的深度與高度等問題;在咖啡館,水電應該怎麼考慮,選用哪一種燈能有更好的氣氛和顯色性,欲開硬派教學書之先河。完全不是那些咖啡教科書,永遠只跟你說哪兒的豆子更好,怎麼拉花這種偏科到極點的教學方式。後來慢慢能持平了,這心思也就淡了。100個叫囂要開咖啡館的人,最後會有5個人開成一個咖啡館。
  • 沙縣咖啡成名記:如何開出一家年營收400萬的咖啡館?
    開咖啡館難賺錢,已是共識。 但在杭州,有一個叫「沙縣咖啡」的小店,卻「倔強」地實現了日出400杯,年營業額突破400萬,還登上了《三聯生活周刊》,成為杭州文藝咖啡的代表。 「沙縣咖啡」,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一個五線小城的咖啡館,開了8年。一年房租4~5萬,一月營業額5萬打底。能活得這麼滋潤,在於老闆看透了一個本質: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怎麼理解呢?-01-五線小城,開8年咖啡館,月入5萬起楊永海不是一位典型的咖啡館老闆。
  • 他開咖啡館16間有16種特色
    這一位小有名氣的咖啡館老闆,近日接受了信息時報記者採訪,講述了他5年來開咖啡館的許多有趣的細節和故事。5年前,王森還是一名擁有200名員工的公司老總,生意不錯,但他卻毅然關閉了公司,開了一間30多平方米的咖啡館,5年來陸續開了16間。不僱一名員工還送外賣王森認為,書籍是小咖啡館必不可少的因素。他的每一個店內,至少備著400~500本書,供顧客在店內閱讀或者借回家看。